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全民健身事业跃上新台阶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民健身蓬勃开展,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从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到惠及万家的生活风尚,全民健身已融入大众生活。

  秋意渐浓,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一片飞盘运动专用场地内灯火通明,爱好者灵动的身影、挥洒的热情,映射出追求健康的时代潮流——正是无数活跃在神州大地的健身者,共同构筑起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民健身蓬勃开展,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让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更加清晰,也必将有力推动全民健身更上层楼。

  全民健身融入大众生活

  体育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4亿,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逾九成。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达到38.5%。

  从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到惠及万家的生活风尚,全民健身已融入大众生活。

  今年6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健美协会等指导的《2021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健身会员和健身人口渗透率呈现连续5年增长的态势,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健身会员达到7513万人,相比2020年增长了6.89%,健身人口渗透率也从2017年的3.46%增长至2021年的5.37%。

  引导群众科学健身,是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各级体育部门研究规范各类健身方式方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科学健身理念与方法送到群众身边,同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培养,基层体育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底,获得技术等级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70万人。

  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完成修订。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介绍,这次新修订的体育法将原第二章“社会体育”章名修改为“全民健身”,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如今,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从运动中收获了健康和快乐。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体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运动场地建到百姓身边

  位于赣州市崇义县的阳明山健身步道曲折蜿蜒,沿途绿意盎然,已经成为江西省著名的健身“打卡地”,每天在此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近年来,崇义县在对口支援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的帮扶下,建设改造了一批公共体育场馆、社区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等,“10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

  健身去哪儿?广大群众的所盼所想,成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突破口。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有的把城市的边角地块改造成居民健身的“金角银边”,有的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将体育场地建到群众身边……

  截至2021年底,全国体育场地共有397.1万个;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政府要在提供更多场地的同时引导项目发展,让更多人都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丁东说。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一批冬奥场馆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闭幕之后面向公众开放,发挥新的效用。“冰丝带”工作人员表示,未来这里将着力打造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冰雪运动中心,成为群众体验冬季运动项目的新地标。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文件还从8个方面提出29项政策措施。

  让群众能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健身场地供给,除了扩大增量,还要盘活存量,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力度。2022年财政部下达补助资金10.8亿元,用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将有效缓解群众健身需求与场馆资源供给不匹配的问题。

  线上健身拓展新空间

  家住重庆市杨家坪的市民王珂近日开始尝试线上健身,他看重的是这种健身方式的灵活性,“对上班族来说,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去健身房并不容易。”王珂说,由于工作时间不太固定,之前办过的健身卡都过期了。“线上健身的兴起,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王珂说,不同于健身房健身,参与线上健身后,还能观看回放,进而发现自身的问题。

  丁东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普遍提升,大家的健身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习惯了通过各类运动健身平台居家锻炼、在线打卡,用户对平台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项目垂类划分也越来越细。这些平台正在发挥着传统的线下体育组织、俱乐部社团的作用,聚合人群、组织活动、提供交流分享的渠道。

  截至9月中旬,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众体育部等部门联合发起的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共组织了100余项赛事活动,共有39个全国体育单项协会、10个运动管理中心、10个省市、50余家互联网平台参与,直接参与人数达1363万多人,各赛事累计点击量超15.2亿次。

  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互联网+健身”和“物联网+健身”模式,增加运动产品及服务资源,优化线上线下健身互动,增加家庭健身场景及在线健身活动。

  人人参与体育,体育造福人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中国体育正展开一幅更加壮阔的时代画卷。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8日 14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8/c14739-32553485.html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代表建议“发展药品大包装降低慢病成本” 国家药监局答复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孙红丽)记者从国家药监局官网了解到,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205号《关于积极发展药品大包装降低慢病成本节约资源的建议》,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答复表示,推广使用大包装药品可有效减少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摆药、配药时间,防止二次污染,节约药包材资源。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加强药品研发及技术审评期间的沟通和指导,帮助申请人研发更合适临床需要的药品规格。

为防止不合理的药品规格给临床用药带来混乱,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国家药监局一直高度重视药品规格的规范与管理。

关于变更药品规格的管理,国家药监局表示,2020年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八十条规定,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小变更,持有人在年度报告中报告即可,简化了变更程序,便于持有人变更药品包装规格,有利于临床方便使用。2021年发布的《已上市生物制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制剂(3.2.P)项的包装系统中次级包材(功能性)规定,变更包装规格属于微小变更,并规定药品包装规格应当经济、方便。中药、化药、生物制品变更包装规格均属于微小变更。

另外,对于长期用药的慢病患者如何在用药过程中减少包装材料和说明书的浪费问题,国家药监局表示,此问题的解决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医保政策也对医生每次处方量进行了规定,因此,药品生产企业一般会参考处方限量进行包装设计,方便临床用药,同时也满足医保报销政策;而药品上市注册阶段,审评更多地关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继续推进药品大包装在医疗机构的使用,要求医疗机构立足于满足住院患者需求,积极采购大包装药品,通过扩大临床需求,引导企业积极变更包装规格。进一步要求医疗机构药师精准调配药品,涉及药品大包装的,要提供药品拆零调配服务,减少药品损耗。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7/c14739-32553023.html

