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

农村地区救治能力如何加强?重点医疗物资怎样保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农村地区救治能力如何加强?重点医疗物资怎样保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张泉

农村地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春节临近,返乡人员增多,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如何提升?偏远地区医疗物资怎样保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提升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救治能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介绍,目前,全国98.7%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了发热诊室,基层发热门诊诊疗量超过全国发热门诊的60%。对需要转诊的感染者,及时向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或者上级医院转诊。

聂春雷说,“关口前移”是当前我国城乡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农村地区要做到“关口前移”,核心是落实“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2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一是要防止重症,二是要早期识别重症。”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说,村(居)干部和所在的基层卫生机构要做到电话24小时畅通,熟悉和掌握就诊流程和相关感染症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重症风险苗头等。

聂春雷说,为了确保感染者能够高效有序转运收治,我国要求农村地区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前急救的力量,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要配备一辆救护车,纳入各个县域的120急救系统统一调度。

同时,建立通畅的绿色通道,简化重症患者转诊流程。对于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感染者,第一时间转诊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三级医院都要包片,一对一指导县级医院加强医疗救治工作。

此外,我国还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快中医药配备使用,进一步落实医联体(医共体)对基层的指导,不断提高基层诊疗能力,防止轻症向重症或危重症发展。

优先保障农村地区药品供应

农村地区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是薄弱环节,人口数量多,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很多人关心,农村地区药品等医疗物资供应如何保障?

聂春雷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建立了日调度制度,坚持全国一盘棋,每天统筹调度药品和其他重点医疗物资。根据疫情的发展,现阶段优先保障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用药。

“相关部门制定了很多政策,支持有关企业扩大产能,加班加点生产相关药品。同时,加强供需对接,鼓励地方政府集中采购,加快药品配送;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农村地区特色,充分利用中药,减轻基层就医压力。”聂春雷说。

当前,农村地区还面临一手抓防疫、一手保供给的重要任务。

“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和农业稳产保供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毛德智说,针对农业生产稳产保供,特别是节日期间全国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供应,农业农村部近期重点围绕抓好生产、顺畅流通、压实责任作出了具体部署。

毛德智说,从全国情况看,目前生猪、蔬菜等重点“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上市流通基本正常,冬小麦、油菜处于越冬期,农业稳产保供有保障。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提早谋划做好农药、肥料等农资需求调度,确保春耕备耕有序进行。

合力应对可能出现的感染高峰

随着春运期间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农村地区可能会迎来感染高峰。短时间内面临感染人员增加,应该如何应对?

毛德智说,返乡人员在路途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回乡后,刚开始几天跟老人、孩子接触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同时要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

与此同时,要随时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感染症状时,要及时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就医或咨询,如果症状比较重或有高烧等情况,千万不要硬扛,一定要及时就医。

“要有效应对疫情传播,还应充分发挥各级组织作用。”毛德智说,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

毛德智说,广大父老乡亲、农民朋友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参与村里的防疫工作,尽最大努力把基层的防疫网络建好建强。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如果有富余的药品或者医疗物资,可以及时向邻里乡亲们提供帮助。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8/c14739-32601864.html

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

吴尊友:过去三年中国每一起疫情毒株数据都与国际社会分享

中新社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李纯 黄钰钦)在1月6日的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过去三年,中国对每一起疫情、一些重要病例都进行了毒株的分离、监测,相关数据都与国际社会分享。

吴尊友介绍说,新冠疫情的统计、分析与研判是制定防控政策的基础,也是动态了解疫情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还是评价防控措施落实以后防控效果的重要方法。

吴尊友表示,新冠疫情刚刚发生时,中国建立了诊断标准,确定了诊断方法以及报告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在武汉发生的时候。从武汉疫情得到控制以后,直至去年12月,中国的新冠疫情主要由境外输入,对于每一起疫情,都能够及时发现,在短时间内扑灭。

他说,目前,官方的疫情报告数据与民众的感受有所差别。一方面,中国不再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大规模核酸筛查,而是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机构,其他人员则是愿检尽检,检测、报告的人数因此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许多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居家观察治疗,进行抗原检测后也没有上报。吴尊友指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当前感染者报告数与实际发生数存在一些出入。

他表示,为了及时动态掌握疫情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科学研判、预测疫情的流行规模、强度和时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指导全国进行疫情监测。同时将继续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为主体,各个医疗机构监测、报告病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监测。

