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中国医药需大力推进原始创新

  “从模仿创新走向原始创新,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壮大、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11月30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创新药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在会上表示,近几年,我国创新药数量迎来快速增长,但在原创新药方面仍存在新靶点少等问题,亟待开展源头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表示,国外咨询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医药行业在研发管线和上市新药的数量指标上位居全球“第二梯队”,多个国产创新药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与会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医药产业原创性成果占比在逐渐增大,但仍需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实现从仿制跟踪到源头创新转变的瓶颈问题。

  颠覆传统,药物创新开启新时代

  “核酸药物开启了创新药物的新时代。”张礼和表示,过去的药物研发大多以体内的蛋白为靶点,但是,人类基因组中只有1.5%编码蛋白,所有蛋白中与疾病相关的很少,因此,相应的蛋白靶点并不多。

  核酸药物则不同,它的有效物质由核苷酸片段构成,作用的靶点是基因序列。从机理的源头上就颠覆了传统药物的靶点受限问题。“不止如此,核酸药物研发周期短,安全性强,成功率也更高。”张礼和说,这些特点都为新药研发带来了全新的赛道、全新的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助力颠覆了医药开发的传统模式。人工智能赋能之前,主流药物开发流程要通过靶点发现、药物设计优化、临床试验等多个步骤,成本高、风险大。人工智能赋能之后,信息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交叉融合,通过大数据、模型、算力等精确筛选、推演、迭代,可实现靶点发现、蛋白质重构合成以及药物预测等。

  陈志南表示,人工智能大大降低了新药研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也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

  可见,无论成药机理还是研发技术,都在助力创新药物研发不断颠覆传统,开启新时代。

  抢抓新机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生物学家、医学家所说的靶点和药学家说的靶点有所不同。”张礼和说,前者是潜在的靶点,而后者是能够用于药物筛选的靶点。

  在药物开发的历史中,有很多潜在靶点曾被认为不可能成药。比如核酸药物,之前认为核苷酸无法透过细胞膜、容易断裂,这些都使它不可能成为药物。“新冠疫情之后,新冠疫苗很快研发出来。”张礼和说,这是基于研发团队在过去的十几年来一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包括通过各种创新促成核酸具备被吸收、能代谢、更安全等成药特点。

  “中国的新药源头创新、核心技术开发研究可以从上面的例子中吸取经验。”张礼和表示,源头创新需要对一些“不可能”的事情持续钻研,在理论证明的基础上进行瓶颈技术的突破,把原创理论中的潜在靶点变成药物靶点,再进行成药性的技术创新,进而助力原创药的落地。

  我国药物研发团队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创新性的探索。“我们研发的‘药物数字人’可以用于药物、器械的临床试验,以替代真实的患者。”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院长吴松介绍,团队融合了数学、计算机、临床医学、药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研发出的数字人系统能够模拟吃下去药物之后的感受变化,以及血液、尿液指标等的变化,进一步修正了过去主观描述、问答等带来的偏差,可提高新药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新一轮技术变革和跨界融合加快推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正在深度融入医药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孙咸泽表示,“人工智能+药物创新”已经成为新趋势,变革性的新技术、新疗法和新药物在不断出现,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医药产业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201/c14739-40129614.html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优化金融服务 助力“老有所养”(微观)

  要不断扩展金融服务内容,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构建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发展养老金融,也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选购各种养老金融产品,为老有所养增添保障。

  今年初,福建厦门市民张东旭购买了一份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这款产品有保底收益,能终身领取,投保人还可选择月缴、年缴或趸缴保费。“手头宽裕时可以多缴,资金紧张时可以暂时不缴。”张东旭对此很满意。

  缴费灵活、投保简便、收益稳健的养老金融产品,符合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需求,有利于消费者进行长期养老规划,受到客户好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承保保单合计63.7万件,其中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投保保单约7.9万件。不久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相关文件,进一步扩大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机构范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养老金融产品的重要价值,为通过金融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写下生动注脚。

  更好服务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是金融业的重要职责。为养老事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要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融发展蹄疾步稳,群众享受的金融服务日益丰富。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稳步推进,参与人数突破4000万;具有养老属性的商业保险业务累计积累责任准备金超6万亿元;养老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1000亿元……养老金融产品更趋多元、覆盖人群更广,但与群众需求相比仍有差距。着眼未来,还要不断扩展金融服务内容,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构建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养老金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化养老金占比较高,而目前我国这一比例还相对较低。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迫切需要将一定的个人资产转化为长期限、有养老属性、相对安全、又有一定收益的养老金融产品,增强群众自身的养老保障能力。针对差异化需求,推动养老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引导群众做好养老投资规划,能有效提高居民的购买意愿。此外,有些金融产品虽然冠以“养老”的名头,但与普通理财产品并无差别,一些机构甚至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旗号,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骗取老年人资金。针对此类问题,“出利刃”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好消费者合法权益,才能支撑起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发展养老金融,也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前,家庭小型化趋势使其养老功能逐渐外化,市场和社会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日益旺盛。养老领域往往投资规模大、开发周期长,但用户黏性强、项目含金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向机构养老、健康管理、生活护理、旅居养老、老年教育等领域倾斜,就能更好挖掘养老市场潜力,实现支持养老产业和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

  养老金融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养老金融是篇大文章。聚焦群众迫切需求,统筹各类金融资源,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定能更好助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老有所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30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30/c14739-40128645.html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打造更多健康企业(纵横)

  不久前,16家企业顺利通过评审,获2023年柳州市健康企业称号。广西柳州于2020年启动健康企业建设,目前有市级健康企业47家、自治区级健康企业1家。

  健康企业,指的不是从事医药生产、医疗卫生等行业的企业,也不是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形势喜人的企业,而是实现企业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的企业。这类企业致力于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有效改善企业环境,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企业健康文化,满足企业员工健康需求。观察获评的健康企业,其本身的经营状况、发展形势也很健康。

  在实施健康管理的企业,员工的工伤率、患病率、住院率等指标往往比较低,大部分的疾病风险都因为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而得以消除。企业因及早干预,使得在员工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总额减少,从而降低了成本。同时,员工的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也有利于高效协作,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此外,员工从企业的健康管理中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更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这样的企业氛围更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可为企业创新注入更多力量,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健康的企业由健康的员工组成,已成为各界共识。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制定印发《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提出建设健康环境、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营造健康文化等全方位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各项措施,指导各地规范开展健康企业建设。近年来,不少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企业健康体系建设正在成为一股潮流。比如,广东东莞一家日用品公司设置戒烟奖,戒烟成功者每人奖励500元;江苏南京一家科技公司为职工提供带薪失眠假,每月可请1天,全年12天。这些企业在创建健康企业过程中推出的各类创新举措,值得借鉴。

  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为员工生活质量、生命安全进行投入,从而产生福利,是企业明智的“理财”。员工健康了,企业会更健康。

  (摘编自《广西日报》,原题为《重视员工健康 企业才更健康》)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9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9/c14739-40127855.html

信息共享加速 患者诊疗减负(暖闻热评)

  【关键词】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事件】《“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开展全国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一段时间以来,多地有序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省域内的互通共享,浙江省共有436项检查检验项目实现互认,累计互认数量超过3000万项次,直接节约医疗费用超过11亿元;福建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已经接入了243家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4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让群众看病少做重复检查、减少诊疗支出。

  【点评】

  在一家医院做了检查后,换一家医院就诊,还要重新检查,既费时又费钱。由于技术、质量安全等原因,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对检查检验结果“不能认、不愿认、不敢认”,重复检查检验成为不少患者的烦心事。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既可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群众获得感。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前提是检查检验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医院存在检查检验项目编码、标准、质控水平不一等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应当规范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并提出各级质控组织应当定期规范开展质量评价工作,推动本地区医疗机构提升检查检验质量。在此基础上,多地医院进一步明确了检查检验互认的项目清单,为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夯实了基础。

  在统一技术标准、质控标准的前提下,还要解决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不互通、不共享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加快打破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省级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据统计,目前已有8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0个省份超过80%的三级医院已接入省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如今,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实现省内共享调阅,保障了检查检验结果的时效性。不断夯实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让信息流通代替群众跑腿,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医疗服务,关乎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从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到多地实现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再到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问诊、药品配送等服务,人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便民就医从“有”到“优”,看病就医更便捷、群众更舒心。也要看到,不同地区之间医疗水平仍有差异,号源紧张、就医等待时间过长、医院周边交通堵塞等问题依然影响着群众的就医体验。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仍任重道远,还需精准施策、常抓不懈。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在要求。期待更多暖心举措落地,加快推进医疗资源均等化、诊疗服务规范化,让群众看病更舒心、健康更有保障,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9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9/c14739-40127854.html

点燃消费“主引擎”,促进经济固本培元(评论员观察)

  消费活力旺盛,市场销售增长,折射出消费信心的持续恢复,印证了消费潜力的不断释放,孕育着国民经济固本培元、恢复向好的新动能

  进一步促消费,既需要从需求侧发力,聚焦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性的消费新需求、新动向,也需要从供给侧创新,不断以新产品、新服务回应市场的期待、大众的呼唤

  不久前,吉林长春九台区庙香山温泉滑雪度假区迎来新雪季首滑。该景区新购置了雪服、头盔,新增了单板公园、越野雪道等设施,吸引众多滑雪爱好者前往打卡游玩。随着北方入冬,多地冬季旅游热度攀升,冬季运动相关消费品销售持续走高,生动反映出我国消费回暖继续跑出“加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比上月提高2.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回升势头比较显著。延续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文旅出行等的火热态势,入冬以来“温泉”和“滑雪”关键词搜索热度明显上升,预订热潮也比去年提前了一周左右。前往海南三亚、广西北海等南方城市的避寒游客中,有近七成启程时间早于往年。消费活力旺盛,市场销售增长,折射出消费信心的持续恢复,印证了消费潜力的不断释放,孕育着国民经济固本培元、恢复向好的新动能。让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继续发力,消费的“主引擎”作用必将进一步彰显。

  线下消费有序恢复,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上半年,全国6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平均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游客规模几乎达到2022年全年水平。今年1—10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0%。正是由于服务消费的加快复苏,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4.8%,比二季度提高10.3个百分点。透过纷繁现象看本质、观大势,在服务消费、升级类消费等加快增长的有效带动下,我们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有坚实基础,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有充足信心。

  进一步促消费,既需要从需求侧发力,聚焦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性的消费新需求、新动向,也需要从供给侧创新,不断以新产品、新服务回应市场的期待、大众的呼唤。在江苏南京,玄武区打造的城市漫步街区,融合社交、游览、餐饮消费等多种元素,24小时“不打烊”,让游客领略古今交融的秦淮风情;在四川成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潮流运动”“体育风尚集市”等活动受到欢迎,运动、绿道、音乐、餐饮等多种消费新场景日益丰富;在新疆和田,约特干故城景区夜间演出,让众多游客跟着演艺的节奏在景区内展开沉浸式夜游,感受当地特色文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供有效供给,有助于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更多潜能。

  进一步促消费,离不开“有形之手”的积极作为。《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推出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加强市场综合监管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的行动目标。发展规划作向导,政策激励作支撑,有助于从供需两侧增强消费活力与动能。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新需求越旺盛,越要强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以强化监管保障消费者敢消费,以优化环境让消费者愿消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释放消费需求,拓展消费新模式,把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下一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和接续政策,消费的“主引擎”作用将更加彰显。从长远来看,我们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促进全国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高标准建设。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就能促进消费不断繁荣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9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9/c14739-40127853.html

与时俱进加强食品安全治理 坚持不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28日在京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最严”,推进齐抓共管,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营养健康食品的新需求。

