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青少年近视,该如何防治?

王彦博目前在云南省昆明市的一所小学读三年级。每半年,父亲王宇都会带孩子到医院做一次视力检查。“上一次去做检查时,医生就提醒说孩子的远视储备已经接近临界值,要引起重视,没想到孩子的视力真的下降了。”王宇说。

   在北京儿童医院眼科门诊,虽未到暑期,但前来验光检查的孩子已将检查室挤得满满当当。他们大多戴着眼镜,其中,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6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下青少年近视的人越来越多,总体上呈现“小、高、深”特点——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越来越高,度数越来越深。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青少年近视高发,如何踩住“刹车”?已成为全社会必须答好的一道题。

  用眼压力越来越大

   杨俊宁是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两年前发现近视,如今已有300度。

   “早起先做一页习题再去上学,晚上临睡还在默写生词。用眼太多,玩耍太少,孩子的眼睛哪里休息得过来?”俊宁爸爸杨先生不无感慨。但妈妈冯女士不以为意:“有几个学生不近视?现在技术这么成熟,高考完做个手术不就得了。”

   的确,经过高考洗礼还没有近视的学生是少数。

   “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位居高位,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在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瞿佳看来,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用眼强度较大;二是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够,日照不足,易引起近视发生发展;三是电子产品使用过度;四是部分家长对孩子视力矫正和控制不够重视,尤其对高度近视的危害认识不足。

   “近视的危害很多,如果不加以控制,白内障、青光眼等众多并发症发病率就会增高,尤其是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后易导致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时还会导致失明。”瞿佳特别提醒,“近视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将近视度数降低或消除,但近视所造成的眼底视网膜以及玻璃体的改变或者病变风险依然存在,高度近视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病变风险并不会因此减少。”

   不少老师和家长反馈,“双减”之后,许多中小学开展了托管服务,但在这段被延长的在校时间里,学生们大多也是在做作业,或者由不同学科的老师现场辅导。

   “相当于学生在教室里待得更久了。原本下午5点放学,现在变成了5点40,6点20又开始晚自习,吃晚饭的时间都很紧张。”重庆某中学初三年级语文教师彭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课外班虽然少了,但学生的在校时间反而变长了,用眼压力其实是加大了。”

   那么,在学习压力没那么大的农村地区,孩子的近视情况又如何?

   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眼科中心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多次去往云南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偏远地区做科普,据他所见,农村儿童的近视情况同样令人担忧。

   “偏远地区的小朋友许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老人又缺乏科学用眼常识,他们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不受限制,而且还不能保证定期检查视力。”倪海龙建议,加大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推广近视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一边是比城市更高的近视增长率,一边是不超过30%的配镜率,乡村儿童近视发病早、进展快、干预差,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应对。”

  健康用眼,这些习惯不能少

   “航空班首先要视力好,这是对飞行员的基本要求,我们班49个同学,目前只有1个近视的。”邵启耘是河南省实验中学航空15班的学生。为了顺利通过招飞体检,他对视力保护极其看重。

   “上午大课间绕操场跑3圈,下午大课间做阳光亮眼操,晚自习课间还要做反转拍练习。我们每周还有一次专门的体能训练。班主任转班时也经常提醒我们坐直一点,别离课桌太近。”邵启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会有2至3次的系统眼部检查。

   “前不久,83名航空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前的招飞体检,绝大多数顺利通过。”河南省实验中学航空班年级长黄颖告诉记者,飞行员的体检全面且严格,但学生因近视问题导致不能通过的情况非常少。

   “学校专门成立了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从教学、后勤、体育、医疗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卫生站对各年级学生的视力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统计并建立电子档案。”据河南省实验中学科教办主任夏超生介绍,“航空班教室安装的专用护眼灯现已在全校普及,大课间的跑操、眼保健操也全部常态化进行。此外,学校每学期都有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提醒学生科学用眼。”

   如何在忙碌的学业中兼顾学生的用眼健康?航空班的做法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启示一:想方设法凑足2小时户外运动时间。

