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世界睡眠日:长期熬夜,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现在有不少人习惯性熬夜,晚上睡得少、睡得晚,白天无精打采。熬夜有哪些危害?如何尽量避免熬夜?在本期《1分钟养生课》上,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孙阳为广大网友讲解相关知识。

孙阳表示,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睡眠时间是七到八个小时,如果入睡时间晚,睡眠时长少于这个时间,就叫熬夜。

“熬夜对身体有许多危害。熬夜一周,可能会出现黑眼圈、深眼袋,皮肤长粉刺、痤疮,眼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孙阳说。

“如果熬夜达到一个月以上,可能会出现血压、血糖增高,心脏不适,还会严重影响抵抗力,使免疫力下降。”孙阳举例,生活中常见疾病,比如慢性咽炎、消化道不适、反复感冒等,都和抵抗力低下有关。此外,熬夜也会影响内分泌,造成女性的月经紊乱,男性和女性的肥胖。

“如果熬夜达到一年以上,就有可能出现器质性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肿瘤、猝死等。”孙阳说。

如何尽量避免熬夜?孙阳建议,在睡前两个小时,要避免剧烈运动,不要进食和大量饮水。可以泡泡脚,听听舒缓音乐,躺床上时,不要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有利于尽快入睡。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1分钟养生课】专题,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21/c14739-32647829.html

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健康中国 奋发有为)

  图为张伯礼肖像画。
  张武昌绘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方案》是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意见的重要具体举措,针对性强,力度大,进一步加大了“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对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方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尤其以强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主,搭平台,提高重大疾病诊治能力,这是助推中医药发展治本之策,是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亮点。”张伯礼说。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建立了湿浊痰饮类病证治体系;开展心肌梗塞中医药二级预防研究,率先建立中医药循证评价关键技术体系;创建了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模式,建立关键技术体系,研制多个组分中药;开拓了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

  中医药的理念非但不落后甚至超前

  记者:《方案》中提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扬优强弱补短”建设。在您看来,中医药的“优”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属于“弱”和“短”?该如何“扬优强弱补短”?

  张伯礼: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医学的很多前沿方法和理念,包括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等,和中医药学在几千年前提出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养生保健、复方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提法虽然不一样,理念却趋同。所以说,中医药的理念非但不落后甚至超前。

  中医药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简便廉验。“简”是操作简便;“便”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廉”是费用相对较低;“验”是有效。另外,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时,中医药的可及性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这次抗疫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目前,中医药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方案》整体都充分体现了“扬优强弱补短”设计。包括下面两点。

  一是要增强青年人文化自信。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确有疗效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经验,殊为宝贵,值得传承创新发展。

  二是要增强中医药多学科交叉融合,从教育方面要注重在临床实践中自觉建立起中医药思维,从技术方面要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联合研究,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解决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中西医可以优势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

  记者:《方案》提出,建立中西医协同长效机制,健全中西医临床协同体系,提升中西医协同攻关水平,“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您认为中西医的结合点在哪里?如何改变“以西律中”的情况?

  张伯礼: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是根植于东西方文化土壤的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站在不同角度看待人体健康,哲学思想和诊疗方法并不相同。但是二者并不存在根本矛盾,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解除患者病痛,二者各有优势,可以优势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数十年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解决重大疑难、治疗复杂疾病的好方法。要正确看待中西医的关系,不要轻易排斥任意一方,而要结合临床问题,将二者有序结合运用,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在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救治中,就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挽救了一批患者的性命。

  在行业管理、职称评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由于还存在采用西医药模式、缺乏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等因素,导致很难突破西医语境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因此,需要尽快建立起更加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管理、评价、教育等体系;应尽快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诊疗规律、疗效优势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

  同时,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强化中医药思维模式及方法的教育和实践;增加中医药基础课程和跟师临床实践的比重;增加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多措并举,逐步破除“以西律中”的现象。

  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亟须突破

  记者: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哪些科技手段?用现代科学语言将中医药疗效和作用机制讲清楚、说明白,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

  张伯礼: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必然是传统精髓和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要从技术方面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究正是一大体现。

