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8月9日 星期三

愛車疑遭竊 攔警車求助 內湖警半公里外尋獲


臺北市內湖區一名牧姓男子,日前因遍尋愛車不著,在焦急無助之下竟攔下正在巡邏的港墘派出所員警報案,警方聽完牧男敘述後,立即擴大協尋範圍,順利在半公里外的機車停車格位尋獲民眾愛車。


據悉,當日牧男因於住家周邊找尋愛車一無所獲,懷疑遭人偷走,於是攔下正在巡邏的港墘派出所副所長吳璽名,直接向警方報案,並信誓旦旦的向警方表示,機車已約有1週未使用,在住所周邊找尋未果,家人亦未使用,警方見牧男如此焦急,先引導至派出所報案,立即確認機車車牌號碼、車身顏色等資訊後,即由巡邏員警蔡坤祐、張佳瑀分別至報案人牧男住家附近及可能停放處所持續找尋。


最後在離報案人牧男住家處所約500公尺外機車停車格內尋獲失車,牧男對於愛車尋獲欣喜若狂,因車輛外觀未遭明顯破壞,研判應是忘記停放地點,對於警方即時幫助且不到15分鐘內就迅速尋回愛車之表現讚譽有加。


內湖分局呼籲,民眾於車輛停妥離開前,可利用手機拍下愛車位置,並連同附近門牌、路牌或電線桿一起拍下來,避免忘記位置或遭他人移置;如仍忘記,亦可將照片提供予警方,提升警方尋獲民眾愛車之效率。

  • 圖說1:員警於半公里外停車格位尋獲機車
  • 圖說2:員警通知車主至現場確認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36E40F985CECF106

東區商圈捷運連通複合新地標 忠孝懷生公辦都更案風光動土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新聞稿
發稿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發稿日期:112年8月9日
聯絡人:謝明同主任秘書
聯絡電話:02-2781-3967

東區商圈捷運連通複合新地標 忠孝懷生公辦都更案風光動土

「忠孝懷生」公辦都更案於今(9)日舉行開工動土儀式,由臺北市長蔣萬安、臺北市住都中心董事長李四川及投資人富邦建設董事長宋良政等人共同出席,本案位處市中心交通節點,採TOD發展概念及密集城市(Compact City)之新城市規劃理念與設計,未來將連通忠孝復興站並增設捷運出入口,並設計友善行人的交通動線,全案預計116年完工。

忠孝懷生基地緊鄰東區商圈人車熙來攘往的捷運忠孝復興站,交通便捷,由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擔任實施者,富邦建設為投資人,預計興建1棟地下5層、地上27層之住商複合大樓,並具備鑽石級綠建築、銀級智慧建築及耐震標章之SC鋼骨結構,空間規劃上, 1樓為沿街店鋪,延續復興南路一段商業氛圍,優化鄰里生活機能;2樓新增捷運出入口設施,打造空中綠洲連通捷運忠孝復興站體,重新引導捷運通行人流,創造更舒適便捷的人行環境;3~15樓為一般事務所;16~26樓為住宅;27樓為管委會使用空間,停車場提供158個車位;未來不僅提供住商混合的空間,更串聯大眾運輸系統,使更多民眾能在回家的路途上滿足日常生活需求,促成TOD導向發展的城市理念。

本案範圍內的市有土地原作為停車場使用,使用效益較低,考量其區位位於東區商圈精華地段,條件優異,107年納入公辦都更標的,同時市府主動整合相鄰之私有土地,以「公私共好」理念合作成功整合地主推動都更。

都市更新處表示,希望於更新後可延續復興南路一帶整體商業發展,進而改善整體環境並有效利用市有土地;藉由公辦都市更新的帶動,期能加速公辦都更案周邊更新改建,為臺北城市創造更多公共及經濟效益。

大合照
大合照
更新前現況及綠美化
更新前現況及綠美化
更新後示意圖
更新後示意圖
市長致詞
市長致詞
祈福祝禱
祈福祝禱
動土
動土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A884203B837CCCA5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虚拟现实 + 脑传感”测量大脑对环境反应

科技日报北京8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创建了一种无创脑电图(EEG)传感器,并将其安装在可长时间舒适佩戴的虚拟现实(VR)设备中。脑电图传感器可测量沉浸式VR交互过程中大脑的电活动,并检查用户对暗示、压力源和其他外部力量的反应。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软科学》杂志上。

这一设备可用于多种用途,从帮助焦虑症患者,到使用飞行模拟器测量飞行员的注意力或精神压力,甚至还可以让人类有机会通过机器人的“眼睛”进行观察等。

研究人员表示,当今最好的脑电图设备电极其实不适用于VR头戴设备,因为人类的头发会阻碍它们与头皮的连接,很难获得清晰的读数;刚性的梳状电极读数很清晰但却非常不舒服。

