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年節將至 蔣萬安赴果菜魚類批發市場關心春節民生供應情形

春節即將到來,蔣萬安於今(14)日凌晨前往果菜魚類批發市場,關心春節期間民生供應、菜價的情況,蔣萬安表示,因應年節需求,目前蔬果、魚貨供應量充裕,下周開始,果菜會增加1.5至2倍的供貨量,希望菜價的波動不要太劇烈,能夠照顧市民的生活。

 

蔣萬安並感謝市場同仁一年來的辛勞,他表示,過去三年,歷經了疫情的挑戰,讓大家生意受到影響,為了與大家一起度過難關,北市府在過去提供包含水電費、清潔費、照明、遮雨遮陽簾等設施的補助措施,今年度,也初步提供5百萬補助款,希望全面E化、提升理貨系統,讓各位老闆們能在理貨上更順暢。

 

有關魚市場改建議題,蔣萬安表示,去年三月,第一期工程已完工,在今年四月,第二期工程也將開始,未來會加速市場改建進度,爭取提早完成,讓大家能夠盡早搬入新大樓營運。蔣萬安也傾聽漁產業者心聲,他表示,有關大家反應目前搬遷到華中橋的堤外進行營運,動線規劃上造成不便以及停車位等問題,會盡速責成相關單位解決,希望在搬遷的過渡期,可以提供業者們更舒適的營運環境。

 

蔣萬安並於魚類批發市場武聖殿及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土地公廟參拜祈福,祈求新年度風調雨順、農產品供應平穩、市民能夠平安過節,並再次對農產、漁產公司全體員工及供銷業者表示嘉勉與謝意。

 

蔣萬安於視察後進行媒體聯訪,有媒體詢問,市長是不是選後第一次來到萬華?大家的反應如何?

蔣萬安回覆,選前來過萬華,今天是選後第一次來我們的魚市場、果菜市場,再次來跟攤商們了解各位的心聲,也聽到了很多意見,會持續堅守腳步,傾聽基層的聲音。

 

媒體詢問,今天了解春節前的供貨狀況後,有沒有要改進之處?

蔣萬安回覆,因為馬上要過年了,春節期間最重要的就是確保供貨穩定以及菜價穩定,於是剛剛也跟總經理、攤商們來詢問了解,目前供貨都非常充足,路副總也對外表示接下來春節前一定會提供1.5到2倍的供貨量,來確保供貨無虞,那目前菜價的波動不大也算穩定,一定會確保菜價穩定、供貨充足,讓市民朋友可以安心快樂過好年。同時也聽到攤商們反應目前市場改建的進度,對於魚市場來講,他們目前暫時先在華中橋的堤外,那現在整個人流動線的規劃,同時還有停車位的問題,他們希望能夠再更精進,這些問題已經責成相關的單位,進行了解以及規劃來解決問題。

 

媒體詢問,北農人事的部分,是否有和農委會協調董事長或總經理人選?

蔣萬安回覆,目前都正在規劃進行當中,等確定時都會跟大家說明。

 

媒體詢問,第一果菜市場之後會不會追求預算?

蔣萬安回覆,這部分都正在盤點、掌握相關的狀況,都會持續跟議員們來了解,還有最主要的是聽取基層、攤商的聲音,希望讓市場改建加速進行、提早完成,讓大家能夠有一個好的市場環境。另外,春節快到了,務必要穩定菜價、民生供應充足,還有包括未來整體預算的編列,也在跟各局處盤點中,一定會把各位基層的聲音充分反應。

 

媒體詢問,第一果菜市場改建之後蔬菜攤商覺得空間太小?是否有改進措施?

蔣萬安回覆,有聽到這樣的聲音,會跟產發局、市場處還有相關單位來了解,這個部分一定是劍及履及,積極的來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 S__52912183
  • S__52912184
  • S__52912185
  • S__52912186
  • S__52912188
  • S__52912189
  • S__52912178
  • S__52912180
  • S__52912181
  • S__52912182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F166421753754B64

“新时代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成果展”上线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王美华)日前,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主办的“新时代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成果展”正式上线,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线上展馆,即可获得沉浸式观展体验。