  近年来,部分研究机构取得了一些设备上的突破,如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使用的便携式穴位电刺激装置,为有效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良好工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团队研发出“柔性传感阵列中医脉诊仪”“开放环境的舌辅诊系统”等。这些都是中医诊疗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如果未来更加完善,将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前景。

  中医药现代化仍然有较多瓶颈亟待突破。今年我根据新的产业需求和科技进步,提出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先进传感器制造,实现传统中药制造技术升级。这类研究仍需继续完善的临床证据的支持与更多硬件、软件方面的更新与迭代,这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各级政府的鼓励推动,也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为中医药相关技术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一分力量。

  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服务全生命周期

  记者:《方案》对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进行了周密部署。中医药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伯礼: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骨干、领军及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新时代的中医药人才,应掌握坚实宽厚的中医药知识,熟悉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具有丰富多元的交叉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广阔的国际视野、勇毅的创新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最终成为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就人才培养模式来讲,要对接需求,实现分类培养、分类评价。在这方面全国各地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改革。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服务人类健康的全生命周期,以培养满足健康中国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医学人才为目标,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以拓展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注重临床技能训练,围绕中医药人才的核心能力,打造一支中医药人才队伍。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21/c14739-32647847.html

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事後新聞稿1120320北投國小-月琴吟唱在北投~溫泉與落山風的共鳴

臺北市立北投國民小學事後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北投區北投國民小學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1段73號

業務聯絡人:學務處 高美莉主任 2891-052-121、0921-821-474

新聞聯絡人:教務處 劉一慶主任 28912052-111、0925-405-197

【發稿日期:112320日】

【主題:月琴吟唱在北投~溫泉與落山風的共鳴】

【臺北報導】北投國小推廣月琴唸歌傳統藝術已經 7 年,3月17日下午2時,來自屏東縣恆春鎮恆春國小、車城鄉車城國小的師生們,以月琴吟唱,同學們進行月琴吟唱深度學習後的交流。


/001/Upload/342/relpic/10162/8952018/924703fc-7dda-47d1-9c16-508198a534ab.png

▲北投國小「月琴吟唱在北投~溫泉與落山風的共鳴」 


    詩是民謠的靈魂,歌是生活的故事,恆春人用民謠傳唱續寫每一代人的情意和記憶。恆春國小、車城國小的師生們,傳唱思想起,以半島風情楓港小調,描寫景色、表達心情:「落山風是真出名,咱的古城有性命,咱的故事鬥陣寫,故鄉的歌真好聽」。用豐富多元的曲調表達不同的心情,真是難能可貴的演出。北投國小學生演出:春天佇陀位(春天是一種心情狀態,小孩子們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是春天)、伊是咱的寶貝等較流行的唸謠,展現屬於北投在地文化唸歌的表演。


北投國小的學生們說,屏東的月琴文化既傳統又典雅並結合詩詞,表達心情和意境,可以細細品味。恆春和車城國小的學生們說,北投的吟唱,既傳統又有流行的心意,加上動作表演,感覺蠻時尚的,三校的學生們都為彼此分享重要的月琴體驗。

 

歡迎新聞媒體朋友採訪報導!

 

 

  • 北投國小-月琴吟唱在北投~溫泉與落山風的共鳴
  • 北投國小-月琴吟唱在北投~溫泉與落山風的共鳴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848ABEAC4F216243

3月20日起未來4週重大活動,請用路人提早因應

臺北市交通順暢小組彙整未來4週(112年3月20日至112年4月16日)預期影響交通之活動,提醒用路人提早因應。

活動部分:「2023臺北玫瑰展」112年3月1日(三)至3月31日(五)實施交通管制、「竹子湖海芋季及繡球花季」112年3月14日(二)至6月18日(日),於北投區湖田里竹子湖海芋大道及頂湖地區實施交通管制、「清明掃墓」112年3月18(六)、19(日)、26(日)、4月1(六)、2(日)、3(一)、4(二)及5(三)日,於富德公墓、南港軍人公墓、陽明山第一公墓實施交通管制、「2023 TAISHIN WOMEN RUN」112年4月9日(日) 仁愛路2至4段、金山南路、新生高架、北安路、明水路、樂群一路等路段實施交通管制。

