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台北羽球公開賽圓滿結束2024台北小巨蛋見

由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和中華民國羽球協會共同主辦的「YONEX 2023台北羽球公開賽」,於6月25日在臺北市立大學天母體育館圓滿結束,來自世界各國的菁英選手們在端午佳節前後連續鏖戰,為球迷朋友們帶來一場接一場的視覺饗宴,堪稱近年來臺灣最精彩的羽球賽事。


比賽結果男單冠軍戰由印尼的奇科·奧拉·德維·瓦多約勝出,我國好手蘇力揚奮戰兩盤惜敗,拿下銀牌。女單冠軍由我國球后戴資穎收下,擊敗美國華裔好手張蓓雯。男雙冠軍組合為馬來西亞的鄭凱文及萬煒聰,鏖戰三盤擊敗我國好手楊博涵、盧敬堯。女雙冠軍則是南韓的李幽琳、申昇瓚。混雙則又是馬來西亞組合奪冠,由臺馬混血的陳堂傑和搭檔杜頤溈榮獲冠軍,我國好手林筱閔及邱相傑奪下銀牌,是我國近五年混雙搭檔的最佳成績。


今年地主臺北市籍選手也都在臺北羽球公開賽奮戰,包含王子維、王齊麟、葉宏蔚、李佳豪、林冠廷、林家佑、張課琦、柏禮維、吳軒毅、江建葦、江穎麗、林湘緹、李佳馨、鄧淳薰、張淨惠、林筱閔、宋祐媗等。接下來臺北市選手們將繼續征戰9月23日至10月8日的杭州亞運,以及10月21日至26日的112年臺南全國運動會,預祝選手們都能有好成績,請各位球迷朋友們持續關注,給予選手們支持與鼓勵!


明年「2024台北羽球公開賽」將移師回臺北小巨蛋舉行,將有比今年更多的座位席次,期待球迷朋友們一起親臨現場共襄盛舉,為我國選手加油,讓選手們感受回家的熱情應援,讓我們一同約定,2024年9月初,臺北小巨蛋見!


業務聯絡:競技運動科

羅國偉科長 2570-2330分機6601、0937-986931

廖元銘科員 2570-2330分機6609、0963-060313

謝宏利新聞聯絡人 2570-2330分機5262、0905-139636

  • 戴資穎專注拚戰
  • 女子單打頒獎典禮
  • 林筱閔(右)邱相傑拿下混雙亞軍為近年我國混雙最佳成績
  • 混合雙打頒獎典禮
  • 楊博涵(左)盧敬堯激烈鏖戰三局
  • 男子雙打頒獎典禮-楊博涵(右)盧敬堯
  • 男子單打冠軍戰前蘇力揚與瓦多約合照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29699AF4314E79BA

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

气象专家解读北方高温天气

6月23日,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上一次北京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是2014年5月29日,距今已经9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6月22日以来,京津冀、山东、河南中北部、苏皖北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等地都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近期共有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迎新提到,6月22日,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了39℃以上的高温天气,观象台最高气温为41.1℃,突破6月历史极值(6月观象台极端最高气温为40.6℃,出现在1961年6月10日)。

本轮北方高温天气会持续多久?为什么今年会出现北方比南方温度还要高的现象?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的专家。

“南方目前处于多雨的时段,也是我们常说的梅雨时节,最高气温的最大值不是很大。另外,这段时间的北方地区受暖高压脊控制,辐射较强、少雨、空气干燥,这会导致北方更加容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张芳华说。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提到,我国各地高温集中时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华北地区通常在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易出现高温天气。这段时间主要是以干热型高温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

“进入7月后期,随着副高北跳和夏季风往北推进,水汽输送和大气湿度增加,云量也会增多,会出现闷热天气,也就是湿热型高温。”高辉说,“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都快速增加。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会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也高于常年同期。” (本报记者 袁于飞)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25/c14739-40020298.html

另類出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邀親子暑假跟著遊戲去旅行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

