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新华述评:成果来之不易 启示弥足珍贵——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一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成果来之不易 启示弥足珍贵——三年抗疫实践系列述评之一

新华社记者

回望2020年的那个寒冬,那是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过来了。三年来与病毒的较量,我们增强了信心,获得了启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斗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我们赢得了疫情突袭之际“生命保卫战”的胜利,将重症和死亡人数尽最大可能降至最低;我们赢得了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抗疫主动权,为全民广泛接种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争取了宝贵的窗口期;我们赢得了应对风险和挑战能力的稳步提升,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效果,为新冠病毒致病力、毒性持续下降之后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了空间,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江城武汉,鲐背之年的王欣老人坐在窗边,沐浴着冬日暖阳。两年多前,一张医患共看夕阳的照片温暖无数网友。

那是深深铭刻在无数人记忆之中的武汉保卫战。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

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无论病情多重、年龄多大,决不抛弃决不放弃。援鄂医疗队和湖北武汉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治愈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正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是中国抗疫不变的遵循。

从武汉到南京,从吉林到西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中央领导亿万人民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让党旗在抗疫第一线高高飘扬。医护工作者“白衣作甲”、向险而行,与病毒赛跑、与病魔较量;建设者们废寝忘食,让一座座方舱医院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奔波忙碌,默默守护保障老百姓的生活。

近三年来,我们拥有了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医疗救治、病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能力在持续提升,疫苗研发和接种取得了积极进展,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6.4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3万例。而我国的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

强化对65岁以上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发热门诊建设、加大重点药物市场供给,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调整完善疫苗接种策略,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一系列政策接连出台,反复印证: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放在首位。

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中国把一次次的“艰难险阻”转化为共克时艰的“磅礴之力”。

经受实践检验的战“疫”策略:因时因势决策科学精准防控

12月16日上午9点,67岁的张女士和老伴儿一同来到海淀区万寿路街道新冠疫苗接种点,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现场医生为她评估身体状态,根据之前接种的疫苗种类,选择了合适的加强针疫苗。

有针对性地为重点人群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加固脆弱人群防疫屏障,是形势之需、防疫之要,也是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疫策略的一项具体举措。

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到奥密克戎……同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关键就在于科学和精准。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动态评估防控举措实施效果,结合疫情处置经验和药物疫苗等技术进步,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控举措,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

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疫情短时间内多点发生,我们全面激活应急指挥系统,组建流调专家队,迅速判定、排查和管控风险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今年3月份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我们不搞“大水漫灌”,核酸检测任务在24小时内完成;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与病毒赛跑;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继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之后,我们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新十条”……

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都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论证;

每一次优化,都强调更加科学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策略变化;

每一次优化,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为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提供保障……

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抗疫战略策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案。我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

求解非常之难的科学之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疫情防控的天平两端,一头连着百姓的生命健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

防与放,义与利,近与远……世纪疫情应对之难,超出人类已有经验。抗疫三载,个人作出奉献和牺牲,国家承受巨大压力与考验,在重若千钧的天平上不断平衡抉择。

回望近三年来的抗疫之路,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艰辛、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明证,书写在三年间精准处理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不懈努力之中。

近三年来,面对疫情跌宕反复,中国交出世所瞩目的成绩单: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近三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不仅保护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用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坚实国力,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近三年来,在波澜壮阔的抗疫实践中,我们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我国正式设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局,各级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速;稳步推进“平战结合”,各地全面提升应急防控能力……

曾经的抗疫决战决胜之地湖北,如今,一大批“平战结合”医院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疫情防控紧要关头曾担任火神山医院建设团队“青年突击队”队长的中建三局青年职工肖帅,今年光荣地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他说:“从争分夺秒建设火神山医院,到全力以赴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们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持续提升,我们对最终战胜疫情信心满满!”

2022年收官在即,中国经济态势再次引发世人关注——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在上半年同比增长2.5%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回升态势。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当前,虽然疫情仍在持续,但随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下降,随着我们应对疫情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完善,我们有方法、有底气、有能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17/c14739-32588700.html

解读保护“一老一小”问题

  当前,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他们的健康牵动着每个家庭。

  如何保护好“一老一小”?老年人感染后居家治疗应注意什么?儿童发热后,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老年人大多患有基础性疾病,他们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应该怎样防护呢?

