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守護自然生態 四分溪封溪護魚再延長

  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四分溪」,自民國100年起北市府正式公告實施「封溪護漁」成為臺北市第1條封溪護魚的溪流,由於成效良好,於111年再度公告禁漁5年至116年底,延續自然生態復育成果。


  四分溪擁有良好的天然景觀及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封溪期間禁止以任何方式採捕水產動、植物(含垂釣、徒手捕捉及撈蝦等方式),違者將被依漁業法處3萬元至15萬元罰鍰。


  大地處土石流防治科朱信安科長表示,南港區四分溪是大坑溪的支流,源頭位於南港、文山、信義區交界,民國87年受到颱風侵襲,兩岸農田受到嚴重破壞,當年溪流整治工程除了以防洪安全、維護農耕環境為首要考量,採分期分段治理,用現地自然石材營造多孔隙的生物棲息空間、生態友善的深潭淺灘區,維護景觀並兼顧自然保育及休閒遊憩功能,提昇環境品質也提供居民休閒遊憩的場域。


  幾經整治後,現在的四分溪水流清澈、小魚優游,沿線部分路段設置溪畔小徑、造型跳石及魚梯等設施,對面還有落羽松環抱的麗山公園,是繁榮的臺北市區難得的世外小桃源,途經研究院路,不妨停下腳步,駐足享受溪水潺潺、鬱鬱森林搖曳的自然美景。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歡迎查詢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自行下載使用。

【交通資訊】

搭捷運至南港展覽館站後,轉搭小12公車至麗山橋站下車,沿著研究路四段漫步至麗山公園

  • 1.四分溪雙心跳石景觀.JPG
  • 2.四分溪景觀.JPG
  • 3.四分溪景觀.JPG
  • 4.麗山公園.JPG
  • 5.麗山公園.JPG
  • 6.封溪護漁公告.JPG
  • 7.封溪護魚公告
  • 8.封溪護漁範圍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6F4312B813091DF1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橘世代來臨!中高齡就業博覽會11/12市府登場

  北市府年度最後一場大型「中高齡就業博覽會」即將於11/12(六)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4 時在北市府市政大樓1樓中庭登場,邀請48家廠商、提供2207個工作機會,最高月薪10萬元,平均月薪為35K,平均時薪為180元,勞動局為勞工把關篩選優質銀髮友善的廠商,更重要目前皆無重大勞資爭議及無薪假情形,讓求職者安心求職!歡迎中高齡求職者、退休後想重返職場者加入銀髮就業行列!


  臺北市勞動局局長高寶華表示,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發布數據,去年退休員工人數9.9萬人,是近6年來首次低於10萬人,60歲以上銀髮就業族以較10年前成長45.7%,60~64歲更增1倍,讓人不得不懷疑退休潮消失了嗎?政府積極倡議下的橘世代高齡者,似乎已積極再投入或續留職場,將可能成為未來混齡職場的生力軍及領航者,透過運用年輕人的創意熱情及中高齡者的穩定溫暖敬業,將會為超高齡社會的臺北市擦出絢爛的火花。中高齡就博會在如此的氛圍下,透過實體應徵面對面讓企業與求職者做第一類接觸,讓橘世代再現風華,也可讓企業界如入寶山。


  高局長指出,本次產業別分布仍以「住宿及餐飲業」為大宗開出1008個職缺,第二大為「批發及零售業」,釋出560個職缺,整體職缺 7成以上集中於「旅遊/餐飲/休閒」、「客服/門市」及「技術/維修/操作」等類別,此外,「無經驗可」銀髮職缺更高達7成5,鼓勵中高齡求職者除了有豐富經歷及經驗可以傳承外,另外也可讓自己歸零重頭學習,學習體驗完全不一樣的工作樣態模式及態度技巧,也可讓人生旅程更加多姿煥彩,歡迎橘世代生力軍勇於嘗試也樂於挑戰。


  企業及廠商徵才機會數則以欣興電子、雲雀國際、三商餐飲等為前三大,三家攜手開出逾500個工作機會,薪資部分則以旅宿業者城市商旅包辦前2名,最高月薪分別為10萬元及8萬元,後續3至5名為台灣順豐速運、乒乓話網及六福開發南港分公司、生活工場等物流運輸、資訊軟體及旅遊餐飲等企業,最高待遇5萬5千元至6萬元。