地址:臺北市市府路1號8樓北區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小教育科     林侑融科長2720889轉6374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張欽鵬主任0937-760-300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綜合企劃科   卓育欣督學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26月25

【主題:另類出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邀親子暑假「跟著遊戲去旅行」】

【活動日期:112年6月27日起至112年8月27日】

【活動時間:9時至17時(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活動地點: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萬華區廣州街101號2樓特展室)】

【臺北報導】暑假到來,許多人都規劃出國旅遊,老松國小與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特別結合遊戲與旅遊的概念,為親子規劃了「跟著遊戲去旅行—多元文化遊戲展」特展。孩子們可以透過展品親身體驗不同國家的傳統遊戲,藉著旅行於各國文化間的遊戲,帶孩子認識世界、培養國際觀。展覽自6月27日起至8月27日止,在中心二樓特展室展出,歡迎大小朋友一同前往參觀。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000411/2b9eca99-eabd-459d-b300-94f2312cdc0d.jpg

6月27日起至8月27日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二樓特展室將展出不同國家的傳統遊戲 


 鄉土教育中心主任張欽鵬表示,「遊戲」是世界性的流通文化及娛樂,各國各民族發揮創意巧思,以當地垂手可得的產物製作遊具,所以常常可以從遊具中發現各地的特色產物。從古至今,會發現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常玩著一些形式上差不多的遊戲,我們以沙包遊戲為例,它在世界各地的玩法略有不同,但是形式上卻相近,例如早在希臘羅馬時期,西方就已經有用羊距骨做成類似拋沙包這樣的遊戲,也逐漸廣傳到世界各地。又如本次展覽的遊戲主角之一「播棋」,是源自非洲大陸的遊戲,經過長時間的旅行,與人類產生互動後,產生了不一樣的樣貌,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名字,有的將其視為重要的文化資產,甚至印在國家錢幣上;有的則重新設計加入巧思當成新商品販售,透過這些遊戲,便可以感受不同國家與族群的文化。


 負責規劃執行的中華民國遊戲協會創會理事長林君英表示,遊戲的形式與規則在不同的文化中會有多種變種的展現,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遊戲是與孩子互動、溝通的媒介,此次「跟著遊戲去旅行—多元文化遊戲展」,將帶大小朋友透過遊戲在旅行中的變化,認識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透過遊戲與多元文化視角的觀察,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多元風貌,進而理解與尊重多元文化。


 一樣的遊戲旅行到不同國家會產生什麼不一樣的變化?「跟著遊戲去旅行—多元文化遊戲展」除了可以現場體驗臺灣、韓國、緬甸、非洲與美洲的傳統遊戲,還可以透過有趣的互動體驗認識不同遊戲的文化變遷,例如:在打卡區可體驗在非洲草原上,伴隨著動物坐著玩播棋,而展場外教育中心一樓的遊戲體驗區設有「鐵罐吃石頭」(臺灣)、「打季」(韓國)、「啾孔」(緬甸)等三種遊戲更是有趣,「鐵罐吃石頭」可體驗早期臺灣物質缺乏的年代,孩童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創造童年樂趣;韓國知名傳統遊戲「打季」經常出現於韓國影視當中,利用紙張摺疊製作,不僅講究使用紙張的材質與厚薄,擲出時的力道與角度更是重要;緬甸的「啾孔」即是臺灣早期兒童遊戲跳繩,低中高三種高度,考驗自身跳耀力與肢體協調性,非常值得參觀民眾大手牽小手一同去體驗。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000411/d1b2c051-2981-4f48-87d9-4ea546bbfdd7.jpg

▲印尼播棋


 展覽自6月27日起展至8月27日止,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免費開放參觀,歡迎家長帶著小孩利用暑假一起來鄉教中心的二樓特展室,透過遊戲進行一場環遊世界之旅,一起看到不一樣的視野!相關展覽資訊請至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網站(http://hcec.tp.edu.tw)查詢,或電洽02-2336-1704分機30江老師。

 

 