国家卫健委:10月26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93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24例

  10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3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8例(福建16例,上海5例,广东5例,北京3例,江苏3例,四川2例,天津1例,内蒙古1例,浙江1例,山东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1例,浙江1例,福建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93例(福建31例,内蒙古30例,山西16例,广东15例,湖南13例,重庆13例,陕西13例,北京12例,江苏12例,新疆11例,青海7例,河南5例,四川4例,安徽3例,山东3例,西藏2例,天津1例,上海1例,浙江1例),含2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福建17例,江苏2例,浙江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7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4例,本土病例216例(内蒙古38例,山西35例,广东31例,云南20例,北京16例,新疆15例,陕西14例,重庆10例,四川10例,河南8例,黑龙江4例,江苏4例,上海3例,天津2例,辽宁2例,贵州2例,浙江1例,湖北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9231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62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554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98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0月2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666例(其中重症病例1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49506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8398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42672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81327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33例,其中境外输入109例,本土924例(青海117例,新疆114例,内蒙古92例,广东84例,福建78例,山东74例,湖南57例,湖北53例,陕西33例,四川31例,山西28例,甘肃24例,重庆22例,河南20例,江苏19例,黑龙江10例,云南10例,安徽9例,上海8例,广西8例,河北7例,天津6例,西藏6例,北京5例,宁夏4例,浙江3例,江西2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943例,其中境外输入117例,本土826例(新疆290例,内蒙古109例,山西46例,湖北39例,云南36例,甘肃33例,天津32例,上海31例,广东25例,陕西25例,山东20例,江苏17例,重庆16例,四川15例,贵州13例,辽宁10例,安徽10例,河南10例,广西9例,黑龙江8例,湖南8例,河北7例,吉林6例,西藏5例,宁夏3例,北京1例,浙江1例,江西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6例(境外输入4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5557例(境外输入1082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798809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31421例(出院90420例,死亡1035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3例(出院787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7555884例(出院13742例,死亡12479例)。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7/c14739-32552938.html

新版《药品召回管理办法》11月1日起施行 突出持有人主体责任

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消息,10月2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新修订《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11月1日起施行。

据悉,新版《办法》突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称持有人)主体责任,依法将召回的实施主体由药品生产企业调整为持有人;进一步细化药品召回范围;对召回药品作出操作性更强的处理要求;强化了药品召回与药品追溯、信息公开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对境外实施药品召回作出相应规定。

哪些药品需要召回?

药品召回,是指持有人按照规定的程序收回已上市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消除隐患的活动。

新版《办法》包括总则、调查与评估、主动召回、责令召回、附则等五章共33条。明确持有人是控制风险和消除隐患的责任主体。

按照新版《办法》规定,持有人应当依法主动公布药品召回信息,对实施一级、二级召回的,还应当申请在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网站依法发布召回信息,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药品召回信息应当与国家药监局网站链接。

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是指由于研制、生产、储运、标识等原因药品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其他可能使药品具有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包括药品研制、生产、储运、标识等原因,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现行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及标签说明书不完善等导致的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而被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依法查封、扣押的药品,不属于本《办法》召回范围。

召回的药品应当如何处理?

新版《办法》科学完善召回药品处理措施,明确了召回药品标识、存放措施等应当与正常药品明显区别,防止差错、混淆;对需要销毁的,应当在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或者储存召回药品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管部门或者公证机构监督下销毁。

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持有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在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公证机构监督下销毁,不必将全国范围流通的药品统一收回到持有人所在地销毁,以减轻不必要的储运成本等。

原则上召回的药品不能再上市。但是,对通过更换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重新外包装等方式能够消除隐患的,或者对不符合药品标准但尚不影响安全性、有效性的中药饮片,且能够通过返工等解决问题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处理后再上市。相关处理操作应当符合相应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要求,不得延长药品有效期或者保质期。

境外持有人如何实施召回?

对于境外持有人实施召回,新版《办法》予以具体规定。境外生产药品涉及在境内实施召回的,由境外持有人指定的中国境内代理人按照新版《办法》组织实施。境外持有人在境外实施药品召回,经综合评估后属于相关情形的,由其境内代理人向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境外持有人要研判境外实施召回情况,如需在中国境内召回的,也应当由其境内代理人按照新版《办法》组织实施。

新版《办法》还对境内生产并出口药品的召回工作进行了明确。要求境内持有人发现出口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通报进口国(地区)药品监管机构和采购方,需要在境外实施召回的,应当按照进口国(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及采购合同的规定组织实施召回。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7/c14739-32552907.html

探访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李昌禹)记者从民政部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近日,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化解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安全风险,更好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在探访关爱服务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意见》指出,探访关爱服务是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通过定期上门入户、电话视频等方式,了解掌握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情况,督促赡养人、扶养人履行赡养、扶养义务,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政策宣传讲解、需求转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务的活动。

