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关注“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也可能是哮喘

中新网北京6月9日电 (记者 李纯)“胸闷变异性哮喘发现20周年”宣教活动启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上,《胸闷变异性哮喘诊疗建议》以及《健康中国 胸闷变异性哮喘 我们共同关注——致医疗界和各位同道倡议书》正式发布。

据介绍,胸闷变异性哮喘往往起病隐匿,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容易误诊和漏诊。与会专家期待,诊疗建议和倡议书的发布能够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进一步了解胸闷变异性哮喘,推动规范化诊疗。

当天会议开始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教授步入会场,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后排的一对夫妇。他们是20年前沈华浩确诊的第一例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家属。2004年,经媒体牵线,这对夫妇的孩子被沈华浩团队收治,确诊为一种不典型哮喘,经过抗哮喘药物治疗,病情逐步稳定。

这名患者的病情给了沈华浩团队很大启发,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2013年,沈华浩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表文章并将该病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引起国际医学界呼吸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伴随相关研究的推进,更多患者因此受益。

据估算,我国已确诊的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近28万人。“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实际患者群体应远超这个数字。这类患者无喘息症状、无哮鸣音,往往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可能被误诊为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疾病等。”沈华浩指出,虽然胸闷的症状和上述疾病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导致误诊的根本原因还是医生对胸闷变异性哮喘认识不足。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持续上升,不典型哮喘的儿童患者也逐年增多。”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郝创利教授介绍说,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不典型哮喘,通过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确诊。在儿科,遇到胸闷患者一定要仔细甄别病因。儿童无法清晰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只能通过家长转述和检查。但部分患儿家属对不典型哮喘尤其是胸闷变异性哮喘的认知不足,导致患儿迟迟得不到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胸闷变异性哮喘作为一种不典型哮喘,治疗方式与典型哮喘相同,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郝创利说,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在治疗一年后均有显著改善,68.7%的患者气道激发试验可转为阴性。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治疗相对简单,但由于知晓率较低,医生和患者对于该疾病的警惕性不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沈华浩指出,对于胸闷变异性哮喘而言,提升临床医生的认识是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基层医生是医疗卫生的健康守门人,关键在于加强基层培训,让基层医生广泛了解这种疾病,实现重点人群的早诊早治。

谈及如何减少错误认知,北京朝阳医院黄克武教授指出,哮喘疾病复杂且异质性强,典型症状为喘息,但不同患者主述不一,有的患者会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在疾病的认知上,不论是临床医师还是大众都存在不足。过去常强调喘息,因而忽略了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导致部分患者甚至被误诊为精神心理疾病。

黄克武指出,首先要求呼吸科临床医师提高诊疗水平,特别是对胸闷变异性哮喘等不典型哮喘的诊断能力,对哮喘患者应加强用药指导;要强化公众健康素养,提高公众对哮喘的正确认识。很多患者认为只要症状有缓解,便可以停止用药,这给疾病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在哮喘治疗中,要让患者认识到长期规范用药对哮喘症状控制与减少急性发作的重要意义。

中日友好医院苏楠教授也表示,有研究显示,在哮喘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与延迟治疗的患者相比,病情急性加重的风险降低了39%。及时诊断、规范化治疗可有效避免发展为重症哮喘。对于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减轻患者及家庭的压力。

此次会议还发布了《胸闷变异性哮喘诊疗建议》和《健康中国 胸闷变异性哮喘 我们共同关注——致医疗界和各位同道倡议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张旻教授表示,要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知,扩大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知晓范围,让更多胸闷的患者知晓:不仅喘才是哮喘,胸闷也有可能是哮喘,胸闷不仅需要去看心内科等科室,还要去看呼吸科。倡议书和诊疗意见的发布,有助于降低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漏诊、误诊率,让更多患者通过及时诊治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发作和疾病进程。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11/c14739-40010819.html

2023年6月9日 星期五

关注“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也可能是哮喘

“胸闷变异性哮喘发现20周年”宣教活动启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上,《胸闷变异性哮喘诊疗建议》以及《健康中国 胸闷变异性哮喘 我们共同关注——致医疗界和各位同道倡议书》正式发布。