  张国清指出,食品安全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迈上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惩重处,引导企业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首责和主责。要进一步严防严控风险隐患,坚持关口前移、产管并重,健全追溯体系,完善新业态新模式监管措施,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要进一步筑实筑牢基础支撑,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检验检测等各项制度,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协力协作共同治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9日 04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9/c14739-40127851.html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一些国家多措并举减少食物浪费(国际视点)

  食物浪费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估计,全球每年浪费和损耗约13亿吨粮食,约占全球生产总量的1/3。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的目标。为遏制食物浪费,一些国家持续出台政策措施,通过立法、宣传、技术创新等手段,积极倡导节约环保理念,切实减少从“田间”到“餐桌”的食物损耗,推进反餐饮浪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巴西——

  促进技术创新,减少生产过程损耗

  巴西农业研究公司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82%的受访者承认今年7月期间曾丢弃浪费过食物,巴西每个三口之家平均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约为1630雷亚尔(1美元约合5雷亚尔)。巴西智库瓦加斯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个巴西人每年因超量购买而扔掉的食物超过40公斤。

  为减少食物浪费,倡导绿色节约风尚,巴西政府推出了多项举措。此前颁布的《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跨部门战略》旨在通过综合性跨部门管理,预防和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包括研究分析食物浪费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创新,开展公众教育活动等。巴西政府还专门设立“全国食品损失和浪费宣传周”,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减少食品浪费的认识,鼓励商家开展优惠活动及时消化库存。

  巴西有相当一部分食物在生产处理环节被损耗。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巴西生产的约2.45亿吨大米、玉米、大豆和小麦中,有近3700万吨在收获、储存、运输和加工的过程中被浪费。巴西为此积极支持相关环节的技术创新。

  巴西食品技术研究中心是该国较早开展食品加工及保存方法改进、减少食物浪费的研究机构。该机构通过改进包装技术抑制食品表面微生物繁殖,进而延长食品保质期。一些冷链物流公司则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控冷链系统并通过联网传感器在温度超出预期时发出警报,确保冷冻食品得到妥善储存。还有一些初创公司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无人机收集到的图像分析,让生产者精准施用农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粮食损失、提高生产力。

  在圣保罗州,一家名为“看不见的食物”的初创企业推出应用程序,旨在将剩余食品与位置最近的潜在接受对象实现对接。该企业创始人丹妮拉·莱特表示:“我们通过这一平台建立起合适的捐赠与接受机制,可以精准找到真正需要食物的群体,在减少食物浪费的同时缓解饥饿问题,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阿联酋——

  食品银行牵头,有效处理剩余食物

  近期,阿联酋食品银行发布《2023年至2027年食物盈余分配战略》,计划到2027年前减少30%的食物浪费,力争到2030年将这一数字提升至50%。新战略明确提出,加强与当地农户、食品行业、餐馆、酒店等合作,鼓励人们以捐赠方式处理盈余食物以减少浪费,并将定期进行相关评估。

  作为一家非营利性慈善机构,创建于2017年的阿联酋食品银行成立至今已累计分发超过5000万份食物,与超过200家餐馆、超市和酒店建立伙伴关系,并与沙特、埃及、苏丹和科威特等国的食品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新战略,阿联酋食品银行将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学校、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等不断提高对食物浪费的关注度,推动相关机构充分利用剩余食物。“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食物浪费的控制问题。未来将继续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剩余食物进行更有效的管理。”阿联酋食品银行董事会副主席达乌德·哈吉里表示。

  随着外卖业务兴起,阿联酋食品银行加强与各大外卖平台的联系合作。外卖平台可通过内部网络与合作商家完成对接工作,通知其捐赠剩余食品,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体。这项工作还被纳入社会责任和志愿服务评价体系,以提高商家参与节约食物行动的积极性。“这是双赢的合作。参与解决食物浪费的全球行动意义重大。”一家外卖平台负责人阿尼斯·哈布表示。

  阿联酋政府、私营部门和社区等共同行动,发起各类减少食品浪费号召,倡导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消费行为。今年3月,阿联酋有关部门出版了《食堂和自助餐厅实用指南》,通过开展节约食物科普宣传、餐厅直观展示餐食分量等方式,指导餐饮从业者和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

  “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减少食物浪费的进程会更加系统化和可持续。”阿联酋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部长玛丽亚姆·穆海里表示,减少食物浪费需要多方合作、久久为功。“今年是阿联酋可持续发展年,我们正努力采取行动。”

  德国——

  成立专门工作组,多方参与行动计划

  不久前,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与14家批发及零售企业代表签署了《反对浪费粮食协议》,承诺到2030年减少50%的食物浪费,并承诺在与供应商、消费者、食物再分配组织等各方对接中切实减少食物浪费。协议对季节性剩余食品的再分配、控制临近保质期食品价格、食品行业员工再培训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部的统计,截至2020年,德国每年粮食浪费量约1100万吨。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如果私人家庭的粮食浪费量减少50%,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减少6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为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德国成立了由多个政府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组,在德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欧盟《废物框架指令》等多个框架下,定期研究制定应对食物浪费的报告。德国还设立了多部门对话论坛,制定了减少食物浪费的具体措施和精确到部门的目标,包括初级生产和加工对话论坛、批发和零售商对话论坛、避免餐饮业食物浪费对话论坛、私人家庭对话论坛等。这些论坛每年定期举办会议,就相关措施和进展沟通协调。

  德国一些企业、民间组织等也积极倡导减少食物浪费理念与行动。德国有超过960家食品银行集中收购食品生产或零售商准备处理掉的剩余食品并进行免费发放。智能手机应用程序Too Good To Go与多家酒店、餐厅、超市等达成合作协议,消费者可查看是否有商家出售当天的剩余食品,并以较为合适的价格购入。

  针对航空业的食物浪费问题,德国汉莎航空专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进行更为精细的计算与监测。目前正在研发的食品探测器,能够对每次飞行后回收的餐饮托盘进行拍照,并通过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分析,识别出未被吃完的餐食成分、剩余食品重量等,从而清楚了解每次航班的食物浪费量,这有助于航空公司根据不同航线的具体需求和偏好定制餐食。据估计,这一智能方案有助于节省5%—10%的航班食品,并有望于2024年投入使用。

  (本报里约热内卢、迪拜、柏林11月27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8日 14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8/c14739-40127044.html

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加强对美容机构监管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百姓关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护肤品、美妆产品、美容仪等也逐渐成为热销商品。不过,美容消费在满足人们追求美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

  有网友在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上反映,自己在线下专柜购买了某品牌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使用两天后,面部出现大面积发炎,但商家拒绝退货退款,更拒绝赔偿,“商家认为是我皮肤过敏的问题,不承认是产品质量问题。”

  这名网友的遭遇并非个例。每个人的皮肤特性不同,护肤品使用效果也不一样。有的消费者购买护肤美妆等产品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问题,但如果想要退货或者赔偿,消费者又很难证明皮肤问题与护肤品质量问题直接相关,因此常常陷入维权难的境地。

  美容仪也是近年来消费排行榜上的“常客”。但有消费者反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仪器质量不过关、使用效果不显著、加价换代等问题。辽宁辽阳市的王女士在网络平台购买了某款热销美容仪,结果,产品很快出现无法充电的情况,在换货后仍然无法正常使用。

  还有消费者遭遇了加价换代的“陷阱”。据安徽合肥市的赵女士反映,她去年在某品牌自营店购买了一款美容仪,使用后面部出现不适。商家告知可以退回原机器,加价换最新的“大师版”。但赵女士发现,“大师版”在其他网络平台的价格远低于自己购买的价格。“我与商家多次沟通,对方始终不肯退货,直到最后,商家说已经过了退货时间,也不再提供售后服务。”赵女士说。

  一些美容机构的预付式消费则充满诱导性,产品标价不透明、先付款再体验等规则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刘美(化名)曾在一家美容院购买了近6万元的祛痘服务。“店员最开始跟我说长期使用肯定能治好痘痘。但我做了近3年,发现祛痘效果并不显著。没想到,店员又说,可以补偿我代金券,还让我继续充值消费。”刘美说。

  还有的商家使用多种销售话术,诱导顾客消费。四川成都市的胡女士在美容院工作人员的诱导下,购买了约4万元的美容服务,由于金额较高,胡女士以贷款形式签下合同。没过多久,胡女士觉得价格难以承受,想要退款,虽然还没有使用任何美容产品,商家却要求她支付大额违约金。

  中日友好医院整形外科主任王成元提示:消费者要选择正规、口碑好的美容机构,不要轻信一些美容机构的宣传广告;消费前要查验确认机构的营业执照以及相关资质证明等;对美容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应进行认真评估。“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药监部门的官方网站,判断药物、器械等产品生产渠道是否正规,是否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认证等。”王成元说。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丽华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前应明确自己所做项目、如何收费、缴费方式等,约定好要做的项目内容、收费价格、预期达成的效果、违约责任等。同时,在购买护肤产品、办理美容卡、接受美容服务时,应向商家索要购物凭证或者消费凭证,避免发生纠纷时,无法提供相关证据,不利于后期维权。“如果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消费者可以拿着相关证据,向消费者协会反映,或者向有关部门投诉。”朱丽华说。

  广东深圳市读者袁文良建议,应出台详细具体的行业规范,严格美容机构准入条件,明确从业人员职业资质,划出美容行业的经营红线,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美容服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日常监管机制,完善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协调机制和重大案件会商机制,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相关网络平台也应当承担起责任,明示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政策,畅通投诉、举报维权渠道,督促相关经营者承担法定义务和责任,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当前美容市场的消费陷阱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也更具迷惑性和欺骗性,消费者要特别警惕拉客宰客、“三无”产品、不明码标价、无资质经营、会员卡欺诈等消费陷阱。美容消费要充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谨慎对待“美容贷”,不要选择超过自己还款能力的贷款产品。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7日 07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7/c14739-40126182.html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被心梗“盯上”的年轻人应引起重视

《2023职场青年健康状况图鉴》发布:被心梗“盯上”的年轻人应引起重视

每年运动频次低于5次的受访职场青年超10%,还有超半数受访者饱受失眠、脱发、颈椎病等困扰,这是近日发布的《2023职场青年健康状况图鉴》(以下简称“健康状况图鉴”)所展示的现实。这份健康状况图鉴还显示,久坐、加班、熬夜是不少职场青年的工作“三件套”。

不良的生活方式影响职场青年身体健康。此前,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曾表示,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抛开一些猝死的个案不谈,我们在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首次发病年龄有下降的趋势”。

关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原因,胡盛寿解释,近些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全谷物和豆类的比例持续下降,而脂肪摄入和供能占比不断上升。此外,健康状况图鉴所反映的锻炼整体不足、久坐时间长、精神压力大和睡眠不足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原因。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医生姚尧告诉记者,在他接诊的患者中,患有心梗的年轻人并不少见,而心梗又是引发猝死的一大诱因。

近日,我国北方地区气温骤降。有数据显示,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发生心梗的风险增加2%。姚尧解释,气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收缩,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增加心梗风险。

除心梗外,中风也应引起年轻人的重视。日前,微博话题#第一批90后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登上热搜。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9部门印发的《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指出,要积极引导30岁及以上公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压检测,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到2030年,我国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达到65%。目前,已有不少90后超过30岁,他们已成为高血压的重点防控人群。

在健康状况图鉴发布现场,姚尧表示,年轻人如果有晕厥、胸痛、呼吸困难、心悸、腹痛、肢体无力等突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救治时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6/c14739-40125935.html