吴尊友指出,还有一类监测贯穿始终,即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监测。过去三年,中国对每一起疫情、一些重要病例都进行了毒株的分离、监测,及时了解变异毒株在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等重要生物特征方面的变化。“这些数据也都与国际社会分享。”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7/c14739-32601721.html

掃蕩賭博/賭場藏身老舊公寓 松山警春節前夕一舉破獲「賭、毒」

北市松山區八德路的老舊公寓,暗藏職業賭場,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松山分局實施安鄰專案奏效,一舉破獲,現場共有10人,包括孫姓負責人,全案偵訊後移送究辦。

松山分局去年12月接獲佈建人員指稱該址疑似有賭場,出入分子複雜,經警方多次勘查及現場蒐證後,證實有賭博情事,立即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聲請搜索票,並於1月4日晚間至現場搜索,當場查獲賭場負責人1名、荷官1名、賭客8名,查扣賭資76萬1,390元、抽頭金6,800元及撲克牌2副等賭具;另於孫嫌房間內查獲第2級毒品大麻菸油2支(總毛重:28.13公克),一併查扣究辦。

警方調查,該賭場由26歲孫姓男子經營,聘請30歲彭姓女子擔任荷官,利用老舊公寓掩護賭場存在,不料仍遭警方查獲。警詢後,孫等2人以涉賭博罪嫌、孫嫌另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送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偵辦;餘賭客8人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4條裁處。

松山分局呼籲,春節將至,為加強重要節日安全維護工作,警方將針對職業賭場主動打擊掃蕩,消弭潛在危害,淨化春節社會治安。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1EA9B2D1E7DD2F6

民政部推动养老机构就医用药优先保障

从民政部获悉,为推动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就医用药优先保障,民政系统成立部省市县四级工作专班,开展“日调度”,全面推动落实。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1月3日,通过协调工信部调拨和地方自行协调解决,全国累计为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解决解热镇痛药85.7万盒、止咳药73.5万盒、中成药99.2万盒、口罩1766.4万个、防护服116万套、抗原检测试剂628.9万个、血氧仪2.4万台,机构急需的药品物资基本得到保障。全国养老机构均已建立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

“2022年12月23日,各地民政部门通过开展养老机构就医用药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已基本摸清了养老机构就医用药需求情况,经过连日调度,全国养老机构急需的抗疫药品物资已基本解决。”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说,但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是抗疫药品物资储备还有一定缺口,还需要继续加强协调对接,指导养老机构储备一定量的药品物资,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是养老机构虽然建立了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但个别地区可能因医疗资源紧张难以及时安排床位和进行救治;第三是后期就医用药保障动态跟踪需加强,药品物资消耗要及时补充,新成立的养老机构要及时建立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任欢)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7/c14739-32601575.html

內湖警寒冬送暖,協助弱勢家庭過好年


內湖分局內湖派出所警員王少東平時擔服家戶訪查勤務時,發現內湖區內湖里轄內有一對母女因行動不便無法就業,平時生活陷入困頓,需要善心人士提供協助。


內湖派出所所長陳奕安獲知即前往關心瞭解生活狀況,只見華姓婦人行動不便,還要照顧患有智能及認知障礙之女兒,因此無法外出就業工作,生活陷入困境,陳等2員見上述情形,趕緊尋求相關社會資源,協助經濟弱勢之家庭,使得以紓解生活困境。


適逢農曆春節將近,所長、王員及內湖里里長許昌華等人於本(1)月4日18時許前往該婦人家中,協助申請急難救助,再轉請民間社福團體協力救助,華女對於警方及里長的熱心協助,不禁情緒悲從中來,惟仍不斷地表示感謝,讓其感到社會的溫暖。


內湖分局員警平時除了結合各項勤業務執行,不定期關懷訪視弱勢家庭活動,主動探訪轄區弱勢家庭及低收入戶,並積極協助申請急難救助等措施,幫助弱勢家庭度過難關。

  • 圖說1:員警協同里長到家訪視
  • 圖說2:內湖派出所所長陳奕安、警員王少東、內湖里長許昌華等人一同協助弱勢家庭.JPG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8A7A5ED766AB4604

教育局新聞稿1120107-2023重磅出擊台北『原』宇宙Podcast~一個專屬臺北市原住民青年與學子暢談都市經驗及圓夢故事的節目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

地址:臺北市市府路1號

業務聯絡:臺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  課程教學江維靈組長 0970-041-727

     臺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   白紫‧武賽亞納主任 0980-984-311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卓育欣督學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21月7日】

