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康复期怎样做好调理

  感染新冠病毒对症治疗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康复期出现咳嗽如何应对?如何在康复期快速恢复元气?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此组织专家进行解答。

  解热镇痛类药物防过量使用

  “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对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发热、疼痛效果很好。”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波说,一般来说,使用1至2天,发烧和剧烈疼痛就能控制住,就可以停药了。这类药物选择一种使用就可以,不建议同时使用多种,因为它们含有的成分相同或类似,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会导致药物过量。

  张波建议,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之前一定要看一下说明书,包括适应症、用法用量。一些老年人可能不会看说明书,家人或陪护人员一定要帮助老年人看,确保老年人用药安全。

  “从用药安全的角度看,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输液。”张波说,药物给药途径有口服、注射输液等。口服给药是非常安全的给药途径,对于轻型感染者解热镇痛,选择口服药物就可以了。只有重症、危重症患者才考虑使用输液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快速缓解危重病情。

  抗生素不能预防和治疗病毒引发的感染。张波表示,抗生素一般指抗菌药物,是针对细菌引发感染的治疗药物。新冠病毒感染是病毒性感染,抗生素无效。如果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合并的细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当然,这需要医生严格地检查和评估。

  中医药疗法能有效缓解咳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边永君分析,从中医理论看,这次疫情发生的时间节点是大雪到冬至节气,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期,天地的阴寒之气最旺盛。不管是寒凉饮食,还是大自然的阴寒之气,易损伤人的肺气,造成呼吸气机逆乱,从而出现咳嗽。从现代医学理论看,新冠病毒会损伤气道黏膜上皮,黏膜下的神经就会暴露,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从而产生咳嗽。

  “气道黏膜上皮恢复后,咳嗽就会消失。这大概需要2周到4周的时间。”边永君说,呼吸道最怕冷和干燥,所以在室内要营造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气道黏膜的恢复。咳嗽的康复与身体整体的康复一样,要避免过度劳累,但也要避免安逸少活动。缺乏必要的活动,容易造成气血瘀滞,不利于康复。此外,饮食上要尽量避免吃生凉的东西,外出活动要注意保暖。

  边永君表示,中医对于外感后咳嗽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只要对症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缩短病情。配合一些饮食疗法,比如燥咳,也即咳嗽时少痰或痰偏黄,可以食用川贝、梨汤、百合等食物。

  合理饮食有助于恢复元气

  “营养对于康复期恢复元气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说,元气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不要太着急,拼命吃喝补充营养会欲速则不达。从具体的饮食角度看,第一是要保证能量摄入。能量主要来源于主食,康复期每餐都要吃一点主食,慢慢增加量。可以先从易消化的细粮开始,如粥、面条、面片,然后过渡到软一点的米粉、馒头,肠胃好了再增加点粗粮。第二是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蛋白主要来源于牛奶、鸡蛋、瘦肉、鱼虾等动物类食物。先选择那些容易消化吸收的,如鸡蛋,然后再选择清蒸的鱼虾等。第三,保证餐餐都有蔬菜,每天吃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和钾、钠等微量元素。对于肠胃功能恢复慢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可以在三餐基础上,食用一些补充剂,比如复合型的微量营养素、肠内营养液、蛋白粉。如果有条件,可以咨询医院的临床营养科医生,获取更专业的指导。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中医对于患者康复期有一个概念叫“食复”,意思是饮食不当可能造成病情反复。比如感冒的患者,在康复期最怕大吃大喝,可能造成复发。谨防“食复”关键还是要做到循序渐进,切勿暴饮暴食,吃饭六七分饱即可。

  “从中医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容易伤肺,损伤人的津液,造成燥热。”刘清泉认为,适当采用一些润肺的方法有助于元气的恢复。比如喝梨汤、山药粥、大米粥、小米粥,吃橙子等,以养脾胃和润肺。

  “康复期多休息有利于恢复元气。”刘清泉说,科学规范的睡眠是养正气的重要方法。要保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此外,不做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损伤人的阳气。注意适当运动,运动量以身上微微发热为止。运动要循序渐进,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患者,一般三四周后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2日 04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2/c14739-32598043.html

应对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囤药不如囤“好身体”【防疫小贴士】(76)

