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8月26日 星期六

动不动就落枕 难道是颈椎有问题?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想好好睡一觉——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落枕了,头只能偏向一侧,一动就疼,太难受了!明明睡觉前还好好的,怎么第二天就落枕了呢?而且还有人经常落枕,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可能有人会问,经常落枕是不是说明颈椎出了问题?听听医生怎么说。

落枕≠颈椎病

事实上,落枕≠颈椎病!落枕和颈椎病是两码事儿!

落枕,学名叫颈部肌肉痉挛,是急性的颈部软组织损伤。这就像我们跑步腿抽筋一样,落枕就像是脖子的肌肉抽筋了,这种情况多是由于睡觉姿势不好或长期低头办公或学习、颈部受凉等引起。

一般情况下,落枕的状态是暂时的,多数情况休息3-7天可自行缓解。

频繁落枕要当心

如果动不动就落枕,还带有肩膀疼、脖子疼,或者落枕的症状久久不能缓解,这个时候可能就不仅仅是小小的落枕问题了。

这种情况有可能是长期的慢性退变造成了颈部肌肉的痉挛,比如肌肉筋膜炎产生颈部疼痛。这就说明您的颈部肌肉长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比如经常在办公、学习时采用不良姿势,总爱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等,这些都会造成或加速颈部肌肉退变。

如果您经常出现这样的颈部疼痛,建议去医院拍片检查。届时,就很可能查出颈椎曲度特别直,或者出现后弓的异常。这样的颈椎曲度丢失很常见,而这时就不是真正的落枕了,而是颈椎病的一个早期表现。

保护颈椎别老低头

总结一下,如果偶尔姿势不正确引发落枕并不是颈椎病。但是需要注意,不想再次落枕,平时生活中就要保持正常的姿势,减少低头时间,做一些颈部肌肉锻炼,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注重颈部保暖等,这些措施都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颈椎。

不过,如果经常性落枕、脖子疼痛就说明颈椎健康告急,已经处在亚健康状态,至于最终会不会发展成颈椎病,就看今后怎么做了!如果从此刻就开始保护颈椎,在这个阶段坚持做到少低头、做颈部锻炼和保养,就能极大地避免颈椎病的出现。

文/王作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27/c14739-40064638.html

一运动就飙血压 要不要治?

运动锻炼的好处想必大家都知道。都说运动有利于控制“三高”等慢病,可有些人一运动就血压飙高,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这是正常现象还是身体在预警?

这些症状 警惕“运动性高血压”

针对运动与血压的关系,需要辩证地来思考。运动确实会导致血压反应性升高,主要表现在运动过程中或刚刚结束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运动后长时间高血压,数值超出正常反应性升高的生理范围,有时候伴随头晕、头痛和心慌,测量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律不齐等,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可能是“运动性高血压”。

以前运动引起血压升高似乎是“天经地义”,如今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发现运动性高血压可能与靶器官损伤有关,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像我在临床上就遇到过一些存在“运动性高血压”的跑者,即使当下没有检查出别的问题,也应将其当成是“警告信号”,要注意心血管健康,定期来医院检查。

运动性高血压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概念,目前还缺乏统一、明确的国际共识。一般来说,在运动时血压过高(即男性收缩压≥210 mm Hg、女性收缩压≥190 mm Hg;男性/女性舒张压≥110 mm Hg),就可以看做是运动性高血压。

中年慢病人群 更易中招儿

据不完全统计,即使是健康人群或血压正常的人群,运动性高血压依然有18.1%-35.1%的发生率。因此,无论静息血压水平是否在非高血压范围内(<140/90 mm Hg)或是否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都可能发生运动性高血压。而像男性血压正常高值、男性1级高血压、中年人群、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等发生率就更高了。