在新项目中,团队创建了一种由柔软导电材料制成的海绵电极,克服了这些问题。改进后的VR带有类似于电子文身导电迹线的柔性电路,连接到设备背面的脑电图记录设备。

令人瞩目的是,这一成果将应用于该校的另一重大研究项目:机器人交付网络。这或是迄今为止关于人机交互的最大规模的研究。届时,VR设备将把机器人“视角”反馈给人类,人们将能通过机器人的“眼睛”看到事物,而该设备还能测量经过长时间观察后,人们所承受的心理负荷。

领导这项研究的科克雷尔工程学院教授鲁南姝表示,这一技术使研究人员能更好地测量大脑对环境的反应。

【总编辑圈点】

你的大脑在“想”什么?哪些区域活跃,哪些区域平静?当你全神贯注时,你的脑中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要用传统方法解答这些问题,其实非常麻烦。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游戏化”的方式,将无创脑电图传感器安装在VR设备中,可以检查到受试者对外界各种变化的反应。他们创新性地用了一种海绵电极,让其更适合VR设备,它还可帮助人们通过机器人的眼睛看到不同的风景。未来大脑中各个区域的活动情况,能得到更清晰细致的观察。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09/c14739-40053185.html

新抗真菌分子对多种感染有效

  科技日报北京8月8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真菌分子,其似乎对多种真菌感染有效,且对人体细胞无毒,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突破性方法治疗真菌感染。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天然产品杂志》。

  真菌感染每年导致数千名美国人死亡,其中一些人的发病率接近80%。目前只有几种抗真菌疗法可用。随着真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强,这些疗法的效果也不断下降。

  最新研究负责人、化学与生物化学系首席研究员罗伯特·希彻韦兹博士解释道,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接受化疗和器官移植等治疗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会使他们的免疫系统变得更弱。治疗关节炎和其他会削弱免疫系统疾病的药物被混合用于人体,为潜在的致命真菌感染提供了温床。

  研究人员指出,真菌遍布植物界,植物和真菌经常协同工作,其中一些真菌会杀死竞争对手或阻止昆虫吃掉植物。他们假设,如果这些植物内生真菌能够通过杀死入侵的真菌来帮助植物抵御感染,那么这些分子或许能保护人类和动物免受真菌病原体的侵害。

  在研究中,希彻韦兹团队开发出一种独特的方法来测试植物的抗真菌特性。他们使用快速激光内生植物捕捉器(FLEET),在无菌环境中生成样本,并大幅增加可获取的样本数量。结果显示,传统方法每分钟可处理大约4—6个样本,但FLEET系统能在10分钟内无菌生成500—600个样本,这使研究人员能够快速筛选更多样本,发现潜在药物,并最终发现了新分子persephacin。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09/c14739-40053180.html

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

   

  在小区门口的便民早餐店喝一碗新鲜的豆浆,到社区便民菜店挑选几样可口的青菜,来社区便民中心修一修小物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家门口的社区商业方便了日常消费,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商务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发布,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并作出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等具体部署,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明确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如果说大型购物中心是城市商业的“主动脉”,那么以周边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商业就像是“毛细血管”,激活城市消费的更大潜力。社区商业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是一种多业态集聚的特色商业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商业快速发展,我国社区商业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等消费需求,还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洗衣等多种综合服务,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要看到,社区商业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商业基础设施不足、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品质消费需求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要紧跟消费需求升级趋势,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什么、补什么”,既要补齐人们日常需要的基本保障类业态,也要注重发展消费升级需要的品质提升类业态,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

  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需要系统谋划设计,优化社区商业布局。有的社区,周围菜店比较多,但健身场所、休闲场所不足;有的社区,娱乐休闲去处不少,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却不便利……解决类似问题,就要从规划入手,让社区商业的布局更好符合居民实际需求。要注重改善消费条件,丰富消费业态。在居民“家门口”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让消费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方便、更舒心。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消费新场景、新体验的重要载体。在一些社区,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拓展特色餐饮、生活零售、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生意更加红火。未来,要继续鼓励场景和模式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同时鼓励健身房、多功能运动场、保健理疗店等进社区,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快递服务圈等圈圈相融,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场景,在改善服务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9日 19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09/c14739-40053069.html

理性看待医美需求 谨慎选择医美消费

  近几年医疗美容行业热度不减。目前正值暑期,充足的手术恢复期以及低价营销方式吸引了不少未成年人选择医美整形,但这其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8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家长及未成年消费者,理性看待医美需求,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慎选择医美消费。