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用药

是大家广为关注的问题

下面

请专家来进行解答

应对新冠病毒

有“特效药”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无论是西药、中药,都不存在“特效药”,更没有“神药”。一般患者用普通的感冒药即可,也不用特别追求哪一种药,包括“三药三方”,当地产的常用感冒药也完全可用。

感染新冠病毒后,严格意义来说,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只是辅助治疗,帮助减轻一些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转为重症的风险。即使“小分子特效药”,它的机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复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这类药的治疗窗口期比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内有效,且不宜与他汀类药物等联合使用。

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药时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药,还要有些耐心,药物发挥作用要有一定时间。切记没有神药,没有特效药。更忌有病乱服药、无目的联合用药,反而容易产生药害。对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药不如囤“好身体”。调整好身体状态,注意休息,适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证营养的摄入,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力,才是顺利度过感染过程的最重要因素。

什么情况有必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能否自行服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大部分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但仍然有少数感染者,包括老年人尤其是没有疫苗接种的老年人以及有严重基础病者可出现重症,或诱发基础病加重。

我国第九版诊疗方案建议,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应用抗病毒治疗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目前有三种抗病毒药物,其中新冠单克隆抗体,需要静脉给药,只能在医院住院使用。另外两种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物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合剂和阿兹夫定。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合剂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适应证人群是轻型和普通型,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老年人和有基础病者常常口服多种药物,如使用辛伐他汀、洛伐他汀、胺碘酮等就不能使用奈玛特韦,还有些药物相对禁忌使用,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阿兹夫定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也要慎用,因此,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抗病毒药物

可以用于预防性治疗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

高龄老人,尤其是有基础病、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属于高风险人群,面对疫情要早发现早干预。一些口服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可以在发病或感染得到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一般在5天内使用。

这类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存在与其他不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因此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研究显示,这类药物不能用于预防性治疗,对重症患者的效果也不明显。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健康中国、新华社、央视网、央广网

编辑:梁婧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1/c14739-32598026.html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多地公布新冠感染情况 春节临近如何保护脆弱人群?

中国多地近日公布了当地新冠病毒感染最新情况。春节临近,春运客流将如何影响各地疫情传播?面对可能到来的重症高峰,如何保护脆弱人群?

多地公布新冠病毒感染情况

30日公布的海南省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第二轮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2月25日,海南省累计感染接近50%。各市县进展不一,城市首先迎来感染高峰,农村可能形成第二波高峰。老年人群感染值得特别关注。报告称,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接下来,感染发病之后的急诊、门诊和住院等将对医疗资源带来更严峻的冲击。

浙江多地近日召开发布会,通报感染情况。根据研判,衢州市在12月底进入感染高峰期,1月初(元旦左右)达到第一波高峰,并进入高位平台期,可能在1月底(春节后一周)达到第二波高峰,同时,在达到感染高峰后一周左右,可能出现重症高峰;舟山市估算全市目前感染人数比例达到30%至40%,总感染人数接近40万人,估计于12月底进入疫情高位平台期,高峰期维持一周左右。

针对网传北京已有德尔塔毒株等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研究员潘阳近日表示,近两个月来,北京市流行的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分支和BA.5.2分支。近期没有在社会面发现XBB、BQ.1等变异株流行,也没有发现原始株、德尔塔等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春节临近,如何保护脆弱人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当前,“小地方”的疫情传播不像大城市这么迅猛,但是传播的持续时间比较长。随着春节人员的返流,可能会在当地引起一波输入性高峰。目前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原来感染率非常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就会较大。对于感染率还不高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大规模的人群聚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裘云庆指出,按照病毒的发展规律来看,重症高峰一般会在感染高峰出现的2周到3周后出现。

面对可能到来的重症高峰,如何更好地保护脆弱人群?裘云庆说,从个人角度来看,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发展为重症的重点人群,这些人群一旦发生感染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能麻痹大意,现在很多人对于疾病严重性的认识依然不够,建议此类人群或者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在感染初期就进行CT影像检查和必要的早期抗病毒治疗。

中国官方30日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防护,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库,加快提升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建立重点人群绿色通道,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治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

多款新冠治疗药物获批 国家卫健委同世卫组织举行视频会

解热镇痛药品生产供应是当前医疗物资保供的重中之重。工业和信息化部29日召开发布会称,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两类重点解热镇痛药日产能现已达到2.02亿片,日产量达1.9亿片,与12月初相比,当前的日产量和供给量提升都超过4倍。