据介绍,胸闷变异性哮喘往往起病隐匿,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没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现,容易误诊和漏诊。与会专家期待,诊疗建议和倡议书的发布能够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进一步了解胸闷变异性哮喘,推动规范化诊疗。

当天会议开始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教授步入会场,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后排的一对夫妇。他们是20年前沈华浩确诊的第一例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家属。2004年,经媒体牵线,这对夫妇的孩子被沈华浩团队收治,确诊为一种不典型哮喘,经过抗哮喘药物治疗,病情逐步稳定。

这名患者的病情给了沈华浩团队很大启发,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2013年,沈华浩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表文章并将该病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引起国际医学界呼吸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伴随相关研究的推进,更多患者因此受益。

据估算,我国已确诊的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近28万人。“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实际患者群体应远超这个数字。这类患者无喘息症状、无哮鸣音,往往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可能被误诊为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更年期综合征、精神疾病等。”沈华浩指出,虽然胸闷的症状和上述疾病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导致误诊的根本原因还是医生对胸闷变异性哮喘认识不足。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持续上升,不典型哮喘的儿童患者也逐年增多。”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郝创利教授介绍说,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一种不典型哮喘,通过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以确诊。在儿科,遇到胸闷患者一定要仔细甄别病因。儿童无法清晰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只能通过家长转述和检查。但部分患儿家属对不典型哮喘尤其是胸闷变异性哮喘的认知不足,导致患儿迟迟得不到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胸闷变异性哮喘作为一种不典型哮喘,治疗方式与典型哮喘相同,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郝创利说,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在治疗一年后均有显著改善,68.7%的患者气道激发试验可转为阴性。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治疗相对简单,但由于知晓率较低,医生和患者对于该疾病的警惕性不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沈华浩指出,对于胸闷变异性哮喘而言,提升临床医生的认识是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基层医生是医疗卫生的健康守门人,关键在于加强基层培训,让基层医生广泛了解这种疾病,实现重点人群的早诊早治。

谈及如何减少错误认知,北京朝阳医院黄克武教授指出,哮喘疾病复杂且异质性强,典型症状为喘息,但不同患者主述不一,有的患者会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在疾病的认知上,不论是临床医师还是大众都存在不足。过去常强调喘息,因而忽略了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导致部分患者甚至被误诊为精神心理疾病。

黄克武指出,首先要求呼吸科临床医师提高诊疗水平,特别是对胸闷变异性哮喘等不典型哮喘的诊断能力,对哮喘患者应加强用药指导;要强化公众健康素养,提高公众对哮喘的正确认识。很多患者认为只要症状有缓解,便可以停止用药,这给疾病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在哮喘治疗中,要让患者认识到长期规范用药对哮喘症状控制与减少急性发作的重要意义。

中日友好医院苏楠教授也表示,有研究显示,在哮喘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与延迟治疗的患者相比,病情急性加重的风险降低了39%。及时诊断、规范化治疗可有效避免发展为重症哮喘。对于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也可减轻患者及家庭的压力。

此次会议还发布了《胸闷变异性哮喘诊疗建议》和《健康中国 胸闷变异性哮喘 我们共同关注——致医疗界和各位同道倡议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张旻教授表示,要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及患者的认知,扩大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知晓范围,让更多胸闷的患者知晓:不仅喘才是哮喘,胸闷也有可能是哮喘,胸闷不仅需要去看心内科等科室,还要去看呼吸科。倡议书和诊疗意见的发布,有助于降低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漏诊、误诊率,让更多患者通过及时诊治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发作和疾病进程。(记者李纯)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10/c14739-40010581.html

台北散策美食第二彈!觀傳局邀在地達人帶路 士林、萬華商圈求平安嚐小吃

臺北市擁有許多知名廟宇,從士林的神農宮、惠濟宮及慈諴宮,到萬華的艋舺清水巖、天后宮及艋舺龍山寺等,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介紹,宮廟不僅是在地信仰中心、紀錄在地生活文化,一旁街巷的傳統美食更為國內、外旅客帶來驚喜;觀傳局也特別請在地達人指路,邀請民眾前往香火鼎盛的廟裡祈求平安後,別錯過宮廟外聚集的在地美食,體驗不一樣的臺北風情。