  《意见》明确,到2023年年底前,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到2024年年底,探访关爱服务普遍有效开展;到2025年年底,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失能老年人能够得到有效帮扶,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意见》还提出了建立探访关爱服务机制、丰富探访关爱服务内容、充实探访关爱服务力量、提升探访关爱服务质量效率、做好探访关爱服务应急处置等5项重点任务。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7日 08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7/c14739-32552576.html

菌草是什么草?(把自然讲给你听)

  黄河内蒙古阿拉善盟段,河岸种植的菌草起到防风固沙等作用。
  受访者供图

  菌草是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它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

  

  菌草,有人将其称为“幸福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菌草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中国草”。

  菌草到底是什么草?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可用作食用菌、药用菌栽培的高大草本植物。1996年,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在福建福州参加首届菌草业发展国际研讨会,菌草从此有了中英文名称和定义。令我骄傲的是,直到现在,国际上菌草的英文名字都是汉语拼音“Juncao”,因为菌草技术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

  菌草源自自然界,但目前我们在生产上应用的菌草,是经长期系统选育而得的一个新的类别。

  菌草有什么用?最初,它被用于食用菌、药用菌的培养基,栽培出优质食药用菌。经过多年选育、创新,其功能也从最初的“以草代木”种菇,拓展到菌草饲料、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领域。

  菌草还是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它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其中,巨菌草高度可达7米,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能有效改良盐碱地。福建平潭的幸福洋滩涂盐碱地,见证着盐碱地变菌草良田的奇迹。在这片重度盐碱地,经过4年试验,我们筛选出的“绿洲1号”菌草,可以在含盐量9‰以下的盐碱地种植生长。

  我将菌草用于生态治理的故事,还得从多年前说起。1993年,我在福建长汀、连城两县的严重水土流失地种植菌草,取得很好的蓄水保土效果。1994年,我在山东实施菌草技术扶贫时,路过黄河边,看到河床裸露、黄河断流,老乡赶着马车就从被泥沙堆高的河床上过,我一时说不出话来。自此,我下定决心,要把菌草带到黄河流域去。2010年,我在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戈壁滩种植菌草,其鲜草亩产量达20吨;2013年,我和团队驻扎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种下的菌草在多次“死而复生”后,终于让流沙得到治理。如今,菌草已在黄河沿岸9省区种植。今年,在黄河内蒙古段流沙严重区域,种植菌草不到100天,已阻止约1400吨的黄河输沙量。其中,2013年在阿拉善菌草防风固沙示范基地种植的菌草,其根系至今仍具有很强的固沙作用。

  总之,虽然叫菌草,但它如今的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过“用于栽培食药用菌的草本植物”的最初定义。菌草技术已成为一项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我一直期待,菌草能成为造福更多人的“幸福草”,也期待有一天,菌草能在生态治理上发挥更大作用,筑起地球生态安全屏障,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草”。

  (作者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本报记者王崟欣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7日 13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7/c14739-32552575.html

自费为小区买滑梯 他人滑倒是否担责(以案说法)

  【案情】张女士是某小区的业主,有一名两岁的小孩。因小区娱乐设施较少,张女士与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联系,提出由其自费为小区添置一套儿童滑梯,供小区儿童免费玩耍。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同意张女士的提议,并表示会为儿童滑梯腾好地方。

  没过多久,张女士就买了一套儿童滑梯设施(含脚垫),放置在小区大楼一楼大厅公共区域。张女士的小孩和小区其他儿童经常去玩耍,滑梯区域的清洁管理等工作由物业公司负责。

  刘女士在途经大厅时,踩到脚垫,因脚垫下有水渍湿滑导致摔倒受伤。经司法鉴定,刘女士构成十级伤残。刘女士认为,物业公司没有设置地滑的警示标志、没有清理积水导致其摔倒,张女士购买并放置滑梯也存在过错,向法院起诉物业公司和张女士,要求共同赔偿其各项损失近20万元。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张女士无责,物业公司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刘女士自己也有过错,应适当减轻物业公司的赔偿责任。

  【说法】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判定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责任,主要采用过错归责原则,即行为人存在过错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认为,物业公司同意张女士放置滑梯后,应承担日常维护、管理和安全防范等义务。但当小区大楼大厅地面湿滑时,物业公司未能有效清扫、未设置警示标志,该工作过失是导致本案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法应对刘女士的损失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刘女士作为成年公民,应尽量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和避免,但其未能及时察明路况、确保安全通行,该疏忽亦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定原因,自身存在过错,依法应适当减轻物业公司的赔偿责任。

  对于张女士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法院认为,张女士的善行善举不应被给予否定性的评价,依法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一是,张女士不存在过错。张女士在购置有关设施时是出于改善小区人居环境、便利小区儿童游玩等善良目的,并无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二是,张女士的行为与本案事故的发生并无必然因果关系。案涉滑梯和脚垫客观上并未增加小区住户的人身危险性,也不会必然导致事故发生。三是,要求张女士承担赔偿责任于法无据,于理不合。张女士自费购买游乐设施的善心、善行值得弘扬并予以保护,不应受到司法的否定性评价。最终,法院判决物业公司赔偿刘女士12万余元。同时,法院驳回了刘女士对张女士的赔偿请求。

  (本报记者  魏哲哲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7日 1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027/c14739-3255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