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讓世界看見客家,2022臺北客家表演藝術紀錄片首映



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客基會)主辦,將於116日舉行「2022客家紀錄片製作暨放映活動—客藝風潮」的首映記者會活動。希望透過紀錄片拍攝與創作,反映出藝術家的生命樣態,並將客家精神與文化弘揚至世界各地。


兩部紀錄片主題聚焦於表演藝術,分別是「音樂領域」及「戲劇領域」的兩個不同面向。音樂領域的紀錄片熱血麥客風》,是紀錄曾榮獲「第三十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獎的樂團主唱楊淑喻;戲劇領域的紀錄片扮戲人生主角,則是記錄曾榮獲客委會客家貢獻獎傑出成就獎的彭雅玲。


活動當日不僅會播出兩部完整記錄片,也將邀請到是客家音樂創作人,同時也是本次活動專業顧問的謝宇威,以及紀錄片主角彭雅玲到活動現場進行映後座談及心得分享,適合全年齡輕鬆參與。(活動報名連結請持續關注2022客家影音展演計畫」臉書粉絲專頁。)


熱血麥客風吉那罐子樂團主唱楊淑喻與團員們的故事為主軸,道出楊淑喻在客家創作歌曲之故事。入圍兩次金曲獎的楊淑喻,在第30屆金曲獎中獲得最佳客語歌手獎,她曾說過創作的魅力來自每一位創作者的人生故事跟價值觀。楊淑喻演唱及創作風格多元,不侷限語言與曲風類型,釋放自己的靈魂,帶著感動自己的音樂,唱給眾人聽!在楊淑喻的人生中,曾經低潮,但她把心中的聲音,轉化成了音樂,她曾說過創作的魅力來自每一位創作者的人生故事跟價值觀,她將所有的無助徬徨、絕望、憤怒、到接受的歷程,用創作記錄傳達了她想說的,唱了想給予的愛,給她心中重要的人。


扮戲人生則是以彭雅玲團長所帶領的歡喜扮戲團為故事主軸,述說著在客語戲劇創作路上的機緣、挫折以及成就。從1995年由彭雅玲創立的口述歷史劇團,將受訪者的生命故事編輯轉化成舞台的演出,走過那個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講客語的時代,到走上世界的舞台,說著客語,讓歐美人士看得感動地流淚!在她身上,就是一部台灣客語戲劇發展歷史的紀錄片!


2022客家影音展演計畫」臉書粉絲專頁中,也有公開本次相關活動資訊,邀請民眾一同參加首映記者會,感受客家藝術文化的溫度。活動詳細辦法以及活動報名連結請持續關注「2022客家影音展演計畫」臉書粉絲專頁。


  •  活動流程:

14:0015:00 精華版影片欣賞與映後座談Q&A

15:0016:00 兩部完整版影片欣賞

  • 2022客家紀錄片製作暨放映活動-客藝風潮
  • banner_主題公園首頁
  • 吉那罐子 (2)
  • 吉那罐子(1)
  • 歡喜扮戲團(1)
  • 歡喜扮戲團(2)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18F4FF5487CD8BA6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北市視障按摩抽出大獎囉!請繼續行動支持視障按摩

  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以下稱重建處)自9月1日起舉辦視障按摩行銷活動,透過消費滿300送300抵用券+送抽獎券+送精美小禮物等超優惠方案,吸引民眾進入北市視障按摩行銷活動合作店家消費。讓視障按摩據點不只重新找回先前因疫情短暫流失的客流量,更增加據點曝光度及拓展新客源。


  視障按摩業者表示,行銷活動進行相當順利,吸引了不少新顧客來訪,讓按摩師們獲得更多機會展現他們精湛的按摩技術抓住顧客的心;對於老顧客而言也是種回饋,平時便經常光顧的常客對於在活動期間消費還能額外獲得300元抵用券及抽獎券一事倍感驚喜,活動提升了民眾前往按摩據點消費的次數。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高寶華局長表示,現在全球疫情趨緩並朝管制政策鬆綁邁進,順此趨勢今年視障按摩行銷活動也觀察到視障按摩消費客群稍稍回流,今年度的視障按摩行銷活動共計有8千餘的人次參加,促成近400名按摩師受益。未來仍會規劃相關行銷活動提升民眾對視障按摩的認識,鼓勵民眾支持視障按摩,增加視障按摩師之營業收益。


  另外,重建處11月1日已於「就業普拉斯」臉書粉絲專頁公告活動抽獎之得獎名單,送出iPhone 13 pro、iPad Air、AirPods等多項大獎,請有參加活動之民眾記得依限領取獎項喔!