  高局長最後強調,近一年來北市勞動局針對中高齡就業問題的研究規劃及執行不遺餘力,不僅在北市就服處艋舺站及南港東明站提供銀髮就業諮詢及服務,並設置全台唯一的「銀髮職務新創中心」於艋舺站;更舉行9次企業策略聯盟會議,整合72家企業實務經驗,2次專家學者會議收斂意見,提出「五大銀髮友善企業認證指標」,分別為「銀髮友善之組織文化、教育訓練、工作環境與職務再設計、招募任用及創新作為」等,作為明(112)年受理銀髮友善企業認證的評核標準,主要希望企業藉由準備指標過程,改善自身成為真正具備銀髮友善就業環境的企業。


  北市就服處補充,活動現場提供3~6歲臨托等服務,方便職場祖父母及父母進行面試!履歷填寫可先至台北就業大補帖網站線上報名送出履歷,活動當天即可直接面試,加快面試效率;也可於活動前下載專用履歷表,填妥後自行印出紙本履歷表帶至活動現場。更多活動詳情請上台北就業大補帖網站查詢,亦可電洽就業服務專線02-23085231或台北人力銀行專線02-23380277、1999分機58988洽詢。

  • 圖說:北市11/12「中高齡就業博覽會」在北市府1樓中庭舉行,2207個職缺,現場直接面試。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BBBBD7000ED98E9

三部门:到2025年每个居民拥有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近日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更加完善。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统筹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统筹集约、共建共享,服务导向、业务驱动,开放融合、创新发展,规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则。

《规划》列出了8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二是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三是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五是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创新发展体系。六是拓展基层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七是强化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分析应用体系。八是夯实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规划》要求,统筹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加强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逐步形成统一权威、全面协调、管理规范、自主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

另外,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探索开展“互联网+药学服务”模式,推广电子处方区域流转。

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

《规划》包括8个优先行动。一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二是健康中国建设(行动)支撑行动。三是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四是重点人群智能服务行动。五是药品供应保障智慧监测应对行动。六是数字公卫能力提升行动。七是“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八是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

其中,《规划》要求,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建立居民以身份证号码为主、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动“一码通用”。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

统筹推进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联通,提高监测预警、实时分析、集中研判和辅助决策的能力。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体系,提升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精准防控水平;加强健康码标准规范使用,强化赋码和转码规则规范实施,推进互通互认、一码通行。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110/c14739-32562891.html

国家卫健委:11月9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133例、无症状感染者7691例

  11月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8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2例(福建16例,广东14例,北京4例,上海3例,江西3例,内蒙古2例,辽宁2例,江苏2例,四川2例,云南2例,浙江1例,陕西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广东);本土病例1133例(广东500例,河南178例,重庆123例,内蒙古107例,四川48例,山西35例,北京34例,新疆32例,云南14例,湖南13例,陕西12例,黑龙江9例,甘肃7例,山东6例,辽宁4例,浙江3例,天津2例,福建2例,江苏1例,贵州1例,西藏1例,青海1例),含330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00例,四川13例,重庆3例,甘肃3例,浙江2例,河南2例,湖南2例,内蒙古1例,福建1例,云南1例,西藏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4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4例,本土病例299例(内蒙古108例,广东59例,福建22例,陕西17例,西藏15例,江苏12例,重庆12例,北京9例,山西8例,黑龙江8例,新疆7例,青海4例,宁夏4例,云南3例,辽宁2例,浙江2例,湖南2例,贵州2例,河北1例,河南1例,四川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4127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4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20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2625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5736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1月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9155例(其中重症病例3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53163例,累计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67544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59873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44011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820例,其中境外输入129例,本土7691例(广东2507例,河南1065例,内蒙古1019例,新疆657例,重庆633例,黑龙江325例,青海276例,甘肃237例,山西152例,湖北113例,湖南94例,河北91例,云南91例,四川74例,北京61例,山东53例,安徽43例,福建43例,天津37例,陕西37例,辽宁16例,江西12例,西藏11例,江苏9例,宁夏9例,贵州7例,吉林6例,广西6例,上海4例,浙江3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686例,其中境外输入124例,本土1562例(内蒙古488例,西藏383例,新疆134例,广东127例,山东50例,福建45例,黑龙江43例,云南43例,陕西40例,四川36例,河北26例,青海26例,天津25例,湖北20例,山西19例,江苏14例,上海9例,辽宁8例,重庆8例,浙江5例,安徽3例,河南3例,江西2例,广西2例,湖南1例,贵州1例,宁夏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31例(境外输入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52411例(境外输入111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39511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40438例(出院93420例,死亡1049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95例(出院789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7953885例(出院13742例,死亡13313例)。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110/c14739-32563134.html