 

觀傳局介紹,旅客搭乘捷運紅線抵達士林站,可先前往士林神農宮參拜,再散步至捷運劍潭站1號出口的士林夜市品嚐特色小吃。神農宮董事長何逸松推薦,民眾可到神農宮周邊來一份臺式早午餐,像是廟口涼麵、阿林切仔麵及阿公宜蘭三星清冰,平價又美味;鄰近還有光輝肉羮、名人也愛吃的臭豆腐及豬血湯等,都是在地人口袋美食。

 

士林夜市商圈聯合會理事長蘇文山則表示,士林夜市的阿姨鹹水雞、家鄉碳烤香雞排、大上海生鮮包及家湘涼麵等,都是有名的排隊美食;慈諴宮旁的阿輝麵線,更是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銅板美食。士林捷運商圈創意發展協會理事長鄭吉祥也推薦,主打慢燉細熬家廚味道牛肉麵的牛有廖、以湯咖哩燉煮漢堡排為名的味擂家,以及有意落花生店的伴手禮等也值得一訪。

 

另一方面,萬華作為臺灣最早發展的區域之一,廟宇林立、庶民美食雲集。觀傳局介紹,位於萬華的艋舺清水巖為直轄市定古蹟,主祀的清水祖師為福建安溪縣移民的守護神;艋舺龍山寺則為國定古蹟,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月老也靈驗有名。

 

觀傳局指出,艋舺清水巖旁的古早味鹹粥、米粉湯及四神湯,都是老字號人氣小吃,康定路上的一甲子餐飲更是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美食名單,控肉飯被饕客稱為「神級」;此外,艋舺龍山寺旁的小王煮瓜、昶鴻麵店及源芳刈包,都是著名的必比登推薦美食,周圍的賴桑透抽蚵仔麵線、頂級甜不辣、萬大蟹殻黃、林建發仙草冰、川業肉圓、螺絲粉、金好吃花枝羹、大豐炸物等,也是饕客必吃名單。  


萬華街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文和也推薦,老萬華人熟悉的味道「涼粉伯」,現由第二代傳承,涼粉以地瓜粉製作、配料為麵茶的庶民點心,極為消暑,有「台版和菓子」之稱;另外,洪文和也推薦周記肉粥店、好吃雞肉等口碑不墜的美食名單。

 

轉往西門町,除了有西門紅樓、彩虹斑馬線、西本願寺等著名景點,從捷運西門站6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還可抵達天后宮祈福。西門徒步區街區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劉金龍說,不賣鴨肉、賣鵝肉的鴨肉扁是道地的熱門老店,美觀園、金獅樓及上海老天祿也都是西門町著名美食,歡迎民眾相揪來品嚐。


位於捷運站1號出口的士林夜市有眾多特色小吃。位於捷運站1號出口的士林夜市有眾多特色小吃。

萬華林建發仙草冰創立於1970年,50多年來在艋舺當地受到許多人的歡迎。萬華林建發仙草冰創立於1970年,50多年來在艋舺當地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鄰近捷運龍山寺站的賴桑透抽蚵仔麵線,人氣評價都很高。鄰近捷運龍山寺站的賴桑透抽蚵仔麵線,人氣評價都很高。

位於西門町的金獅樓開業四十多年,為臺灣碩果僅存的傳統手推車港式點心。位於西門町的金獅樓開業四十多年,為臺灣碩果僅存的傳統手推車港式點心。

  • 位於捷運站1號出口的士林夜市有眾多特色小吃。
  • 萬華林建發仙草冰創立於1970年,50多年來在艋舺當地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 鄰近捷運龍山寺站的賴桑透抽蚵仔麵線,人氣評價都很高。
  • 位於西門町的金獅樓開業四十多年,為臺灣碩果僅存的傳統手推車港式點心。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969C25E0C1B7335A

