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行人交通事故自身違規佔9成 北市警籲遵守交安規則

臺北市統計今(111)年1至11月發生24小時內死亡之道路交通事故57件(死亡57人),較去年同期發生65件(死亡66人)減少8件(9人)。但是細部統計發現近三個月(9至11月)共計發生25件(死亡25人),占整體件數43%,另與去年同期比較發生增加7件(死亡7人),明顯異常;分析異常類型以行人死亡交通事故發生10件(死亡10人),較去年同期異常增加6件(死亡6人),增幅達150%,為一大警訊!北市警交通大隊經分析行人死亡交通事故可能之肇事原因,發現行人自身有違規行為比例佔9成,主要行人違規行為態樣如下:

不依號誌指示穿越道路(闖紅燈)。

 擅自穿越道路(在劃有雙黃線或設分隔道之路段中穿越)。

 未行走行人穿越道(肇事地點周邊100公尺內設有行人穿越道之路段中穿越)。

有鑑於年終各項社交活動逐漸恢復常態,本市道路人、車潮逐漸增加,又冬天時節晝短夜長,晨昏時段天色光線不佳,車輛駕駛人容易疏未注意來往行人。北市警交通大隊為守護用路人行的安全,除加強取締易肇事違規項目,包含「違反號誌管制」(闖紅燈、未依號誌指示左右轉)、「行人違規」、「車不停讓人」等項目外,特別呼籲用路人駕車行經路口應遵守號誌管制、減速慢行,轉彎時務必確實禮讓行人穿越道通行之行人;同時亦提醒行人應在人行道或行人穿越道通行,切勿違規穿越道路。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1217A9A9B17A28D

年底搶熱門!天文親子營主題活動12月13日開放報名

最適合親子同遊共學的天文親子營,12月將以今年重要天象「火星衝」為主題,於12月18、24及25日推出3梯次,每梯次100個名額,12月13日上午9時開始網路報名,額滿為止,熱門活動要搶要快喔!

活動中將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展示場實體模型導覽、星座盤製作等,讓家長與小朋友一起了解關於火星和火星衝天象的知識,還有震撼的宇宙劇場全天域電影、生動的立體劇場3D影片和精彩好玩的宇宙探險車,內容豐富活潑,歡迎親子及祖孫一起參加!

天文親子營每梯次特別增設10個名額,提供臺北市低收入戶親子免費參加,請洽專線28314551分機211或204。詳細活動內容及網路報名請參閱本館網站「 我要報名」。

  • 獎品豐富又好玩的問答時間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0837971F939AB63

教育局新聞稿1111208臺北市寒假自造科技教育營隊自111年12月13日(二)起開放報名,元宇宙、機器人等91梯次課程,豐富北市學生寒假生活!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地址:11008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北區

業務聯絡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科   陳秉熙科長  0953287353

新聞聯絡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1年12月8日】 

【主   題:臺北市寒假自造技教育營隊自111年12月13日(二)起開放報名,元宇宙、機器人等91梯次課程,豐富北市學生寒假生活!

【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推動STEM+教育,112年科技教育寒假營隊活動將自111年12月13日(星期二)上午9時至12月19日(星期一)中午12時於「臺北市科技教育網」(https://pse.is/4ncw8l)開放報名!並於12月23日(星期五)公布錄取名單,營隊包含元宇宙、程式設計、大數據應用、生活自造、機電整合、物聯網、量子電腦等課程,共91梯次2,045名額(含親子營隊61梯次1,000名額),課程期間自112年1月20日(星期五)至2月9日(星期四),歡迎北市公私立各校學生踴躍報名參加!


 北市自111年正式啟動元宇宙教育計畫,此次共有4所中心(永春3A教學基地中心、石牌、龍山、仁愛科技中心)開設元宇宙寒假營隊課程!永春3A教學基地中心也首次開設「實戰Python大數據爬蟲」課程,開放國中及高中學生參與,學習利用Python程式實作及專題開發,領略大數據資料的魅力!新興科技中心的「pixel像素藝術」課程,讓學生發揮無限創意,繪製獨一無二像素作品!北投及龍山科技中心則開設「手機程式設計」課程,指導學生製作生活應用APP;仁愛科技中心深受學生喜愛的「Artec戰鬥機器人」課程,結合積木與程式設計,讓機器人動起來!本次營隊課程主要為實體課程,並搭配少數線上課程,也歡迎家長與學生一起報名親子營隊,享受親子共學樂趣!


 另外為鼓勵女性學生參與營隊,同時顧及經濟弱勢生權益,本次營隊針對女性及經濟弱勢學生提供優先保障名額!將以個別課程招生名額30%進行抽籤,優先排定女性參與保障名額;再依招生名額20%抽籤排定經濟弱勢生(低收、中低收)保障名額!


