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转发这份减压手册,助力考生轻装上阵

编者按:2023年高考进入倒计时,千万考生将迎来人生大考。高考的压力不言而喻,过度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可能会影响考场发挥。考生如何缓解压力,轻装上阵?这6点建议请查收。

把关专家: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柏涌海

编辑/设计:乔业琼、任丹妮(实习生)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31/c14739-40002923.html

第1234號市政統計週報

【提要】111年底臺北市新移民計3.6萬人,占全市人口比率1.4%,為歷年次高;111年全年臺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新移民社區保健諮詢站諮詢服務7,135人次、衛生醫療通譯服務944人次及其服務時數2,403小時,均較110年大幅增加。

        隨著國際間的交流發展,跨國聯姻成為婚姻的選項之一。依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111年底臺北市新移民(即與臺北市民結婚但尚未取得國籍之外籍配偶)計3.6萬人(男性0.5萬人、女性3.1萬人),以大陸港澳籍配偶3.1萬人(占86.2%)為多;同期新移民占全市人口比率達1.4%,為歷年次高;若與107年底比較,則增加0.1個百分點。

        為保障新移民身心健康,市府提供生育、養育等健康諮詢及照護服務,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11年全年臺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新移民社區保健諮詢站諮詢服務計7,135人次,較110年增加3,019人次(73.4%),係因健康服務中心提供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施打服務,致新移民社區保健諮詢站現場諮詢需求增加,又同期該站衛生醫療通譯服務計944人次及其服務時數計2,403小時,均較110年增加;另因111年10月起解除外國人管制入境措施,致同年新婚訪視計419案及婚後孕前健康檢查補助計60案,亦均較110年增加。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25C7C518540BF6E1

樱桃:唐朝的“网红”水果

  5月,正是樱桃上市的时节。说起唐朝的水果,人们可能会首先想到杨贵妃最爱的荔枝。可实际上,要论在唐朝最受欢迎的“网红”水果,樱桃绝对能够占得一席之地。

  在唐朝,有个叫李直方的官员挑选了当时人们最喜欢的五种水果,并综合了各方面因素,再按照科举考试的排名方式给这五种水果划分了等级:“绿李为首,楞梨为副,樱桃为三,甘子为四,蒲桃为五。”

  樱桃看似只排第三,但它在唐朝的热度可是远超绿李与楞梨。白居易就写诗为江南的樱桃点赞:“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秾气味殊。”(唐·白居易《吴樱桃》)。当然了,白居易点赞过的可绝不止江南的樱桃,他喜欢吃樱桃是出了名的,堪称唐朝的樱桃“代言人”,甚至连“樱桃小嘴”的故事都与白居易有关:

  和白居易同时代有个文人叫作孟棨,编过一本叫《本事诗》的诗论著作,记载了许多唐朝诗人的逸事,就提到白居易家有个叫樊素的歌姬,她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一般。因为这个故事,后世都用“樱桃小嘴”来形容红润而富有光泽的小嘴型。

  唐朝人吃樱桃的花样很多,糖酪配樱桃,便是唐朝最为时尚的甜品。糖酪就是加工后的甜乳,用液态或半凝固的糖酪拌着樱桃食用,竟和后世的水果味冰淇淋还有几分相似。雪白的糖酪醇厚香甜,搭配火红樱桃的酸甜可口,鲜美的味道一定给唐朝人带来了最美妙的舌尖感受。

  樱桃味美,但性温热,吃多了容易上火,那该如何协调美味与保健之间的平衡呢?唐人有办法。有一回,王维和同事们得到了玄宗赏赐的樱桃,大家担心樱桃上火,王维便劝道:“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敕赐百官樱桃》)把甘蔗汁浇在樱桃上吃,能有效化解樱桃的热气。

  樱桃还能做成馅。唐朝人喜欢吃一种叫饆饠(bìluó)的点心,人们也称其为“毕罗”,这种点心由西域传入,其得名应该是音译。饆饠的形态如今难以详考,后人推测应该是以薄面皮包裹各式馅料制成的点心。《酉阳杂俎》里提到,中唐有位叫韩约的将领,上得战场,也进得厨房,尤其擅长制作樱桃馅的饆饠。而且,韩约做的饆饠卖相很好,蒸熟之后樱桃馅颜色不变,一个个饆饠白里透红,十分精致,食客们一看见便垂涎欲滴。

  樱桃还是唐朝人的送礼佳品。老百姓喜欢樱桃离不开统治者的推崇,当时长安城的皇家御苑园林中就有“樱桃园”。《旧唐书》记载,唐中宗曾带着五品以上的官员来到樱桃园游玩,看见樱桃树上火红的樱桃,唐中宗就让随行的官员们坐在马上用嘴去树上叼樱桃,多摘多得,吃不完的还能打包带走。