收槍抵債藏私 得不償失送法辦 內湖分局肅槍不手軟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內湖分局於日前獲取情資,得知綽號小張犯嫌持有槍械,危害社會治安甚鉅,分局立刻成立專案小組全力查緝。


案經小組人員長期跟監、埋伏,鎖定張姓犯嫌年籍及藏身處所後,蒐集相關事證,向新北地方檢察署(院)聲請搜索票獲准,於112年6月1日會同新北警方執行搜索,當場在新北市新莊區雙鳳路張嫌處所,查獲改造金牛座手槍1把、子彈6顆等證物,全案依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並持續溯源追查槍枝來源,以淨社會治安。


非法槍彈係暴力犯罪之亂源,嚴重戕害社會治安,內湖分局秉持「向上溯源、向下刨根」策略,持續查緝黑槍不法。呼籲市民朋友,獲有槍彈情資,勇於提出檢舉,因而破獲者將頒發優渥獎金。

  • 圖說1:現場查獲改造金牛座手槍1把、子彈6顆等證物
  • 圖說2:槍枝、彈夾證物照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03FA539AF1490B70

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

前不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营养科,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正在接受检查。该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许英霞告诉记者,这个小男孩13岁,身高160厘米,体重却有99公斤。“现在诊断为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虽然还没有做超声检查,但妥妥的脂肪肝。”

“每年暑假到医院减肥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而且化验指标都出了问题。”许英霞不无担忧地说。

一组数据印证了许英霞的感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有关数据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这意味着大约每5个儿童青少年中,就有一个超重肥胖。另据《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7岁及以上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及肥胖人数将达到4948万。如何遏制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上升趋势,成为亟待解答的一道题。

1.不容小觑的健康隐患

“‘两拳’蔬菜、‘一拳’肉、‘一拳’主食,营养均衡地瘦下去。”

“有氧运动半小时,脂肪咔咔往下掉。”

…………

家住南京的余晓(化名)女士上网搜寻着减肥良策,想让儿子阳阳(化名)减肥。

“我儿子上初二了,从小就有点胖,现在1.74米的个子186斤重。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算比较胖的了。”余晓苦笑道。“他饭量大,爱吃零食、喝饮料,我就给他减少晚餐食量,限制日常饮料与零食的摄入;他平常不爱运动,我给他报了篮球课、游泳班,逼着他去锻炼。”

孩子因为肥胖导致体育成绩不达标,也让余晓很着急。

“马上就要中考了,我担心他拿0分。”虽然有些夸张,但余晓的担忧不是没有缘由,“从小爬楼梯就满头大汗,跑步跑不了多久就大口喘粗气,运动时各种不协调。”

不协调的运动状态只是“胖”的表象,背后的健康隐患不容小觑。

“肥胖会给骨骼肌肉系统造成过量负荷,导致相关损伤。同时过多脂肪堆积影响到心肺功能,导致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变弱和体质变差。”许英霞说。

“长时间肥胖还可能造成胰岛素抵抗,甚至引起血糖、血压、血脂升高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主治医师刘兆祥告诉记者,儿童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目前越来越多见。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介绍,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肥胖者在成年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约24倍。

“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很容易存在隐性营养不良。”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米杰介绍,由于体内脂肪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身高发育,还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问题。

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儿时的“胖”或将导致成年的“胖”,成年后减肥难度加大、复胖概率也变大。“小孩出生后到两三岁的阶段,包括青春期,都属于儿童青少年脂肪细胞快速增加的阶段。而脂肪细胞在自然状态下只增不减,因此脂肪细胞数量变多,身体就更容易存储脂肪,人也就更容易变胖,减肥更难,需要更加严格和漫长的生活方式改变。”许英霞说。

此外,肥胖不仅伤“身”,也伤“心”。相关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带来更高的被欺凌的风险。

那么,医学上如何认定“小胖墩”呢?