 為培養北市高中以下學校學生科技教育素養,促進元宇宙、量子電腦等新興科技學習興趣,北市教育局特別辦理寒假自造科技教育營隊,帶領學生認識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並讓學生在假期中透過動手做及體驗式學習,度過快樂又充實的寒假時光,滿載而歸!營隊課程資訊可至科技教育網公告查詢(https://pse.is/4mj9yg)。

  • 112年寒假營隊EDM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B353CB64611C8A93

一時忘記返家路 內湖警即刻協助送返家


內湖分局康寧派出所警員陳弘義日前擔服巡邏勤務,行經內湖區金湖路109巷時,一名婦人上前詢問返家的路,陳員隨即協助,並平安送返家。


陳員執勤時,見一名老婦人上前詢問返家的路,陳員告知婦人行走方向後,渠仍徘徊表示不知該如何返家,經詢問婦人表示,身上未帶任何證件,所幸仍記得家中地址,經確認後擔心婦人年事已高,不放心讓她自行離去,主動駕駛警用車輛護送婦人返家,家屬表達感激之意。


內湖分局呼籲,家中如有長者或行動不便長者出門,請家人盡量陪伴外出或留下聯絡資料,並注意長者行的安全,才可以避免走失,若遇需協助之民眾,請大家不吝伸出援手,或撥打110讓警方協助您。

  • 圖說1:員警詢問婦人狀況
  • 圖說2:員警以警用巡邏車護送婦人返家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35981DC7E1C78ED6

利用好森林蕴含的食物资源(新知新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蕴含着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树立大食物观,利用好森林蕴含的食物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培育好、保护好、利用好森林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向森林要食物,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持续开展退耕还林、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建设,广泛实施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统筹多途径、多方式造林,提升森林质量和蓄积总量,促进森林各类物种繁衍生息,维系生物种群绵延不绝。另一方面,要围绕林业提质增效,培育林产品优势品种,因地制宜发展种苗花卉、林下经济、林草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林产品,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优化森林产品结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森林提供的很多食物不仅蕴含优质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很好的食药同源价值,市场需求大。随着人民群众膳食结构的改善升级,优化森林产品结构,向森林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之举。要根据人民群众食物需求变化趋势,不断优化森林产品结构,保障各类食物供给。

  创新森林生物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绝不能落后。”我们要善于利用生物技术促进森林食物资源开发,提升林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将“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在育种技术方面,可聚焦林果战略物种,拓展技术路径,进行优良品种选育,提高育种效率;在精深加工技术方面,引导龙头企业广泛引进现代加工技术、现代加工设备,加快生物、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促进林产品实现多次加工、多次增值;在污染防治技术方面,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白色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实现种养循环,提升水土保持功能,确保森林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产能可持续。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8日 09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8/c14739-32582675.html

在坚持中赢得战略主动

  这是一场异常艰巨的战“疫”。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以争分夺秒的加速度,提升应对疫情大考的能力,我们等来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我们的疫苗、药物有了,救治能力提升了,平战结合的防疫本领强了,健康意识和素养提高了,这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022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会议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运用好我国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我们一定能够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1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2万例。

  中国是目前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尽管人均医疗资源、医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77.93岁,2021年提高到78.2岁。

  党中央统揽全局,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

  2020年,大疫突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中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中国迅速采取防控措施,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

  进入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3月,疫情波及我国多数省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经受住了又一轮严峻的防控考验。

  发挥制度优势,中国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

  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人民子弟兵闻令即动,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和志愿者挺身而出、坚守一线……最精锐的力量向风暴之眼驰援,最优质的资源向决战之地汇聚。

  2021年秋,一场疫情突至内蒙古额济纳旗,这个“面积比省大,人口比县少”的小城,滞留近万名游客。快速流调、大规模转运……约两周疫情就得到初步控制。

  2022年3月,吉林省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10多个省份组建医疗队驰援……

  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紧紧抓住战“疫”主动权。

  从病患救治到疫情排查,从复工复产到科研攻关,广大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投入志愿服务……中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

  承诺绝不动摇,人民至上理念凝聚起团结伟力——

  疫情发生之初的武汉,缺床位、缺医护、缺设备……重压如山。在这场生命大救援中,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不放弃每一个患者,总体治愈率达到94%。

  集中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

  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这就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

  应对病毒变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

  近三年来,我国经受住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国始终强调科学精准防控。

  病毒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疫情防护网——

  2021年下半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全面激活应急指挥体系,组建流调专家队,迅速判定、排查和管控风险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来袭。不搞“大水漫灌”,核酸检测任务在24小时内完成;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与病毒赛跑,采取坚决果断措施。