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运动性高血压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亢进、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代谢异常、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比如,有些人在超负荷运动时,出现交感神经过度亢进、末梢释放过多的去甲肾上腺素,结果导致血压升高;再比如,有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人(主要是老年群体),由于动脉壁增厚和僵硬度增加,使动脉阻力增高和舒张功能降低,导致运动后出现高血压;还有血管内皮受损的人,比如烟民(年轻人多见),因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弱,导致出现运动性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在内的代谢异常,会损害血管反应性,增加运动时血管阻力,并导致运动时血压异常升高。

别不当回事 飙血压需防治

防治运动性高血压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上坚持低盐低脂低糖,多吃瓜果蔬菜,戒烟少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另外,平时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强度不要太高,循序渐进。

对于那些重体力劳动者、经常参加高强度运动的人,要及时筛查,最好去医院做一下运动负荷试验,帮助评估是否可能会有运动性高血压。

一经确诊运动性高血压就要积极治疗,除了上述生活方式的改善,必要时可应用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从此与运动无缘了,但是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运动处方”来锻炼。文/汪芳 (北京医院)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27/c14739-40064639.html

秋天的第一个喷嚏 找你报到了吗?

秋天的第一个喷嚏 找你报到了吗?

关于过敏 你需要收藏的7个健康提示

今年8月7日至13日是第八个“中国过敏防治周”,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预防过敏”。近期,全国多地气候多变,随着金秋时节的到来,不少朋友计划出游,出游期间、居家生活、养宠……关于过敏,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今天,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专家为您准备了关于过敏的7个健康提示。

立秋拉开花粉过敏大幕

秋季花粉过敏有哪些症状?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很多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这段时间借助风力开花授粉。当这些花粉与过敏体质患者相遇,就会引发眼红眼痒、喷嚏流涕、咳嗽喘憋、皮肤痒疹等症状,如果不慎大量吸入花粉,还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收好这份抗敏指南

花粉过敏体质的患友该如何度过特殊时期?第一,建议患友前往医院查明过敏花粉的种类,根据气传花粉监测数据,指导户外活动;第二,外出做好充分防护,比如佩戴防花粉眼镜、口罩,使用鼻用花粉阻隔剂;第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症状严重的患友还可以使用生物制剂,例如奥马珠单抗等,进行封闭抗体的短期治疗;第四,对于希望根治花粉过敏的患友,可以在花粉季节后,前往变态反应科接受花粉针剂脱敏治疗。

金秋郊游当心昆虫过敏

金秋野外游玩,昆虫过敏会有什么症状?在我国,常见的蚊子有按蚊、库蚊、伊蚊,它们在立秋后叮咬人类往往更加猖獗,叮咬过敏体质人群可能引发丘疹性荨麻疹,叮咬处可能会出现大小不等的大丘疹。仔细观察,会在大丘疹中央看到被叮咬后的刺孔,严重时会出现小水泡、破溃,瘙痒明显,通常持续1至2周。

而蜜蜂、胡蜂、蚂蚁叮咬可引发严重过敏反应,不但发作急骤,通常在数分钟内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潮红、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户外旅游爱好者尤须警惕蜜蜂或胡蜂蜇刺过敏。蜇刺过敏反应分为普通局部反应、大局部反应以及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3个类别。其中,大局部反应是指蜂蜇局部肿胀直径超过10厘米,且持续时间超过1天;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是指蜂蜇部位以外的组织和(或)器官出现症状。

过敏者出游记得随身带药

昆虫过敏症状严重怎么办?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在查明过敏原因后,除了采取相应回避措施以外,均需配备急救包——急救包内要有可自动注射的肾上腺素笔。

根据欧美国家经验,使用50至200微克作为维持剂量的蜜蜂或胡蜂蜂毒进行脱敏治疗,可以使75%至95%的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此外,过敏体质人群在野外游玩要随身携带常规抗过敏药物,必要时还需携带急救药物和设备,确有必要者可前往医院变态反应专科检查与评估后再安全出行。

霉菌过敏可选脱敏治疗

近期多地洪涝,霉菌引发过敏性哮喘怎么办?一旦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应尽快前往医院应急治疗以控制症状,并查明过敏原。如果过敏原明确为霉菌,就要加强针对霉菌的环境控制,从而减少对霉菌的吸入。