“成年人直接用BMI来判断体重是否超标,但儿童青少年要按照其所处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进行比照。”刘兆祥解释道,比方说孩子的BMI超过同年龄同性别的第85百分位,那么就认为是超重;如果超过了第95百分位,就认为是肥胖。

2.“爱吃”又“少动”不可取

成都东升小学教导主任吴明渠说,她带了四届学生,“班里‘小胖墩’总有几个”“而且体型越胖的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运动,宁愿安静地坐着玩游戏,有的孩子一跑步就气喘吁吁,100米都很难坚持下来。”

在许英霞看来,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根源在于能量过剩。“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无论什么类型的肥胖,都是由能量超标引起的,也就是说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就会长胖。”

其中,“爱吃”“少动”是能量过剩的主要原因。

家住江西省九江市的牛牛(化名)上小学四年级,身高1.2米的他体重已有100斤。“孩子最大的问题是胃口太好了。”据牛牛妈介绍,牛牛的饭量是同龄小朋友的3倍之多,“还特别爱喝饮料、吃零食,一下子能喝两三瓶”。

现在,牛牛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胖了,但他很无奈,“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牛牛妈也在反思,孩子的肥胖是否与饮食不加节制有关,“一直以来,他爱吃啥就给他吃啥,没太考虑‘量’的问题”。

“的确,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绝大部分儿童已经不存在能量摄入不足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能量过剩’。”采访中,刘兆祥告诉记者,大部分家长不会在吃上亏待孩子,但往往忽略了“该怎样健康地吃”这个问题,这就会导致孩子饮食摄入量过多且不均衡。“特别是孩子都爱吃一些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等高能量食物,稍不留神就会摄入超标。”

特别要注意的是,“能量过剩”并不等于“营养过剩”。许英霞说:“多数‘小胖墩’在能量过剩的同时,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这提示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的食物多样化和营养均衡问题。”

“能量摄入”只是天平的一头,天平另一头的“能量消耗”也需要被关注。

“现在的孩子普遍学习压力大,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又比较多,挤占了户外运动时间,摄入的能量无法消耗,就会长胖。”许英霞说。

对此,牛牛妈深有感触:“孩子每天做完作业就八点了,基本上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就睡了。”牛牛妈告诉记者,由于学业压力较大,牛牛周中用来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到了周六日,我又有工作要忙,没时间陪他出去玩,他自己一个人出去我也不放心。虽然知道减肥需要‘迈开腿’,但我们实在都空不出时间。”牛牛妈无奈道。

在学校里,“越胖越不爱动”的现象令人担忧。“户外活动中,能够明显发现比较胖的孩子不太灵活,爬楼梯的速度慢得多、体育测试常常不达标,这些会挫伤孩子运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导致‘越胖越不爱动,越不爱动越胖’的恶性循环。”吴明渠说。

除了后天因素,先天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

“既往研究显示,肥胖变异中大概有40%至85%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对于父母体重正常的孩子,出现肥胖的概率是10%;父母中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概率是50%左右;父母双方都胖的话,子女的肥胖率就有70%~80%了。”但刘兆祥提醒,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后天环境因素对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也很大,良好的饮食和运动干预依然非常重要。

3.多方发力,让孩子健康享“瘦”生活

前段时间阳阳生病,余晓带他去医院输液,由于太胖,护士找了两三次才找到阳阳胳膊上的血管位置。“当时就下定决心必须得给他减肥了。”

“我现在会用一些新鲜蔬菜、水果替代他过去常吃的高油高盐食物,尽量多拿出时间陪他一起吃饭运动,让他少点外卖、少刷手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余晓发现,阳阳体重下降了将近10斤,“虽然还是有些胖,但是毕竟朝好的方向在发展。”

“与成人一样,青少年肥胖的防治主要是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入手。”对此,刘兆祥建议,在饮食结构上,要促进饮食更加多样化。比如主食可以粗细搭配,增加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同时尽量减少含糖饮料、高热量食品、快餐食品的摄入;在食物的烹饪方式上,尽量减少油炸或油腻食品的摄入。“现在往往是父母点外卖,孩子也习惯吃外卖;父母吃得高油高盐,孩子的口味也变‘重’。”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动”。