  关键部署,彰显战“疫”长远眼光。

  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

  保障民生供给,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疫情下的民生保障,牵动万千关切。

  中央和各地区各部门及时推出保防控、惠民生重大举措,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到打通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中国一手抓精准防疫,一手抓民生保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派出工作组赴多个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设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在抓实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防止防控简单化、“一刀切”,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走小步、不停步,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20年至2022年,疫情防控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

  同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关键就在于科学和精准。

  2022年11月,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二十条优化措施作出进一步完善。将风险区调整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诊疗方案的每一次优化调整,都经过了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防疫和发展,天平两端,重若千钧。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才能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条件。

  2020年2月23日,国内疫情防控紧要时,中央召开一场重要会议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方向,让全国上下信心倍增。

  顶住疫情压力,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再到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全力以赴答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道“加试题”,中国交出不凡答卷。

  疫情越是反复延宕,越考验现代化治理能力——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疫情“破防”,均由境外输入引发。针对口岸点多、线长、面广等防控难点,有关部门探索“一口岸一专班、一口岸一对策”。

  推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中国在抗疫实践中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

  风险挑战越多,越要打好战略主动战——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三年为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超万亿元;“东数西算”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探苍穹,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履坚实有力……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中国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不断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主动识变应变,坚持中国抗疫自信——

  近三年来,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中国主动识变应变,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加强药物有效研发和储备,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和素养……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应对世纪疫情的风浪里,14亿多中国人民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不断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我们就会取得应对世纪疫情的全面胜利。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陈芳、董瑞丰、胡喆、彭韵佳)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08日 08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8/c14739-32582609.html

持续提高防控科学精准水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解读“新十条”看点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题:持续提高防控科学精准水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解读“新十条”看点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彭韵佳、李恒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等工作提出十个方面进一步的优化要求。当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新十条”出台的背景、防控措施优化重点、药品和疫苗等热点问题作出权威解读。

防控为何能持续优化?近三年抗疫实践奠定基础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也不再查验,不再开展落地检……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再次作出优化调整。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近三年来,我国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据介绍,近三年来,我国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这些都为今天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王贺胜说。

“新十条”有哪些调整?聚焦优化,强调精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新制定的十条优化措施,对群众关心的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管理,高风险区划定封控,老年人疫苗接种和群众就医用药保障,以及学校疫情防控和涉疫安全保障等防控工作作出进一步优化。

“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聚焦优化,另一类是强调精准。”李斌表示,新措施基于病毒特点和疫情形势,结合近期各地疫情应对实践经验,对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部分措施进一步优化。同时,针对当前防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对第九版和二十条执行不到位不准确等问题予以纠正。

“我们将继续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李斌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这十条措施是为了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执行中要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各地要按照要求,精准落实。

“新十条”是主动优化

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此次调整防控措施是主动优化,并不意味着面对疫情完全“放开”、不防了。

梁万年说,我国一直在密切关注病毒和疾病的变化,边防控、边调整、边加强能力建设,一直在研究防控策略调整的条件,持续因时因势动态优化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寻找最佳的防控方案。

“做好准备、提升应对能力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梁万年说,优化后的防控措施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资源,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药品储备和保障情况如何?保证可及性

“新十条”明确,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可以使用退热药、止咳化痰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对普通型或者有进展为重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抗病毒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此外,中药在病毒性感染治疗过程中有独特的优势。

郭燕红表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售网点等会按照工作部署做好相应准备,保证药物可及性,公众没有必要去抢购和囤积。

发热门诊是鉴别发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一个重要场所。郭燕红说,按照发热门诊的设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全天候开放;医疗机构和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公开发热门诊的地址、电话,让公众能第一时间获取发热门诊开诊情况。

老年人接种疫苗是否安全?获益大于风险

“新十条”明确,要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非常安全,接种以后获益远大于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介绍,通过对34亿剂次、超过13亿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一些疫苗相当,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年轻人。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郑忠伟说。

冬季防控压力是否巨大?已做大量准备工作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

“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有些措施也在进一步加强。”李斌介绍,有关部门正在持续加强疫苗、药物的研发,疫苗接种和药物的储备,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病毒变异、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等,同时不断凝聚社会共识。

李斌表示,新冠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风险仍然存在。当前需要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各地报告感染后重症、死亡情况,以及医疗资源占用的情况,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等。

梁万年表示,对病毒和疾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疾病危害性的下降、有效疫苗和药物的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是恢复疫情前生活状态的关键要素,当前要继续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08/c14739-3258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