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爵士風潮即將來襲! 2023臺北爵士音樂節 九月底搖擺登場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及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共同主辦,秋日最chill的「2023臺北爵士音樂節」 將從9/26起至10/15,為期三週熱鬧舉辦!

以「Wow!Discover Your Jazz!」為本屆活動主題,大型戶外音樂會將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及大安森林公園登場!國內外眾多爵士樂手齊聚,提供多元風格與類型的演出節目。除了有大型編制的臺北爵士大樂隊、來自波蘭及新加坡的國際爵士樂團,還有流行天后葉璦菱與金秋大樂隊的壓軸演出。活動內容豐富精彩,邀請民眾一起在秋天的夜晚隨著爵士音樂盡情搖擺。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大安森林公園戶外音樂會,邀請民眾一起搖擺

9/29至10/1中秋連假,北流搖擺大舞台最強爵士大樂團輪番上陣,絕對讓你目不轉睛!不僅有全臺唯一全人聲爵士的「臺北人聲爵士樂團」、北爵限定「國際歌手Caitlin Magee與臺北爵士大樂隊」,還有透過徵選由21位樂手組成的「臺北全明星爵士大樂團」熱力登場。後疫情時代的盛大音樂饗宴,國際級演出當然不能少!由日本音樂家元晴領銜,搭配「SKARAOKE」一同共演,另外邀請來自新加坡的「Chok Kerong Organ Trio」亮麗登場,國際爵士樂的華麗組合,即將在北流戶外表演空間精彩上演。

10/13至10/15連續三天大安狂爵秀舞台,資深爵士樂迷們看過來!有沒有想過流行樂如何與爵士樂融合演出?流行天后葉璦菱將搭配「金秋大樂隊」,在大安場次帶來意想不到的全新演繹,另外還有「池田欣彌電子比博普樂團」、「臺北青年爵士大樂團」、金曲陣容「楊曉恩爵士樂團」等,以及遠從波蘭來到臺灣的「Tomasz Chyla Quintet」,將帶來歐洲爵士曲風,眾多樂團以Bebop、Fusion、Ska、Cool等多元爵士曲風在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台接力演出,一定能讓市民朋友一飽耳福。

 

巷弄即興,串連臺北爵士音樂現場,街頭巷尾到處都有爵士樂

引領民眾以多元視角享受爵士音樂、深度發掘臺北巷弄爵士之美,首次串連9處爵士音樂現場,包含營運近半世紀的「Blue Note Taipei臺北藍調」等知名餐酒館,9/26至10/12連續三週,每週二至四夜晚,由今年徵選出的優秀樂團、以及即將發行專輯的爵士新秀輪番上陣,讓民眾在秋日夜晚,感受爵士樂的即興奔放;現場還可參與集點活動,兌換今年特別規劃的超人氣爵士動畫電影「藍色巨星Blue Giant」加映場門票,喜愛爵士樂的朋友們,絕對不容錯過!

 

4場爵士樂系列講座,一起認識爵士樂

今年音樂節特別針對樂手與資深樂迷,設計2場「深度剖析爵士樂」講座(9/30至10/1),「國際大師與你線上實戰爵士即興」由國際知名教育家Jamey Aebersold以視訊連線獨家傳授扎實穩打的樂器演奏基本功;「看國際指揮大師對樂團施展神奇魔法」則可見識當今最著名的爵士教育家Dr. Gene Aitken施展提升樂團至最佳狀態的獨門技藝!


為了讓更多喜愛音樂的朋友認識爵士樂,也規劃2場「全民開講爵士樂」講座(10/7至10/8),邀請Podcast爵士邊緣人節目主持人江忻薇與爵式WiJazz負責人林俊志,對談熱血爵士電影「藍色巨星Blue Giant」;第二場則邀請爵士音樂家彭郁雯談談「即興好好玩」,分享簡單的小技巧讓每個人都能開心玩即興。

 

2場大型戶外爵士音樂會、9場巷弄即興台、2場全民開講爵士樂及2場深度剖析爵士樂,2023臺北爵士音樂節,Wow!Discover Your Jazz!邀請市民一起感受爵士音樂的美好。詳細內容請關注臺北爵士音樂節官方臉書

  • 2023臺北爵士音樂節主視覺
  • 臺北爵士大樂隊
  • 新加坡樂團Chok Kerong Organ Trio(Kerong’s Photo by Jensen Ching Very Crafty).JPG
  • 波蘭樂團Tomasz Chyla Quintet(Photo by JAZZ PO POLSKU Foundation)
  • 吳青與福爾巴莎爵士樂團
  • SKARAOKE
  • 巷弄即興台舞台之一臺北藍調
  • Nick Javier樂團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8DF4BDAE7A11FACE