“一定要让孩子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尽量减少静坐时间。运动不仅能帮助孩子消耗过多摄入的热量,还能助力孩子身高的增长。”刘兆祥建议,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能使儿童身上发热、呼吸急促的活动),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健康的活动,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据吴明渠介绍,成都东升小学近年陆续推出具体措施,让孩子们“动”起来,如“将课间操延长至四十分钟”“为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同学布置家庭运动打卡任务,保证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举办大型运动会以赛促练,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举行全校徒步拉练活动”……吴明渠欣喜地发现,这些举措的效果正在显现——孩子的身体素质上来了,“小胖墩”慢慢变少了。

“睡眠对身体机能的调控很重要,人在睡眠中,体内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情也是维持正常体重和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刘兆祥建议,6~12岁学龄儿童每天有9~12小时,13~18岁青少年有8~10小时的夜间睡眠。

“以往对孩子肥胖的关注都是在孩子出生后,现在我们从孕妇怀孕阶段就要开始关注体重问题了。”许英霞表示,孕后期是胎儿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出现巨大儿等问题,那么胎儿体内就会储存更多的脂肪细胞,出生后也更容易肥胖。“现在,不少医院陆续开设孕期营养门诊,从孕期就开始关注并干预孩子的肥胖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暑期减重夏令营,为儿童提供肥胖筛查、评估、综合体能训练、营养指导等一系列服务。

“除了家、校、医院,还需要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建议,政府应制定儿童肥胖防控相关政策、行动并进行督导,掌握主动权、监控权与管理权;社区应营造讲健康、促营养的支持环境,提供安全的游戏和锻炼场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企业应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生产更健康的食品;媒体应广泛传播儿童肥胖防控科学知识和技能;学术团体应加强儿童肥胖的相关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肥胖防控行动之中。

“当前,我国正处于防控儿童肥胖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关头,在研究儿童肥胖、制定指导和干预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由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共同合作,营造一个利于肥胖防治政策执行的社会支持环境。”马冠生说。(记者崔兴毅)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10/c14739-40010500.html

前導先鋒有素養 在地課程齊飛揚~臺北市國小前導暨先鋒學校分享會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事後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

地    址: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一號北區8樓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   林侑融科長 (02)27208889分機6374          

                   張爰珏股長 (02)27208889分機6371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2年6月10日】

主題:前導先鋒有素養 在地課程齊飛揚~臺北市國小前導暨先鋒學校分享會

【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推動十二年國教課綱,自106學年度鼓勵各校參與教育部前導學校及本市課程先鋒計畫,以協助精進各校課程發展品質及教師素養導向教學。為引導各校課程能展現在地化特色,本局特於112年6月9日下午1時假銘傳國小舉行以「前導先鋒有素養,在地課程齊飛揚」為主題之分享交流,藉由學校發表亮點特色、專家學者陪伴與參與各校課程實施核心人員等回饋歷程,活化本市課程與精進教學品質。 


/001/Upload/342/relpic/10162/8993517/e327acd3-484c-45b8-84cd-bb8c487cf19c.jpg▲本次成果分享共有18所教育部前導學校計畫及36所課程先鋒學校參與


      本次成果分享會呈現「素養導向教學」、「跨領域教學」及「實作評量」等三主題,先由民族國小分享「數學科素養導向教學」,教師找到學生有感的生活情境與生活中的「數字」應用,引導學生以「數學」探索磁磚的規律設計,並體驗生活中二維圖形的規律之美;再由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分享跨領域教學案例,以融合國語文、藝術及綜合活動等領域之教學設計,包含國語課的「擬人、設問、摹寫」寫作能力與繪本閱讀,藝術領域的插畫創作,展現圖文排版與圖畫書的視覺美感,並以綜合活動領域的教學元素,用雙手和聲音傳達對動物的觀察與體會保育動物的重要性。並由銘傳國小分享「實作評量於資訊專題之應用」,引導孩子從探詢生活議題的電腦課,讓孩子能夠將資訊應用於生活中,並藉資訊媒材記錄孩子豐富學習歷程,以實作評量看見孩子學習的風景。