  理性看待医美需求。由于未成年人社会经验少,容易轻信部分商家对于手术效果的夸大宣传。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医美效果,不可忽略风险性,更不要一味求美或盲目效仿明星网红冲动消费,冲动一时,有可能悔恨一生。

  充分认识风险和危害。未成年人正值身体发育阶段,骨骼、五官等生理发育尚未定型,然而医美手术会产生创伤和外部材料植入,很可能在将来对未成年人自身正常发育带来影响,甚至危害身体健康,得不偿失,务必谨慎。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谨遵医嘱。家长和未成年消费者务必选择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医疗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美机构,或者有条件的三甲医院。同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主诊的执业医师是否具有相关资质,是否有所做项目的手术经验。医卫机构及医卫人员均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www.nhc.gov.cn)查询。

  另外,未成年消费者就诊时应如实填报年龄,并且遵照主诊医师从身体健康、正常发育角度给出的专业评估和合理建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要特别注意的是,隆鼻、抽脂、磨骨等改变人体骨型结构的手术,须在成年后才可以进行。

  全面知悉项目内容及风险,警惕陷阱。家长及未成年消费者应在术前详细查看诊疗方案、合同内容及收费明细,并结合自身客观需求及身体发育情况与主诊医师详细沟通,全面知悉所做项目的各项内容以及风险性与禁忌症。此外,某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利用“平价医美”“1元医美体验”等营销噱头招揽未成年消费者“入局”,推销各类项目及产品,并诱导其使用贷款平台借款或分期付款,消费者不要盲目听信此类医疗机构的话术,务必客观、理性做出抉择。

  妥善留存消费凭证,及时维权。如果遇到权益受损问题,家长及未成年消费者应该及时留存好消费凭证和证据材料,与医美经营者协商解决,也可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9日 12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09/c14739-40053061.html

长沙让地面公交更好衔接轨道交通

  核心阅读

  在湖南长沙,地铁客运量已经反超公交车,成为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地面公交的定位和作用正在发生变化。为进一步便利群众出行,长沙发挥地面公交灵活机动的特点,通过优化站点设置,提高与轨道交通接驳便捷度,最大限度节省群众出行成本,改善群众出行体验。

  

  晚上7点半,落日缓缓沉入地平线,从岳麓山上欣赏完霞光的一批批游客,陆续下山,出景区东门,走三百来米,就到了岳麓山北公交车站。立珊专线的公交车顺序驶来,将游客接往湖南长沙的下一个打卡地——五一商圈。

  车过湘江,远眺橘洲,一站地,20分钟,游客就从人文荟萃地,到了烟火繁华处,品美食、享茶饮,好不惬意。

  “出门旅游,谁都不想把过多时间花在交通上。立珊专线串起长沙多个热门景点,给游客提供最舒适的公交出行体验。”送完一车乘客,在立珊专线首末站长沙火车站(北坪),司机周靖说。

  在长沙公共交通体系内,高效运营的立珊专线不是特例。近年来,长沙充分发挥城市地面公交灵活机动的特点,优化线路设计、合理调度资源,让公交车服务于社区、校区、景区、商区、园区,最大限度串联起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沙市投运的245.3万趟公交车已完成客运量1.56亿人次,累计运营里程达9688万公里。

  优化线路设计

  接驳地铁站点

  6月中旬,长沙地铁3号线南延线还未开通。细心的市民发现,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2023年第三批公交线路优化公示》方案中,356路、30路这2条不曾见过的公交线路已经计划“上新”。同时,3条公交线路发生了调整——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新的地铁站点提供地面公交接驳,方便市民出行。

  对于这样的贴心之举,长沙市民并不陌生。

  这几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长沙地面公共交通的作用和定位正在发生变化。

  2022年,长沙成为全国第八个地铁客运量反超公交车的城市。如果说轨道交通是城市客流的大动脉,那地面公交就是遍布城市的毛细血管。“只有毛细血管与主动脉串联紧密,毛细血管自身畅通运转,整个城市才处处都有活力。”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公交处处长陈芳表示。

  怎样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运营是关键。

  为此,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定期梳理公交和地铁双向人流的供给堵点,提高公交和轨道交通接驳便捷度,促进“两网融合”——每个地铁站出口50—100米范围内,即通过优化接驳方案,设置公交车站。前不久,全市才梳理出接驳距离超过100米的站点20座,随即纳入了优化日程。

  在如此精细的管理下,目前长沙城市公交地铁线路接驳率达到95.4%。

  以前,288路公交不停岳麓区长华小区,居民出行不便。2022年9月,经过线路优化,在保证接驳4、6号线地铁站的基础上,线路在小区设置了站点。居民吴先生每天上班,走不到200米可上车。“地铁到站,公交到家,现在出行真方便!”他直感叹。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多种方式持续优化常规公交线网,近三年平均调整线路超过50条。目前,长沙市常规公交线路297条,覆盖城区各处。

