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全国妇联向中外妇女致以节日问候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全国妇联向港澳台侨妇女社团及170多个国家驻华使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等1500多个组织和个人致函,送上节日问候和美好祝福。

  全国妇联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亿万妇女儿童,引领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妇女儿童事业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了新部署。广大妇女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充分发挥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努力成为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半边天”作用更加彰显。我们愿与各国姐妹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8日 07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8/c14739-32639295.html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臺北天文館《臺北星空》112期精彩上線

天文館期刊《臺北星空》112期上線囉!本期專文帶領大家從原住民文化看星空,用他們的角度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介紹布農族與鄒族相關的天文神話傳說,讓我們用新的視野認識原住民對自然現象的詮釋。此外想知道當最近火紅的人工智慧遇上天文研究時會發生什麼事嗎?在日本由陰陽師安倍晴明故居所改建「晴明神社」中,有那些隱身的「天文」蹤影?為了讓生活有所依,天文學家克服這個惱人的難題,制定了曆法作為生活規律的指引,以及為了航向太空科學家做了哪些努力?在本期的《臺北星空》中將帶您一探究竟,歡迎各界於臺北天文館網站「出版品」免費閱覽。

天文館每一期的《臺北星空》除了報導精采的天文大小事,讓您免費閱覽外,網站天文知識中「天文新知」與「天象預報」提供天文消息與預報,讓您隨時掌握最新的天文消息及天象資訊,為民眾提供全方位的天文服務。

  • 封面-記者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66B603E32463BE39

數位父母該怎樣?3C教養新思維!

       手機或其他數位產品,是你家孩子的保母嗎?你們家的放鬆時刻,是看電視、滑手機,一人一機的各自看著螢幕度過嗎?看似不可逆的數位時代,家長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3月11日(週六)上午「數位父母該怎樣?3C教養新思維!」講座,邀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暨兼任助理教授劉容襄,從研究與實務的經驗分享,幫助您釐清與數位時代的關係,拉近與孩子的「數位距離」!

       現在的兒童和青少年,是從小就生活在網路世界和各式數位產品環境的「數位原住民」;也因為數位時代的來臨,無論是家長的工作、孩子的功課等,往往都與3C、網路密不可分。孩子可以看電視嗎?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有手機?上網該限制多少的時間?你們家有3C的使用規則嗎?而大人會不會剛好是打破規則的那個人?一連串數位生活的育兒大哉問,到底有沒有標準答案?劉容襄博士撰寫一系列「數位時代‧家人新關係」的專文,也錄製許多「數位父母該這樣」的網路短片,分享如何讓親子間不再各說各話;學習「理解」數位時代下的孩子,聽聽孩子口中的「數位時代」。

       孩子只要坐不住、開始哭鬧,就把手機或平板塞給他,或許是現代父母無可奈何下的教養選擇;當數位時代已為不可迴避的趨勢,不妨讓我們把對於3C、手遊、電玩的興趣,轉為親子間相互學習與伴侶間共同教養的契機,讓3C產品不只是用來娛樂,更成為線上學習的重要管道。除了設下使用規範,更從「主動陪同、共同使用」瞭解孩子在線上做些什麼,和他一起瀏覽、分辨什麼是好的內容。數位時代的親子關係,將有嶄新的面貌!

       3月11日(週六)上午歡迎至青發家教中心參加「數位父母該怎樣?3C教養新思維!」講座,報名請至官網https://ydfe.gov.taipei/,並歡迎訂閱中心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CYDFans),隨時掌握最新消息。

  • 圖1-3月11日「數位父母該怎樣?3C教養新思維」講座,歡迎到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參加喔!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0237446996A73FC6

李玛琳委员: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 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

编者按:健康无小事,点滴系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建设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健康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即日起,人民网推出“代表委员谈健康”系列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李玛琳。张禹摄

“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李玛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2012年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但是,城乡差距比较明显。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李玛琳表示,民进中央高度关注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提案》。

民进中央在相关调研中发现,目前,在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方面,存在地方政府认识水平不同,工作情况差异较大;农村居民自身健康意识不强,健康信息获取有限;工作保障存在短板,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撑等问题。