9批集采共覆盖374种药品 挤压药价“水分”更多惠及百姓

  9批集采共覆盖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

  挤压药价“水分”更多惠及百姓

  本报记者 吴佳佳

  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近期公布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结果。此次集采有41种药品采购成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预计每年可节约药费182亿元。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2024年3月份用上集采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第九批国家药品集采共有266个产品中选,其中包含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伏格列波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雷贝拉唑等常用药品。同时也包括抗肿瘤用药及5种短缺药品和急抢救药品。“药品集采覆盖面越来越广,将更有利于医院用药选择,更多惠及百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主任卞晓岚说。

  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开展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例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胶囊于今年5月份专利到期后及时纳入集采,每粒(25mg)从平均约200元降至15元,患者每月可节约药费约3880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雷贝拉唑口服常释剂型等3个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价格明显降低。专家表示,集采常态化开展并挤压虚高的药品价格水分,旨在让消费者长期使用优质优价药品,直接感受到政策红利。

  据了解,本次集采在规则上有显著变化,即中选药品采购周期为4年,这是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来最长的药品采购周期。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路云介绍,如果采购周期较短,可能出现企业生产安排不合理而导致药品断供等问题。为保证临床供应稳定,今年将集采采购期由过去的2年至3年,延长至4年。“采购周期的延长既让医院有较稳定的预期,也有利于企业根据全国使用量等情况,制定长期发展策略,合理安排生产周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为重点关注“国家重点监控品种”。根据规定,重点监控品种可按临床实际报量,不设下限。在第九批集采中,部分重点监控品种的带量比例将被减少20%。此次集采的重点监控品种包括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等。对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解释,重点监控目录是临床使用不合理问题较多、使用金额异常偏高、对用药合理性影响较大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这些药品如果一味追求完成集采任务量,则可能出现不合理使用的风险。

  为防止企业“围标”,本次集采还进一步优化创新淘汰规则。集采首次提出企业可组成联合体进行申报,这意味着尽管中选的企业只是关联企业当中的一家,但是联合体中的企业都可供应共享地区。而对于投诉举报其他申报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存在合谋、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并能提供实质性证据材料的企业,在同品种申报企业“单位可比价”相同时优先。这些规则既有效控制了不同中选企业之间过大的价格差异,也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投标行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将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450个。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扩面提质,同时在地方层面,也将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的部分药品开展省际联盟采购。(经济日报)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6/c14739-40125932.html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药品耗材集采严重失信企业将被禁入或约束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彭韵佳)国家医保局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明确拓展价格招采信用评价的评定结果应用,在组织国家集采和省际联盟采购设置招采规则时,医保部门应充分考虑评定结果因素,对“特别严重”及“严重”失信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禁入或约束。

  通知明确,要强化信用评价与价格治理的协同联动,在某个省份确定失信产品价格虚高空间后,应及时通知其他省份予以关注。

  此外,各省级医保部门和医药集采机构均应在本单位门户网站醒目位置设置专栏,自2024年一季度起,向社会动态公告“特别严重”“严重”“中等”“一般”失信评定结果,国家医保局门户网站相关专栏将按季度公开有关情况。

  根据通知,要压实药品耗材生产企业公平合法诚信经营、维护正常价格秩序的第一责任,对案源已明确具体产品的评级处置,必须穿透到该产品的生产企业;对案源未明确具体产品的,应通过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举证追溯至具体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仅对配送企业进行处置,无法穿透至生产企业,以及按规定不纳入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案源,处置意见需经省级医保局复核同意后办结。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5/c14739-40125705.html

全球医疗行业聚焦数字化创新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参观者在科曼医疗展位咨询洽谈。
  新华社记者 张 帆摄

  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设备展(以下简称“杜塞尔多夫医疗展”)日前在德国举行。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余家医疗相关企业参展。其中,中国参展企业1458家,成为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主办方表示,中国企业携各类创新产品亮相,展示了中国医疗企业的前沿技术,为全球医疗市场提供了全方位、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杜塞尔多夫医疗展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医疗设备展,本届展会系统展示了医疗器械设备、实验室分析诊断、电子医疗、医用耗材、理疗矫形五大细分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董事总经理艾哈德·维恩坎普介绍,为期4天的展会共吸引观众8.3万人次,其中3/4来自德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创下近年来新高。

  展会上,多家中国企业跻身中心展区。在9号馆,科曼医疗展台的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吸引了不少采购商关注,首次展示的易智联系统也受到关注。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设备物联、数据互通以及远程医疗正成为各国医院的发展重点之一。易智联系统可用于医院内部监护数据共享、多平台浏览、系统互联互通等业务。

  在理邦展台,便携式彩超Acclarix AX9首次亮相。展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产品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影像技术,以3D效果呈现检测信息,使图像效果更加真实、流畅、具有层次感。

  深圳市在展会上专门搭建了有统一标识的“魅力深圳”联合展区。据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介绍,共有200余家深圳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心电、血氧、超声、监护等多类型、高性能医疗产品。

  展会主办方发布的公告显示,近年来医疗行业数字化步伐显著加快,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电子病历和大数据等正推动行业发展。

  在展会现场,多家参展企业都展示了机器人辅助超声检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最新解决方案。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可用于帮助诊断和监测神经系统疾病。项目负责人费赛尔介绍,该设备能够监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变化并进行分析,相比耗时两年半到3年的传统方法,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诊断只需约9个月,帮助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展会期间还举办了200多场医疗论坛和讲座。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斯纳表示,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传播医疗信息的新途径。但在涉及健康问题时,须谨慎对待。斯纳表示,目前正在牵头探索更好的指标和衡量标准,以更准确地评估网络视频上的医疗信息质量。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5/c14739-40125639.html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中消协报告显示:追求“性价比”成消费新趋势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王海磬)中国消费者协会22日发布的《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比拼“价格力”是商家营销主要手段,而追求“性价比”则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

   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间,中消协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数据显示,“双11”期间,天猫、京东用户数量、订单量、成交总额均呈增长态势,电商平台促销手段不断创新,更加注重简化规则、强化服务;消费者反馈整体趋于正向,直播和低价成为今年“双11”消费者热议话题,除优惠价格争议、假冒伪劣、售后服务差等老问题外,价格垄断、软件开屏广告等也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

   监测期间,有关“促销价格争议”负面信息总体趋势波动上升,话题主要为随意变更优惠政策、活动临近结束忽然降价、不保价、诱导消费者取消订单等问题。

   中消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和商家应认识到,规则简化不等于无规则,先提价再降价套路要不得,二次降价的朝令夕改也会伤及消费者感情和品牌形象,希望平台和商家遵循市场规律和契约精神,坚持合法合规,制定优惠政策,挖掘消费者需求,以更优质的服务和低价策略获取消费者青睐。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4/c14739-40125167.html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2023扶輪臺北城市創意公益路跑」週日登場 相關交通管制措施,請用路人提前改道行駛

2026台北國際扶輪年會地主籌備委員會、創意實踐家企業有限公司訂於112年11月26日(星期日),假本市凱達格蘭大道等道路辦理「2023扶輪臺北城市創意公益路跑」,為維護交通秩序與活動安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將實施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通行,管制路段及時間如下:
一、0時至9時:管制凱達格蘭大道(公園路至中山南路)全線車道。
二、0時至11時:管制凱達格蘭大道(重慶南路至公園路)、懷寧街(寶慶路至貴陽街)全線車道。
三、4時30分至8時:管制新生高架道路全線車道。
四、5時50分至7時30分:管制公園路(襄陽路至貴陽街)全線車道。
五、5時50分至8時:管制仁愛路(中山南路至金山南路)中間車道(含公車專用道)。
六、6時30分至7時:管制仁愛路(林森南路至金山南路)北側慢車道。
七、5時50分至8時:管制金山南路(仁愛路至新生高架入口)南往北內側2線車道、北往南全線車道。
八、5時50分至8時:管制中山南路(忠孝東路至愛國西路)全線車道。
活動期間,請用路人避開交通管制路段,提前改道行駛,規劃改道動線如下:
一、「凱達格蘭大道東西向車流」請改道行駛貴陽街或愛國西路。
二、「仁愛路東往西方向車流」請改道行駛仁愛路南側慢車道、愛國東路或忠孝東路。
三、「欲穿越仁愛路及景福門圓環之南、北向車流」請改道行駛金山南路(南往北)、重慶南路。
四、「原新生高架道車流」請改道行駛新生北路、中山北路。
活動期間賽道沿線實施交通管制,禁止車輛通行,管制範圍內之公車候車處暫停服務,民眾如欲查詢公車改道路線,請利用臺北市公共運輸處網站http://pto.gov.taipei查詢相關資訊。
為維護本市道路交通安全與順暢,減少用路人因交通管制造成之不便,該局籲請用路人於活動管制期間提前改道或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留意收聽警察廣播電臺路況插播報導,並遵守現場執勤員警及義交人員指揮行駛,共同維護交通安全與秩序。
  • 照片-交通管制圖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BE6C0352353F4C35

112年11月25、26日立法院及交通部周邊道路舉辦 集會活動實施交通管制說明

有關本市中正區立法院旁青島東路於112年(下同)11月25日(星期六)8時至22時,申准舉辦「人權辦桌」集會活動;另交通部旁杭州南路及仁愛路段於11月26日(星期日)9時30分至19時,申准舉辦「國道安全,還我路權」集會活動,相關交通管制情形說明如下:

一、「人權辦桌」集會地點:

青島東路【中山南路至鎮江街間】東、西向車道,於11月25日7時管制車輛通行,搭設舞台、帳篷等硬體設備。(視交通狀況提早或延後管制)

 二、「國道安全,還我路權」集會地點:

 (一)杭州南路1段【仁愛路1段至信義路1段間】往北方向車道,於11月26日9時30分管制車輛通行,搭設舞台、帳篷等硬體設備。(視交通狀況提早或延後管制)

 (二)仁愛路1段【紹興南街至杭州南路1段間】南側慢車道彈性實施管制。

中正第一分局為維護活動秩序與安全,視現場狀況及人數彈性擴大周邊交通管制範圍;總統府周邊路段,凱達格蘭大道【重慶南路1段至公園路】、懷寧街【寶慶路至貴陽街1段】及貴陽街【重慶南路1段至公園路】,將視維安情形,架設必要之安全設施及彈性實施交通管制。行經上揭管制區域內各路線公車,亦由臺北市公共運輸處協調公車業者配合改道行駛。

本次集會活動管制措施將隨時提供警察廣播電臺插播路況報導,中正第一分局特別籲請駕駛人隨時收聽路況報導,避開交通管制路段,提前改道行駛,以免增加管制區域周邊道路車流延滯,耽誤行車時間,並請遵守員警之指揮疏導,共同維護交通順暢與安全。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2971FB435468AF23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攜手日本大島救助犬學校  強化搜救量能  延續臺日交流與合作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今日(23日)與日本大島救助犬學校再度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消防局莫懷祖局長與日本大島救助犬學校大島香代表簽署,期能藉由雙方本次延續合作,強化本市災害搶救和應變能力,提升臺北市搜救隊量能,並促進臺日人道救援搜索技術之交流,同時象徵著臺灣和日本在災害應對領域的深厚合作關係。