  • 小朋友一同體驗蛇梯棋遊戲
  • 小朋友一同體驗日本沙包遊戲
  • 小朋友你們會玩阿根廷的獵豹遊戲嗎
  • 小朋友很有興趣在展場中利用大賣場賣的垃圾桶所做的自導式導覽機
  • 民眾體驗臺灣早期鐵罐吃石頭的遊戲
  • 我們在非洲肯亞體驗玩播棋遊戲
  • 透過放大鏡小朋友可以看到馬來西亞硬幣上有著播棋遊戲圖案
  • 在展場中展出的韓國花鬪
  • 在展場中展出的印尼播棋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94F4ACA75C41CC30

2023年6月23日 星期五

中国科大发现一种抗疲劳新策略

  中新网合肥6月23日电 (记者 吴兰)即使经过150万次循环打开和关闭运动,自然界中河蚌“铰链”依然能稳定发挥作用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疲劳行为。受此灵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联合吴恒安教授团队,发现了一种多尺度结构设计与成分固有特性相结合的抗疲劳新策略。

  该研究成果于6月23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上。

  你是否使用过折叠手机?是否想尝试折叠屏却又担心折痕?别担心,来自大自然的力量将会解决这个问题。江河湖泊中随处可见的河蚌,一生需要进行数十万次重复的开合运动,却能一直保持稳定状态不发生形变,其双壳连接背脊处发挥关键作用的“铰链”——贝脊给了科学家灵感。

  为什么要研究普普通通的河蚌呢?“我们要向自然学习”,俞书宏院士说,“通过解析自然材料,特别是生物材料靠生命体所创造的微观结构,包括它的组成跟功能之间的关联,可以指导我们进行更多的研究。”俞书宏院士及其团队早在2016年就参照软体动物合成天然珍珠母的砌墙式策略,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矿化合成了人工珍珠母。

  俞书宏院士表示,通过对生物矿物微观结构的观察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多级有序结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提升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材料难在制备,自然材料难在解析。”文章通讯作者茅瓅波说,“从自然界获得的天然生物材料,它们不仅组成未知,而且其结构设计是从宏观尺度直达分子尺度。想要把如此复杂的材料结构以及性能之间的联系说清楚,十分具有挑战性。”

  研究中,科研团队揭示了河蚌“铰链”内的可变形生物矿化组织的耐疲劳机制,发现了一种多尺度结构设计与成分固有特性相结合的抗疲劳新策略。

  研究人员探明了河蚌“铰链”中折扇形组织的设计原理,发现这种生物组织可以在河蚌双壳重复打开和关闭运动期间,能承受较大的变形,同时可以长期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即使经过150万次循环,这种生物组织仍能稳定发挥作用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疲劳行为。

  为研究这种生物材料的组成、结构以及这二者与材料最终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团队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河蚌“铰链”在变形过程中的状态进行模拟,并揭示了这一矿物中的从宏观到微纳米尺度的多级结构设计,这种设计原则赋予了该组织高变形性、高耐疲劳性。

  随着近年来小型智能化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发展,产品柔性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可折叠”“柔性化”性能是未来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存在诸如折叠式手机显示屏折痕等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寻找具有新型抗疲劳性的柔性材料需求日益凸显。

  据介绍,该项研究就为人工脆性材料组装设计拓展了一种新型仿生模型,对未来柔性耐疲劳材料设计制备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俞书宏院士表示,仿生材料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通过全新的设计理念,能设计出具有更优越性能的高强材料,在飞机制造等高科技领域发挥出更多应用价值,这也是团队未来坚持要做的一个方向。(完)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24/c14739-40019980.html

这份心理调适指南送给高考后的你们

   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从高度紧张到突然放松,高考生的心理状态会与考前产生很大变化。在不少人眼中,高考结束意味着“解放”,可对于还要经历查分、报志愿、等录取的考生们而言,“后高考时光”要面对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