民进中央结合调研和讨论成果对此提出建议。李玛琳说,建议加强国家层面工作指导与监督考核。贯彻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求,由相关部门牵头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形式和标准,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依靠基层医疗卫生网络,提升基层健康素养监测调查能力,确保健康素养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库,加强农村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重点健康问题的专项监测。完善考核机制,指导不同地区针对本地实际,科学制定考核办法和标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建议拓宽农村居民健康教育途径。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鼓励形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充分运用公共媒体和自媒体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加大健康公益广告投放力度,打击虚假健康信息,确保宣传内容的权威性和可及性。充分发挥学校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健康教育课开课率,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注重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带动,扩大健康知识宣传面。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利用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探索通过文艺表演等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健康知识传播。针对不同地区文化环境及居民健康状况,确定不同的健康知识传播内容,把听得懂用得上的健康知识送到居民身边。

建议加大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作保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比例,中央资金重点向脱贫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保证农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居民健康促进项目。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融入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康中国行动等,统筹经费使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水平,立足县级医疗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工作待遇,拓宽成长路径,吸引、留住优秀专业人才。完善考核机制,将健康教育纳入考核内容,鼓励医务人员到农村普及健康知识。充分发挥村医作用,加大村医培训力度,提高村医健康教育水平和慢性病防治管理能力。鼓励社会机构、志愿者服务队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相关阅读:

孙阳委员: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筑牢农民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张其成委员:建议对中小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体检”

范先群代表:抓基层抓基础抓关键 不断加强眼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霍勇委员:建议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慢病管理常态化联动机制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7/c14739-32638542.html

商辦大樓暗藏春色 警搜索破獲情色養生館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日前掌握情資,轄內遼寧街某商辦大樓地下一樓暗藏春色,經多日探查蒐證,本(3)月2日持搜索票執行查緝,共計查獲負責人、員工、男客(6名)、女服務生(9名)等17名,並查扣不法所得新臺幣7萬餘元、帳冊、監視器等證物。

    本案營業負責人透過幹部,在網路張貼女服務生之清涼照片、性交易服務噱頭與通訊方式等資訊,吸引顧客上門,以每次新台幣2700元至3600元不等之代價,從事半套性交易,從中獲取媒介費得利;全案於偵詢後,將負責人、員工依刑法妨害風化罪,移送臺北地檢署偵辦,另女服務生及男客,依社會秩序維護法裁處。

    中山分局強調,色情業者切勿心存僥倖,以身試法,對於暗營色情交易之行為,定強力掃蕩,以維善良風俗,淨化治安。

  • 帶案畫面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A43C261F1CF0F7CD

携手奔向更美好生活(直通两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
  制图:汪哲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人民共同书写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两会期间,本报记者走进大街小巷,听老百姓聊聊教育、就业、养老、住房等话题,说说眼下的生活、未来的希冀;带着群众心声,记者采访部分代表委员,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各地区各部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群众对新征程充满信心。

  ——编  者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022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91.6%。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会外街采】四川眉山青神县居民胡兰告诉记者,11岁的儿子就读于青神县学道街小学,10分钟就能从家到学校。“我们县的学校过去教育质量差距比较大,对家长来说,择校是个难题。这几年通过集团化办学,学校差距不断缩小”。胡兰说,现在学校注重发展素质教育,孩子作业负担轻了、活动课多了,睡眠时间也有保障,学习效率节节攀升。

  【会内声音】眉山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代表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青神中学所在的青神县,通过集团化办学破解区域学校发展不均难题,实施学校校舍维修项目,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王晓梅介绍,当地还加大对教师的补充培训,提升县中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王晓梅认为必须多管齐下:一方面,在区域内实施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让强校带弱校,减小学校间差异;另一方面,还要加大教师培养培训的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城乡间、学校间师资均衡配置。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实现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目标,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会外街采】在上海的一场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上,记者见到了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王浩。“招聘会面向高校毕业生的‘雏鹰起飞’岗位超过1.5万个。”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王浩说,“在现场我能直观地感受到,人才市场的形势正逐渐变得活跃,对我们专业的人才需求还有很大空间,对于求职我还是有信心的。”