交通局呼籲民眾搭乘大眾運輸、騎乘自行車或步行,使用綠色運輸;若需自行開車時,建議避開活動地點及時段,或提前改道行駛,以免行程延誤;行經活動地點時,請遵守標示並依照員警或義交指揮,小心駕駛,遇停車場滿場時,亦請勿占用道路排隊等候進場。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74D4923F65528F9E

建好充电桩 破解“充电难”(金台视线)

  制图:张芳曼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同比增长67.13%。新能源汽车给用户带来了良好驾乘体验,也为保护环境、节省能源提供了助力。

  不过,在公众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充电难”却成为不少新能源车主的“烦心事”。小区物业不让安装充电桩、高速路服务区里的充电桩前排起长队、商场的充电桩限制充电时间……种种难题,让不少准备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到底难在哪?日前,记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采访。

  充电桩总量相对不足,布局也不平衡

  “过年开新能源汽车回家,每个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有的服务区挺大块地方却只有4个充电桩,几十辆车排队等着充电。我们光排队就等了3个小时,充电还得1个小时。原本只要8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15个小时。”山东临沂市读者孙先生在来信中说。

  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排长队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新能源车主为了能抢到服务区的充电桩,选择深夜出发赶路;有的为了充电不排队,下高速到周边城区充电,结果到处都“车满为患”;还有的因为堵车,最终耗尽电量,不得不叫拖车……

  “高速公路充电桩存在‘平时充电需求不大、节假日需求激增’的特点,节假日期间日均充电量能达到平日的3.3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认为,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数量相对不足,主要是因为部分服务区土地租金和进场费较高,建设协调难度大,加之位置偏远、维护成本高,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社会运营商投资意愿不足。

  充电桩的建设,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基础和保障。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023年1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显示,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84.1万台,从2022年2月到2023年1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5.5万台。但充电桩的布局并不均衡,市区内充电桩数量相对充足,乡镇层级的充电桩数量则显得严重不足。

  “因为乡镇充电设施不完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续航里程短的纯电动汽车存在‘出不了城、下不了乡、回不了家’的窘境。”福建龙岩市读者童其君说,“建议加快乡镇充电桩建设,实现乡镇公共充电桩全覆盖。”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秦进说:“充电桩运营商主要通过电价差以及相关服务费获得盈利。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建设充电桩,企业收益率相对高。但在乡镇,则面临充电桩利用率低、回报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的问题,有的消费者希望能自己安装充电桩,但面临重重困难。“我跟社区和电力公司都沟通好了,电力公司可以拉线安装电表,但物业就是不给开证明”“物业以消防安全为由不让安装充电桩,但是车库里明明就有人安装了充电桩”“物业回复小区电容量不足,但电力公司表示电容量是足够的”……在人民网“人民投诉”栏目中,反映物业不配合个人安装充电桩的投诉不在少数。

  物业是否有理由拒绝个人安装充电桩?住建部2018年发布的《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中,对安装分散充电设施提出了电容量、消防安全等多项技术标准。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小区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确实存在电容量不足、消防设施不达标、车位不固定等问题,但有的小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物业依然不愿意配合。一名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要是物业给开证明允许安装,一旦出了事发生火灾,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充电桩运维水平还有待提高

  “打算去附近商场购物顺便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打开小程序,显示慢充桩空闲2个、快充桩空闲1个。可到了现场,10个充电车位都停满了车。有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而有的只是停在车位上,其中还有2辆汽油车。”天津武清区读者王先生说,“像这样白跑一趟的情况经常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不仅与充电桩数量有关,还与充电桩本身的运维情况、地理布局、使用体验等都有较大关系。

  在读者来信中,不少新能源车主反映充电桩维护存在问题:“有一次在老家县城充电,一排充电桩都黑屏了。我拨打了上面的维修电话后,有关部门马上过来维修。可第二天我路过时,发现充电桩又坏了”“有的充电桩上贴着‘设备故障’4个字,一两个月都没人管”“家附近的充电桩不少,可能用的不多,也没有客服电话,不知道给谁报修”……