【主題:2023重磅出擊台北『原』宇宙Podcast~一個專屬臺北市原住民青年與學子暢談都市經驗及圓夢故事的節目】

【臺北報導】臺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2023推出全新Podcast節目台北『原』宇宙,邀請臺北市原住民青年學子暢談自己在都市生活經驗及圓夢故事,透過輕鬆的訪談,述說臺北求學及生活的有趣故事。


/001/Upload/342/relpic/10162/8915755/057a5daf-8fc0-429c-80a4-76d0db9f73eb.jpg


 在網路上具有高人氣的單口相聲演員喬瑟夫(簡慕懷),演出自然且口條流暢,很難相信他曾經有「口吃」的困擾。有著排灣族的深邃輪廓,但跟一群原住民在一起時卻曾感受到強烈的孤獨感,他如何以另類幽默詮釋原住民當代的囧境?


 臺灣第一個獲得金馬獎的女導演及臺灣第一位金馬獎原住民導演陳潔瑤,因為父親的舊相機,開啟了她對影像世界的好奇,在國片最慘澹的年代她跟著張作驥等導演,從最基層的場務開始學習,以原住民女性的溫柔視角透過電影探索及實踐泰雅文化。臺藝大電影系畢業的曾宇平用影像表達陌生又親密的泰雅文化,求學過程中如何回應同學質疑的加分議題?


國內第一位以原住民傳統族名行醫執業的精神科醫師希雅特‧烏洛,就讀臺大醫學院期間,因為積極參與學生社團才認識自己的族群並積極參與太魯閣正名運動,學生時期的文化議題歷練如何成為他在醫學精進的涵養,並成為國外留學的優勢條件?


 臺北市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主任白紫‧武賽亞納說,以上的故事說明了臺北原民孩子的心情,在臺北市出生長大的原住民,其實在某些方面是一群很孤單的孩子,他們沒有部落經驗,也沒有一般社會大眾所期待的原住民印象(原住民口音、幽默、愛跳舞唱歌、擅長運動…),也因為都會化讓他們在原住民群體中被視為「他者」,他們渴慕原住民的文化,但內心對於族群及身份認同常會感到迷惘,台北『原』宇宙節目以教育為出發點,透過年輕人常使用的傳播媒介,讓臺北的原住民孩子暢談自己的都市經驗,也讓更多老師、家長及同學,有不同的視角認識身邊的原住民學生。


 台北『原』宇宙節目就像是臺北原民的小宇宙,這個宇宙中有發生了許多精彩的故事,有努力拼搏的圓夢故事、有承受著異樣眼光的孤獨與心酸、有背負著家人老師期待的緊張與壓力、有歡樂悲喜的燦爛時光、有突破框架的自我實現及蛻變,每一位受訪者在節目中暢談難忘的求學經驗、生活趣事及影響至深的文化信念。


 八集節目共訪問八位來賓,一個小時的節目分成上下兩集播出。每一位來賓的故事正好投射出不同領域及族群的都市經驗,第一季內容包含:網路人氣喜劇演員排灣族的喬瑟夫、一路當學霸的太魯閣醫師希雅特‧烏洛、在電影中認識族群的泰雅族金獎導演陳潔瑤、曾宇平,及努力證明凱達格蘭族存在的凱族後裔杜宜蓁。第一季節目於每週五下午5時於各大平臺(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 Podcast Google Podcast…等)上架播出。


 下一季節目,也力邀歌壇新勢力黃宣、擁有外國血統的原住民青年林仰明與達亞‧谷倖、從小參與原住民活動的紫布爾正若與高箴、國中曾參與原住民學生社團的陳胤叡與杜鳳儀同學談如何融入原民圈。訪談內容除了完整收錄於台北『原』宇宙Podcast節目,也將製作成電子書,讓更多人認識臺北都會區的原住民故事!


 臺北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主任白紫‧武賽亞納強調,這幾年教育界重視多元文化及全民原教可以落實在校園裡及日常,但是還是常常會看到許多因為對原住民刻板印象引起的誤解,我們希望透過這16集節目累積臺北原住民青年學子的故事及書寫屬於都會原住民的文化觀點。


~~竭誠歡迎媒體朋友報導~~

  • 2023重磅出擊台北『原』宇宙Podcast~一個專屬臺北市原住民青年與學子暢談都市經驗及圓夢故事的節目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6A73A53F833EB206

奋战在守护生命健康的第一线

  岁末年初,为确保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需求得到满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不畏艰辛、勇毅坚守,保持坚忍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始终奋战在守护生命健康的第一线。