  【会内声音】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委员认为,从长期看,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优化全员支持学生就业的氛围,实习、见习、研习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职前职后培养培训课程一体化设计。

  “只有瞄准企业需求,才能精准培养人才,也为学生找工作增添保障。”安徽阜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贾亮代表介绍,“以汽车工程系为例,我们和6家汽车销售服务4S店开展联合培养,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和师资力量,学生还能到工厂实习锻炼,不少毕业生留在了企业。”贾亮表示。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同比增加2430万人。2022年共为2687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参保率超过99%。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3万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会外街采】“现在,俺们农民也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了,再加上别的补贴,一年下来,手头还能攒点儿钱呢!”78岁的张思柱,家住山东曲阜息陬镇二张曲村。种了一辈子地,如今,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几年前,村里有了“幸福食堂”,“一天最多花5块钱,吃了俩月,胖了5斤”。看病也更有保障,村里有卫生室,镇上有卫生院,每年免费查体,住院医保结算,“大伙都说,现在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张思柱说。

  【会内声音】“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山东国曜律师事务所主任李连祥委员表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我国启动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李连祥认为,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制度引领,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养老保险为例,应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此外,要关注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的协同,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人的兜底保障,提升保障水平。”

  更好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住有所居是重要的民生目标,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2022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34万套,基本建成18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265万套(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5万个,涉及居民876万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会外街采】“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兰州有自己的房子,成家立业。”李晓刚是甘肃武威人,大学毕业后在兰州工作,至今已快6年。28岁的李晓刚打算和女友结婚,目前,他们一边看市里的现房楼盘,一边了解保障性住房等相关政策。“人们常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努力拼搏,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李晓刚说。

  【会内声音】“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跃华代表表示,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促进住房困难群体实现“安居梦”的有力途径。

  苏跃华认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房建设投入力度。同时,也要加强物业服务市场的监管,探索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宜居宜住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房住”的同时“住好房”。

  (本报记者王永战、方敏、游仪、李蕊、付文参与采写)

 

  两会@你

  幼有所育:建议加强对幼师素质、从业资格的考核,提升幼师待遇,让更多天使一样的老师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学有所教:建议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同时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为农村定向培养教师,可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劳有所得:针对劳动合同签订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建议劳动监察部门对用工单位进行前置监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优化就业环境。

  病有所医:一些农村缺少社区医院,镇里医疗环境比较简陋。建议大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视乡镇医疗资源分配与人才培养。

  老有所养:建议在农村成立更多灵活便捷的养老服务中心,就近招募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又能创造乡村就业岗位。

  住有所居:建议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新建住房应把好质量关,做好隔音。

  弱有所扶:希望能加大对县级特殊教育的投入,为特殊学校提供免费接送校车和住宿等,减轻此类学生家庭的负担。

  ——网友留言选自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我给两会捎句话”栏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7日 03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7/c14739-32638250.html

鷹眼緝捕逃犯歸案 內湖警落實治安維護


東湖派出所落實各項轄區治安維護,警員張詠舜於日前擔服勤務,在內湖區康樂街公車站牌前,見一民眾背影疑似詐欺車手通緝犯,遂尾隨觀察其面貌、特徵均相符,立即上前查驗身分,確認為今(102)年1月初發布之詐欺及竊盜殷姓通緝犯,全案解送臺灣士林及新北地院歸案。


張姓員警去(111)年持拘票查緝該車手到案而熟記該通緝身分男子相貌特徵,雖相隔半年仍從背影認出該通緝犯身分,積極展現警方守護治安的能力。


內湖分局提醒,民眾如果因案遭受起訴、判刑,除要留意後續檢(院)方相關司法文書,更應依地檢署或法院通知於期限內到案,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 圖說1:員警喝斥犯嫌趴在地上
  • 圖說2:犯嫌雙手抱頭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A3E7D092A2E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