大直傾斜民宅住戶安置租金補助已於今日(20日)撥款入帳,採一次撥付一年,期協助住戶儘速安定生活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新聞稿
發稿單位:住宅企劃科
發稿日期:112年9月20日
聯絡人:張家純科長
聯絡電話:(02)2777-2186轉2500

大直傾斜民宅住戶安置租金補助已於今日(20日)撥款入帳,採一次撥付一年,期協助住戶儘速安定生活

有關中山區大直街94巷民宅傾斜事件,於112年9月13日(星期三)由市長親自主持安置補助計畫說明會,除傾聽居民意見,也針對所提問題逐項回應,展現市府解決問題之決心,並依住戶訴求以一年期撥放補助金額,款項已依說明會承諾於112年9月20日撥付入帳,期協助住戶安定生活。

都發局表示,市府針對傾斜民宅住戶所提的租金補助方案分別為,建物所有權人按照建物所有權狀登載的面積計算租金補貼金額,以每坪1,600元為標準,共補助三年;承租戶則依原租約月租金認定,一次定額撥付3個月之租金補貼。都發局安置專案小組自112年9月14日起即積極聯繫傾斜民宅所有權人及承租戶,確認相關基本資訊及查調工作,並於香樹花園酒店1樓大廳開設專案櫃台,提供現場收件及相關安置諮詢服務。

都發局補充,本局依市長當日指示組成專案小組、用最快的速度協助住戶受領補助,包括25戶建物所有權人,以及21戶承租戶,補助款項原則都在9月20日凌晨前入帳;另外,針對所有權人撥付之金額,也依說明會上住戶訴求,以一次撥付一年的方式,分三年撥付,希望可紓解住戶短期內的財務壓力。

最後,都發局表示,針對未來安置資源部分,已提供南港基河三期住宅及台北橋聯開宅二處供住戶申請,並備妥基本傢俱及家電設施設備;此外,傾斜民宅的租客如短期內無法找到租屋處,亦提供短期一年租期,若租客有合租需求,短期租約也提供合租方案,市府將儘速協助有安置需求的住戶完成簽約入住程序,讓住戶生活可以儘速恢復正常。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B176DC0C2ABCFB59

大直街工地預防性撤離建築物安全無虞, 三大技師公會說明會判定可安心居住

北市中山區大直街94巷工地發生塌陷,對於預防性疏散之周邊建築物,建管處於緊急搶救作業時期間同時委託三大專業公會進行現場勘查,勘查後由公會出具鑑定報告書。依據鑑定結果顯示,除了已塌陷之25戶以外,其餘鄰近建築物主要結構無安全疑慮。為讓住戶安心,建管處於9月15日起再委託三大技師公會10多位技師逐一進入屋內勘查鑑定並現場細心回覆住戶疑慮,於17日完成163戶(94%)的損鄰鑑定現勘作業,其餘未鑑定10戶,因部分要求不需要鑑定或尚未與建築物所有權人取得連繫,後續建管處會持續聯絡確認意願並完成鑑定。

建管處為了讓撤離戶了解建築物受損情形及是否安全無虞,昨(20)日下午7時邀請三大技師公會及市府相關單位於中山區公所大禮堂辦理「鄰房損壞鑑定結果結構是否安全」說明會,現場由三大技師公會代表說明建築物安全性之初判結果。

在說明會現場,由三大公會的專業技師們進行了詳細說明,並表示鑑定結果顯示建築物的結構並未發生明顯變化,主要結構尚無安全疑慮。另外,對於非結構性的損壞可以在適當的修復後繼續使用,因此,居民們可以放心入住。

建管處表示,已請三大技師公會一週內彙整初步受損情形的書面資料提供基泰建設優先處理,至於完整的鑑定報告將請公會儘速於15天內完成,並提供給住戶做為後續修繕及賠償依據。另外,民眾也有反映公辦都更議題,後續都發局將擇期向住戶召開說明會。而關於民眾反映有安置延長的需求,現場已由基泰建設代表承諾今日(9/21)中午前提出後續的安置計畫。

另外,建管處也補充,本次災害發生原因,建管處將委託專業技師公會進行調查,後續調查結果將公布於建管處網站讓民眾了解。而對於大直工地,一定在確保鄰房安全無虞後才同意復工,並將要求基泰建設加強周邊鄰房監測,相關監測結果亦將請公告週知,以全民監督方式要求基泰建設謹慎施工,以避免再次危害發生。