消防局莫懷祖局長表示,本次所合作備忘錄的主要內容包括強化領犬員技術交流、提高搜救犬的搜索能力,並加強臺日之間的搜救合作,另外透過雙方犬隻來源共享,大大提升本市搜救隊戰力;此項合作不僅有助於提高臺灣搜救隊的技術水準,亦促進了臺灣和日本之間在人道救援領域的交流。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於11月21日至24日辦理搜救犬技術提升訓練及測驗,並邀請基北北桃及各縣市消防局共同參與,本次更聘請大島香教官擔任I.R.O(國際搜救犬組織)考試考官,同時續簽合作備忘錄。日本籍大島香教官在1989年設立訓練犬學校,1994年開始育成災害搜救犬,2009年取得IRO(國際搜救犬組織)審查員資格;不僅具有多次國際比賽經驗,更曾於1999年來台協助921震災救援,與臺灣有深厚情誼。這次應邀來臺指導搜救隊領犬員,她一口答應,還稱:「臺日友好,能助一臂之力是應該的!」


今年的技術提升訓練吸引了來自全臺的搜救隊領犬員,共計40名領犬員參加。培訓內容包括瓦礫堆的搜救訓練,以及大島教官引進的日本馴犬觀念,讓領犬員學習如何在困難的搜救環境中引導搜救犬找到傷患。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4B154AF7C12612E6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非处方药销售数据能用于监测呼吸道疾病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通讯》21日发表了一项对英国超过20亿项交易的分析,表明非处方药的销售数据或可用于改善对呼吸道疾病死亡率的预测。这些发现表明,非处方药销售可能是人口健康的一个有用指标,可改进疾病监测,支持保健规划。

新冠疫情凸显出精准预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性。生成此类预测的一个困难是,许多轻症患者不会去看医生,他们的病况因而不会进入卫生系统。但患有轻症的人可能还是会因为有症状去购买非处方药,因此销售数据或可表明患病率的变化,而这是用其他办法很难检测到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研究团队此次使用非处方药的销售数据来预测2016年到2020年间呼吸道疾病(如流感和支气管炎)的每周死亡情况。销售数据来自英国商业街零售商的交易和会员卡。所有数据都被匿名汇总,然后提供给研究者,供他们分析销售量对下级地方政府的影响。

这项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型的精确度,一种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其中包括了销售数据和其他常用呼吸道疾病指标(如人口社会统计数据和天气数据),另一种模型是没有销售数据的模型。结果表明,纳入销售数据的预测更准确,尤其是在呼吸道疾病死亡率较高的时期。

要评估将销售数据纳入实时疾病监控系统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除了继续评估预测的准确性,还需要考虑到公共卫生部门获取商业销售数据的伦理影响。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2/c14739-40123478.html

“扫一扫”让你吃得明明白白

“食品标签虽然小,但关乎公众消费得安不安心、喜不喜欢、明不明白。”1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举办数字标签沙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会上表示,食品标签数字化让公众有了了解食品的新渠道,应注重数字标签的标准化引导,避免添加剂“妖魔化”等不良导向的问题出现。

“数字化是各行各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当前食品消费过程中存在安全、营养、健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望通过数字化标签方式进一步缓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消除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将有效减少公众因不了解产生的恐慌。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启动了数字标签的试点工作,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会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组织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数字标签应用研究、行业调研、产品试点等一系列工作。

数字标签让信息传递更流畅清晰

食品标签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载体。“企业应该通过标签向消费者传递哪些信息,通则中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表示,例如都是酸奶,如果标注“发酵乳”,表明它是以乳和乳粉为原料经菌种发酵制成,不添加其他配料,而“风味发酵乳”则可以添加糖、果蔬谷物等其他配料,因此,食品标签传递的信息必须准确、真实、与实物相匹配。

在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数字标签可以囊括更多信息,也可以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等功能优化展现方式。在现场,科技日报记者扫描了某品牌方便面的数字标签,除了传统信息外,还可以点击观看冲泡视频。

据介绍,已有20余家企业的40多款产品加入了数字化标签的试点工作,包括乳制品、植物油、糖果等食品类别。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其他产品预计将在年底前陆续进入市场。通过数字标签,消费者使用“扫一扫”就可以看到商品更准确、全面的信息,解决传统标签篇幅受限、字小不方便等问题。

“在试点过程中,与消费者健康密切相关内容仍被强制要求在标签上标识,而像生产经营者地址等消费者关注度不高的内容则在数字标签中展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中心主任朱蕾介绍,数字标签为实体标签留出了更多空间,那些需要强制标识的内容就可以放大字号,更便于消费者获得关键信息。

符合当前电子化、物联网发展趋势

“食品标签承载着保障食品安全、传递食品信息等多重功能,但我国消费者对于食品标签的认知还存在不足,食品标签的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孙宝国表示,期待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进一步规范标识要求并尽快发布,更好地服务于百姓健康和行业创新发展。

据悉,正在组织修订的GB 7718也将纳入关于数字标签这一食品标准的“新载体”内容,对其应用原则、要求和展示内容进行规定,为食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监管提供规范依据。

参与沙龙的试点企业代表表示,数字标签方便维护,提高了食品企业在食品标签管理工作上的效率和准确率,也可以有效节省食品企业在标签设计、印刷、审核中的人力及物力投入,减少食品标签维护和调整成本,同时增加相关管理的时效性,帮助企业适应当前电子化、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物品编码组织也在全球推动物品编码载体从一维码向二维码的迁移,二维码应用能通过自动识别传输和交换信息,支持结算物流,实现监管方面的多项业务功能。”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总工程师李建辉表示,我国开展的数字标签试点工作符合国际发展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标签的推广应用将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需求的同时,兼顾产业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实现食品标签管理上的“共赢”。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2/c14739-40123470.html

当心呼吸道感染恢复期症状反复

近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愈后多吃白色食物”话题登上平台热搜榜。进入冬季,肺炎支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随着一些患者逐渐康复,恢复期相关话题也引发关注。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何在恢复期会出现二次感染?恢复期有哪些饮食注意事项?多久之后可以再次接种疫苗?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防止二次感染,恢复期很关键

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薛新颖表示:“最近支原体肺炎二次感染的病例还挺多,尤其是小学生、初中生。大多数二次感染距离第一次感染不到一周左右。所以,即使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也要警惕二次感染的情况,防止症状复发。”

为什么这个阶段容易出现二次感染呢?

一是恢复期阶段抗体一般还未产生。“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一般是在感染1—2周后产生抗体。如果这个阶段不注意防护,接触病原体还是会再次感染。”薛新颖称。

二是恢复阶段的免疫力还较低。薛新颖表示:“症状逐渐变轻或消失,意味着免疫力在和病毒的斗争中胜出。但也不能大意,因为免疫力在这场战役中有损伤。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等,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恢复期更要留心。”

航空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芳从中医角度解释道:“生病就是正气和邪气打仗。症状减轻或消失,意味着正气的胜利。虽然正气获胜,但同时也受损,需要1—2周慢慢恢复,所以恢复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要注意的是,近期除了肺炎支原体感染,还有甲流、乙流、新冠病毒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高发。在多种病原体交织叠加的情况之下,恢复期更要做好防护,防止出现混合感染。”薛新颖表示。

“所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也不能掉以轻心。”王芳强调,恢复期一定要好好“养一养”。

多吃“补肺”食物,避免大鱼大肉

那么,恢复期怎么养呢?“百病皆由脾胃生。恢复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时期。”王芳表示。

为此,恢复期一定要清淡饮食,做到少油少盐少糖。“推荐粥类、素汤面、白面馒头等易消化的食物。吃青菜尽量蒸煮或清炖。”王芳说。

王芳提醒道,恢复期饮食要避免“肥甘厚味”,也就是高热量、高糖、高油、高盐类的食物,比如红烧排骨、红烧肉。肥甘厚味易生热,增加脾胃负担。另外,也要避免寒凉食物,比如酸奶、水果等。

此外,恢复期的肺脏还比较虚弱,要多吃一些“补肺”食物。王芳解释道,中医讲“五脏对应五色”,白色食物正好对应肺脏。建议恢复期多吃清肺补肺的白色食物,如百合、藕、白萝卜、梨、马蹄、甘蔗等。要注意的是,鸡肉、鱼肉、牛奶也是白色,但属于中医上的“肥甘厚味”,恢复期要避免吃。

“过了恢复期之后可以正常饮食,但要循序渐进。”王芳表示,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不咳嗽不发烧了,马上给孩子吃大鱼大肉,甚至给甜食解馋,结果导致孩子咳嗽反复。这就是中医讲的“食复”现象——大病愈后,因饮食失节而致疾病复发。所以,恢复期一定要“管住嘴”。

针对处于恢复期的人群,薛新颖建议: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戴好口罩,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多通风;要早睡早起,充分休息,清淡饮食,提升免疫力。

“完全恢复后,建议及时接种疫苗。”薛新颖补充道,“支原体肺炎没有专门的疫苗。既往研究提示,感染流感后产生的抗体一般持续3个月至半年。所以,在流感痊愈大概3个月至半年后,可再次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感染6—9个月后,可以再次接种肺炎疫苗。”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2/c14739-40123468.html

西湖愛樂賞析講座:歐洲民謠之旅

臺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將於11月25日(週六)下午2時辦理「歐洲民謠之旅」講座,邀請金革唱片音樂總監林伯杰老師,帶您乘著民謠的翅膀一起去旅行。


英國的「綠袖子」描述的是誰?蘇格蘭的「我的邦尼」是在想念誰?拿坡里的「歸來吧,蘇瀾多」又是誰?德國的「羅蕾萊」原來只是礁石?眾所熟悉的「兩隻老虎」與「小星星」原本是在唱什麼?自從人類有了感情,地上便有了歌聲,民謠是先民生活的藝術菁華,題材囊括了工作、娛樂、節慶等各種面向,忠實地反映著這塊土地的人文,呈現著這個民族的特性。本場西湖愛樂賞析講座,將由音樂達人林伯杰擔任音樂嚮導,帶領我們乘著民謠的翅膀一起去追尋世界各地的風土民情,內容豐富精彩,歡迎相約到場參加!


詳細活動內容可電洽臺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電話:02-27973183)或上臺北市立圖書館網站(https://tpml.gov.taipei)查詢。

  • 西湖愛樂賞析講座:歐洲民謠之旅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BDB939184ABEFCB3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我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张蕾)生态环境部20日公布的2022年中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2.5%提升至2022年的18.8%——这意味着,当前我国平均每100个15~69岁的居民中,有18人具备基本环境健康素养。4年时间,我国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提升50.4%,超额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2022年提升至15%及以上”的目标要求。

   环境健康素养指公民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必要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备一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较快。2022年,15~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69岁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1.6%、34.2%、25.3%、14.9%、9.1%和7.8%,是2018年的3.2倍、1.9倍、1.5倍、1.3倍、1.6倍和1.5倍。在环境健康分类素养中,基本知识素养水平大幅提升但依然偏低,基本行为和技能素养水平提升缓慢。2022年,居民环境健康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行为和技能的素养水平分别为36.1%、14.1%和25.7%,是2018年的1.4倍、2.4倍和1.0倍。总体上,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随文化程度升高呈上升趋势。

   2022年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2022年全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总体实施方案》,监测内容涉及环境健康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行为和技能三个方面。本次监测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8个县(市、区、旗)的752个行政村/居委会15~69岁常住居民53210人作为监测对象,获得有效问卷50983份。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逐步健全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监测评估系统,持续完善国家级代表性监测网络,推动建设省级代表性监测网络。同时,依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总体部署,定期监测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按程序发布监测信息,促进监测结果的应用,为评价、完善素养提升行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1/c14739-40122667.html

2023年11月19日 星期日

警惕呼吸道疾病三大认识误区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些人感染呼吸道疾病后,选择居家观察,等待疾病自愈。其中有哪些认识误区,应该注意些什么?