12月29日,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默沙东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进口注册,莫诺拉韦胶囊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

次日,国家药监局又批准布洛芬混悬液等12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上市,获批品种均为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推荐的常用对症治疗药物。

此外,国家卫健委30日同世界卫生组织举行新冠疫情防控技术交流视频会议,双方就当前疫情形势、医疗救治、疫苗接种等技术议题进行交流,并同意继续开展技术交流,助力全球早日终结疫情。(马帅莎)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1/c14739-32597853.html

陈赛娟院士等团队:元旦前后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声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赛娟31日表示,近期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人群中,重症主要集中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中;元旦和春节即将到来,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都需要重点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团队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研究论文《初步分析我国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奥密克戎亚型多样性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人员初步判断,此轮奥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数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接近尾声。

基于对重庆市主城区和郊区数据的数学模拟分析,研究团队认为,疫情峰值在郊区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将在春运期间因疫情扩散加速而显著增强。对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估计在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现。

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 Pango命名系统编号:B.1.1.159)是当前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值得密切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相对于新冠病毒的早期变异株(如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的感染能力、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但是其侵袭肺部引发重症的毒性能力则显著减弱。随着疫情演变带来的病毒传播途径的变化,多个奥密克戎亚型在国内同时传播。

陈赛娟团队和范小红团队联合攻关旨在评估调整疫情防护措施之后奥密克戎毒株在境内的传播模式、有症状感染者中重症患者可能比例以及此波疫情在大城市和中西部农村的走势。 研究人员分析了当前境内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型种类,重症危重症患者在感染者及住院患者中的比例,并用数学建模对疫情走向进行模拟预测。陈赛娟院士说:“我们对上海地区今年秋冬季的感染者随机抽样研究,进行了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持续监测国内流行的新冠病毒种类,同时评估每个变异株的感染力和致病力,判断疫情发展情况。”

通过对2022年秋冬期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患者中随机抽取的数百例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研究团队获得369个高质量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这些病毒基因组共包含30个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其中355个(95.95%)基因组序列集中在5个奥密克戎亚系,主要毒株包括已报道在北京和广州等地流行的BF.7和BA.5.2和近期欧美地区出现的BQ.1和XBB。

据了解, 结合感染者的旅行史和感染接触史,研究人员证明有北京或广州疫情接触史者分别主要携带BF.7和BA.5.2亚株;从海外入境上海的感染者主要携带BQ.1和XBB;而上海本地感染者中除了BA.5.2以外,还有多个奥密克戎亚株相对占比较高。这些结果中尚未发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

研究指出,国内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有大量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春运期间城市和农村人口流动将极大影响疫情走向。研究团队认为,当前急需为奥密克戎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启动应急计划,将更多医疗资源配置到农村基层,做好有效药物和新型疫苗的应急使用许可,做好抗新冠病毒特异药物及辅助性药物、疗效确切的中药的生产储备、分配和临床合理使用;实施分类、分层治疗,加强中小城镇重症救治能力;继续精准用好非药物性公共卫生措施(在室内空间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公共交通工具适当增加班次以避免人群过于拥挤等),努力削减疫情峰值,缓解医疗系统和医务人员的沉重压力。

研究团队同时提出,要继续做好高危人群全程免疫接种,启动高风险人群的第四针免疫加强针接种;加强个人家庭防控知识技能普及,做好健康宣传和风险沟通,保护民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命健康,确保中国平稳走出疫情,促进社会经济有序恢复发展。(记者 陈静)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1/c14739-32597855.html

专访陆林院士:新冠疫情的心理影响或持续10-20年

新冠疫情对我们的考验已经不止于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层面。据媒体报道,近日,网上出现 “幻阳症”的说法,一些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出现了新冠感染的诸多“症状”。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认为,这部分人受周围环境影响或者接触相关信息太多,而导致较强的自我暗示。他表示,如果通过专业意见的解释能够减轻焦虑,放下担心,就无大碍。

陆林是国内精神卫生领域的权威专家。2020年起,陆林及其团队就在进行关于新冠感染者精神心理健康情况的课题研究。

“新冠疫情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持续时间至少是十年、二十年以上,在这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中全球很多人都可能面临着焦虑、抑郁、失眠以及社会交往的问题等等。”陆林日前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说道。