   “我们一般提倡儿童青少年每天户外运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这样才能有效防控近视的发生发展。”可这2个小时怎么实现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博士生导师张丰菊介绍,可以由每天一节45分钟的体育课或集体课间操、加上若干课间10分钟来组成,老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下课后走出教室。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托管形式,组织更多的体育赛事、艺术活动、科技活动、特色社团活动等,不要因为安全等原因把学生‘圈’在教室内。”瞿佳认为,体育课也应该按照课程标准达到规定的活动强度,为学生培养起1至2项体育技能,帮助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启示二:定期检查视力,严防高度近视。

   你是怎么发现孩子近视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的回答是以“那天”“有一次”讲起,偶然发现孩子“快趴在电视上了”“眯眼睛、拉眼角”才意识到孩子可能近视了。

   “孩子的视力发育是一个从远视过渡到正视,再到近视的过程。预防近视的关键是家长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远视储备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上小学后,孩子远视储备消耗速度会加快,因此,从孩子3岁起,家长就要带他们去医院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检查视力。”张丰菊说。

   “通过视力检查,如发现调节性近视(俗称假性近视),通过散瞳验光即可消除;如发现是早期近视,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用眼行为监测,防止近视快速增长导致高度近视或病理性损害。”张丰菊特别提醒,还应当注意孩子的屈光状态,尤其是9岁以下的孩子,要注意是否存在弱视的可能。

   启示三:改善学习照明条件,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近年来,许多学校逐步改善了教室的照明条件,防蓝光、防眩光、防频闪的LED灯解决了传统荧光灯阴雨天光照不足、电压不稳时闪烁不定的问题,从黑板到课桌的光照度和光线均匀度有了很大改善。

   不同于硬件改善的一次性投入,用眼习惯的培养需要久久为功。张丰菊说,老师和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这样能最大限度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首先是读写姿势,大家都知道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其次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20分钟用眼后,远眺5米以外20秒以上;再次是读写环境的选择,避免在阳光直射、昏暗、晃动的环境中看书。此外,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防控无神器,打好“组合拳”

   家里有个“小眼镜”,父母常是一肚子苦水。

   随着近视防控领域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众多新技术新产品争相面世。面临更多选择的同时,高昂的价格、“薛定谔”的疗效、充斥网络的海量资讯都让家长感到迷茫。

   “近视防控的手段有光学,有药物,还有行为干预。药物手段承载了家长主要期待,可惜滴一滴就能治愈近视的神奇药水至今还不存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说,“低浓度的阿托品是目前防控近视唯一被证明有效的药物,其有效性跟单光眼镜相比在28%到60%之间,这个数字跨度很大,可见因人而异。”

   一个孩子适不适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其自身特点及家长的监护能力作出决定。吕帆说:“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用于近视防控的共识研究中,年龄是最受关注的问题。我们在专家共识里提出,4岁以上的儿童才可以使用,由于小龄儿童的感知能力不够强,用药时需要家长加强监控,医生也要增加随访频率。”

   除了药物干预,可以晚上戴、白天摘的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与外观平平无奇却可以起到控制近视发展的离焦镜是光学手段中的两个“重量级选手”。角膜塑形镜不妨碍运动、不影响美观,离焦镜则佩戴方便,但二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争议颇多。

   “角膜塑形镜并非直接接触和摩擦角膜,而是借助眼睑对角膜的压力,利用泪液层产生的流体力学来帮助角膜塑形。”在山西省医师协会视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丁看来,安全性是相对的,只有合理规范地使用,才能确保角膜塑形镜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所谓合理规范,就是要到正规的诊疗机构去验配,使用时注意卫生,做好镜片的清洁护理,并严格做到定期复诊,有特殊情况随时就诊。”

   “并非所有的离焦镜片都有很好的近视防控效果。目前在临床上发现微透镜设计的离焦镜片控制效果比较好。临床上影响离焦镜佩戴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佩戴时长,只有全天戴才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务委员张晓晓表示,从现有数据来看,离焦镜片和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非常接近,一般来说,8岁以上的小朋友才能佩戴角膜塑形镜,其镜片对小朋友的卫生习惯要求更高。

   “尽管临床有许多近视矫正控制手段,但这些手段都有各自的适应证、潜在副作用或局限性,并且会形成持续的投入负担。”倪海龙说,“对于控制近视而言,没有单一神器和神药,要在用眼习惯、光学手段、药物之间作个性化评估,打好组合拳。”

   (记者 陈 煜)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03/c14739-40005406.html

青發家教中心校園列車 為學生打開未來的各種可能!