“近期流行的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研究员李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这些呼吸道感染病的病原体不同,但它们早期症状差别不明显,都以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为主。

有人认为,出现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与感冒差不多的症状后,为避免交叉感染,等待自愈即可,没必要第一时间去医院。

李辉表示,对于年轻、免疫力正常的健康人群,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可以先在家观察3—5天,同时注意多休息、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劳累,一般一周左右症状就会自行缓解。

“虽然多数呼吸道疾病对年轻的健康人群来说可以自愈,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患者持续高热不退,咳嗽不缓解,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等情况,建议尽快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完善血常规、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明确有无进展为肺炎。必要时完善呼吸道病原学检查,尽快接受针对性治疗。”李辉强调。

而对于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尽快确诊感染病原体类型,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因为这部分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出现危重症的概率相对偏高。为避免交叉感染,去医院就诊时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李辉说。

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可否自行购药服用?

“如果是吃常规的退烧、止咳类药物,问题不大。但服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类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李辉解释道,“一是医生会权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日常服用的一些药物,可能与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带来不良反应。二是对于一些药物的适应证及适用人群,非医学人士很难通过简单看药品说明书掌握,自行服用会带来药物误服乱用风险。”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日前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建议大家在确认病原体以后再用药,而不是靠猜想滥用药。

针对部分家长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药物的做法,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表示,这种做法不可取。她解释道,阿奇霉素对病毒感染无效,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病毒感染是不合理的。另外,孩子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滥用药物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有可能造成脏器损害等。家长要在医生或者药师指导下给孩子规范用药。

近期,有家长在社交媒体分享在家给孩子做雾化治疗的经验。这种居家做雾化的操作可行吗?

李辉认为,居家应用雾化类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他说:“这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患者难以自行判断是否适合雾化,有些人气道敏感,居家雾化某些化痰药可能会刺激气道发生痉挛,造成呼吸困难,而这种情况在家很难及时处理;二是难以自行判断合适用药类型,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雾化药物包括化痰药物、支气管扩张剂、雾化激素等类型;三是雾化装置清洗消毒不到位,存在导致继发细菌感染等的风险,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20/c14739-40121885.html

青發家教中心「看見家庭關係間的情緒脈絡」 線上課程

       在繁忙的生活中,您是否留有一段梳理情緒的自我時光?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持續關注家庭關係中的情緒議題,11月24日與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合作辦理「以心閱讀看見家庭關係間的情緒脈絡」線上課程,完全免費,只要在11月24日週五晚間19時至21時,點選會議室連結:https://ntucc.webex.com/ntucc/j.php?MTID=m01e7ef8323c4b3ec6ead3c37d7989c74,免報名即可直接參加!

       做為家庭教育推廣的平臺,青發家教中心前於10月14日邀請中華心理衛生協會進行2023年心閱讀兒少韌性書籍的選書發佈,分享如何在生活中藉由閱讀培養心理韌性,並發佈入選110本書,包含:自我認同、情緒管理、同儕關係、家庭關係、身心疾患、失落分離等六大主題,更加入心理自助書,期待能透過書籍地閱讀,在日常中即可做到自我內心的關照、家人情緒的照顧。(「心閱讀」書目可參見網址:https://mhliteracy.mhat.org.tw/

       本次講座邀請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心閱讀發起人張菊惠老師,將帶領大家認識本年度新入選的兒少韌性書籍及如何從中學習心理韌性。從自己的學習鍛練與改變開始,當我們改變,才能影響到家庭其他成員,讓我們一起共學共讀,營造韌性家庭。

       臺北市青發家教中心「以心閱讀看見家庭關係間的情緒脈絡」線上課程,完全免費參加並可申請高中職以下教師研習時數及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邀請您於11月24日週五晚間7點至9點,一起來學習!

  • 圖1-青發家教中心11月24日「心閱讀看見家庭關係間的情緒脈絡」免費線上課程。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6CD7EA6679B43C7

識詐從小做起 內湖警至潭美國小入班宣導


為提升學生族群法律知識及識詐、反詐知能,內湖分局潭美派出所日前至轄內臺北市內湖區潭美國民小學,透過入班教學方式辦理防詐騙及犯罪預防宣導,藉此提升學生警覺心。


本次宣導由潭美派出所員警邱銘裕向學生逐一講解「假網路交友-騙取私密照」、「兒少常涉入詐騙類型-出借個人帳戶給詐騙集團使用」、「以打工名義擔任詐騙集團車手」及「未成年犯罪所需承擔之法律責任」等,宣導過程以播放投影片及案例宣導方式,讓學生能熟識詐騙方法、反詐騙方式,課後更以有獎徵答加深學生印象。


內湖分局呼籲,詐騙案件日益增多,未成年遭詐騙集團利用成為車手案件時有所聞,為避免是類案件發生,家長應注意子女生活是否異常,過濾來往對象及異常的收入與支出,並培養孩子正確金錢觀念,避免詐團以短期金錢引誘少年犯罪。

  • 圖說1:員警至潭美國小入班進行反詐宣導
  • 圖說2:員警至潭美國小入班進行反詐宣導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15FFCDD6386E9988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正确认识肺癌,这些肺部养护误区你要知道

我国是肺癌第一大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了解肺部养护的相关知识。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养肺护肺好习惯

肺的健康关系到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呼吸。肺通过气管、咽喉、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是人体的第一道生命线。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医院肺病科主任马素德介绍,近年来,肺部高发的疾病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因有肺炎、支气管炎,这类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以及发热;第二类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的疾病,常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第三类是肺部肿瘤患者的人数比例较之前有所增加。

“这些肺部疾病医患人群,大部分是免疫力较低和体质虚弱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体弱者(长期在家卧床养病)和儿童。还有就是不良嗜好的人群,比如有多年抽烟史。”马素德解释,香烟中尼古丁成分会导致人们患肺部疾病的概率增高。除此以外,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方面疾病的人群容易出现肺部疾病。

为此,马素德建议预防肺部疾病要从日常饮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的湿度等几个方面发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养肺护肺好习惯,平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避免走入养肺护肺误区

那么,在肺部保护养生中,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

山西省晋城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晓丽提醒,养肺护肺要避免走入润肺误区。

陈晓丽介绍,日常生活中润肺要对症,梨、百合、薏米等润肺的食物偏寒凉,不是越多越好。对于脾胃虚弱和湿气重的人群这些食物要慎用,并且脾胃虚弱的人,不要单独食用润肺食物,要加一些中和的小柑橘和陈皮。

“我们常说肺有五怕:即怕烟草气、油烟气、脏空气、寒气、热气。”因此,陈晓丽建议,肺部养生不要走入靠大量食补药补的误区,首先要注意戒烟、保暖、适时增减衣物,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熬夜、心情舒畅等方面。

此外,陈晓丽还表示,很多人把“感冒”和“消炎”二者混谈,出现咳嗽、咳痰时盲目服用抗生素。事实上,出现这些症状有可能是自限性的病毒性感染,滥用抗生素会出现抗生素耐药、菌群失调等多种弊端。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9/c14739-40121407.html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疗 浙江诸暨实践“健康共富”

中新网绍兴11月17日电 要培养一名具有及格诊疗能力、并且愿意深扎基层的医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浙江省诸暨市最南端的偏远山区梅坞村做了30多年基层医生的凌光远对此感受颇深。

为了解决更多“凌光远们”的痛点,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在“健康共富”的战略引领下,以“人工智能辅助基层诊疗”为切口,推出“浙里智医”跨场景应用。依托医学人工智能支撑平台,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引导居民精准就医,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丰富基层医疗治理手段。

据悉,“浙里智医”应用于今年7月上线,为广大患者和基层医生提供智能导诊、辅助诊断推荐、医学知识检索、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等服务。

当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聚焦基层,通过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高质量推进基层医疗服务提升的试点工作,正在诸暨市有条不紊地进行。

“智医助理”扎根基层医院

和凌光远一样服务基层医疗的全科医生,被称为农村民众的健康“守门人”,以前为村民看病,他们背着药箱、听诊器翻山越岭,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的疾病“心里没底”,只能建议村民去镇上或市里就诊,“智医助理”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

“自从村卫生室有了人工智能平台,就像有了个好老师、好帮手,会根据患者病情病史,提供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案,也会提醒我规范书写病历,让我能为乡亲们多看点病。”凌光远如是说。

作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项目,诸暨市通过构建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建设全民全程数字健康服务新生态,打通民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改善民众就医体验。

“智医助理”可以给出辅助诊断建议、可以纠正漏诊误诊、可以规范在线记录病人的历次病情、可以通过智能呼叫马上了解慢病人群的最新病况。因为有了“智医助理”,和凌光远一样服务基层医疗的全科医生们可以更加专业地帮助更多的病人,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心里没底”就将病人往上级医院送,大大减轻了上级医院的医疗负担。

打开系统,填写患者姓名等信息,在自动弹出的智医助理界面点击“AI辅诊”“书写助手”“常用病例”……不到两分钟,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规范的门诊病历。在诸暨市璜山镇中心卫生院,这一连贯的动作,已经是医生问诊时的常规操作。

入院、挂号、缴费、结算等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通过讯飞医疗智能导诊系统,支持超13000种症状和超5200种疾病自查,可以实现智能分诊、AI辅助自查、宣教知识推荐等功能,将在线问诊、慢病复诊、健康咨询等串联起来,变成方便民众的民生大事。

不仅是就诊环节,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正在日常随访、电子建档、体检等场景中应用。过去,人工通话一次至少要5分钟,一个村子可能有几千人要打电话,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如今,通过机器人打电话很快就能完成,接听率达到了90%以上,随访效率提升数十倍以上,居民服务满意度也在提升。

诸暨实践“医疗共富”

为破解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短板等问题,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新模式下,诸暨市围绕数字赋能、服务增效、安全提质,以“健康大脑+”数据体系为核心,打造“1+2+N”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积极构建全民全程数字健康服务新生态,持续擦亮“诸有健康”金名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夯实共同富裕的健康根基。

在具体推动中,诸暨市成立领导小组,整体谋划,定期会商,在财政上市级统筹予以保障;分包运营,将该市23家基层医疗机构分6个组,网格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问题反馈和解决速度;对不会用电脑的村医,采取点对点、多轮次、全覆盖的培训;实际中,建立帮扶带和问题收集制度,编制FAQ,畅通问题解决渠道,不断解决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诸暨市是浙江省第一个试点“浙里智医”的城市,把医院的信息系统HIS、辅助诊断、浙医互认三方应用融合起来,解决了医生不断切换系统的问题,医生整体的使用体验感也在不断加强。

“AI赋能缓解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民众对基层医疗信任度大大提高,促进了分级诊疗的落实。”诸暨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监管层面,用AI的科学手段定义基层医疗保障标准,大大提升了基层整体医疗同质化水平,“医疗共富”正在逐步实现。

目前,“智医助理”已经在诸暨全域铺开,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AI辅助诊疗次数超过2000万,为卫生健康领域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提供了实践经验。 (方堃 郑蒙蒙)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8/c14739-40121069.html

2023第23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活動開跑囉

一年一度的臺北文藝盛事-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是以在地文化傳承為基底,社區街廓特色為輻射,融合了新舊思維,展現出獨樹一幟的藝文面貌,希望在維持懷舊的街景外,創造出有別於以往的牯嶺街新風貌,以多元的社區組織表現更多的活力。


活動今年邁入第23年,每年都創下數萬人次的參觀紀錄,蓬勃增長的參與人潮,亦成功催生出區域特色的創意市集文化現象。今年,龍福里里辦公處、結合了南海藝工作室、中正社大,南門口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跨界合作,推出多樣主題,還有眾攤主們精心佈下的小遊戲,精采可期。邀請您與家人朋友來一趟說走就走的小旅行。