更好满足全社会的无障碍需求(人民时评)

  从保障特定群体需要,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无障碍需求,体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的进步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不久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进一步拓展了无障碍内涵,引起社会关注。

  草案在2012年颁布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基础上,提升了相关标准和要求:将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引入法中;将广场、绿地、公园、户外停车场等缺少构筑物的开阔场所纳入建设范围;鼓励食品药品等商品外部包装配置盲文、大字、语音说明书……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必将对提升包括残疾人、老年人等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权益保障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快速发展。马路上的坡道随处可见,地铁站的无障碍卫生间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配备手语主播……无障碍设施和服务不断融入日常生活。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尚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一方面要提升建设质量和保障水平,使其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要扩展社会服务范围,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无障碍需求。

  实际上,存在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并不限于特定群体。意外受伤者可能存在暂时性的无障碍需求,身体功能衰退的老人可能存在长期性的无障碍需求,提重物者、推婴儿车的成年人也可能存在情境性的无障碍需求。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因各种情况导致行动不便,产生了使用轮椅的短期需求。比如,哈尔滨今年5月在全市启动共享轮椅工程,确定113个社区,配置安装扫码共享轮椅,残疾人、老年人和有需求的群众都可以就近免费使用。草案在保障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概念,并在附则中单设一条予以明确,以便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无障碍环境的受益对象。

  从保障特定群体需要,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无障碍需求,体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的进步,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提高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场景中,无障碍服务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有关部门提供的市民热线、紧急呼叫、应急避难等服务,也需提升无障碍服务能力。

  无障碍环境建设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但也要突出重点人群,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幼儿、伤病者、负重者等。从他们的体验出发,注重细节设计,才能提升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的人性化、便利化程度,避免出现安全隐患。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前,北京市民杜鹏曾作为无障碍体验员,对涉奥场馆、医院酒店等地的无障碍设施反复体验试用,提出修改意见。鼓励无障碍设施体验试用,有利于从源头上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

  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无障碍环境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惠的民生福祉。在继续解决“有没有”的同时,着力解决“好不好”“管不管用”的问题,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定能让受益面不断扩大,让全社会有温度、无障碍。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10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110/c14739-32562760.html

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李昌禹)近日,民政部会同中央农办、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急难临时救助、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规范办理流程、落实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为加大低保制度落实力度,特别是解决“应保未保”“政策保”等问题,《通知》提出,不得随意附加非必要限制性条件,不得以特定职业、特殊身份等为由,或者未经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直接认定申请家庭符合或者不符合条件。针对个别地方“保人不保户”问题,《通知》提出,申请家庭符合条件的,不得仅将个别家庭成员纳入低保范围。为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通知》明确,采取“劳动力系数”方式核算申请家庭收入的地方,要客观考虑家庭成员实际情况,对确实难以就业或者较长时间无法获得收入的,根据家庭实际困难情况综合判断是否纳入低保范围。

  《通知》强调,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3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对其他受疫情影响暂未就业、基本生活面临困难的大学生,以及其他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临时困境的家庭或者个人,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对经过应急期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较大困难的受灾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防止因灾返贫。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10日 04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110/c14739-32562759.html

2025年我国全民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将再上新台阶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董瑞丰、顾天成)《“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9日公布。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该规划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制定,旨在统筹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深度融合。

  规划列出了8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二是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三是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五是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创新发展体系,六是拓展基层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七是强化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分析应用体系,八是夯实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根据规划,到2025年,二级以上医院将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三级医院将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更加完善,每个居民有望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规划要求,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建立居民以身份证号码为主、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动“一码通用”。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

  规划还要求,集约建设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同时,逐步形成统一权威、全面协调、管理规范、自主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110/c14739-3256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