  青發家教中心112年上半年「生涯探索校園列車」活動順利結束!從3月到5月,青發家教中心與12位不同行業的職人們一同進入14所臺北市國高中職校園,與超過1,900名學生分享職涯歷程和職業內容,帶領學生們一窺職場真實情況,也為學生未來職涯選擇拓展了更多可能。

       5月活動場次前往5所國高中校園:物理治療師-王紹伃來到大理高中體育班,以豐富的專業知識為學生介紹其工作內容和職業發展前景,學生們也好奇地詢問物理治療和運動傷害之間的關係;車業銷售經理-謝逸騰則是為協和祐德高中汽車科介紹工作內容和所需的技能及經驗,讓學生們從另一個角度對汽車行業有了全新了解;職業Coser彩妝造型師-希瓦德,讓延平高中國中部的學生們探索了動漫文化的另一個面向;Vtuber模型師-江宗儒,在開南中學分享自己工作的經驗和成果,讓學生們對於Vtuber的熱潮和虛擬角色的製作過程產生了濃厚興趣;最後,社群小編的講座帶給明湖國中的學生們一場關於網路娛樂行業的精彩探索。

  「生涯發展校園列車」為學生帶來了與學校課堂不同的職業體驗和啟發,例如在開南中學,參與講座的同學有廣告設計科的學生以及對Vtuber有興趣而主動報名的學生;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因此與眾不同,除了工作內容、薪水所得,更有同學想了解講師所使用的專業軟體、行業未來的發展性等等更深入的問題,連學校老師都笑說:從來沒有看過這些學生聽演講這麼投入,比上課還要更認真,甚至連眼神都在發亮。

       青發家教中心將持續協助學生尋找自己的興趣,讓未來有更多的可能。你也想有更多元的學習機會嗎?歡迎搜尋青發家教中心官網(https://ydfe.gov.taipei)及FB粉絲專頁,一起探索學習吧!

  • 圖1-王紹伃物理治療師分享其領域的學經歷及趣聞,強調耐心和同理心的重要。
  • 圖2-車業銷售經理謝逸騰老師分享365天都成交的生活,勉勵其「學習力」大於「學歷」。
  • 圖3-希瓦德老師為職業Coser彩妝造型師,鼓勵學生積極面對、勇敢、耐心以及肯定自己的興趣。
  • 圖4-Vtuber模型師江宗儒老師強調創造力、細膩性和技術精通的重要性。
  • 圖5-社群小編王靖雯老師熱情洋溢的演講風格和豐富的故事受到學生們熱烈歡迎。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3BF0832724D08C1C

周日黃昏「金星東大距」,別錯過超級明星最佳觀賞時機!

今年唯一的「金星東大距」將在6月4日(日)發生,亮度-4.4等的金星行至太陽東側達45.4度,在日落後的西方天空光亮奪目,想不看到都難!如果透過望遠鏡觀察,還可看出金星呈弦月狀,像個小月亮,非常特別。臺北天文館六月每周六晚間19時至21時,將開放大型望遠鏡供民眾觀賞這顆奇妙的超級明星。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陽和月亮之外最亮的星體,由於是內側行星,所以隨著與太陽和地球相對位置的改變,其形狀也會如月亮一樣產生明顯的盈虧變化。所謂金星「大距」是指太陽、金星與地球三者成直角的時刻,若金星在太陽以東稱為東大距,以西則稱西大距,此時從地球所見金星與太陽間的距角最大。東大距後的第36日,對這次來說就是今年7月10日前後,金星將達到最亮的-4.7等,形狀也變成眉月形,這段時間內都是最佳的觀賞時機。相關天象訊息請參閱臺北天文館網站「天文知識-天象預報」。

  • 金星東大距模擬圖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828AA0F67B895D8B

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友善綠行動x美學新生活 動物園環境藝術市集來囉!