書區中有舊書攤、出版社提供特惠好書與絕版夢幻珍本,邀請愛書的大小朋友一起徜徉於書海,優遊於書香世界。舊書、郵幣、公益、大型回頭書展、各種原創手作、獨立出版、繪本裝幀、藝術小誌藏書、古冊、新刊、繪本、小誌,搭配集郵的懷舊氛圍,散發出迷人獨特的魅力。


本活動訂於112年12月16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晚上8時及12月17日(星期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假牯嶺街(南海路至寧波西街路段),熱鬧舉辦,封街管制範圍為介於牯嶺街(南海路至寧波西街路段),請參加民眾多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可搭乘1路公車於自來水西分處站下車,或搭捷運於中正紀念堂站2號出口,往南海路方向步行約3分鐘即可到達會場。


竭誠歡迎民眾踴躍參與,本活動內容逕洽人文課卓小姐23416721轉397或中正區龍福里里辦公處鄭里長珍珍23912025。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94D66A79EB11120B

我国规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

   本报北京11月17日电 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17日在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超过1万家,合计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约4%,大宗原料药产量约占全球40%,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一大批创新药、重点疫苗、中药复方制剂和高端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医药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满足了人民健康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会上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构建现代医药工业体系,全面提升供应保障水平。

   深入实施医药创新产品产业化工程和医药产业化技术攻关工程,加快新产品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推动创新产品尽早上市。

   巩固提升原料药制造优势,发展壮大生物药产业,加快医药工业“智改数转”,积极引导医药产业合理布局,打造一批创新高地和高水平产业集聚区。

   加强重点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医药储备体系。以基本药物、儿童药品、急抢救药品等为重点,支持发展药品供应保障联合体。

   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药生产基地,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开拓全球市场,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加快疫苗、创新药、高端制剂和医疗器械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记者刘坤)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8/c14739-40121039.html

有愛無礙,適性共融!臺北市113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國民小學鑑定及安置,112年11月27日起受理報名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科 官月蘭科長 02-27208889/1999轉6341

                   施彤宜股長、張雅涵科員 02-27208889/1999轉6346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2年11月18日】

【主題:有愛無礙,適性共融!臺北市113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國民小學鑑定及安置,112年11月27日起受理報名】

【臺北報導】為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國小後能順利適應校園生活,接受適切教育服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期間辦理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國民小學鑑定及安置工作,依身心障礙學生需求提供適性的安置環境及教育服務。


  113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國民小學鑑定及安置作業,報名期限自112年11月27日至112年12月8日止,凡設籍臺北市(非寄居身分並有居住事實),年滿6足歲之身心障礙學齡兒童(民國107年9月1日前出生)均可報名,臺北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以下簡稱鑑輔會)將依學生身心障礙程度及現況能力,經專業綜合評估後予以多元適性安置,如安置於普通班接受分散式資源班特教服務、集中式特教班或特殊教育學校國小部等。符合報名資格者請於112年11月27日起至112年12月8日,上班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就近向戶籍所屬學區學校(國小)報名(學區資訊可參考本市學區查詢系統:https://ift.tt/eX8y136,實際學區仍請以113年2月中下旬本局公告為準)。


  教育局強調,欲報名本鑑定及安置之家長,請參考教育局網站公告計畫所附資本資料檢核表(網址:https://www.doe.gov.taipei/,「教育局網站首頁/科室業務/特殊教育科/鑑定與安置/身心障礙/臺北市113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國民小學鑑定及安置工作計畫」),攜帶「戶口名簿正本及影本」、「兒童有效之身心障礙證明文件正本及影本」,就近向學生戶籍所屬學區學校辦理報名。學生家長若有相關疑問可電洽臺北市西區特教資源中心,電話02-2308-6378轉202、207,或教育局特殊教育科,電話1999轉6347、6346。


  為符合特教法第12條規定特殊教育學生以「就近入學為原則」,並確實保障「設籍且實際居住」臺北市之身心障礙學生安置於公立國小(含特教學校國小部)之權益,教育局提醒家長,報名時如貴子弟欲就讀臺北市國民小學「集中式特教班」,且近2年內(110年12月1日之後戶籍自外縣市遷入臺北市)或通訊地址填寫外縣市地址者,教育局將查核實際居住地資料。因此請家長填寫「實際居住說明書」時,務必據實填寫,以免影響貴子弟就學權益。

 

  報名鑑定及安置後,教育局將請專業教育評估人員於112年11月27日至113年1月5日進行教育評估,於113年3月15日前邀請鑑輔會委員召開鑑定及安置會議,預定113年4月8日前通知家長鑑定及安置結果,以利學生於113年6月至學校辦理報到(以新生實際報到日為準)。 


  教育局表示,為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有愛共融的學習環境,將持續提升特教助理員服務時數及專業知能、逐步改善校園無障礙設施設備及共融式遊戲場、辦理教師特教知能與共融教育研習、與學校合作提供巡迴輔導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入校諮詢服務,以期和家長與教師建立良好合作,依學生需求建立全方位接納、互動、友善的校園生活環境,帶領孩子幸福成長。


臺北市113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國民小學鑑定及安置期程
日期
項目
備註

112.11.27~112.12.08

至各學區學校輔導室報名 受理報名時間:週一至週五9:00-16:00,例假日不受理報名,建議家長報名前先與學校特教組或特教承辦人預約時間。

112.11.27~113.01.05


教育評估與晤談 國小特教教師與家長、幼兒園教師晤談,並觀察學生行為表現。

113.02.16~113.03.15

召開鑑定及安置會議
113.04.08前 通知鑑定及安置結果
113.06 學生至學校辦理報到 (以新生實際報到日為主)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E436E68C256F4743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智能離心肌力訓練系統  提升北市消防員戰術體能

采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體認本府消防局致力於提升防救災能力,訂於112年11月17日(星期五)上午10時假防災科學教育館6樓(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376號)舉辦多功能智能重訓機捐贈典禮,將配置訓練中心使用。

 

采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以AI智能科技結合數位配重模組的供應商,所研發的AIFIT模組可整合市面大部分的器械重訓設備,透過雲端人工智能的強大運算力,重量訓練過程中的各項數值即時精密記錄,進而統計分析,提供使用者個人化專屬菜單,提升體能訓練的效率。

 

消防員的「戰術體能」是影響救災現場任務完成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常態性地對消防員主要肌群進行肌肉力量及肌肉耐力測量及訓練,是消防戰力維持不可或缺的一環,為此采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洽詢本府消防局,捐贈多功能智能重訓機1組,該器材之離心肌力訓練模式,其訓練成效比傳統的重訓方法高出兩倍以上,並根據訓練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紀錄,評估每一位消防員的肌耐力動態表現,透過智能系統的輔助,自主進行常態性的肌力訓練,無需教練全程陪同。

 

采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熱心協助消防工作,臺北市政府除表達由衷感謝之意,本府消防局亦將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透過運動科技的輔助,進一步深化精進第一線救災人員的戰術體能,提高災害應變效率,保障公眾的安全,打造一個安心、放心的宜居生活環境。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AD2BAF060C9064EC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8樓

業務聯絡: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李素禎科長  27208889轉6348

              徐煒勛承辦人 27208889轉1212

新聞聯絡: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2年11月16日】

【主題: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

【臺北報導】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以電影教育方式喚起社會對性別議題的重視,藉由《你好,我是漢娜》影集中的主角(跨性別者的學生)探討校園內的性別議題,協助學生建立尊重差異與多元的價值觀,解構性別迷思與偏見、培養多元性別意識。


  性平電影校園巡迴影展活動已有22校申請(含括國小、國中、高中職等教育階段),由學校教師自行搭配教育局設計之性別教育參考教材/教案示例,於課堂教學中啟發、培養同學的性別平等觀念,歡迎有興趣之學校教師可以至臺北市性別平等教育網(https://www.gender.tp.edu.tw)踴躍報名參加。


  除了在校園中落實性別平等教育,讓師生能在性別友善的校園中學習外,本次特別規劃於112年10月19日、11月16日及11月23日「台北in89豪華影城」辦理3場次放映會,每場次甫開放報名即刻秒殺,共有11校搶得優先入場觀賞的機會,過程中更邀請長期推廣影像教育的北市原教中心陳建榮教師透過學習單引導學生從影片中觀察、討論及省思相關議題。


  陳建榮教師分享著通過這部影集,我們不僅能看見12歲跨性別女孩-漢娜自我認同的歷程及替多元性別族群發聲力量的故事,更能了解國外展現性別平等教育的願景和遠見,映後座談中,學生們的相互傾聽、真誠分享及多元思考,將有助於其在日常生活中性別平等的實踐。


  富邦文教基金會表示,用電影與孩子談性平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能引導他們開始獨立的批判思考與閱讀能力,並且在觀影後我們更要幫孩子對世界觀的建立、理解他人處境、解決心中問題有正向的價值觀與態度,期盼讓性別平等真實地傳遞到世界每個角落。


  臺北市將持續透過各種多元的活動,教導學生瞭解並尊重不同的性別特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學生,讓學生在面對多元的議題時,能以正向理性與尊重的態度,思考及處理各項事物,以期能積極營造無偏見歧視的性別友善教育環境。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1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2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3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4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5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6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7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8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9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10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11
  • 從電影談性別平等~臺北市教育局與富邦文教基金會聯手推出《你好,我是漢娜》巡迴影展暨放映會12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1E1045AB4B8A6061

興隆分隊新建工程動土  提升消防服務品質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於112年11月17日(星期五)上午9時,於文山區興隆路二段86巷及興隆路二段交叉口興隆分隊預定地,舉行新建工程動土典禮,由臺北市李四川副市長蒞臨主持。

 

文山區計有4個消防分隊,轄內計有43個里,勤務繁重且多處於文山區邊界,因主要道路較為狹小,遇尖峰時段交通壅塞影響本市救災救護時效,為增進該區消防量能、增強本區核心救災能力及建立文山區完整安全防護網而計畫興建。

 

消防局表示興隆分隊規劃興建地上6層、地下2層混凝土構造建築物,作為本局文山中隊及興隆分隊使用,提供同仁之辦公、備勤室等相關附屬空間及民眾洽公需求空間。莫懷祖局長強調,本辦公廳舍竣工後,除提供消防同仁良好值勤環境,更能有效縮短救災救護狀況反應時間,提升文山區災害搶救效能、給予到院前緊急救護傷病患最即時的救護服務,並落實更有效率的消防服務品質。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793F1E3AA6ED153C

「芒芒」無際 ! 到北投山村走訪秋季劇照級芒草景點

  誰說秋季花卉比起春夏還無聊 !? 那您一定要趁這時節走訪陽明山限定芒草景色,欣賞隨著微風擺盪散發著淡彩的芒草草原,讓自己追上這片劇照級的秋日美景。現在還可搭配台灣好行「北投-竹子湖線」的遊程,來場賞芒小旅行 ! 這段路線從北投公車站作為起始站,終點抵達竹子湖,其中更會經過泉源、湖田等山區農村,一定值得您順遊走走看看!

  

  每年入秋後,陽明山就陸續呈現芒花盛開的景色,而這裡的芒草的品種大多是「白背芒」,主要生長在低海拔山區。剛生長出的花穗偏紅色系,開花結果後逐漸轉為米白或米黃色,色彩的轉變在眾多白茫茫的芒草中獨樹一格,更是少數可以在陽明山特殊的火山地質、熱氣環境中生長的植物。特別的是,這樣艱困的條件反而能夠使白背芒生長得更加良好,花穗更加紅潤。這樣的山林仙境美景還交錯著農村田園風貌,只要走進北投「泉源社區」及「湖田社區」,就可探訪這特別的景緻 !