  应收尽收  应治尽治

  浙大二院党委书记、心血管病专家王建安表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秉承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价值观,我们确保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牢牢守住患者生命健康防线。这场疫情是对全院职工的一场考验,考验的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我相信全院职工一定能战胜困难,不辱使命。”

  连日来,王建安与院长王伟林及班子成员一起,开启“白+黑”“5+2”模式,只要医疗救治工作有需要,就随时召开线上或线下会议,紧急研议救治需求、讨论部署工作任务、迅速调整全盘工作。

  针对患者就诊情况,医院多措并举,动态调整救治诊疗政策,对全院医护人员统一调度,科室床位统一调配。

  班子成员划定分管区域,各自带队、轮流值班,各党支部、临床、医技、行政科室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奋战在患者所需的各个岗位。

  医院致力于整合资源,统筹调配,优化流程:创新打造患者急救链,有效打通“急诊与ICU”“急诊与病房”运行链,加速院内患者分流和消化;全面强化重症救治力量,第一时间成立疫情相关重症救治讨论专家组;扩容重症病区,新建ICU病房由原重症医学科室“对口托管”,托管科室全权负责病区建设与管理;各院区创新开设专门病区,促进危重症患者的院内高效流转,缓解全院ICU收治压力,并在保障患者得到适宜和有效照护的前提下优化院内医疗资源配置。

  在此基础上,医院还格外关注基层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研判推出协同救治新方法。去年12月23日,浙大二院牵头,30家紧密型协作医院共同成立急危重症专科联盟,整合医院重症监护资源,全力做好城乡一体化疫情重症救治工作。

  有序分流  高效救治

  发热、呼吸道症状是新冠的典型表现。如何按患者需求等级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浙大二院开设了呼吸综合门诊,所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均可在此就诊。

  呼吸综合门诊的时间为每周一至周日的早8点至晚12点,每日不限号源,统筹安排高年资医生出诊。

  为应对患者需求,浙大二院还扩容了发热门诊。“目前发热门诊已完成5倍扩容,并向各科室抽调大量有抗疫经验的医护人员前来支援。”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徐峰说道。目前,发热门诊患者人均就诊时间缩短至30分钟之内。

  为实现有序分流、高效救治,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无阻,自去年12月26日起,医院两院区的行政一、二党总支的党员志愿者们,每天早7点至晚10点协助急诊维持秩序、分流患者。

  医院还对就诊流程和门诊布局进行了优化。“优先安排65岁以上老年病人就诊,并派护士陪诊,同时建立了发热门诊转急诊流程和发热门诊预检评估制度,以保证高风险患者得到及时的转送和救治。”门诊护士长范清秋说。

  针对老年患者和孕产妇、儿童等特殊患者,医院也提早进行了安排部署。副院长王良静透露,医院预备了部分病房给这些患者使用,还对陪同家属进行培训,严格规范用餐等事宜。

  互联网医院也起到了分流作用。近3年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让浙大二院在互联网医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绿色通道、绿色专窗等形式,提供不间断的线上医疗健康服务。

  统筹调配  实时联动

  “护士长,给我排班吧!休息了几天,身体已经好很多了,不能耽误科里工作!”“我还没有被感染,哪位同事吃不消,我可以顶上!”

  各个科室的工作群里,这样的消息一条接一条。在人手紧缺时,自身也拿着“病案号”的医护人员互相协调、实时补位、随时顶上,往往是吃颗退烧药就冲往前线,只为最大限度保证人力、尽最大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面对疫情迎难而上。抗疫近3年来,浙大二院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奔赴全国各地抗疫一线。如今,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为打赢这场“家门口”的决战全力以赴。

  医院调配1000余名医生纳入统筹池,成立了呼吸危重症治疗、营养支持、康复治疗、用药指导、影像支持等5个指导小组。还组织开展包括感染患者诊疗方案、重症救治、药物介绍、影像诊断、营养诊治、中医治疗等内容的新冠救治培训,培训医务人员4000多人次。

  全院新冠患者分流以来,许多科室在保证既往住院手术患者日常管理的前提下,还集体组织了新冠治疗的系统学习,动态补充诊疗力量,以保证患者得到标准化、同质化的科学救治。

  面对实时变化的形势,医院打通所有科室护理人力,实行统筹调配。利用护理人力资源预警系统,实时联动、快速调整,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保障最重要的护理工作。

  关键时刻,只有团结、担当、拼搏,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浙大二院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致,为曙光的破晓、暖春的回归倾尽全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7日 06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07/c14739-3260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