臺北市立動物園與臺北市文化局將於6月3日(六)下午1點至4點,在動物保育公園舉辦環境藝術市集活動,呼應6月5日即將到來的「世界環境日」,同時促進在地產業文化。當天的活動除了分享友善環境與愛護動物的成果,還有環教非營利組織(NGO)、木柵在地相關產業以及臺北市10所國民小學一同推出的市集活動,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臺北市立動物園諶亦聰園長表示,為響應6月5日「世界環境日」及促進在地產業文化,臺北市立動物園與臺北市文化局共同於6月3日(六)下午1點至4點,於動物保育公園辦理環境藝術市集活動,現場將與民眾分享動物園在友善環境、愛護動物的多元實績成果,同時也邀請環教非營利組織(NGO)、木柵在地相關產業等業者及臺北市10所國民小學一起加入市集當中,共同宣導友善綠行動,打造美學新生活,歡迎民眾一同共襄盛舉,還可將DIY作品帶回家喔!

6月3日(六)下午1點至4點,於動物保育公園推出的市集活動,主題以環境藝術為主軸,包含利用回收的日常生活物品,以延長物品的生命週期、及環教保育文宣推廣等,期透過各種主題攤位,邀請民眾親自動手做、發揮巧思創作,既可運用閒置不用的物品,又能打造專屬自己的創意作品,還能參與保育教育攤位,提升對環境生態及藝術文化的素養,共同為環境永續盡份心力。

臺北市立動物園環境藝術市集活動現場共有30個主題攤位及作品成果展示,包含有動物園環境組的「免澆水盆栽製作DIY」攤位邀請民眾攜帶自家不用的寶特瓶,一起到現場來DIY好看又實用的免澆水盆栽;台灣自然保育基金會也展出天然種子創意作品,將一粒不起眼的種子,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來自臺北市10所國小師生也一起發展出「化腐朽為神奇」、「動手玩自然」、「手作環保生態瓶」、「布書籤手作」及「環保袋著走」等各種主題,活動好玩有趣又極富教育文化意義,邀請大小朋友在周末下午的悠閒時光,一起闔家光臨動物保育公園,體驗有吃有喝有保育的環境藝術市集喔!

  • 於動物保育公園推出的市集活動,主題以環境藝術為主軸,包含利用回收的日常生活物品,以延長物品的生命週期、及環教保育文宣推廣等
  • 黑熊:我也要收集一些素材,參加環境藝術市集(詹德川攝)
  • 臺北市立動物園與臺北市文化局將於6月3日(六)下午1點至4點,在動物保育公園舉辦環境藝術市集活動
  • 環境藝術市集活動,將與民眾分享動物園在友善環境、愛護動物的多元實績成果
  • 環境藝術市集活動現場共有30個主題攤位及作品成果展示
  • 邀請環教非營利組織(NGO)、木柵在地相關產業等業者及臺北市10所國民小學一起加入市集當中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1DC952FA2730E75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人民时评)

  不久前在河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国备案中医诊所超2万个、八成以上县级区域已设置县级中医医院、八成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馆……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中医医疗服务机构遍布全国各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有助于更好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古老的中医药一直是开放包容的体系。如今许多患者看中医,往往会拿着B超、CT等体检报告。在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的前提下,“能中会西”几乎成为当代中医医师能力素养的“标配”。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中医药可以更好守护人类健康。

  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产业现代化是依托。药材好,药才好。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日渐枯竭,大部分临床常用中药采用人工种植。中药材质量是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中药材基地共享共建联盟自2012年成立后,经过十年耕耘,把中药材的抽检合格率从64%提升到98.4%,推动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发布实施。中医药农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带来新的机遇。

  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盘布局、系统谋划、多方参与,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比如,八角价格低廉,即使是提取莽草酸原料,每公斤售价也不高。国外药企推出的抗病毒药物“达菲”,以八角提取物为原料,每公斤售价翻了很多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内中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从更高视角看,要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大型高端科技平台,实现中药资源产业、中药工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三业融合,推动形成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产业规模更大、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赋能。研发中医数字化辅助诊断装备,开创中医数字化路径,让中医特色疗法从“模糊”向“精确”转化,助力续写中医妙手回春的当代传奇。对于丸散膏丹之类的传统中药,以往药理机制难分辨、制药过程较粗略。中成药制造核心工艺的数字化与智能控制,有助于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下一步,应加强政策保障,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数字科技赋能,引导推动更多科研单位和科研工作者参与中医药研发。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答好中医药现代化之问,让更多良医良方竞相涌现,中医药事业将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2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02/c14739-40004500.html