  

  賞芒小旅行的第一站,就先從彌陀寺(硫磺谷站)公車站開啟 ! 來到「泉源社區」的大磺嘴,隱身在大屯山系下的山谷包含了硫磺谷及龍鳳谷,因為像是張著大嘴的山谷而得名,每天時不時噴發著白色氣體以及硫磺煙霧。硫磺谷獨有的地景地熱再加上絕美的芒草景色,走在其中就被煙霧跟芒草那充滿煙霧迷漫的仙境氛圍給包圍。在硫磺谷周邊更是有著許多亮眼的景點,沿著步道前行,就可經過地熱觀景平台,除了停留欣賞地質景觀外,也可透過地方文化演變的意象解說牆面,瞭解關於採磺的歷史由來。再續行到越溪景觀橋上,飽覽整個硫磺谷的風景,還可到婚紗拍攝熱門景點-情人瀑布 ! 天氣好時,遇到陽光斜射進來,無數絹白水花帶出空靈神秘的景觀,絕對必收的美照! 

  

  接著再順遊「湖田社區」啦 ! 除了春夏的海芋、繡球花季之外,秋天亦有芒草點綴著這邊的風景,從湖田橋公車站下車後,就立刻能看見顯眼的步道入口意象,走進步道後一路上伴隨著淙淙水聲,可以陸續看見以四季農業作為主題發展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四個休憩空間,而在步道旁的「ㄟ米間」,是以透視繪製出當時的空間配置,讓人仿佛走進時空隧道,回到水車寮種稻時期的農村生活日常 ! 這處景點再加上芒草圍繞搖曳,營造出另類的美感,相當適合打卡拍照。而若想要深入瞭解湖田社區的農村文化,就一定要到「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館內除了解說展示在地農村發展外,更完整介紹臺灣蓬萊米發展歷程。

  

  大地處坡地整治科林士淵科長表示,臺北市的山坡地農業社區擁有許多豐富的資源與特色景點,藉由陽明山芒草季與台灣好行的套裝行程,歡迎民眾可以安排周末時間與親朋好友一同來場季節限定小旅行,在遊程美景中,還可深度體驗關於都市農村的景觀與文化樣貌。

交通方式如下:

(一) 泉源社區

  1. 自行開車:沿著泉源路至硫磺谷遊憩區,內有設置停車場,提供給自行開車的民眾停駛。
  2. 大眾運輸:
    1. 可從捷運石牌站搭乘508、536公車至「彌陀寺(硫磺谷)」站下車,即可到達硫磺谷遊憩區。
    2. 可從捷運北投站搭乘小9公車至「彌陀寺(硫磺谷)」站下車,即可到達硫磺谷遊憩區

(二) 湖田社區

  1. 自行開車:從士林區仰德大道上陽明山接續走陽金公路(臺2甲)轉入竹子湖路,並於湖田國小旁即可抵達水車寮步道口。
  2. 大眾運輸:
    1. 可從捷運石牌站搭乘公車小8至湖田橋站或頂湖入口(竹子湖)站。
    2. 可從捷運北投站搭乘公車小9至湖田橋站或頂湖入口(竹子湖)站。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

  • 照片1 北投區泉源社區、湖田社區漫遊地圖
  • 照片2 泉源社區硫磺谷風景區
  • 照片3 泉源社區越溪跨橋上眺望硫磺谷風景
  • 照片4 泉源社區硫磺谷芒花綻放
  • 照片5 泉源社區行義路旁情人瀑布
  • 照片6 湖田社區水車寮步道導覽圖
  • 照片7 湖田社區水車寮步道ㄟ米間芒草景致
  • 照片8 湖田社區水車寮步道跳石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F62FBBF6E9FE691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织密织紧医保基金监管防控网(政策解读)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基金安全。

  今年年底前将初步实现全国智能监控“一张网”——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实施大数据实时动态智能监控,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监管的基金安全防控机制,进一步织密织紧基金监管防控网。

  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行为的实时动态跟踪

  当前,医保基金监管面对众多监管对象、庞大资金量,以及海量结算数据,过去的人海战术、手工审核、人工监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建立智能监控制度并推进智能监控常态化,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行为的实时动态跟踪,有很强的必要性。医保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是医保部门日常审核结算的必备工具,也是信息化时代医保基金监管的重要手段,更是有效守护好群众“看病钱”的重要技术支撑。

  据了解,各地智能监管子系统建设应用进度不平衡,应用成效差异较大,国家1.0版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以下简称“两库”)落地应用进展不一,有必要出台《通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推动地方医保部门加快国家1.0版“两库”框架体系落地应用。

  加快推进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具有较好信息化条件和业务基础。一方面,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依托平台,智能监管子系统为监管工作赋能增效,促进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另一方面,2019年以来,在32个城市开展智能审核和监控示范点建设;2022年3月制定印发《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管理办法(试行)》;2023年5月,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两库”框架体系,并在医保信息平台智能监管子系统完成部署应用。这些工作都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医保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夯实了基础。

  2025年底智能审核和监控体系基本建立

  《通知》明确,2023年底前全部统筹地区上线智能监管子系统,智能审核和监控数据准确上传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开展经办智能审核,规范定点医药机构服务行为,加强协议处理与行政监管、经办核查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初步实现全国智能监控“一张网”。到2025年底,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智能审核和监控体系基本建立,“两库”建设应用、智能审核、反欺诈大数据智能监测分析更加成熟完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全面赋能医保审核和基金监管,形成经办日常审核与现场核查、大数据分析、全场景智能监控等多种方式的常态化监管体系。

  《通知》要求,加强“两库”建设和应用。要求各地准确把握“两库”建设重点,赋予各级医保部门充分自主权限,在国家“两库”的框架体系下,结合本地实际增补规则和知识,自主设定规则参数、指标、阈值、应用场景等。

  激励定点医药机构对接智能监管子系统

  《通知》要求,医保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与协议管理工作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定点医药机构主动对接智能监管子系统,系统对接情况与定点医药机构年度考核等挂钩。探索对于主动加强智能监管系统应用、开展自查自纠的医药机构,给予减少现场检查频次等政策。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医保部门对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管与其内部管理互相促进。智能审核和监控只是监督检查的手段,根本上是为了督促医疗机构合理诊疗、规范诊疗,确保医保基金每一分钱都花在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刀刃”上。

  例如,事前提醒重点是严格实名就医、规范诊疗行为、规范计费收费、预警超量开药、预警费用申报。通过身份识别、视频监控,严格执行实名就医购药制度,确保人证相符。事前提醒能帮助医院发现在内控管理、医疗行为、收费方式上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整个医疗行业而言,有利于规范执业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同时,阻止医保基金违规支出,促进医院提升综合实力、高质量发展。

  “总体上看,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智能监控,对医务人员明显违规的行为进行自动提醒和拦截,对可疑违规行为进行实时提醒。”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越来越多定点医院主动借助智能监控实现自查自纠,减少违规行为发生,最大限度减少被事后追责或者惩戒处罚。智能审核和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安全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第一道防线”。

  全面推进医保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对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是否产生影响?这位负责人表示,总的来说,医保部门开展基金监管工作尊重临床,不影响正常就医看病。智能监控对参保人来说是“无感”的,也不会对正常看病就医行为产生影响。对于明确的违法违规,要加强监管和干预,逐步实现对可刚性约束的违法违规问题自动拦截;对于涉及医疗合理类的问题,各地医保部门在论证和应用规则时要充分听取医药机构的意见建议,在系统检出疑点问题后,要及时反馈至定点医药机构,由其进行申诉,充分听取医药机构申诉意见并经必要的复审、合议、终审等程序后确定是否支付。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6日 02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6/c14739-40119178.html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興隆分隊新建工程 開工動土典禮 採訪通知

為祈禱工程圓滿進行,工作人員、機械一切平安順利,李副市長將親率市府工務局、消防局、新工處等局處首長主持「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興隆分隊新建工程」開工典禮,誠懇邀請媒體朋友們共同參與瞭解本工程未來規劃。

歡迎蒞臨採訪~

日期:112年11月17日(星期五)上午09時00分整

地點: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興隆分隊新建工程(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2段86巷)

新工處新聞聯絡人:陳大分 0963-562-778

新工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 0963-562-708

交通與停車場資訊:

1.大眾運輸:

搭乘公車至興隆路二段,站名「興隆市場」站,步行約1分鐘。

搭乘公車至興隆路二段,站名「興隆國小」站,步行約9分鐘。

2.開車:請由興隆路2段86巷進入由工作人員引導,再依指示方向進入會場。

3.媒體車建議可停放於基地內停車場,再由現場引導人員指示方向。

4.市府大樓搭專車:於11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準時開車(車號:ATE-3978),請至市府大樓地下一樓停車場往中央南電梯入口處搭乘,欲搭車媒體朋友請聯絡 陳大分0963-562-778。

 

  • 興隆消防分隊開工典禮位置圖
  • 興隆消防分隊開工典禮流程表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BF88D9E25DEC6390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建设健康中国 保障人民健康(大家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本期大家谈刊发3位专家学者来稿,为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智慧。

  ——编 者

  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陆 林

  健康是全方位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一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我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步吹响了奋进号角。

  守护公众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有赖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笔者所在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近年来分级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同时着力从源头上强化精神医学的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全面推进建设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基于网络的睡眠及心理干预平台,积极推动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其机制研究,这一系列举措有力提升了心理健康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患者带来福音。

  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不妨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沉下去”,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能力;“铺开来”,制定常态化、规范化的精神心理分级救援体系,构建社会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联起来”,促进多学科协作,运用新技术合力推动精神医学创新发展;“做起来”,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科普宣传,提升公众重视程度。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徐安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医药高等院校要主动作为,全面推进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中医药人才。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经典等中医药基础学科建设,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面向中医学类专业全面推行院校—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实施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

  培养中医药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高校而言,既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也要加强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还要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支持开展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基层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持续优化中医药院校教育,必能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

  陈 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奋进新征程,全面提升重大疫情早期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综合救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启示我们,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群专结合能够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要不断完善应急指挥体系,细化实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定位,提升各级疾控机构监测预警和信息互通能力。确保监测预警、发现报告、风险评估、信息发布、应急处置等环节职责清晰、无缝对接,才能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始终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疫情防控全过程,注重科研攻关和防控实践相协同,助力分区分级、科学精准防控。将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中统筹推进,放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统筹推进,人民健康定能获得更牢固的保障。

  (作者为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5日 06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5/c14739-40118266.html

北市圖西湖愛樂賞析講座:暮秋・戀探戈

臺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將於11月19日(週日)下午2時辦理「愛樂賞析講座:暮秋・戀探戈」,邀請新藝術室內管弦樂團Ars Nova Chamber & Sinfonietta Orchestra,為市民帶來一場解說式的室內樂音樂會。


西湖分館表示,本場愛樂講座邀請成立至今受邀舉辦過近百場音樂會的「新藝術室內管弦樂團Ars Nova Chamber & Sinfonietta Orchestra」蒞臨,用解說式的室內樂音樂會方式,在曲目演奏前,由演奏家解說曲目的背景知識,民眾除了可以欣賞現場演奏,更能從聆賞解說裡瞭解演奏曲目的創作內涵和特色。透過Live版音樂會與民眾來一場探戈音樂的對話,現場將由郭心蘋演奏大提琴、張譽耀演奏小提琴、鄭小妍演奏低音大提琴、陳永禎演奏鋼琴及吳詠隆演奏班多鈕,活動精采可期,愛樂的朋友們不妨相邀一起聆賞這場室內樂。