/001/Upload/342/relpic/10162/8993517/de67e800-eb8e-4319-bd3e-da8a9401e730.jpg

▲北市教育局召集專家學者,以教師專業分享與專家回饋交流之互動歷程,共同激盪出國小課程教學的創新風貌


      臺北市亦有其他具特色與亮點的學校案例,例如逸仙國小為培養美感素養及表達能力,推廣「小小策展員、逸品博覽會及泉心泉逸」的課程;東門國小則實施「舞蹈教育及國際教育」,以人人學會愛上跳舞為學習目標,並藉機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而永建國小則致力打造兼具「人文、科技、生態、國際」的綠鑽校園,持續進行學校課程優化;而福德國小在探索「國際福德、創科福德、樂遊福虎、愛閱福德、趣數福德」的學習中,打造兒童的幸福童年。


      此次成果分享共有18所教育部前導學校計畫及36所課程先鋒學校參與,並由國立臺北大學吳璧純教授、臺北市立大學葉興華教授、梁雲霞教授等課程專家陪伴與支持,以教師專業分享與專家回饋交流之互動歷程,共同激盪出本市國小課程與教學的創新風貌與卓越表現,為提升本市教育品質與精進學校課程教學挹注源源活水。

 

~歡迎媒體朋友報導!謝謝~

  • 前導先鋒有素養 在地課程齊飛揚~臺北市國小前導暨先鋒學校分享會 (1)
  • 前導先鋒有素養 在地課程齊飛揚~臺北市國小前導暨先鋒學校分享會 (2)
  • 前導先鋒有素養 在地課程齊飛揚~臺北市國小前導暨先鋒學校分享會 (3)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D3BFEEF10BBE4FD7

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人民时评)

  “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的这句话赢得众多网友点赞。

  医保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2018年至2022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年度总支出由1.78万亿元增长至2.46万亿元,切实发挥了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后顾之忧的作用。可以说,医保基金关系到每一位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稳定,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作为医保基金的监管方,国家医保局始终将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作为首要任务,5年来处理违法违规的医药机构154.3万家次,追回医保基金771.3亿元,曝光典型案例24.5万件,彰显了看好人民群众“看病钱”“救命钱”的决心和力量。

  守护好每一分“救命钱”,制度建设功不可没。近年来,《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一些技术规范先后实施,医保基金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守护好每一分“救命钱”,有赖于各部门协同参与。几年来,国家医保局联合公安、卫健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聚焦骨科、血透、心内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药品耗材、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重点行为,开展靶向监督,除去侵蚀群众“救命钱”的“病灶”。仅2022年就破获案件268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261人,追缴医保基金10.7亿元。

  守护好每一分“救命钱”,数据赋能大显身手。充分运用智能监控、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2022年,通过智能监控拒付和追回38.5亿元,约占追回基金总数的26%。综合施策、严打违法,强力监管有效堵住了“跑冒滴漏”,保障了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也要看到,即便在监管的高压下,不规范使用基金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定点医药机构通过违规收费、串换医药服务项目、过度诊疗等手段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有些甚至通过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等手段恶意欺诈骗保。同时,“一人刷卡、全家吃药”、冒名用卡、一人持多卡分散报销的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医保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手段更加隐蔽、形式更加多样,仅靠医保部门单方面力量,很难发现这些“穿上隐身衣”的骗保行为,必须切实织密基金监管网。

  医保基金来源于参保人缴费和财政补贴,这几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维持在95%左右。蚕食医保基金,损害的是每个参保人的利益。从这个角度说,切实织密基金监管网、坚决守住基金安全底线,不仅是医保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参保人的义务,需要构筑起全社会参与的监督防线,持续发挥社会监督对于打击违法违规问题的重要作用。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打击、曝光力度,巩固“不敢骗”的高压态势;构筑全社会监督防线,织密“不能骗”的天罗地网;引导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和医务人员自觉规范服务行为,推动构建“不想骗”的长效机制,才能彻底斩断违法违规医药机构和不法分子钻空子的念头,让每一分每一毫医保基金都花在治病救人、增进民生福祉上。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9日 05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09/c14739-4000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