  据介绍,展览采用3D立体形式,分为5个展厅,包括1个序厅和4个非遗项目展厅,展示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首批上线56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国家、省、市、区县四级名录。不仅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医正骨疗法”“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少数民族医药“藏医药”“蒙医药”“回族医药”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表示,举办该展旨在推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融入现代生活、融入和服务社会发展与国家战略,“我们将以此展为契机,探索打造足不出户的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传播模式,为大众了解、认识、享用中医药非遗提供便捷窗口。”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14/c14739-32606391.html

没有证据表明XBB变异株致病力增加(服务窗·科学防疫)

  XBB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如何?是否会在我国引发新一轮疫情?个人如何做好防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从全球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从发现以来1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发现进化出了750多种进化分支。截至1月10日,全球已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体有72种,其中主要流行的就是XBB及其亚分支。这个变异株在一些国家的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当中占比较高。XBB.1.5是XBB当中的1个亚分支,其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加。截至1月12日,XBB.1.5已经在至少40个国家和地区当中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12日,仅监测到1例本土XBB变异株感染病例。同期,监测到XBB及其亚分支的输入病例有33例,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未来或后续一段时间,我国面临输入XBB及其亚分支的风险,引起本土关联病例风险较大。但就目前监测的数据来看,XBB并没有形成本土流行。

  XBB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如何?陈操说,从多项研究结果来看,XBB的进化分支较最开始发现的原始株和之前的关切变异株,如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几个早期发现的进化分支,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这也导致了XBB在美国等国的传播优势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从现在的报道和研究来看,并没有观察到感染XBB系列变异株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增加,也即致病力没有明显增加。

  现有治疗方法能否应对XBB变异株?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目前,国际文献上的信息显示,XBB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与国内流行株之间似乎没有明显差异,仍然是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国内还并没有看到临床病例。从中医角度看,XBB变异株和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株本质上没有大的差别,中医核心病机是一致的,治疗方案仍然可用。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4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14/c14739-32606362.html

第四版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出台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白剑峰)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日前组织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以下简称《方案》)。

  关口前移加强重症临床预警。《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重症高危人群,对未达到重症诊断标准,但是年龄>65岁、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合并较为严重慢性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以按重症病例管理。对重症高危人群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对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强调低氧在重症临床预警方面的作用,轻微活动后指氧饱和度<94%,应警惕病情恶化。

  将临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纳入《方案》。在一般治疗中增加了高热和咳嗽等对症处理;在抗病毒治疗中增加了已在我国审批上市的小分子药物;增加了抗凝治疗;强调了清醒俯卧位通气的重要性;在氧疗和呼吸支持治疗方面,结合最新认识和研究证据,指出经鼻高流量氧疗优于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改进了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定方法,加强机械通气的肺保护措施。

  修订完善中医治疗部分。增加了部分证型及“病证结合救治”内容,加强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指导,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4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14/c14739-32606360.html

全力救治新冠重症患者

  晚上8点,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急救大厅,急诊科主任施建强像往常一样,忙碌地在监护病床之间穿梭巡诊,“在急诊没有下班的概念,有些医务人员家住得比较远,这两周干脆住在了科室。”

  从2022年12月中旬以来,因新冠疫情叠加冬季呼吸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等因素,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呼吸内科等临床科室持续高位运行。在南浔区人民医院,前来就诊的人数比平时增长了好几倍。

  “全院打通,应收尽收,抢救危重症。”南浔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秋鸿告诉记者,医院党委迅速成立医疗救治工作专班,打通全院资源,统筹人力、物力和病区资源,“医院针对目前新冠和基础病叠加突出问题,积极扩充收治力量,又特意从各临床科室抽调力量支援急诊。”

  手术室的年轻护士钱伟伟就是其中一员,面对工作她丝毫不含糊,刚挂完盐水,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夜班岗位。

  张秋鸿告诉记者,医院经过统筹调配,目前新增了100多张床位,“我们又重新开辟了一个急诊病区,不仅增设了不少床位,也能有效缓解急诊压力过大的现状,争取让重症患者入院零等待。”

  前不久,病区收治了88岁高龄的重症患者徐坤林,让施建强格外关注,“患者年纪较大,入院时为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感染,炎症指标高,血气提示呼吸衰竭……”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确认状况,还嘱咐钱伟伟等护士悉心照料。

  经过一周多精心治疗,徐坤林各项指标好转,顺利出院,“你们都是我的救命恩人呐。”握着医护人员的手,老人家激动地说。

  对施建强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患者出院,“重症危重症是目前救治重点,尤其是60岁以上老人,我们更要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南浔区将医疗资源向一线倾斜,打通发热门诊、急诊、住院部的收治通道,整合普通病房及ICU床位,实施“全院一床制”,按照疾病轻重缓急分级收治的原则应收尽收。