  打造定制公交

  激发城市活力

  下午6点半,在食堂吃过饭,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员工王在回就登上了公交8号线。吹着空调,几分钟后,班车就将他一路送到约3公里外的28号厂房——夜班前,少了走路通勤的辛苦。

  “这是我们为企业提供的定制化公交路线。”长沙公交运营有限公司三业务部部长刘建武告诉记者。

  为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及文化旅游发展,更好地服务乘客个性化的出行需求,长沙在保持既有常规线路的基础上,推出公交线路定制化服务。

  长沙比亚迪公司自今年5月30日推出第一条“园区公交线路”、开行第一辆园区公交开始,截至8月初,园区已经开行12条线路。

  “整个园区数万名员工每天都有出行需求,从生活区到工作区,短则1公里,长则3公里,虽然距离不远,但是流动较集中,有开行公交的需要。”刘建武说,经过洽谈合作,调集非常规线路公交车日常在园区内运行。

  效果立竿见影。在8月1日当天,就有59台公交车在园区开行337趟次,运送乘客1.2万余人次。经折算,平均上座率在80%以上。

  在岳麓高新区,免费定制通勤专线解决了湘江智谷片区企业员工通勤难题;湖大附中、长郡外国语中学、长郡雨花外国语洪塘中学等多条校园专线相继开通,让师生出行更加便捷……

  “在不影响常规路线运行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同居民、学校、企业、园区等合作,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公交线路都能按需定制。”长沙公交运营有限公司定制拓展部副部长杨卓告诉记者,“截至6月30日,长沙市已开通定制化公交路线126条。”

  配合今年火热的文旅市场,长沙市推动各景区连“点”成“线”,开通五一广场、岳麓山等多条旅游专线,实现市区A级及主要景区公交线路全覆盖,12条公交线路运营时间将延长到23点半及以后,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长沙夜间的烟火气。浏阳还开通公交专线,串起沿途红色景区,让红色旅游更添火热。

  与此同时,公交还不断向基层延伸。“非中心城区的4个区县市也正在打造城乡公交一体化,其中3个已经完成。至今年年底,长沙将打造成全域公交城市。”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璟表示。

  引入智能技术

  提升出行品质

  每天一大早,司机陈拥利驾驶着公交车从玉兰路南园路口开出,向终点信息产业园进发。线路全程红绿灯将近20个,可车辆等红灯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分钟。

  “开了30年公交车,没有哪一趟比这条线路更顺心。”陈拥利说。基于智能网联的“车、站、路、云”一体化协同智慧公交解决方案,让这条“梅溪湖—高新区智慧通勤公交东线”有了智慧大脑——公交线路与交警智能信控系统联动,若车辆接近路口时,交通指示灯还为红灯,则会自动跳转为绿灯,从而实现公交优先通行。

  “据测算,智慧公交通勤时间较私家车出行方式节省约27.5%,较此前公交车普通运行模式平均节省30.7%。”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智慧公交项目负责人刘高告诉记者,当前,长沙主城区已有75条线路、2072台公交车完成了智能网联设备安装,84个交叉路口实现了智能网联改造。

  “经大数据筛查,这条通勤线路上的上班族超过3万人。”刘高说,随着智慧通勤专线的开通,抽样统计结果显示,约24.7%的乘客由开车通勤转为乘坐智慧公交通勤。

  智慧化让公交通行省时省心,还让公交运行更安全。

  智慧公交搭载的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判断司机不规范行为,并实施在车内播报提醒,同时也将上报后方平台;全景智能系统可以向司机展示车辆周围情况,为司机提供盲区视野;智慧调度系统让司机可一键上报突发状况,同调度管理中心无缝链接……一项项措施,让公交车司机更舒心,乘客更放心。

  与此同时,集合了数据分析支持的长沙市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多元公交数据融合,逐步提高公交运营监管、智能调度、规划决策支持、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利用出行人口时空大数据分析功能,公交线路调整有了更可靠依据。

  “比如大科城2号线以学生客流为主,假期客流减少,为提升公交上座率,在系统建议下,线路改道后湖路、阜埠河路、麓山南路至高叶塘站接驳换乘地铁,使客流上升了15%。”长沙智慧交通发展中心运行监测部部长邵莹告诉记者。

  随着公交体系智慧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长沙市地面公交出行品质也在同步提升: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以及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均达到100%;早晚高峰期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达18公里/小时;公共汽电车来车信息实时预报率达100%……这些体验,让绿色出行成为众多长沙市民出行的首选。数据显示,长沙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4.19%,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达84.38%。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9日 12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09/c14739-40053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