  活動中獎資訊請逕上「就業普拉斯」臉書粉絲專頁查詢,亦可致電02-23381600分機5107張小姐洽詢。

  • 圖說:按摩好「禮」由,健康「獎」不完,本市視障按摩行銷活動合作店家服務照片。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CB53BD363220B9E2

臺北捷運第一座機廠旅館開箱!北投會館捷之旅「秋日捷旅趣」獨家體驗行程 開賣就秒殺!

秋日捷旅趣

臺北捷運第一座自營機廠旅館開箱!臺北捷運公司首次推出「秋日捷旅趣」行程,夜宿北投會館捷之旅、探索臺北捷運維修等級最高、面積最大的北投機廠,預告販售資訊甫在臺北捷運臉書釋出,就讓許多網友摩拳擦掌準備「搶票」,開賣當天更是迅速秒殺完售,沒搶到的網友相當扼腕,留言「敲碗」加碼更多行程,未來北捷也將挖掘推出神秘獨家限量體驗,敬請密切鎖定北投會館官網及臺北捷運臉書。

10月30日清晨5點,參加秋日捷旅趣行程的民眾興奮不已地穿上安全裝備,準備踏進機廠駐車區、登上北投塔臺。即使天空飄著雨,也依然遊興不減,延續過去捷運之旅參訪機廠的方式,邀請民眾跟著北捷專業解說員的腳步,在採取安全管制措施且不影響現場人員工作的前提下,獨家揭密幕後功臣辛苦付出及晨間發車準備工作。

「北投機廠是北捷第一座建旅館的捷運機廠,歡迎大家來體驗跟捷運一起起床的樂趣!」臺北捷運公司總經理黃清信特地化身為「秘密訪客」親自體驗行程,與參訪民眾互相交流心得,「還好當初有跟朋友一起設鬧鐘搶行程!」、「除了乾淨整潔的住宿環境,還有逃生體驗營及北投機廠的參訪,CP值很高的活動!」、「如果未來還有類似行程,絕對會再約朋友一起參加」、「講解、隨行的工作人員們服務都很親切」參加秋日捷旅趣首發團的民眾,對於獨特的旅程體驗及服務讚不絕口。

為確保行車安全,每天電聯車出車前,司機員需要檢視車內、車外各項設備,確認安全無虞後才能啟動列車出發。「哇,小小的駕駛室竟然有這麼多設備跟燈號要留意!」第一次進入列車駕駛室的民眾感到新奇不已,直呼下次還想再來看個清楚!

緊接著,已「體檢」完成的列車緩緩啟動,民眾搭乘專屬列車從北投機廠出發到北投站,一路上拿起手機為難得的體驗行程拍照留念,工作人員也特別趁這個空檔進行安全宣導,強化民眾安全意識。返回北投機廠後,登上制高點北投塔臺,觀看技術人員進行繁複的列車調度,「真的好專業,無線電都沒有停過!」、「原來天還沒亮,就要準備發車了」,民眾無不豎起大拇指,對於北捷專業的行車調度非常欽佩。參訪結束後,大家心滿意足地返回捷之旅,享用美味早餐及體驗館內設施,為這次旅程畫下圓滿句點。

北投會館「捷之旅」於今年7月完成客房裝修,有適合閨蜜好友的雙人房、全家出遊的四人房、情侶夫妻的貴賓房等。入住時可於1樓Metro Lounge悠閒喝咖啡、免費使用健身房及游泳池,另享優惠價使用活動中心的其餘設施。北投會館獨家金字招牌「逃生體驗營」,入住可免費參觀(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六,週日僅供捷之旅住客參體驗),絕對不能錯過!