土石流防災小尖兵出動 桃源國小防災研習營成功

  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12年公告資料,臺北市內的土石流潛勢溪流有50條,其中10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圍內有民眾居住,大地工程處為因應颱風、豪雨期間可能發生之土石流災害,皆於防汛期前預先執行各項防災措施、災害搶救準備及疏散避難演練。另為將防災觀念向下紮根,大地工程處自103年起即開始走入國小校園,每年度均選擇土石流潛勢溪流所在行政區里之國小辦理土石流校園防災研習營,其用意是將土石流防災教育從小做起、向下紮根,讓國小學童提早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成為防災小尖兵。


  大地工程處於112年5月9日於北投區桃源國小舉辦土石流防災教育研習營,合計約60名學校師生參與體驗,課程委由逢甲大學防災教育宣導團隊策劃,藉由簡單的水保知識教學和AR互動式趣味問答等遊戲,讓小學生瞭解土石流防災的重要性,從小加強社區防災之危機意識。


  研習營一開始先播放土石流防災宣導短片形式引導小朋友去認識土石流,之後邀請參與者上台AR體驗「認識避難物資(避難背包)」, 活動裡將宣導短片的內容遊戲化,結合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技術,以小遊戲互動競賽之方式,讓師生們身歷其境,最後根據以上活動所提到的土石流防災觀念進行土石流大富翁遊戲,小學生們不僅玩的投入盡興,也同步學習到土石流防災新知。


  大地處土石流防治科朱信安科長表示,本次防災研習教育營透過多樣性的遊戲課程,在歡笑聲中學到土石流防災知識,培養防災觀念的敏銳度。經由生動、活潑及趣味化的橋段安排,激發小學生們的學習動機與持久性,更讓大家能在遊戲中快樂學習。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

  • 桃源國小土石流研習營活動-AR體驗認識避難物資.JPG
  • 桃源國小土石流研習營活動-土石流大富翁.JPG
  • 桃源國小土石流研習營活動-大地處土石流防治科開場說明.JPG
  • 桃源國小土石流研習營活動-有獎搶答.JPG
  • 桃源國小土石流研習營活動-老師開場致詞.JPG
  • 桃源國小土石流研習營活動-認識土石流.JPG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48FBE5FEA2A77841

北市圖6/11留學講座 留學歐洲?歐盟Erasmus+計畫暨聯合碩士學程校友經驗分享

北市圖總館留學資料中心於6月11日(日)14:00邀請臺灣歐洲聯盟中心鄭家慶執行長,分享歐盟ERASMUS+計畫,教育部歐盟獎學金申請資格、歐盟在臺機構資訊簡介等實用資訊;校友分享將由陳姷丹講師,簡介歐盟聯合碩士學程(Erasmus Mundus joint master degree: Leading International Vaccinology Education,國際疫苗教育),為何選擇歐盟學程,學習領域範疇與內容、同時擁有前往歐洲與非洲學習經驗與當地日常生活分享,歡迎有志赴歐盟的學生和一般大眾報名參加。

 

EMJMD學程由三個以上不同歐洲國家的大學組成學程聯盟,經過歐盟執委會審核通過後,一同開授聯合碩士學程並提供學程獎學金。學程期間可為12、18或24個月,申請上的學生必須至少在學程聯盟中的兩所大學學習。凡申請EMJMD學程的國際學生,即有機會獲得歐盟提供優渥的獎學金。想要知道Erasmus+ 歐盟聯合碩士學程與獎學金申請方式,歡迎聆聽本場講座。

(本講座不特別錄影,欲參加者請把握機會!)

詳情請洽(02)2707-1008,網路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3mK6isq7ihRLT1yF9

 

★特別提醒:本場講座人數限額40名,請事先線上報名,若當日已達限額人數恕無法直接入場。

★因講座名額有限,報名前請先確認是否能如期參加,以免占用名額、影響他人報名權益。

  • 北市圖611留學講座 留學歐洲?歐盟Erasmus 計畫暨聯合碩士學程校友經驗分享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DCFE36ED2BFE6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