如果家具等室内物品遭洪水浸泡,要尽快进行充分烘干,并使用具有除霉菌功效的清洁剂等,以尽可能清除霉菌;同时,要及时扔掉被霉菌严重污染的物品。

此外,使用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器能够帮助降低室内空气中霉菌过敏原含量;还可将室内涂抹的密封胶等换成不易发霉的替代材料。

若居住环境里的霉菌仍然难以彻底清除,症状没有好转,可以选择进行脱敏治疗。

过敏体质也能安全养宠

过敏体质患友如何安全养宠?第一,建议给宠物定期洗澡,喂食添加了可以中和过敏原抗体成分的特殊口粮,尽可能减少宠物释放过敏原;第二,可以充分利用空气净化器,尤其是新风系统,降低室内过敏原负荷;如果过敏症状十分明显,建议您在变态反应专科医生的帮助下,使用抗敏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过敏症状的发展。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还是不能控制过敏症状的发展,但又希望继续养宠物,可以考虑使用猫或狗的过敏原疫苗进行脱敏治疗,提升对宠物过敏原的耐受力。

预防过敏把握这些细节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过敏?洗澡时不宜过分搓洗皮肤;使用洗发水、沐浴露、洗涤剂后,应尽可能将其冲洗干净,必要时涂抹润肤霜;手洗衣物时可戴橡胶手套,减少接触洗涤剂;机洗衣物时,洗涤剂应适量;不要让皮肤破损处接触日化品。

此外,低龄儿童更易出现湿疹等过敏问题,因此尤其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皮肤,如穿戴柔软衣物、使用防腐剂较少的婴幼儿专用护肤品等。

正确识别过敏现象,也是阻止过敏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日化品中的香料、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容易引发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皮疹等。如果外用某种日用品、食用某种食物或药物后总是伴随相同症状反复出现,应怀疑可能为过敏反应。文/关凯(北京协和医院)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27/c14739-40064640.html

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现制饮料,好喝与健康能否兼得

早上八点半,从事文字工作的小花(化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了缓解工作的焦虑,每周有两三天,她都会点上一杯奶茶。“比起瓶装饮料,现制奶茶口感更好,选择更多,更新也快,自己选择配料、甜度的过程也十分享受。”在小花眼中,“这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仪式感。”

像小花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的追捧与现制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其中,以茶、水果、奶等为主要原料制售的新茶饮品牌更是层出不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新茶饮门店总数达48.6万家。但与此同时,现制饮料中添加剂种类与剂量的不透明、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亦屡屡引发关注。

那么,现制饮料的诱人之处,究竟有哪些?又该如何兼顾“好喝”与“健康”?

1、成分不明:“新鲜”背后的隐忧

饮料的历史,源远流长。当人类甫一进入文明之门时,便不再满足于仅仅将水作为日常饮用的对象。早在数千年前,利用剩余粮食发酵而来的啤酒,已刺激着埃及和两河流域一带先民的味蕾。在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葡萄酒成为达官显贵桌上的标配。近代以来,茶、咖啡、可可等植物制成的饮料,更是随着欧美航海家的风帆,抵达了世界各个角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饮料的制备,进入了流水线时代,在种类极大丰富的同时,也逐渐分化出现制现售、预包装等不同“流派”,以其各自特点,满足着不同饮料爱好者的喜好和需求。

在今天这个生活节奏极快的时代,对于现制饮料的诱人之处,不同爱好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几乎每天都会喝咖啡,工作日会点外卖,周末会去咖啡店。”有着多年咖啡饮用习惯的九莉(化名)说道,“除了提神之外,咖啡可以给我心理上营造出一种工作的状态,就像在自习室看书比在家效率高一样。”

“对我来说,奶茶可能是一种不那么日常、却又比较容易获得的东西,心理上会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而买瓶装饮料就不太会有这种感觉。”小花补充道。