相關資訊可洽詢本公司24小時客服專線:(02)218-12345,或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或瀏覽本公司網站(https://www.metro.taipei/)。



  • 北捷總經理黃清化身秘密訪客親自體驗行程
  • 捷之旅民眾合影
  • 駐車區1
  • 駐車區2
  • 駐車區3
  • 列車
  • 列車內安全宣導
  • 北投塔臺1
  • 北投塔臺2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8A05079363D6AC1E

社区养老,让老人乐享幸福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当前,养老服务市场供需状况如何?各地在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方面,都推出哪些有效举措?如何更好促进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进行了探访。

  需求旺盛——

  社区养老服务升级趋势明显

  金秋时节,金桂飘香。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怡倍康养老服务中心,古色古香的大门、爬满绿植的篱笆、开满鲜花的小院……这个曾经的老旧小楼,如今温馨舒适,满满家的感觉。

  这是一个有35个床位的社区养老院,紧邻社区办公室。每天早饭后,老人们都会来到院子里或者活动室,在护理员的帮助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下午,养老院还会组织老人们开展唱歌、看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一家体现“医养结合”理念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养老院还定期为老人提供体检、理疗等专业服务。

  “很舒适!”谈及在这里的生活,80多岁的李振仙老人竖起大拇指,“在家门口养老,彼此都很熟悉,大家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而且孩子们来探视也很方便。”老人还提到,在社区组织的敬老尊老活动中,经常有学校的学生、企业志愿者参加,让养老院里有了更多欢声笑语。

  “根据我们统计,社区内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的老人占26.7%,需要老年餐服务的占23%,需要康复理疗的占21.3%。”怡倍康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常住老人,养老院还对周围3公里以内的老人开展居家上门服务,深受老人们的欢迎,年累计上门服务达1000余人次。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背后,是快速增长的养老生活服务需求。从餐饮到就医,从护理到保健,从出行到陪诊,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推出了许多有力有效的举措,养老保障网越织越密,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乐享幸福生活。“当前,养老产业的供给内容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要进一步增强优质、精准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建议,加强养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注重养老产业的市场细分和老龄群体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

  供给优化——

  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容,优化养老环境

  菜香扑鼻,笑声阵阵,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恒大悦府社区助老餐厅,不少老人边吃边聊,好不热闹。

  道里区老龄化率达到24.2%,老龄人口密集,“做饭糊弄、吃饭应付”情况普遍。为此,道里区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依托企事业单位食堂、联合优质餐饮企业等方式,累计建立90余家社区助老餐厅餐点,实现“15分钟老年助餐圈”全覆盖。“优势在于平价普惠,快捷健康。”道里区民政局局长朱立杰介绍,“政府投一点、社区帮一点、个人掏一点,三方合力共建共享,有效保障餐厅正常运营。”

  老年人需求在哪里,服务供给就跟到哪里。近年来,不少地方不断创新养老方式,在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丰富服务供给内容、优化养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景成为现实。

  老有所养,老年食堂服务暖心贴心。

  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转塘街道何家村大食堂开业,大食堂由杭州市西湖区小小生命健康基金会与何家村村民委员会共同创立,针对村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以此促进何家村老年公益建设。该食堂开业后既满足了老人们的吃饭需求,也成了他们拉家常、解烦恼的新场所。走进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堡镇袁家庄村党支部创办的“暖心食堂”厨房,只见志愿者们正在精心地为村里的老党员们准备午餐,营养均衡、软硬适宜的饭菜,让老人们倍感温暖。目前,该县类似的暖心食堂已经达到23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为老助餐服务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从农村到城市,全国许多地区整合多方力量扶持老年“幸福食堂”建设与运营,既为老人提供了便利,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

  老有所安,智慧养老托起稳稳的幸福。

  家住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的77岁老人占荣根摔伤腿后,在社区邻里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白天有社区护工护理,儿子只需下班后接续照顾,这得益于青云谱区引进的江西慈孝竹居家养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业性养老服务企业,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智慧养老模式和一个中心联动数个社区服务站的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运用嵌入式医养结合的多重养老模式,建立功能完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该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社区服务站由原来的10个增加至23个。