  因为统治者把樱桃当作一种高贵的礼品,所以,送樱桃的风气在唐朝非常流行。唐朝人姚汝能写过一本《安禄山事迹》,里面还有一则故事:话说叛臣史思明不识字却很喜欢附庸风雅,没事就爱作几首打油诗。有一次,他拿着一笼樱桃分别赐给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和伪相周贽,然后兴之所至,不能自已,随即赋诗一首:“樱桃一笼子,半赤一半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贽。”

  怀王是史思明自己给史朝义加的封号,史思明的手下们一听,立马竖起大拇指说:“明公真是才华横溢,这首诗作得好呀!但如果把三四句的顺序换一下,改成‘一半与周贽,一半与怀王’,就更押韵了。”史思明听了怒气冲冲地说:“我儿子怎么能排在周贽的后面呢?”大家听了都不敢说话了。这个故事可能只是笑谈,但可窥见赏赠樱桃的风气在唐朝之流行。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31/c14739-40002657.html

「校園治理,構築友善校園」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自治研習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事後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教育局學務校安室 黃國忠主任0905-633-716

新聞聯絡: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2年5月31日

【主題:「校園治理,構築友善校園」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自治研習】

【臺北報導】為提升學生對友善校園議題之重視,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訂於112年5月27日(星期六)假本市內湖高級中學,結合學生班聯會/學生會幹部自治研習活動辦理,期推動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友善校園環境及發想規劃友善校園週宣導活動。


 本次活動以「校園治理,構築友善校園」為目標,響應友善校園週「對抗網路霸凌-截圖、反映、找iWIN」之議題,以「防制學生藥物濫用」、「防制校園霸凌」、「防制數位性別暴力」、「防治校園自殺」及「防制復仇式色情」為分組討論主題,激發學生由下而上發動學生自治組織影響力,構築友善校園。本次研習活動採本市高中職學生自願報名參加,學生身分主要為班聯會/學生會正副主席或幹部,活動並以課程研習及問題探討,強化學生自治概念,培養公共事務參與精神、領導思維、表達及企劃能力。


 活動課程首先由北一女中黃俐芳學務主任分享該校班聯會之運作模式及實際案例,希激發各校學生反思其使命及責任並發揮正向影響力;接著由Lead教育中心李柏賢講師分享領導心法及溝通技巧,期學生能具備統整校內意見的能力;下午課程則由游家瑋講師講授制訂企劃的實用性及思維方式,並透過分組討論擬定校園議題行動方案。


 活動尾聲由學生發表行動方案討論成果,其中「校園自殺防治」主題組提出以問卷匿名調查自殺意念及潛在者,可提前因應預防;「防制校園霸凌」主題組則提出能結合友善校園週辦理「優點放大鏡」活動,讓同學互相說出對方的優點,建立自信心。成果發表過程中,講師引導各組同學向其他組別提出肯定或疑問,促進熱絡的意見交流。將校園問題的思考方法、解決方案及溝通技巧變成學生的實質收穫。

  • 「校園治理,構築友善校園」112年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自治研習活動共計45位學生參與
  • 北一女中黃俐芳學務主任分享該校班聯會之運作模式及實際案例
  • 行動方案成果發表
  • 教育局學務校安室黃國忠主任希望藉由活動讓學生幹部多關心友善校園議題
  • 學生分組討論發想校園議題行動方案 (2)
  • 學生分組討論發想校園議題行動方案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35016E6195D28391

2023年5月29日 星期一

雇主聘僱僑外生除寒暑假每週工時最長為20小時 違者最高罰30萬元

  外籍學生小乖因想打工賺取生活費至餐飲店應徵面試,面試時小乖有出示居留證、學生證及工作許可函供雇主查驗,隨後開始依照班表開始上班,不料雇主未注意非寒暑假期間每週排班不得超過20小時之規定,導致政府機關人員至餐飲店進行查察,餐飲店因指派所聘僱的僑外生超時工作而受罰。


  僑外生來臺除了求學、進修,也會利用課餘時間來打工賺取學費及生活費補貼,臺北市勞動局高寶華局長提醒,雇主聘僱僑外生從事工作,除了應確實查驗其居留證、學生證及工作許可函(僑外生工作許可期間一次最長6個月,逾期須重新申請)和效期之外,還要留意工作時數,寒暑假期間之外每週不得超過20小時,以免受罰。


  高寶華局長表示,超時的工作壓力,也可能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及求學成果。依「就業服務法」第50條規定,雇主聘僱僑外生從事工作,其工作時間除寒暑假外,每星期最長為20小時;遇到寒暑假期間就不在此設限內,但雇主仍須注意勞動基準法的工時規範,如雇主違反相關規定,將依「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9款規定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雇主如有聘僱外籍人士工作之相關問題,歡迎隨時撥打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電話02-233816008)、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電話1999分機1412、7506、7507)、或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電話02-89956000)等單位洽詢。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AB4402DDA460905F