   近期,各地高考分数将陆续公布,在希望和失望的落差间,考生容易出现焦虑、迷茫、烦躁等心理状态,多重应激条件下,若调适不当,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行为和情绪变化等“适应性障碍”。考生和家长该如何调整?专家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们要学会从紧张忙碌的高考中解脱出来,不要陷入由考前紧张到担忧考试成绩的另一种焦虑状态。考生和家长要客观对待高考结果,调节好考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有人欢喜有人忧,情绪内耗不可取

   2023年全国高考考生报名人数达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难免会有发挥失常的学生。一位网友留言道:“好几道简单的问题做错了,所在的地区面临着高考改革,复读又缺少竞争力,完全丧失信心,最近一直很难受。”

   另一种较为隐匿的表现是,部分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没有出现典型的悲伤、焦虑,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无感、麻木。“这本质上是一种不敢面对真实情绪的逃避行为,应激事件后的麻木是一个危险现象,可能会预示着之后的一些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需要我们投入更多关爱去关注他们的情绪体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韩卓说。

   不论表现如何,面对考试失利,反映的本质状态却是类似的:努力颇久的事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仿佛整个人生都变灰暗了。在韩卓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考生容易陷入一种错误的认知三角模型——通过高考这一个事件,觉得自己是差劲的,要面对的世界也越来越糟糕了,自己未来肯定也是毫无希望的人。“但冷静下来想真的是这样吗?这种想法很显然是错误的。”

   除此之外,也有考生的成绩超出预期,但喜悦的背后同样会面临一些问题,有同学倾向于过度放纵自我,每天忙于聚餐、通宵上网、打游戏等,出现作息紊乱、精神亢奋激动、失眠等现象,更有考生会因此产生自满、骄傲放纵等不良心理状态。还有一些同学因为高考结束失去目标而不知所措,从而感觉做什么都“无聊”“没劲”,陷入单纯的空虚、迷茫之中。

  成绩波动很正常,要有勇气“不回避”

   “出分之后,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可能所有学生都发挥得完美。”刘老师是北京某高中的一名班主任,她认为“高考分数可能比你更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扎实与否在高考考场上可能显示出差异。面对越来越灵活的命题趋势和知识核心变化多端的“外壳”,知识点不扎实,考场上就容易“乱了阵法”。“比如遇上题型变化,即使是上一次做对了,这一次仍有可能出现错误。往深层去看,这其实很难算得上一种‘失误’。”

   高考分数最终是多种因素叠加的显现,但很多考生在心理上无法接受,从而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我们应当知道,所有的因素都是高考检验的一分子,成绩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现象。意识到这一点,有助于远离沉溺焦虑和过度遗憾。”刘老师说。

   对于考试成绩不那么理想的考生而言,很多简单具体的做法可以帮助考生自行缓解情绪。如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申晨煜就建议,在阳光下进行运动,维生素D的摄入有助于改善情绪。另外,一些团队运动能增加人际互动,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思维反刍或者焦虑强迫的观念。

   “沉浸在自然环境中也可以改善情绪,建议考生尝试改变周围环境,去公园、花园、森林等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和惬意。同时可采用深呼吸、肌肉放松、冥想和瑜伽等技巧帮助减轻压力和焦虑。”针对上述问题,某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老师闫晓华(化名)建议道。

   成绩较为理想的考生,在经历了短期的兴奋后大多都可以自行平复,但专家同时提醒个别考生应注意避免陷入长期的精神亢奋与激动,喜悦过后应冷静下来专注于现实中的具体事项,及时调整至正常生活轨道,还可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一些规划和准备。

   针对一些考生空虚、无聊的心理状态,闫晓华认为,此时最应该做的是树立一个新目标转移注意力,主动学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新技能,多参加社会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感。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家人,家长在这个期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韩卓提醒,由于情绪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自身情绪稳定。“由于担心孩子情绪上的异样而过分敏感去探索孩子的每一个情绪、行为线索,不停追问、分析,都会对孩子造成额外的压力,要避免把情感沟通变成逼问或者情绪暴力。”