  青云谱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思路,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该区还开发了“青云谱区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建立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个人健康档案近5万份,居民可以通过电话、APP预约服务,实现对服务人员管理、服务任务分配、服务质量回访、服务费用支付等各个环节的统一、规范和监督。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一些地区与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创新助餐、助医、助行、助洁等便捷服务模式。美团加大上门履约服务的人力团队投入力度,通过跑腿、闪购、买药等业务,支持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圈。

  质量更高——

  多措并举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近日,在浙江省浦江县西部山区花桥乡塘波村的便民服务点内,年过七旬的徐元奶老人正在与工作人员远程视频交流办理过户业务,她一边拿着身份证,一边高兴地念叨:“真方便,谢谢了!”今年以来,当地政府部门与国网浦江县供电公司聚焦偏远山区老龄人口占比高、智能手机操作不便、语言沟通不畅等问题,自主研发“驿电通”服务平台,放置在各村便民服务点内,通过“一键呼叫”等适老化改造,以人工温情服务破解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该公司依托此平台,联合水、气、网、社保、医疗等服务部门,全方位拓展“服务网”,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贴心服务。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等相关举措。许多地区探索适老化服务举措,统筹人社、医保等多家单位,跨行业协同办理政务与公共服务,助力老年群体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专家认为,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远近兼顾、综合施策,继续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推动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改革创新,打造友好社区。成都市金牛区想方设法在社区建设微型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通过养老服务站、助餐服务点、老年活动中心(室)等设施,实现了居家养老、康复照料、公益志愿等服务“进院落、进家庭”,打通老人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贝壳研究院发布的《老年友好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议,统筹各方力量,建立以政府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保障社区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就近享受便捷的为老服务。

  加大财政支持,夯实产业基础。近5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康复辅助器具生产经营服务企业从12家增至76家。“我们优化强化对康复辅助器具的政府购买服务,以社区租赁等形式,推进康复辅助器具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普及。”齐齐哈尔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张宪宝介绍,为促进聚集发展,全市大力打造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区,将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列为养老制造业的重要组成,纳入全市十二大重点产业推进。

  王蕴表示,要坚持政府、企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复护理等需求壮大老年用品产业,丰富服务选择,不断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2日 18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102/c14739-32557160.html

“个人碳账户”还应更多些

  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需要完善以碳核算、碳账户等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把个人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权交易加入碳市场,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个人减碳统计核算与碳排放权交易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近年来,“个人碳账户”逐步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打开手机应用软件,骑行、走路、购买节能产品、不选一次性餐具都可折算成“减排量”,在个人账户里一目了然;登陆小程序,“广东碳普惠”“西宁碳积分”“武汉碳宝包”等令人目不暇接,低碳行动转换为减碳积分,再支持绿色消费,让人不由点赞。

  这些包含个人碳排放场景应用、数据采集核算、积分跨界兑换等功能在内的碳减排支持体系,就属于“个人碳账户”。它简便又直观,能够帮助普通人算清“碳账”,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减排意识和效率。

  回首十年,正是在这样一个个小细节中,全社会节减排能力不断增强。近十年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2%,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9.4亿吨,为碳达峰碳中和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局良好,但任重道远。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能耗强度还有差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后期,能源总需求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持续增长。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年到70年的过渡期,而我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能耗强度差距大、能源需求总量高、过渡时间短,这些都意味着,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难度和力度都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立足基本国情,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就必须加快转变用能方式,实行全面节约战略,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这个源头,不仅在制造端,也在消费端。需要完善以碳核算、碳账户等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持续拓展碳管理的广度、深度与精度,把个人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权交易加入碳市场,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

  细算大账,我国个人消费端的碳排放管理空间巨大,减碳潜力十分可观。从个人角度看,电子支付一次兑换5克碳排放,骑车一分钟兑换1.8克碳排放,这点排放量,与我国数以亿吨计的碳排放总量天壤悬隔。但“小”是相对的。我国是人口大国,以14亿多人口为基数形成的任何消费都是海量的。如果每个人都少耗一度电、少开一天车,14亿多人“减碳”的努力就会有巨大的成效。今年8月,北京“绿色生活季”小程序上线仅半月,参与人数就超过1006万人次,减少碳排放量逾9万吨,相当于6万辆燃油小汽车停驶半年。可见,普通消费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将个体减碳纳入统计核算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亟需提速。