  答: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老年人患病以后,重症发生率比较高。对这些特别需要保护的人群来说,预防是第一位的。

  首先,还是要接种疫苗,包括全程疫苗和加强疫苗。接种疫苗之后,可以明显降低老年人罹患重症感染的发生率。

  第二,在现在的情况下,希望老年人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密闭场所,如果需要去,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外出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接触外界环境,回家后一定要洗手。

  第三,加强通风,现在是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比较寒冷,通风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保暖的问题。可以请老年人先去另外一个房间,通风结束、室温恢复正常以后,再让老年人返回自己房间。

  第四,老年人往往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现阶段一定要控制好基础疾病,不能因为害怕去医院取药而停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购药,或者让亲戚朋友代为购药。

  第五,老年人最近一段时间需要规律生活,规律睡眠,保证营养,不要太过紧张,不要暴饮暴食。另外,尽可能减少烟酒。

  问:老年人如果在家里出现了咳嗽、发烧的症状,如何判断是否可以在家对症用药?什么情况下需要将老人送去医院?

  答: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观察,了解老年人的基础身体情况,比如基础心率、基础血压、基础呼吸频率、基础体温等。有心肺疾病的老年人,还要了解一下基础的外周血氧饱和度。一旦感染,要观察这些基础数据的变化。另外,还要观察老年人一般情况的变化,比如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大小便、进食等情况。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考虑就医:第一,症状持续或者加重,比如持续发热甚至有加重倾向。第二,出现新的症状,比如胸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或者突然出现肢体不能运动,特别是单侧肢体不能运动的情况,或者出现不能进食、恶心呕吐、嗜睡、不认人、定向障碍等状况,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另外,老年人基础疾病加重,也提示需要就诊。

  问:很多儿童医院发热门诊迎来了就诊高峰,大部分症状都表现为发热、咳嗽等。有哪些病原体可以造成儿童的这些呼吸道症状?

  答: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病高发季节,发热、咳嗽也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以病毒为主。比如常见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当然新冠病毒也是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毒之一。其他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还有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比如肺炎支原体,都可以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问: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储备哪些药?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用药上是否有所不同?

  答: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应急药物,但是不推荐储备很多药物,如果保管不当有可能导致孩子误服。

  推荐储备的药物,第一类是退烧药。对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有其中一种就可以了。如果是2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儿童,不适合使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个月以内的儿童,不推荐常规使用退烧药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对于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以储备一些清热祛痰的药物。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如果是轻微的咳嗽,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如果有鼻塞、明显的咳嗽等,可以做雾化、洗鼻子,可以用加湿器提高空气湿度,增加孩子的舒适度。

  不推荐、不主张两种退热药物同时服用,也没必要交替服用。应按照说明书适应的年龄段、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或者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家长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推测来给孩子用药,因为儿童器官发育不成熟,用药应该更加规范和谨慎。自己拿不准的时候,很多医院都开通了互联网诊疗,家长可以通过远程就诊得到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和推荐。

  问: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的表现和成年人相似吗?

  答:儿童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的表现和成人是相似的,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表现为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还有一部分是不典型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呕吐,甚至腹泻等。还有个别儿童会出现喘息、声音嘶哑等症状。但是,儿童发烧的程度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儿童会出现高烧,热程一般是2—3天。病程3—5天左右是绝大多数儿童的表现,出现重症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问:孩子发烧咳嗽了,需要马上去医院吗?什么样的症状可以自行在家照护?什么样的症状需要送去医院?