“现制饮料最吸引我的地方,可能是新鲜吧,感觉防腐剂应该没有那么多。”每周都会喝奶茶的雪松(化名)说,“而且新品、联名款推出的频率都会高一些,更能满足好奇心。”

新鲜感、氛围感、即时满足感……说起现制饮品的魅力,受访者多围绕以上几点说开来。在采访中,大部分受访者也表示,自己在点现制饮品时,一般都会选择无糖,理由大多是不爱吃甜、偏爱原味、担心增重等。不难看出,在畅饮的同时,年轻消费群体对健康也颇为重视。

“其实我是个挺在意食品成分是否健康的人,可一旦情绪出了问题,还是会习惯喝一杯。”尽管购买时会尽量选择无糖且配料简单的款式,但几年下来,小花的体重、睡眠还是有一些变化。

“我偶尔会遇到一些血脂异常的患者,尤其是女生,在膳食调查的时候,发现她可能不喜欢吃肉,但却喜欢喝奶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许英霞说,“其实奶茶这类饮品,隐含的热量和糖分,还是不低的。”

“我比较在意食品配料,希望现制饮料也能标注出来。”雪松补充道。

2、标准不一:逐渐披露的成分

一杯奶茶的热量,究竟是多少?杯中的成分,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奶茶店,含糖量等标准是否统一?

“我在4年前带领学生做过一个小型调查,发现这些现制饮料的质控做得并不好,同一家店不同人对于3分糖、7分糖的把握可能相差很多,检测中还发现一份3分糖的饮料比同一家店半糖的饮料糖量添加还多的情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许雅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奶茶店的‘3分糖’含糖量也有很大差异,这可能就是现制饮料不好明确标注含糖量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不太建议大家经常喝奶茶,因为你不知道喝下去的都是什么。”许英霞说,“瓶装饮料上起码还会标注具体成分,知道里面都放了什么。但奶茶一般不会标注。”

目前,我国对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内容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清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致敏物质等等,而对于现制现售食品,尚无硬性规定。

“之前有餐饮品牌做过类似的尝试,但效果不太理想。比如餐厅做一道宫保鸡丁,要怎么标营养成分呢?还是有一些执行上的问题。”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钟凯建议,从产业链上游入手。

“比如说最终做出来的成品不好作具体规定,但它使用的原材料可以监管起来,水果要有水果的采购标准,奶要有奶的采购标准,添加剂的量也要有标准,都要通过正规渠道采购。把前端监管好,不论商家在安全范围内如何配比,成品不太会出大问题。”钟凯说。

如今,现制饮料品牌对用料健康也越发重视,有品牌打出“真奶”“真茶”“真蔗糖”等口号,有品牌强调使用健康的天然甜味剂。比如近日,某茶饮品牌就通过官方账号公布了6款产品的热量和营养成分。

“把成分标注出来会让消费者喝的更明白,这很值得提倡。”但许雅君坦言,“标注之前还需要整个制作过程添加量的相对‘标准化’,否则写在标签上的数字是没有意义的。”

3、摄入可控:标准化进程加快

现制饮料离不开人工操作,而一旦涉及人工操作,便很难如机器一般时时精准。

在受访者中,雪松曾有过在某连锁新茶饮品牌门店打工的经历。据她介绍,“刚上班的时候会收到一张单子,上面有各种饮料的制备流程,每一种配料要放多少,都有具体的要求,我需要做的就是背熟,严格按流程操作,目前规模较大的连锁品牌,门店制备一杯饮料,个人操作空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标准化程度还高一些。”

记者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发现,包括GB/T10789-2015《饮料通则》、GB71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275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料和制作料》、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在内的多部现行国家标准,对饮料制备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成分均作出了具体规定。以甜味剂阿斯巴甜为例,在饮料类食品中,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是被允许在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等6种饮料中添加的,最大使用量均为0.6g/kg,固体饮料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而现制饮料作为单独一个品类,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国家标准,对这一品类的监管,多是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饮料通则》是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出的,主要针对的是预包装类饮料,现制饮料是不在这个里面的。”钟凯解释道,“严格来说,现制饮料这个品类其实算是餐饮行业,只要是人在操作,就很难百分之百标准化。但是比如全糖、半糖、少糖的剂量、是用糖还是甜味剂等等,企业内部甚至行业内部可以建立相对统一的标准,避免出现一家店的半糖比另一家店的全糖还要甜的情况。”