   此外,家长和考生也要共同做好心理兜底。对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认为,“抱有积极的心态是正常的,但家长仍要帮考生建立‘上、中、下’三策的心理保障。考得特别好,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和道路;如果考得中等,应该怎样;如果考得很差又该怎样。多重的应对方案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减少心理压力,对于稳定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要养成不回避的态度和勇气,这种勇气的来源是,即便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绩,老师和家长也并不会因此而嫌弃我或者不喜欢我。”申晨煜建议,“这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照。”

  压力太大?不妨尝试“健心教练”

   “欣喜也好、悲伤也好、迷茫也好,都是正常现象,当发现通过自我调节无法回归平稳状态时,则可借外界努力来调整,而不是压抑、制止自己的情绪。”韩卓说。

   就高考考生而言,如考后出现情绪低落、不愿交流、无缘无故的表情恐惧、身体发抖,又或者易怒、食欲不振、突然暴饮暴食、睡眠障碍,甚至是情感麻木、兴趣丧失等状态,并且持续一定时长,就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了。

   从申晨煜的工作经验来看,真正的就诊高峰还是在考前。“很多考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因为考后的刺激突然出现的,而是在上学期间就开始积累了。如果日常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征兆,可以先找心理医生做诊断以评估风险程度,判断是否需要服药,是否需要临床治疗等,若是尚未达到临床水平的非病理性心理障碍,也可以寻求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

   不可否认,一些考生会在潜意识中忽略或抗拒心理咨询。“是不是我有问题?是不是我不够好?是不是我太脆弱了我才需要别人额外的帮助?”不少类似的问题在他们心中萦绕。同时,不少家长的不理解,也加剧了这种行为的发生。

   而心理咨询,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种羞耻感。韩卓形象地将心理咨询比作一个“心理健身房”。“我们平时会通过健身来强健体魄,心理也需要锻炼,必要时还可以找专业人士‘带带’你,心理咨询师或医生,都可以成为你的‘健心教练’。”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未来更加积极、顺利、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早期有效干预的重要意义是,避免影响后期很多社会功能,包括未来面临更复杂的工作、交友等事件时不那么吃力。”申晨煜说。

  穿上心理“铠甲”,在实践中增强抗挫能力

   中科院心理所《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高中阶段显著高于小学和初中,但三个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压力事件会放大罹患心理问题的风险,当青春期撞上人生大考,两者碰撞出的敏感火花,对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发现有些客观条件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改善时,应尽可能为自己打造一副足够坚固的心理“铠甲”。

   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技能,包括情绪调控的技能、应对压力的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并能将其适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遇到失败,如何调整自己情绪、如何找朋友倾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练习的。”陈祉妍说,“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抗挫折能力。”

   现在的青少年热衷于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对此,我们鼓励准大学生在考后和大学期间尝试了解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多多体验外面的世界,在不同的经验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不论是面对具体的挫折还是与空虚对抗,这份特别的人生经历都将在磨砺后成为你日后强大的精神力量。”韩卓说。

   高考很重要,但往后的人生更重要。“当时的我并不想承认自己的真实水平,于是总用发挥失常来逃避问题。”新入职不久的小王是10年前的高考生,他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高考后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多事,勇敢选择了不被看好但自己热爱的专业,后来经历了考研、留学等等,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来。进入职场会发现和校园生活大不一样,又是一片新天地在前方等待着我。”

   的确,高考只是通向未来的第一站。风景一直在路上,来吧,带着一颗勇敢、乐观的心,向未来,再出发!