  答: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虽然有发烧等症状,但是精神状态挺好的,特别是退烧以后能吃能喝能玩,这时候就没必要特别紧张,也不需要马上去医院就诊,可以在家继续观察、对症处理。

  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去医院。比如,发烧持续3天以上还没有好转的迹象;即便退了烧,精神状态依然不好,包括婴儿有时候哭闹、烦躁、不好安抚,大一点孩子总是睡觉、没精神、脸色不好;咳嗽进行性加重,比较频繁,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有明显的声音嘶哑等;出现了意识障碍、惊厥等。3个月以下的孩子是特殊人群,包括新生儿和小婴儿,一旦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诊。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7日 04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17/c14739-32588671.html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健康提示和医疗保障服务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印发《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导农村地区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

其中,《方案》提出,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健康提示和医疗保障服务。地方各级疫情防控机制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县级防控机制切实落实责任,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时关注掌握返乡人员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监测,在返乡初期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并告知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方式。

返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可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乡村医务人员对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提示其不外出,居家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要为返乡人员及时获得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便利。对症状明显的可指导其到发热诊室就诊,对出现多日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及时指导和协助向上级医院转诊。

加快推进农村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落实《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村组动员,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提升农村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和其他年龄段人口接种率。承担接种任务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或安排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最大程度为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

附《方案》全文:

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

为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相关要求,指导农村地区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确保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的返乡人员和农村常住居民及时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根据新冠病毒流行株变异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针对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元旦、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加大,在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增多等情况,切实落实属地主体责任,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在农村地区形成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和全方位全链条做好健康服务工作的强大合力。要根据疫情状况、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匹配相适应的医药保障和健康服务资源,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有序疏导诊疗需求,开展分类分层分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突出重点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健康提示和医疗保障服务。地方各级疫情防控机制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县级防控机制切实落实责任,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时关注掌握返乡人员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监测,在返乡初期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并告知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方式。返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可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乡村医务人员对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提示其不外出,居家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要为返乡人员及时获得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便利。对症状明显的可指导其到发热诊室就诊,对出现多日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及时指导和协助向上级医院转诊。

(二)强化农村地区重点人群服务。充分发挥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作用,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建立乡村重点人群健康状况信息库,落实《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加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乡村医务人员结合实际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健康指导、监测和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落实村民委员会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服务责任,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要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

(三)加快推进农村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落实《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村组动员,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提升农村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和其他年龄段人口接种率。承担接种任务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或安排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最大程度为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

(四)加强宣传教育。各地要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健康乡村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可通过乡村广播、小喇叭等用村民听得懂、能理解的地方语言和方式,也可通过新媒体广泛宣传的方式,深入宣传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动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和疫苗接种,可动员返乡的健康人员参加村组志愿服务。引导在走亲访友时,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注意咳嗽礼仪。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愿望,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调整频次。

三、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防协同分级服务的作用

(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联动。各地要按照《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要求,推进落实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务。以省内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基础,遴选省内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按照分区包片原则,与各县(市)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依托医共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完善基层首诊、接诊、转诊流程。对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指导抗原检测和居家治疗观察,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必要时指导协助转诊。加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监测,确保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落实有转诊需求村民的交通保障机制,原则上通过自驾车或120急救车等进行点对点转运,乡镇和村要统筹调度,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协助就医转诊。

(二)乡镇卫生院加快提升新冠肺炎患者接诊能力。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设置原则上应实现全覆盖,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暂未设置的可通过配置发热哨点、指定发热诊区等形式提供发热患者接诊和开药服务,发热诊区要清晰划定就诊流程,尽量避开与正常就诊患者交叉,医务人员做到规范防护。加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高风险重点人群的识别、处置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发热、止咳、解痛类药品储备,适应农村居民用药需求。乡镇卫生院要设立和公布接诊电话,通过村民委员会或村卫生室告知辖区村民,并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由专人或轮班接听就诊咨询电话,对新冠肺炎相关常见问题应明确统一清晰的回答口径。

(三)村卫生室就近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服务。通过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支持,乡村医生对居家观察和治疗的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健康监测、中医辩证、指导抗原检测和对症用药治疗等服务。乡村医生要将电话告知村组群众,方便及时联系,可通过视频、电话等非接触方式了解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人员的健康状况,根据抗原检测和健康监测情况,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开药和随诊服务。

(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农村地区家庭医生贴近村民的作用,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对签约村民的健康宣传和教育,并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多种形式及时回应签约村民的健康咨询和问题。加快提升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覆盖面,对重点人群实现签约全覆盖。