尽管尚无国家标准,但最近几年,针对现制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同社会团体先后提出了团体标准供行业遵守。2019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率先发布团体标准T/CCA 009-2019《现制饮料操作规范》,对现制饮料的术语定义、分类、场所设施、设备原料、食品添加剂等作出了规定。2021年3月,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FJCFA 0001-2021《现制奶茶》。随后,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发布《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明确了现制奶茶、现制奶盖茶等5类产品的范围、要求、检验规则等,要求中进一步细分了微生物限量、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等具体指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些年也相继发布了《现制茶饮术语和分类》《现制茶饮门店食品安全自查指引》等团体标准,现制饮料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正逐步加快。

“总体来说,加工类食品还是不如天然的好,特别是提示了孕妇、儿童慎用的食品,建议大家控制一下摄入量。”许英霞说,“一周或者一个月限定几次,适可而止就好。”

(本报记者 贾月洋)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26/c14739-40064381.html

改變人生就從整理開始 于之琳老師青發家教中心開講

       興趣要如何發展成事業,甚至進而帶動一個新興行業?9月10日(星期日) 下午2點半,臺北市青發家教中心達人開講,邀請女性創業家—煥心居整理工作室負責人于之琳老師以「長輩沒聽過的職業,帶你認識整理師」為題,分享她在「整理收納」領域裡創業的心路歷程與過程。

       于之琳老師,從小學開始就自己整理房間,從沒想過自己的整理天分可以成為職業,某次將家中整理後的照片上傳至臉書,得到了很大的迴響,讓她動念成為專業收納整理師,她在26歲時達成這個目標,開始從事到府整理服務工作。她最大的能力是看到髒亂的環境會浮現整理後的樣貌,整理後的煥然一新更是成就感最大來源,也因為這個成就感支持著她一路走到現在,使她能夠做到興趣及志業的連結。

       「整理」是一門技術,其實並不簡單,更需要學習。近年來,到府收納的「整理師」逐漸興起,整理師除了協助家庭變得煥然一新,在過程中也同時減輕家庭成員的心靈負擔,讓人身心都變得輕鬆。你是否也好奇,整理師如何動手幫家瘦身?于之琳老師將跟你分享她的獨門整理心法,帶領聽者認識整理師這個行業,告訴大家如何能進入產業?職業的優缺點?另外也會準備從業以來幾個比較特殊、有笑有淚、較吸引人的案場狀況圖片與故事分享,希望讓聽者用輕鬆的心情認識這個新興行業。

       想整理家中卻無從下手?9月10日(星期日)下午2點30分,歡迎至青發家教中心參與達人講座—「長輩沒聽過的職業,帶你認識整理師」。活動免費,詳情請至青發家教中心官網查詢(https://reurl.cc/Eo3KoR)或電洽(02)2351-4078分機1761。

  • 圖1-北市青發家教中心9月10日邀請于之琳老師以「長輩沒聽過的職業,帶你認識整理師」為題,「整理收納」領域裡創業的心路歷程與過程。
  • 圖2-青發家教中心達人開講「長輩沒聽過的職業,帶你認識整理師」-橫式海報。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D80F21D4F3A7F334

社會安全你和我 樂活防災相郊遊

為鞏固民眾防災意識、提升社區安全強韌性,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三救災救護大隊與內湖區公所共同於 8 月 26 日(星期六)下午 3 時 30 分,舉辦大湖公園「2023 樂活內湖-社會安全網暨全民休閒運動推廣」防災園遊會。

 