  对此,专家表示,充电桩分布范围比较广,单桩的运维成本相对较高,收益却相对较小,如果收益成本不匹配,企业维修保障也就不那么及时。

  还有读者反映,有的公共充电桩充电速度慢,希望建设更多快充桩。据了解,现阶段充电桩主要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即快充桩和慢充桩,一次性充满电,两者相差8小时左右。但目前大部分的公共充电桩还是慢充桩。某车企汽车能源业务部部长陈保江表示:“主要是受场地电容量的制约,无法安装大功率充电桩满足快速充电需求。电量增容成本较高,建设也比较缓慢,难以迅速铺开建设快充桩。”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充电桩之间还存在使用门槛。“小区里有10多个充电桩,外形看起来都一样,但有的是使用电卡刷卡充电,有的是使用小程序扫码充电,两种方式还不能互通。”江苏淮安市读者朱先生表示,有的新能源车车主不得已注册绑定了好几个手机软件。据了解,这是因为充电桩背后是不同的运营商。目前,我国各类充电桩运营企业已超过3000家,其中公共桩保有量超过1万台的企业就有17家,不同运营商使用不同的缴费方式,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多管齐下合力推进充电桩建设

  “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持。

  “城市公共充电桩建设难点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停车位紧张、空间局促、线路改造难度大等问题都制约充电桩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杨东朗建议,一方面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现有的停车场建设充电桩,并适度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应在交通枢纽如地铁口、火车站、公交场站等附近建设充电桩。

  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探索。四川成都市在老街区路侧泊车位试点建设“智慧多功能杆+充电桩”项目,靠路灯杆就能实现泊车充电、照明等多项功能。云南昆明市建设行政中心充电桩群,每天可为2700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并对社会车辆全面开放。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具备安装条件的居住社区要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新建居住社区要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

  “建议由政府主导建立居住区充电桩建设推进机制,厘清各相关部门职责,加大协调力度,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形成推进解决居住区充电桩建设难题的合力。”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涛永建议。

  针对高速公路充电难问题,相关部委也已经开展行动。去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提出,高速公路每个服务区建设的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原则上不低于小型客车停车位的10%。“应当鼓励车企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充电桩,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和品牌知名度。”秦进建议,还可以在节假日投放移动充电设施,满足高峰时段的充电需求。

  此外,提升充电桩运维水平也是解决充电难问题的关键一环。“充电桩应当坚持谁投资运营、谁负责维护的原则,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明确退出机制,避免出现不可使用桩长期占据社会资源的现象。”杨东朗说。

  业内人士建议,应建立充电桩质量监督体系,促使充电设备厂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产品设计和检验,全面提升充电设备质量。“建议优化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补贴政策,建立与服务质量挂钩的运营补贴标准。”李涛永说。

  王耀认为,“要鼓励充电运营商从充电服务向出行服务、能源服务等增值服务延伸,拓宽盈利渠道。同时,各运营商要遵守市场规定,建立健康有序的行业秩序,避免出现恶意竞争扰乱市场。”

  针对新能源车主反映的不同充电桩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的需求,一些第三方充电网络品牌尝试打通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壁垒,构建广泛覆盖的互联互通充电网络,在提升车主充电体验的同时,也帮助运营商提高充电桩利用率。

  采访中,一位网约车司机唐师傅说:“充电桩人为损坏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呼吁广大新能源车主提高爱护公共充电桩的意识,毕竟损坏了充电桩,不方便的还是车主自己。”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0日 07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20/c14739-32647537.html

强身健体 老有所乐

  傍晚,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一中学体育馆,一场气排球比赛正在紧张进行。决胜局赛况胶着,双方交替得分。14∶13,刘彤所在的队伍暂时领先,再得一分就能取胜。球来球往,刘彤在后场大力扣杀,得分,最终拿下比赛。她和同伴欢呼雀跃,拥抱庆祝。

  气排球运动是一项集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深受中老年群体喜爱。在吉林省,已有36个县市区成立气排球协会或俱乐部,多项赛事活动有序开展。