四、强化工作保障

(一)持续发挥好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各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组织调度、宣传引导等作用,落实政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突出新形势、新阶段的工作重点,在资金、人力、资源、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支持保障力度,疏通瓶颈,破除障碍,解决问题。

(二)积极发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作用。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要在当地防控机制的统一领导指导下,落实在疫情防控中的组织、动员、协调、宣传、引导等责任,协同做好政策宣传、健康教育、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健康调查、感染者居家治疗管理、购药送药和服务保障等工作。要建立完善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协作和信息共享。

(三)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力配备。统筹县域内医务人员调配,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和服务量,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配备力度,可通过上级医院派驻医师、招募近5年内退休医务人员及增加临聘人员等方式,快速扩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医疗卫生人员梯队,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发生短缺时,梯队人员立即通过驻点、巡回医疗等方式填补空缺,确保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正常开诊,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档。原则上,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不参加社会面核酸采样服务,由当地政府统筹组织第三方机构或志愿者服务。

(四)加强县域内必需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各地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供应力度,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店要加强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按服务人口的15-20%人份动态储备,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各省(区、市)要结合区域实际,制订发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新冠对症治疗药品配置清单,市级加强统筹,县域及时调度,药品供应企业保证物流配送,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清单药品不断供。加大中药应用,有条件地区可将相应药品、抗原试剂盒配置储备为治疗康复健康套餐包,向农村重症高风险人员和重点人群发放。

(五)加强设备配置和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应用。各地要加强乡镇卫生院氧疗设备、便携式肺功能仪和村卫生室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红外线体温计或额温枪等设备的配置。要建立完善乡村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加快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对新冠肺炎的诊疗能力。推进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乡村、尤其偏远地区应用,提升早发现、快处置能力,确保农村重症高风险人群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乡村地区运用智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或建立智慧健康驿站,提高服务效率。

(六)关心乡村一线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加强对乡村一线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防护用品、消杀物资的保障供应,确保工作人员防护到位。关注乡村一线防控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科学排班轮班和调休补休,尽量减少或避免连续长期工作。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鼓励支持,落实绩效工资或临时性补贴政策,调动乡村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16/c14739-32588418.html

好康兔YOU!南門年菜線上禮包 限量下殺5折 阿芳老師直播帶你南門市場聰明採購 輕鬆上菜過好年

      臺北市南門市場年菜採購月今(16)日正式開跑,民眾除了親自跑一趟南門採購年菜,更可於南門市場線上購物網訂購送到家,今年特別規劃有100組5折優惠禮包,包含南門市場各項年節排隊名品,提供民眾線上搶購,開賣當日(16)特別邀請料理天后蔡季芳(阿芳)老師透過直播帶著民眾走逛市場挑年貨,並示範年菜料理,分享輕鬆準備年菜的小撇步。


      一向以獨特年味而聞名的南門市場,是許多市民朋友採買年菜的首選之地,延續去年販售佳績,南門今年再度於電商平台上推出三款5折特惠禮包,分別為「金兔團圓宴」、「南門饗年味」、「守歲不無聊」,12月16日(五)開賣當天更邀請阿芳老師實際走訪南門電商合作攤位,介紹年菜電商禮包內容,今年禮包中特別規劃有生鮮食材,阿芳老師也現場示範料理訣竅,鼓勵民眾來南門除了可以買聲名遠播的各類熟食,回家變化運用外,同時別忘了搭配採買生鮮食材,回家輕鬆料理上桌,一次買齊年菜所需。


      南門市場自治會會長王銓國表示:「今年將是南門於中繼市場最後一次辦理年菜採購月活動,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年除了電商百組禮包下殺五折,無論是線上訂購或是現場採買皆有多項優惠,明年南門就會回到羅斯福路一段及南海路交叉口的原址,歡迎大家繼續來南門市場消費、置辦年貨。」南門市場攤商也配合即將來臨的兔年推出新品,如:萬有全的火腿干貝雞高湯、合興糕糰店的橘香桂花蜜糖糕、金龍肉乾創始店的2023龍兔禮盒、以及史料味極的東坡肉、獅子頭等,推薦尚在規劃年菜的消費者納入採購清單。