  长远研判,“个人碳账户”的不断完善,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碳减排的内生动力。目前鼓励消费者减碳的通常方式,是通过政府或平台补贴,使消费者获得消费券或参与公益事业。这种方式虽然简便,但是缺乏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如果消费者都拥有采集与核算标准统一的“个人碳账户”,且消费者与制造商、金融业、政府之间碳数据互联互通,那么个人就可以形成绿色资产、绿色信用,进而有望参与碳汇开发。从加入“减碳”公益到参与“卖碳”生意,减碳价值被提高,消费端的低碳转型势必提速,从而倒逼上游制造商加快绿色发展,进而使供应链上的碳减排环环相扣、彼此促进。把个人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权交易加入碳市场,可谓事半功倍。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参与者理应多些再多些。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2日 17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102/c14739-32557158.html

假難成真/美金夯 異想天開以假鈔至銀行換真鈔 遭中正一警查辦

日前中正第一分局介壽路派出所接獲銀行報案,稱有一薛姓民眾欲拿假美金兌換新臺幣,經到場瞭解,薛姓民眾係受人委託來兌換新臺幣,經警方深入追查,陸續將涉案之薛姓、李姓及俞姓等3名犯嫌查緝到案,全案依行使偽造貨幣罪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偵辦。 本案經警方深入追查,年過8旬之俞嫌於去(110)年認識一名張姓民眾,聲稱手上有一批第二次世界大戰遺留下來之舊美鈔,且經財政部、金管會、國安局、中央銀行等政府單位開會認證係真鈔,因為最近美金夯,俞嫌認為是投資的好機會,雙方談妥以新臺幣110萬元購買,惟僅先取得200張面額100元之美元紙鈔,後俞嫌以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為由,請友人李嫌代為跑腿,將購得之2萬元假美金兌換成新臺幣,李嫌不疑有他答應幫忙,惟李嫌又恰巧因有事在身不克親自前往辦理,故再委託薛嫌幫忙,薛嫌遂於日前持200張面額100元之美元紙鈔,至銀行向行員表示欲兌換新臺幣,當場遭銀行之驗鈔機、外幣辨識人員識破是偽鈔,行員立即通報警方,經警方一路追查假鈔來源,遂因違法事證明確將薛嫌等3人查緝到案,依法偵辦。 中正第一分局呼籲,投資理財應循正常管道,切勿輕易聽信報酬明顯不合理之投資陷阱,另提醒不要收受來路不明之貨幣,若對貨幣真偽有疑慮應請銀行幫忙處置,切勿抱持僥倖心態繼續使用,以免觸法。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7409D1D0DB8DF5FE

教育局採訪通知1111102南小三十啟新樓 湖基永固創新猶-南湖國小活動中心新建工程啟用典禮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採訪通知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工程及財產科 黃一正科長0935-389-039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研究員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1年11月2日】

【主題:南小三十啟新樓 湖基永固創新猶-南湖國小活動中心新建工程啟用典禮】

【活動日期:111年11月3日(星期四) 下午2:00-3:00】

【活動地點:臺北市內湖區南湖國民小學(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200號)】

南湖國小活動中心新建工程於111年11月3日下午2時舉行啟用典禮。典禮由南湖國小多次全國賽得獎之管樂團以振奮人心的打擊合奏震撼開場,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曾燦金局長擔任主典,各界貴賓陪典,為南湖國小活動中心新建工程落成啟用的里程碑帶來慶賀與祝福,歡迎記者朋友蒞臨指導與採訪。


※活動流程

/001/Upload/342/relpic/10162/8888701/3ecff4bd-4a7f-4ff7-a929-94f6685ac55e.png


備註:因防疫需求,媒體夥伴入校仍須至少應完成新冠肺炎疫苗三劑接種且滿 14日,疫苗第三劑接種未滿14日或未接種者,應提供2日內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 或 PCR 檢測陰性證明,請主動出示證明文件,感謝您的配合!


誠摯歡迎各位媒體先進蒞臨採訪報導!謝謝!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7F555D3A30B54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