  以湖州市为例,按照日常重症资源量10倍标准,统筹做好设备、药品和耗材的采购、调度与储备,迅速扩充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重症床位,并组建重症救治核心梯队,全市参与医疗救治和志愿服务人员达3万余人。

  浙江省卫健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整体疫情已渡过感染高峰期,120急救和急诊也处在逐步下降阶段。

  “我们把‘防重症、遏病亡’作为重中之重。要全力做好关口前移‘防重症’,强化医疗救治‘遏病亡’,管好重点人群‘暖服务’和加强农村防疫‘补短板’等4方面重点工作。”浙江省卫健委主要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4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14/c14739-32606361.html

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有何变化?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如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题: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有何变化?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如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刘夏村、许可、任沁沁

  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卫生检疫、进口货物口岸疫情防控、边境口岸恢复开通等措施进一步优化。

  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有何变化?政策实施效果如何?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

  自1月8日起,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实施。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介绍,新的防控措施相较以前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来华手续简便了,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二是取消了对航班数量、航线以及客座率的限制,逐步有序开放更多水路、公路口岸;三是取消入境集中隔离,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1月8日以来,从监测情况看,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有序恢复的态势。”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说。

  刘海涛介绍,1月8日到12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49万人次,较“乙类乙管”政策实施前上升了48.9%;日均入境25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了54.7%,日均出境24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了43.3%。

  针对出入境人数大幅增长,吴玺表示,外交部已部署各个驻外使领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结合驻在国相关情况,制定具体的落实细则,帮助来华人员了解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

  “我们也尽最大努力提供更好的领事服务、领事协助与领事保护,优化升级12308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让所有在海外的公民,能够随时与祖国联通,随时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吴玺说,“中国领事”App也将推出更多业务,实现护照、签证、养老金资格认证等“掌上办”。

  提高查验效率确保人员、车辆顺畅通关

  自1月8日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实施以后,135.1万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证件,较政策实施前增长了129.4%。

  “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及时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的服务。”刘海涛表示,春节将至,内地居民赴境外旅游、探亲等需求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口岸将迎来人员出入境高峰。国家移民管理局已部署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加强通关查验组织保障,提高查验效率,确保人员、车辆顺畅通关,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1月8日起,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已及时恢复受理审批外国人申请普通签证延期、换发、补发,停留证件签发、换发、补发,居留证件的签发、延期、换发、补发等。但同时,中方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优化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以后,少数国家针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过度和歧视性的限制措施。

  “我们坚决反对并已采取对等措施。”刘海涛介绍,国家移民管理机构自1月11日起,暂停签发韩国、日本公民来华口岸签证,暂停实行72/144小时过境免签。

  “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欢迎外国朋友来华学习、工作,从事商贸、科研、学术交流、创新创业等活动。”刘海涛表示,国家移民管理局将适应出入境人员新期待新需求,为外国人来华在华、入出境及停居留提供必要的便利,保障中外人员正常往来,更好服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批恢复开通的边境口岸和毗邻港澳口岸运行平稳有序

  1月8日以来,海关总署积极指导口岸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程序有序稳妥恢复开通边境口岸和毗邻港澳口岸客、货运功能。

  “首批恢复开通的边境口岸和毗邻港澳口岸运行平稳有序,为人员往来和贸易发展提供了安全便利的口岸通关服务。”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说。

  当前背景下,要稳妥有序、科学规范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口岸检疫防线。

  李政良介绍,海关通过优化口岸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措施、根据健康申报结果进行分类处置、优化入境货物检疫措施等做好相关工作。

  李政良提醒广大来华人员,在口岸入境时,要按要求如实逐项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如有隐瞒或虚假填报,海关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如有检疫方面的异常,请配合海关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后续处置工作。

  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国际航班呈现增长态势。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孔繁伟表示,将按照“循序渐进、稳中求进”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国际航班计划,满足中外旅客国际出行需求。同时,把握好行业恢复发展的节奏,确保安全第一,确保航班量的增长速度同行业的综合保障能力相匹配,严守民航行业的安全底线。

  孔繁伟提示旅客,出行前要主动了解目的地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做好个人健康管理,乘机期间佩戴口罩,途中加强个人防护。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13/c14739-3260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