陆林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如今,全球约有超过十亿人受不同程度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这会给我们的健康、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影响”。

陆林提到,医护人员、儿童、老年人等都是疫情相关精神问题的易感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他介绍,一项来自21个国家,共涉及97333名医护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医护人员中有21.7%在疫情期间有抑郁症状,22.1%的人有焦虑症状,21.5%的人提示有创伤后应激症状。

据陆林解释,儿童由于居家上网课,学习效率较低,缺少同伴交流以及受到家长长时间的关注,也会表现出焦躁,易怒。部分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老年人,容易产生疑病现象,过分关注身体上的微妙变化,对疫情过度担忧,引发焦虑抑郁。

陆林表示,为了使全社会层面达成共识,最大限度降低误解与矛盾,需要政府、专家等合作共同加大相关卫生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普通民众的健康素养水平,降低群众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疾病的产生。

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提升全社会精神心理服务能力,推动针对人群的常态化、规范化的精神心理分级诊疗模式。

他提出,首先要重视精神心理学科的建设,加大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建设和投入,建立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诊疗网络,实现在所有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所有地级市设立精神专科医院或精神卫生中心,县级市除专门的精神心理科和人员外也需配备相应的诊断治疗设备等。

其次,需提升基层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在乡镇和社区能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让更多精神心理问题能在基层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得到治愈和康复,提高精神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有必要组建相关专家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纳入专家力量,决策时应当听取专家组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相关领域专家应秉着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在相关问题上积极发声,对大众进行客观、真实的科普,缓解群众焦虑与压力。(韦香惠)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1/c14739-32597856.html

北京市倡议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为避免跑空 请爱心市民提前电话咨询准确的献血地点

献血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生命线,更是首善北京最感人的城市底色。近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布《致全市人民无偿献血倡议书:首善北京,热血接力》,号召广大市民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伸出手臂,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根据国家卫健委《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献血。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醒,为避免跑空,请爱心市民在决定献血的当天提前拨打热线电话400-60-12320,咨询准确的献血地点。

本市每天需近千人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倡议书提到,近期受疫情影响,本市街头采血量下降,每天采集的血量暂无法充分满足临床用血需要。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每天需要900到1000人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大量罹患血液病、恶性肿瘤以及等待手术的患者急需输血。献血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生命线,更是首善北京最感人的城市底色。

在此背景下,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向广大市民呼吁:“希望您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入无偿献血行列,用爱心拯救更多的生命。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将为广大无偿献血者提供预约献血服务,严格做好人员防护,保障您的健康安全。”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醒,爱心市民在献血前需注意如下事项:因为现阶段相对特殊,献血地点可能会有临时变动,为了能保证您顺利献血救人、避免献血跑空,请您在决定献血的当天提前拨打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热线电话400-60-12320,向工作人员询问准确的献血地点。同时,带好有效的身份证件,如居民身份证、居民社会保障卡、驾驶证、军(警)官证、士兵证、港澳通行证和台胞证以及外国公民护照等。献血前两餐饮食要清淡,不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健康的身体状态。

曾感染过新冠的献血者血液是安全的

感染新冠后何时能献血?根据《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中规定,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献血;重型或危重型感染者,康复6个月后可以献血。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您身体很健康的前提下,不再服药、不再治疗,没有相应的症状之下,可以考虑献血救人。

新冠“阳康”人员献的血是安全的吗?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醒,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不会经输血传播。到目前为止,全球尚没有新冠病毒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的报道。血站会严格采供血管理,确保感染者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健康观察后再献血。因此,曾感染过新冠的献血者捐献的血液是安全的。

接种灭活疫苗后满48小时即可献血

部分市民担心献血影响健康,对此,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表示,一个健康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一个健康成年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果50公斤的人献血200或400毫升,即占自身总血量的5%或10%,体重重的人占比会更低。另外献血是采集人体的外周血,献血后肝、脾、肺等储血脏器中的血液会迅速补充至外周血中,恢复循环血容量。因此献血并不会影响健康,也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关于近期接种过新冠疫苗的市民,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提醒,接种鼻喷式新冠疫苗(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需要在接种后满4周再献血。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需要在接种后满两周,无不适症状,才能献血。接种灭活疫苗、DNA重组疫苗或mRNA疫苗,只需暂缓48小时,无不适症状就可以献血。如果接种的为cho细胞新冠疫苗,和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是一样的,需要接种此类疫苗后满两周且无不适症状可以献血。