  气排球质量轻、下落速度慢,适合中老年人锻炼

  刘彤今年56岁,曾是吉林省排球队队员,退役后便很少再打排球。前几年,以前的队友约着一起打排球,刘彤又燃起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但几次下来,她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在朋友的建议下,刘彤和队友们开始练习气排球,重拾运动快乐。

  刚开始练习气排球,刘彤并不适应,“相比于硬排球,气排球质量轻、下落速度慢。”多交流、多学习、多琢磨,刘彤逐渐适应了气排球的打法。

  今年53岁的钱永梅是吉林建筑大学的教授。2015年,她第一次接触气排球,就喜欢上这项运动。“我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接触气排球后,更是激发了运动兴趣。每次打球都特别开心,退休后也要继续打。”钱永梅说。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气排球等群众比赛项目,钱永梅作为吉林队队员参赛。2021年,钱永梅和队友们再次参加了第十四届全运会气排球项目。“没想到50多岁了还能参加全运会。”

  “我曾代表吉林队参加全运会群众比赛,代表长春市九台区中年女子气排球队拿过省运动会冠军。前不久,在通化市举行的吉林省第一届社区运动会上,我所在的吉林省气排球协会队又拿了冠军!”这些经历,丰富了刘彤的退休生活,“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并且结识了兴趣相投的朋友。”

  多地成立气排球协会和俱乐部,参与者越来越多

  球场上,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同场竞技,不落下风。看台上,观众热情观赛,兴致勃勃。

  为什么气排球在中老年群体中深受欢迎?在吉林省气排球协会常务副主席、总教练谭世文看来,气排球的重量比硬排球轻大约100克,更适合中老年人掌控;对运动场地的要求也简单,一块羽毛球场地稍加调整就能进行气排球运动,降低了大众参与门槛。

  今年67岁的谭世文曾是吉林体育学院排球专业教授,退休后,他投入到气排球的推广之中。“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知道气排球是什么,特别是中老年人,一听到排球,就摆摆手说运动强度太大,身体跟不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吉林省多地成立了气排球协会或俱乐部,面向群众进行培训,气排球运动的认知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2020年,吉林省气排球协会成立。

  葛岩今年45岁,在接触气排球运动之前,她的运动经验很少。“以前也挺想锻炼,但找不到合适的运动,羽毛球等项目对我来说体力消耗太大,跑步和健身,一个人又不容易坚持下来。”在一次推广活动中,她接触了气排球,几次体验下来找到了乐趣。“气排球在运动量、竞技性、趣味性等方面均符合我的运动需求!”葛岩说。

  “气排球老少皆宜,特别适合有运动热情的中老年群体。看着他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听着他们开怀的笑声,我们也能感受到激情与快乐。”吉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张晓东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0日 1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20/c14739-32647397.html

超暖!一家之主不慎遺失薪水袋 內湖警保住辛苦錢


康樂派出所日前接獲內湖區東湖路某購物中心報案,店內結帳櫃檯旁拾得一信封袋,內裝有新臺幣2萬元,警員游詠翔於受理拾得遺失物後,立即積極調閱監視器,順利找到失主並物歸原主。


游員受理遺失物案件後立即調閱相關監視器畫面,發現該遺失之信封袋係陳姓失主於店內購物完畢結帳時,正從側背包內掏出錢包之際,此時裝有現金之信封袋不慎滑落,經警方比對身分,通知陳姓失主到所,清點信封袋內現金無誤後,陳姓失主表示,信封袋內所裝之現金是這一個月辛苦工作的薪水,也是一家之生活費開銷,遺失時遍尋不著非常慌張與焦急,感謝拾得人的拾金不昧及員警熱心服務。


內湖分局提醒民眾出門時,應多加注意自身隨身攜帶的貴重物品、包包等,避免匆忙時有所遺漏。另呼籲民眾在路上撿到錢或遺失物,若不知失主是誰,最正確的處理方式,請立即送到附近的派出所或撥打110報案電話等待警察前來處理,切勿占為己有,以免遭判定為侵占遺失物,將得不償失。

  • 圖說1:當事人不慎遺失薪水袋
  • 圖說2:員警通知遺失者到派出領回.JPG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29DC3B4391AD91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