      除了透過南門市場電商平台訂購年菜,來南門市場購物使用數位支付還可享優惠回饋!台灣Pay配合祭出南門市場專屬限量優惠活動,即日起至112年3月15日(三)止,使用台灣Pay單筆消費不限金額可享20%之優惠回饋。南門市場也另推「南門五星感恩慶」限量回饋活動,即日起至112年2月28日(二),消費使用悠遊付筆筆享15%優惠回饋。詳情請上台灣Pay及悠遊付官網查詢。

南門年菜採購月今(16)開跑,5折特惠禮包12點30分正式開賣,新的一年歡迎消費者來南門採購年菜。更多南門年菜採購好康資訊及詳細活動內容,請鎖定「臺北好市發聲」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arket/)、「南門市場」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anmenmarket)及「南門市場線上購物網」(https://shop.tpnanmen.org.tw/product)。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85A935DF9D2212D0

风雨同舟万众一心 科学精准抗击疫情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  (吴晓琴)“回首过去,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但我们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让希望的阳光照亮未来。”人民日报12月15日刊发任仲平文章《三年抗疫,我们这样同心走过》。文章见报后引发热烈反响,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大量转载,众多网友点赞、留言、转发。

  现摘编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等平台的部分网友留言如下:

  网友“坦荡”:政策指引,科学研判,三年抗疫,同心奋战,精神闪光,勇挑重担,守护生命,山河安澜。

  网友“八一之子”:近三年来,我们风雨同舟、万众一心,无惧困难、砥砺前行,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抗击疫情更有底气、更有志气。

  网友“赵华波”: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致敬抗疫中的英雄。

  网友“前进”:伟大成绩,来之不易。团结一心,一鼓作气。继续斗争,夺取胜利。

  网友“四川文国云”:无论是乘势而上还是开顶风船,无论面对怎样的风险挑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守信念,认准自己的方向、走好脚下之路,就一定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网友“冬去春来”:提升防控救治能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科学精准抗击疫情。

  网友“壮志凌云”:同心抗疫近三年,人民群众是英雄。

  网友“人民的锐星”:我们以风雨同舟的意志,团结一致,共同应对,从磨难中奋起,英雄伟大的中国人民一起向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6日 04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16/c14739-32588104.html

加强主动免疫 助力健康老龄化(健康直通车(第106 站))

  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中,传播推广健身龙舞项目,吸引大批老年人士参与其中。图为近日,舞龙爱好者在龙安乡石朝门老院子舞动健身龙。
  张国盛摄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建设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图为近日,五星街道万户新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在跳健康操。
  新华社发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积极推进老年群体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图为在瑶海区荷塘家园新冠疫苗接种点,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接种。
  解 琛摄

  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日前,人民健康在线上举办“强化中老年主动免疫,积极助力健康老龄化”圆桌座谈会。中老年人群免疫力较低、抵抗力较弱,是感染性疾病发病和重症的高危人群。怎样提高中老年人的主动免疫能力?如何帮助中老年人实现主动健康管理?会上,多位专家作出详细解答。

 

  防治慢性病

  积极签约家庭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晓红介绍,以慢性病为主的健康问题是影响中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中国现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达75%。常见的慢性基础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我国正在有序地开展针对慢性病的防治实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介绍,2007年,“健康一二一”行动启动,很多民众逐步形成了“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生活方式;2017年,我国启动以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为主体的第二阶段行动。截至目前,全国超过96%的县区已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中老年人如何提高免疫力?