现场探访

“用献血为2022年画上圆满句号”

2022年12月31日是元旦假期首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位于王府井步行街丹耀大厦附近的一个献血点探访。现场,为献血者服务的是来自首都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霍楠女士,她正在耐心地指导一位市民填写《北京市无偿献血登记表献血者健康状况征询及知情同意》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健康状况征询表》。“受疫情影响,街头采血量下降,前两天,有不少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前来开展团体献血,今天正好是假期,王府井步行街上的人也多了起来,献血的基本都是自发前来的热心市民。”霍楠说。

作为志愿者,霍楠自己就是一名积极献血者,从第一次献血到现在已经有20余年,总计献血8000余毫升。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希望有更多的热心市民伸出手臂,奉献暖流,挽救生命。”

当天下午1点30分左右,献血车上已经有两名爱心志愿者正在献血中。其中一位是来自东城区城管执法局的执法队员刘满清。“今天正好在王府井附近值守,也在网上看到了倡导市民积极献爱心的消息,作为一名党员,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正在采血的刘满清一边轻轻重复攥拳,一边自豪地告诉北青报记者,“11天前我就转阴‘阳康’了,希望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献血车上还为献血者贴心地准备了小面包、饮料、热水等。从填写登记表、信息采集、采血化验、正式采血、获得献血证,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就顺利结束了。

刚刚从献血车上下来,拿着“热乎”的献血证,市民蒋青青(化名)女士格外开心。原来,她在微信上看到了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布的无偿献血倡议书,就找时间赶过来了。“两周前转阴的,最近身体已经好多了。用这样的方式来为2022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觉得太有意义了!”这是蒋青青第三次参与无偿献血,“上大学的时候献过两次,适当献血也有助于身体健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更快乐自己。”(北京青年报 本组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1/c14739-32597850.html

臺北2023新年快樂!蔣萬安:臺灣燈會即將登場 歡迎國內外民眾共襄盛舉

2022掰掰!臺北最High新年城-2023跨年晚會來囉!臺北市長蔣萬安首度率市府團隊及議員們跟所有市民在臺北101大樓的燦爛煙火中共同迎接新年。蔣萬安致詞時表示,今年是第一次用臺上的視角跨年,之前都是在臺下跨年,心情很興奮也很緊張。他感謝參加北市的臺北最Hig新年城跨年晚會的所有朋友民,希望大家都是偉大城市的幸福市民,祝福臺北2023新年快樂!


主持人詢問蔣市長新年新願望?蔣萬安說,當然就是希望能趕快揮別疫情,讓大家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他說,接下來的一年北市也陸續會有大大小小的活動,屆時歡迎所有市民朋友、國際友人都能來共襄盛舉,體驗臺北的美好,讓臺北市真正站上國際的舞臺。


他進一步說,今(112)年是臺灣燈會睽違了23年又回到臺北市舉辦,這次燈會是城市型的燈會。特別有意義,從市府站到忠孝復興站都有非常多富有創意的作品供大家欣賞,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臺北市的熱情。


蔣萬安在倒數前,也特地前往跨年晚會的醫護站及應變中心向辛苦值班的各局處同仁致意。他表示,忙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非常感謝大家為了讓跨年活動圓滿順利,一直堅守岡位、盡力付出。目前看起來都非常順利,也拜託大家堅持到最後一刻,讓所有出來參加跨年的市民朋友們不只有愉快的跨年回憶,更重要的是讓大家都能順利、平安回家,最後他也再次感謝局處同仁們的辛勞付出並祝福在場所有人平安健康。


捷運公司提醒民眾,臺北捷運42小時不收班,也已依照蔣市長指示,於市政府站及臺北101/世貿站兩大車站重點出入口,增派人力運用LED顯示器加強宣導「不要推擠,避免踩踏」。請跨年的市民朋友們務必遵守服務人員引導,進入車站請勿推擠,維護自身及他人安全,散場時多走幾步避開市政府站、臺北101/世貿站,並掌握3線(板南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的搭車小訣竅。

  • S__11633098
  • S__11633095
  • S__11633097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2044902FC839D045&s=3F360A557A8404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