强化老年人免疫接种 勿“因小病成大疾”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的基础,推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如何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如何更好地保障老年健康、保障老年人有质量的晚年生活?近日,在长春举办的以“提高预防意识,共促老年健康”为主题的会议中,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犬伤及预防接种门诊主任胡轶虹进行疫苗科普知识分享,她介绍,除了要养成科学、自律的生活方式,接种疫苗也是疾病预防的必要手段。

胡轶虹介绍:“人体免疫水平呈现抛物线形式,初生阶段免疫力不健全,所以6岁以前一般是接种国家计划免疫中的一类疫苗。成年后免疫系统逐渐健全,感染疾病的几率逐渐降低。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变得不可控,发病率随之升高,我们的身体非常敏感,因此身体给我们的任何信号都要引起重视,不能因小病而成大疾。接种一些保护性疫苗,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和整个社会负责。”

目前,我国建议老年人接种的疫苗主要有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新冠疫苗等。大众对流感和肺炎的认知度较高,但对带状疱疹还不够了解。据介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高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且年纪越大发病风险越高,病情也更严重,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带状疱疹目前尚无特效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有效可行的预防方式之一。

市面上常见的疫苗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疫苗等等,患者应该如何选择?胡轶虹解释道,灭活疫苗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体灭活,保留其免疫原性,使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体(细菌、病毒等)经过处理后,使其毒性减弱,接种到机体内,可引发免疫反应,却不会引发疾病的一种疫苗。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是提取病原体的有效抗原成分,让它在体外细胞上进行大量复制、生产,然后制备成疫苗。

对于接种疫苗,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疫苗安不安全。胡轶虹称,疫苗的安全性不等于疫苗的不良反应。疫苗的安全性是经过临床试验评估的,每款疫苗在上市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评审批,只有检验合格,国家才会进行批签发。此外,疫苗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不能混淆,接种疫苗后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全身发热、没有食欲、乏力等,然而,这些症状通常比较轻微,持续时间较短,几天内便会消失,绝大多数无需处理,这并不意味着疫苗不安全。

她还建议,老年人需要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疫苗的适用年龄、接种程序、禁忌症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如疫苗的保护效力、持久性等,可就近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接种人员。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30/c14739-40001882.html

以改革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大家谈·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7)·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本期大家谈,我们邀请3位专家学者,聊一聊如何促进“三医”协同发展,为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集智献策。

  ——编 者

  系统观念引领协同发展

  陈秋霖

  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实现各司其职又彼此支撑,是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必然要求。

  以系统观念推进“三医”协同发展,在认识层面上,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顶层设计上,要构建激励相容的体制机制,注重政策举措的关联性、耦合性,统筹协调“三医”联动改革;在实践层面上,要着重化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比如,在医保战略购买中,要更好协调老百姓就医可及性和满足临床需求、鼓励医药创新之间的关系,探索按绩效付费的支付方式,努力在医药服务优质高效供给和医保可持续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要发挥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紧盯发展所需,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三医”运行机制。坚持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福祉。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医防融合助力资源整合

  苗艳青

  近年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医防融合深入发展,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等机制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朝“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方向发展,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医防融合不仅是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就医理念、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也是整合优化基层医疗资源的有效手段。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推动医防协同、融合,实现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合,有助于破解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全科医生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

  医防融合,也是推动“三医”协同发展的具体抓手。现阶段,建议重点从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已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保政策支持的疾病入手,以重点慢病防治为主要切入点,为居民提供“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健康服务。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管理为主要内容,推动医防融合更好落地见效,更多人将因此受益。

  (作者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优化治理形成保障合力

  李 玲

  关于促进“三医”协同,福建三明医改是典型案例。当地推动“三医”归口管理,狠抓“管好医院户头、斩断药品抽头、激励仁心笔头、用好基金寸头、减少病人床头、延长健康年头”系统化举措,有效整合了区域医疗资源,推动形成了健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防融合机制。

  从三明医改实践看,只有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相协同的治理体系,才能形成保障人民健康的合力。过去,由于医疗卫生系统条块分割等问题,医改难以集中力量实现有效治理。比如,尽管全民医保快速推进,但由于不少地方的医疗服务体系仍倾向于创收取利,由此造成过度医疗检查、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等问题,不仅影响了百姓的就医体验和身体健康,还增加了医保支付负担。满足人民群众持续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关键就在于以改革促协同、以改革强治理,从根本上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医改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药品耗材集采和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成效持续显现。下一步,着力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必能形成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强大合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前进。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30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530/c14739-4000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