詳細活動內容可電洽臺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電話:02-27973183)或上臺北市立圖書館網站(https://tpml.gov.taipei)查詢。

  • 1115新聞稿-北市圖西湖愛樂賞析講座:暮秋・戀探戈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6A03BB6ADDA4DA1E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以文旅康养助产业升级(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加强文旅康养产品供给,赋能特色文化资源,与多地合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全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流水潺潺,林木茂密,不时能看到在山间丛林中荡来荡去的猕猴。“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92%,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500个左右,是个天然氧吧。”导游热情地介绍。

  这里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蟒河景区,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抱,沁河、丹河两河纵流,风景秀美怡人。晋城文脉绵长,7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7座古城堡和15万间明清古建筑散落各处。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用好山水人文资源,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产煤大市晋城全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积极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丰富文旅供给

  加强生态保护

  走进位于晋城市高平市的釜山精品康养片区,泫水湖波光粼粼。一旁的草坪上扎着许多帐篷,游客在里面围炉煮茶、欣赏美景,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釜山精品康养片区位于高平市寺庄镇,包含釜山、贾村等6个村庄,毗邻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吸引了许多附近地市的游客前来。”釜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才说。

  釜山村坐拥库容约260万立方米的泫水湖、500余株百年以上老梨树等自然资源,还有宣圣庙、棋盘六院、王家大院等文物古建。依托资源优势,釜山村打造了商业步行古街、釜山书院、泫水湖休闲娱乐区、农业智慧科技园等,编排大型光影水秀等沉浸式表演,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走进紧邻晋城市中心城区的凤城康养示范区,站在龙马湖上的一座七孔桥上四下眺望,水榭亭廊等景观尽收眼底。很难想象,这里过去是煤矿的采区范围,地下是采空区,地上是矸石堆,生态环境一度非常脆弱。

  多年来,通过就地植绿和粉碎回填,晋城市积极治理煤矸石污染、恢复植被,利用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的生态优势,规划打造20平方公里的高端康养度假区,直接带动周边21个乡村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底,晋城市全市建成区的绿地面积达2201.7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7.14%,绿地率43.87%。今年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7.9%,PM10浓度同比下降12.36%。

  “依托生态、人文、旅游等资源,我们建设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全力打造一批优质文旅康养项目。同时,依托全市13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带动作用,整合优质资源、坚持错位发展,加强标准化建设、智慧化改造。”晋城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秘书长武健鹏介绍。

  挖掘文化内涵

  打造特色民宿

  在晋城市阳城县皇城相府景区的御书楼前,一场名为“汉字英雄·越战越勇”的游戏正在进行。“请读出大屏幕上的这个字。”“我知道!这个字读‘拃’(zhǎ),常说的一拃两拃。”“恭喜您,答对了!”欢呼声中,周围许多观众举起手来继续抢答。

  皇城相府是一处建于明清两代的官宅民居建筑群,也是晋城市沁河流域古堡群的代表。“在这里,既能参观中华字典博物馆、欣赏上党八音会等,又能参与现代农业观光、研学实践、游览泛舟等文旅康养活动。”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介绍,景区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亿元。

  景区的火热也催生了“民宿热”“餐饮热”。在距离皇城相府景区不远的郭峪古城景区,特色民宿成为不少游客住宿的首选。“民宿经常是一房难求,暑期入住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郭峪古城景区民宿负责人原建芳介绍。

  2020年,晋城市启动实施康养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百村百院”工程,引领带动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实现突破。“我们在全市甄选了129个美丽乡村和108个传统院落,精心打造康养村院。”晋城市市长薛明耀说。

  在高平市河西镇苏庄,随着夜幕降临,古院落里的灯笼亮起。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苏庄现有保存完好的古院落24座,可谓活化的古建历史博物馆。“这么多保存完好的古院落让人大开眼界。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演出活动,还有婚俗博物馆、咖啡馆、美食街,值得带朋友和家人一起来旅游。”湖北省武汉市游客李汉民说。

  完善基础设施

  推动合作共赢

  据介绍,晋城地处中原城市群重要位置,连接晋豫两省。“晋城开通了至河南郑州、焦作、济源,山西长治等地的城际旅游公交。通过与中原城市实施旅游联盟、票价优惠等措施,旅游合作进一步加强。”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东胜介绍,近年来,晋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为更多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在晋城,喷绘着彩虹颜色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吸引了众多骑行、自驾爱好者。今年5月,第六届山西阳城“析城山”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在阳城县横河镇举行,来自10个省份的选手齐聚于此。

  2022年以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吸引900多万人次观光旅游、5.5万人返乡就业创业,直接带动365个村、7.6万劳动人口增收,间接受益人数近40万。“目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沁河古堡群环线、‘百村百院’连接线已经全部贯通,形成全市城景通、景景通‘一张网’。”晋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海芳介绍。

  2023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上,晋城市人民政府、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行社协会共同发布《中国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晋城宣言》,大会的子活动康养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国内外300余家康养企业参展。据介绍,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举办4年来,已累计签约项目104个,总投资1780亿元。

  “通过全市域布局、全链条推动、全要素保障、全龄化康养,晋城市已经形成了‘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的康养产品供给体系,探索完善了文化润养、旅居度假、森林康养等8种康养模式。”晋城市委书记王震说,“康养产业正在成为城市产业转型的绿色引擎。”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4日 11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4/c14739-40117342.html

迷途婦家就住這附近 熱心警安全護回


大湖派出所警員謝承樺日前擔服交整勤務時,遇多位熱心民眾神色慌張地告知,有一名老嫗在街上逗留許久,似乎迷途,需要警方協助。


員警獲報後立即趕赴現場,抵達時見一老嫗神情麻木、呆坐於大樓旁,立即上前關心並詢問其身分,該老嫗雖意識清醒,但口齒、行動較為不清與緩慢,經員警耐心詢問並查看身上證件後,確認身分為柯姓老嫗,考量其獨自返家有安全之虞,便偕同返家,家人對於員警熱心協助平安返家之舉,表示十分感激。


內湖分局呼籲,民眾家中如有易走失的長者,應注意其可能活動範圍,予以佩戴留有聯絡方式之配件,也可以像失智症協會登錄資料,申請預防走失愛心手鍊,或至直轄(縣)市警察局各分局偵查隊申請指紋建檔,俾利警方發現時可第一時間確認走失者身分,讓迷途長者能儘速找到平安返家之路。

  • 圖說1:員警到場協助了解迷途婦人狀況
  • 圖說2:員警順利將婦人護送返家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163948268FA27D3A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头发

拥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好愿望,头发日渐稀疏也成为很多人内心的难言之痛。有研究表明,30%—50%的男性会在50岁开始出现脂溢性脱发。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目前,治愈脱发的科学正在迅速发展,包括头发移植、“毛囊银行”以及防秃疫苗等。

脱发原因五花八门

导致人们脱发的原因五花八门。人们可能会因为感染某种疾病或在化疗后突然开始脱发;也可能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脱发;但最常见的是雄激素性脱发,其特征是前额上部或顶部头发逐渐变得稀少,虽然受影响的大多是男性,但雄激素性脱发导致发际线后移在女性中也颇常见。

人们知道男性出现雄激素性脱发与男性性激素有关,但不知道确切的诱因。女性雄激素性脱发也被认为由性激素引起,会导致头发变得稀疏,但很少发展到完全秃顶。对于这些人来说,之所以头发脱落得多、长出来得少,与毛囊长时间处于休止期有关。头皮中的毛囊在正常情况下循环经历生长期、退化期和休止期3个阶段。当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头发脱落的速度就变快;如果迟迟不再重新进入生长期,新的毛发也就不再开始生长。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找各种治疗脱发的方法。古埃及人试图将磨碎的驴蹄、河马的脂肪等揉进头发来抑制秃顶;中国古代也有用姜片摩擦头皮的方法;现代人的操作则多种多样:头皮滚轮、咖啡因洗发水、激光梳、微针、甚至迷迭香油等。尽管各出奇招,但几乎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上述方法可以减缓或逆转脱发。

毛皮移植

过去几年,研究人员在理解头发生长脱落的生物机制、寻找治疗方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大约10年前,美国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家卡尔·科勒领导的团队试图用干细胞培育一种在内耳中发现的细胞,结果发现总会额外出现一些皮肤斑块。团队起初将其当作杂质清除,但后来意识到,这些皮肤碎片如果继续生长,将会形成真皮层和表皮层,甚至形成毛囊。

他们因此调整了方向,开始将干细胞培育成一小块有毛发的皮肤。完成这一过程约需要50—70天,得到的表皮呈球状,约4毫米宽。将这些皮肤移植到老鼠背部后,开始长出毛发。科勒表示,这些研究有助于测试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也有望成为一种将头发移植到光头上的方法。

当然,毛发移植已经存在,但它们也有缺点。例如毛囊单位提取(FUE)是从头发仍在生长的头部两侧和后部提取毛囊,将其移植到脱发区域。除成本之外,FUE的问题在于,它只是重新分配头发,而不能让空荡荡的头皮上重新长出浓密的头发。

“毛囊银行”

每根头发根部都有一组毛乳头细胞,它们参与调节头发生长。而一些毛囊中的这些关键细胞会丢失,甚至全部消失。指挥头发生长的信号停止了,头发也就变少了。为什么不更换真皮乳头细胞呢?

英国杜伦大学的科林·杰何达从老鼠的毛上提取了这些细胞,并将它们注射到啮齿动物的耳朵皮肤里,结果发现耳朵的毛很快变长了。

21世纪初,再生医学企业家保罗·肯普研究将真皮乳头细胞注射到人类头皮中是否可以刺激全新毛发的生长,结果发现方法有效。2015年,肯普创立HairClone公司,恢复了对真皮乳头细胞的研究。首先,研究团队从年轻人身上提取健康的毛乳头细胞并冷冻在毛囊库中,当这些人的头皮开始变薄时,细胞就会被培养并注射回头皮。HairClone据此创建了“毛囊银行”,人们可以提取一些毛乳头细胞并冷冻于该“银行”内,这项服务目前已进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研究所研究皮肤和头发生物学的玛丽亚·卡斯帕指出,每一轮克隆都会降低乳头细胞诱导毛发生长的能力,这可能是一个挑战。但当该方法起作用时,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恢复活力的头发可能会持续几十年。

防秃疫苗

去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团队在《发育细胞》杂志上刊发论文,揭示了一种能激活头发生长的关键信号分子——SCUBE3蛋白质,为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提供了治疗靶点。

研究团队将微量SCUBE3蛋白注射到移植了人类头皮毛囊的小鼠皮肤中。结果显示,小鼠身上休眠期的人类毛囊及其周围的小鼠毛囊均重新长出了毛发。这意味着,只需要微量注射SCUBE3蛋白,就能激活人类毛囊中的毛发生长。

研究人员指出,将SCUBE3蛋白注射进头皮内,或者用作mRNA疗法,其可像新冠疫苗那样工作。

今年6月,该团队再接再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一种名为骨桥蛋白的分子与更快的头发生长有关。研究团队发现,骨桥蛋白与附近毛囊干细胞中的跨膜黏附糖蛋白CD44相互作用,可以激活毛囊干细胞,导致毛发旺盛生长。无论是注射骨桥蛋白还是使骨桥蛋白相关基因过表达,都足以促进小鼠的毛发生长。

除了骨桥蛋白和CD44,团队还在深入研究存在于毛发皮肤痣中的其他分子诱导毛发生长的能力,希望能找到更多有激活效应的分子。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113/c14739-4011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