  “无论是普通个体还是慢性病患者,都可以通过加强膳食营养、身体活动、戒烟限酒等进一步提高免疫力,实现主动健康管理。”迟春花介绍,中老年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干预:营养均衡,多吃抗氧化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适度运动,有利于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促进脂质代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百姓身边的健康管家。” 迟春花说,我国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能够为群众提供如慢病管理、疫苗接种及相关专业咨询等服务,可以起到医防融合的作用,建议居民积极签约一位家庭医生,作为自己的健康“守门人”。

  重视感染性疾病

  主动接种三种疫苗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生理代谢功能和免疫机能逐渐衰减,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迟春花介绍,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统称,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并引发沉重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建议老年人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流感流行季前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2022年3月,中国疾控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单位发布《我国老年人健康防护倡议》,明确指出老年人要增强疫苗接种预防疾病意识,要主动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上,疫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疫苗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迟春花表示,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中老年人应注意预防这3种感染性疾病,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有利于降低感染性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慢性病的管理,做好疾病的主动预防。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优化防控策略,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种,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防控能力。刘晓红强调,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老年人应该树立“早认识、早预防、早健康”的疾病预防观念,科学认识疾病,提升预防接种意识,通过将疾病预防管理的关口前移,强化自身免疫力,实现主动健康。

  关注感染性皮肤病

  守好第一道免疫屏障

  “皮肤是人体第一道免疫屏障,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最先遭受病毒破坏的就是我们的皮肤和黏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介绍,中老年常见皮肤感染性疾病包含毛囊炎、疖子、丹毒、蜂窝织炎以及带状疱疹等,中老年人要正视感染性皮肤疾病的危害,应主动管理、积极应对。

  “以中老年常见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为例,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1/3的个体在一生中会罹患带状疱疹。”刘晓红说,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中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相比于一般人群,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疾病的风险增加,而带状疱疹又会增加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管理负担。

  专家介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约10%—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心衰、糖尿病、心梗和抑郁等慢性病相当。

  “免疫受损人群如血液肿瘤或骨髓移植患者,由于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免疫力处在较低的状态,更容易引起带状疱疹高发或者反复发作。当这些人群自身基础性疾病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时,可以咨询医生接种疫苗。”张建中说,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措施,对于预防病毒感染后的重症化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有基础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的中老年人在50岁前后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主动进行疾病预防,助力健康老龄化。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2/1216/c14739-32587977.html

象山跨年賞煙花再添一處,鑽石級浪漫平台大公開!

  時光荏苒,歡度2022年後,即將迎來嶄新的2023年!今年下半年,防疫政策逐漸解封,已漸漸回歸正常生活,眾多活動盛事也紛紛重啟,緊接而來的重頭戲想當然就是跨年倒數活動,在這個值得紀念的一天,絕對不能錯過與重要之人一起觀賞璀璨煙花,為新的一年充飽電,揭開美好的序幕。


  而民眾最好奇信義區觀賞煙花的絕佳視野在哪裡,大地處強力推薦可以遠眺臺灣第一高樓,且能輕鬆攻頂將大臺北美景盡收眼底的象山,其平緩好行且易達性高,為享譽國際的知名步道,而沿途的攝手平台、六巨石、攝影平台、超然亭、煙火平台及永春崗平台等,皆為視野遼闊的賞煙花瞭望點。


  值得一提的是,大地處今年於象山峰旁全新打造鑽石造景的平台,精美鑽石及似愛心形狀的小象裝置藝術不只成為現場的打卡亮點,在特別的節日,配上臺北夜景,更增添了浪漫氛圍,跨年期間還可為煙花加分;另外,鄰近的虎山峰、豹山峰及九五峰步道等亦為CP值超高的賞煙花地點,趕緊來隱藏版平台賞美景、觀煙花!


  貼心提醒,前往象山的交通相當方便,跨年有交通管制,建議提早出發並且多加利用捷運、公車或YouBike等大眾運輸工具,搭乘捷運的朋友可以坐到象山站,由2號出口跟著步道指向牌步行經過象山公園後上山,騎乘YouBike的朋友可以停在象山公園周邊的YouBike站(依跨年晚會周邊交通管制說明),提醒您記得將垃圾隨手帶走,城市環境需你我共同維護,也請勿提早將相機腳架以任何方式固定在欄杆上。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歡迎查詢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www.geo.gov.taipei/)自行下載使用。

  • 1-攝手平台
  • 2-六巨石
  • 3-攝影平台
  • 4-煙火平台
  • 5-超然亭
  • 6-九五峰步道
  • 7-象山峰旁求婚平台
  • 8-虎山峰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A0BD3ECF74A908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