本次活動精彩多元,特別規劃防災與體適能活動體驗,防災攤位包含了「消防知識知多少」、「救命三寶下載 e 塊來」、「消防風水師」、「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等闖關活動,另外也規劃「體適能體驗專區」,讓大人與小朋友們在大湖公園的陽光大草坪上,盡情的舞動、快樂的學習,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消防局致力於推動緊急救護服務,並強化社會安全網,經統計心肺功能停止(OHCA)病患由消防局實施急救後康復出院的人數,自 100 年的 351 人大幅提升至 111 年的 1,400 人;如此顯著的進步,除了民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外,更有賴於市民朋友即時通報的互助精神與社會安全網的共同防護。

 

消防局呼籲民眾可以下載「視訊 119 App」取得視訊報案服務,讓執勤人員可以於第一時間立即了解災害現場狀況,給予民眾最有效的指導以及派遣能量;另外也可以下載「急救先鋒 App」擔任志願者即時伸出援手,搶先在救護車抵達前實施 CPR 和 AED 急救,共同提升心肺功能停止(OHCA)病患的急救成功率。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447C382644AE27FE

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如何更便民惠民?解答来了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题:基层卫生健康服务如何更便民惠民?解答来了

  新华社记者李恒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提出10条具体措施。目前各地落实情况如何?措施的出台为广大城乡居民带来哪些便利?国家卫生健康委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多措并举方便群众“家门口”就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分布在街道、社区、乡镇、村庄,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有利于广大群众在“家门口”获得及时、便利的就医和健康服务。

  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方便居民配药开药,加强与签约居民的联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介绍,针对这些具体举措,目前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正稳步推进,逐步到位。在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并不要求一蹴而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丰富和细化相关措施。

  据介绍,各地创新做法保障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更省心更舒心。比如,北京、上海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了门诊延时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在基层社区得到基本医疗、慢病配药、家医签约、健康咨询等服务;浙江、广东等省份积极推进慢病长处方服务,方便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配药开药,减少开药频次;吉林、湖南等省份全面推进村卫生室门诊医保结算工作……

  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应军介绍,为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到延时服务中,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激励补偿机制,提供适当绩效补贴,合理安排调休轮休,在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一定优先。

  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日常会面临人手不足问题,是否会影响举措中提到的“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门诊”工作的推进?

  对此,傅卫表示,基层医疗机构要通过内部合理调配人力,用好自身人手;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统筹好二三级医院资源,加强外部力量支援;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推进县域医共体、医联体、医疗集团等建设,实现医共体内部人力资源共享;对于偏远地方、服务人口较少的乡村,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巡诊等方式实现服务下沉。

  推动更多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双向互动关系

  据介绍,家庭医生以全科医生为主,由各类相关专业医生组成,以综合、连续、紧密服务为主,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平台,通过签约形式,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

  “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数量有限,签约服务起步时间不长,主要面向一些重点人群。”傅卫介绍,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签而有约 共享健康”主题活动,引导更多群众利用签约服务,推动家庭医生主动联系和服务签约居民。同时,希望居民更多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动和家庭医生加强联系,逐步建立起双向互动关系,使家庭医生逐步成为社区居民身边的医生朋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陈应军介绍,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独居、空巢、低保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家医签约建立固定、连续服务关系,家庭医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居民提供诊疗、随访、健康指导等服务。

  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

  如何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8年启动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重点培训乡村医生、全科医生等基层医务人员骨干。据介绍,截至目前,培训项目线下共培训65万名基层医务人员。线上平台陆续征集并制作5000余堂视频课程,面向所有基层医务人员免费开放,注册学习人数超过180万人。

  傅卫表示,为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择优选取了96家基础设施好、教学能力强、适合人员学习实践的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培训基地。这些培训基地在遴选师资、组织开发课程、开展现场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中,基层医务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是近期受洪涝灾害影响较严重地区之一。涞水县九龙中心卫生院院长魏国良说,为确保洪涝灾害后不发生传染病疫情,当地在辖区内30个行政村设置健康监测员,协助疾控等专业消杀队伍进村入户,全面展开环境消毒、病媒控制和饮水安全保障等工作。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25/c14739-4006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