   (本报记者 岳佳仪)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624/c14739-40019930.html

端午連假避暑提案訪台北探索館台北波麗士特展共享親子時光

位於臺北市政府內的「台北探索館」為一座現代小型博物館,不僅展示臺北城市記憶,也呈現北市自然生態與文化風情,是親子端午連假探索臺北的最佳窗口!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介紹,「台北探索館」現正展出「台北波麗士特展」,內容包含台北探索館1樓與2樓空間,除了多種互動裝置,還特別展出採證工具,讓親子一同了解警察任務及設備。

 

觀傳局表示,「台北波麗士特展」於探索館一樓大螢幕規劃有趣的多媒體互動遊戲,遊客可透過遊戲化身警察角色,協助民眾解決任務,藉此認識警察工作;另外,在市政大樓西大門入口處,還特別營造帥氣重機、警車情境,怎麼拍都好看。

 

觀傳局也說,沿著「刑案現場封鎖帶」的意象指標前往2樓,特展廳以美式英雄漫畫風格呈現不同的台北警察任務,並展出「婦幼警察隊」與「少年警察隊」,以及各項台北警察的創新作為,如2023年甫成立的「數位科技戰情中心」,以及只能在犯罪影集中看到的現場採證工具,如「生物跡證箱」、「指紋採集箱」、「毒品藥物初篩檢測試劑」和「警用無人機」等,與全台首創的警車配備之一「安撫熊」布偶,都值得一探究竟。

 

觀傳局補充,台北探索館共有4層樓,一樓到三樓分別為「台北印象廳」、「特展廳」及「城市探索廳」,四樓則設有「時空對話廳」與「發現劇場」,可從全台唯一360度環形銀幕觀影,適合各年齡層族群前來一探臺北的人文風貌,且全館免費參觀,並開放團體預約,詳請上官網查詢及預約連結

 

【台北探索館】參觀資訊

開放時間:週四至週二09:00~17:00(週三及國定假日休館)

門票資訊:全館免費


與小朋友最相關的「台北波麗士特展」婦幼警察隊展區與小朋友最相關的「台北波麗士特展」婦幼警察隊展區

「台北波麗士特展」全新展出無人機隊的科技偵查工具「警用無人機」「台北波麗士特展」全新展出無人機隊的科技偵查工具「警用無人機」

  • 與小朋友最相關的「台北波麗士特展」婦幼警察隊展區
  • 「台北波麗士特展」全新展出無人機隊的科技偵查工具「警用無人機」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CA83BF9B3655ABBB

6月27日新北投支線軌道鋼軌研磨作業 列車調整停靠月臺

臺北捷運新北投支線訂於112年6月27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進行例行鋼軌研磨及維護工程,期間將調整列車停靠月臺,北投站及新北投站張貼告示加強宣導,亦加強人員引導服務,屆時請旅客多加留意及配合。


淡水信義線列車於當天作業期間營運模式如下:

◎淡水-信義列車:維持原營運模式不變。

◎北投-大安(區間車)列車:

北投站下車的旅客:改由第1月臺下車。

北投站(往大安站)的旅客:改由第2月臺上車。

◎北投-新北投列車:

北投站(往新北投站)的旅客:改由第3月臺上下車。

新北投站(往北投站)的旅客:改由第2月臺上下車。


捷運高運量系統軌道研磨作業,均在捷運營運結束後於夜間施工,為了維護居民的安寧及維持捷運服務品質,新北投支線是唯一且定期在白天進行鋼軌研磨的區段。


由於鋼軌使用一段期間,會產生「波狀磨耗」,軌道表面會因金屬疲勞產生硬化層,造成些微不平整,必須經由適當工法研磨,不但可以保護鋼軌,亦可以延長鋼軌使用年限,降低列車行經造成的噪音。


研磨作業現場,由維修人員熟練操作重達72噸的鋼軌研磨車,透過電腦準確控制磨石角度,鋼軌平順無稜角,讓列車行駛平穩,旅客得以有舒適的搭乘環境。


在進行鋼軌研磨作業時,鋼軌研磨車必須在軌道上來回研磨,伴隨較大聲響及粉塵,同時還需要隨時進入軌道查看研磨情形,因此維修人員均需全程戴耳罩、防塵口罩,安全帽、反光背心及安全鞋,更是維護安全不可或缺的標準配備。


相關資訊可洽詢本公司24小時客服專線:(02)218-12345,或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或瀏覽本公司網站(https://www.metro.taipei/)。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7B40A4B3B255D8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