  • IMG_6105.JPG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CAA39091447883BF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吃”出旅游新动能

  美食旅游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的一种新方式,也是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等主办的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论坛近日在湖南郴州举行,旨在推动中国“美食+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探索美食旅游的发展路径。论坛上发布了《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美食旅游十城”“中国美食旅游十街”“中国美食旅游十企”和“中国美食旅游特别贡献案例”。

  美食吸引人们旅游

  食,在中国人的生活观念里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也位居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之首。

  2019年,中国已形成60.06亿人次的出游规模,八成以上的游客已经跨越单纯欣赏美丽风景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感受美好生活的中高级阶段,以旅游的方式享受异地美食成为重要选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餐饮是大众旅游的基本要素,美食是小康旅游的刚性需求。美景看多了,场景丰富了,美食的需求就开始产生了。游客越来越喜欢体验各地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特色餐饮,美食成为旅游吸引物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中国旅游研究院美食旅游课题组调查发现,92.3%的受访者会在旅游前或旅游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访者将体验当地美食作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商旅出行的受访者中,有76.8%的人会在完成商务活动之外,挤时间寻访当地美食。

  《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的公共休闲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当地的早点、夜宵和各式餐馆为游客的分层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多种模式驱动发展

  《报告》分析,1999年国庆黄金周标志着以国民消费为基础的大众旅游时代来临。大众旅游发展20多年来,美食旅游的客流最初主要从农村流向城市,随后双向流动开始增强。当前,城乡之间寻求差异化美食体验将成为趋势,且流动强度变强、流动频次变高。

  《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美食旅游有几种发展模式,首先是以八大菜系和特色餐饮为代表的传统美食驱动型发展模式。广东的生猛海鲜、成都和重庆的火锅、兰州的牛肉面、江南的水八珍、山西的面食等,都是老百姓眼中的美食地图。市场化和产品化的美食线路都是吃出来、走出来的。

  “我的行程我做主,我的美食我做主”,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不仅要吃得有味道,还要吃得更健康、更有个性。《报告》指出,由资本、文创和现代商业模式拉动的时尚美食也成为美食旅游的发展模式。需求就是商机,长沙文和友、海底捞、北京宴,还有广受年轻人喜爱的茶颜悦色、喜茶、蜜雪冰城……都成为游客的打卡点。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大都市,国际餐饮品牌已广泛介入当地的美食地图,成为美食旅游的新亮点,无论是面向大众的麦当劳、肯德基,还是上榜米其林的北京京兆尹、上海UV紫外线、广州花园酒店的斯蒂勒,它们以国际标准和时尚气息,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当代美食新空间。

  戴斌认为,很多时候,游客吃的是美食,体验的是时尚与个性,追求的是个人的生活方式。一旦美食开启了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进程,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高星级酒店的商务餐厅、商业街区的社会餐馆和遍布社区的早餐小吃,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游客需求的冲击与改造。

  此外,随着旅游空间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推广美食旅游品牌也是美食旅游发展的模式。浙江的“百县千碗”、湖南的“味道湖南·去湘当有味的地方”、安徽的“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广州亚洲美食节、青岛啤酒节、济南鲁菜美食节等美食成功营销案例表明,美食已纳入地方旅游发展的战略视野,成为促进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培育美食城市街区

  《报告》指出,那些具有浓厚美食文化渊源、完善商业配套设施、旺盛的居民出游潜力的地区,也是美食旅游相对集中的区域,全国已呈现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美食旅游集聚区。以现代型综合城市为依托,应培育一批美食旅游城市和街区,辅以重点旅游村镇,进而形成美食旅游的空间支撑。

  《报告》建议,应依托高星级酒店和有影响力的社会餐饮,分类培育美食旅游的市场主体和产品品牌。同时,将地方特色餐厅向旅游市场推广,通过口碑传播将地方美食转换为旅游美食。注重发挥旅行社、在线旅行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将美食列入旅游目的地攻略,让更多游客为了心仪的美食而到访一座城市。

  《报告》还建议,文旅及相关部门应引导地方和企业加强国际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利用多边机制和社会力量,推出“东亚美食旅游之都”“一带一路美食旅游之旅”“欢迎中国—美食餐厅”“你好,中国—美食之旅”等品牌,助力美食旅游的国际化推广和品质化提升。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920/c14739-40081439.html

传统商场加快数字化转型

  商场是繁荣市场、保障就业的重要渠道。日前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发展即时零售、智慧商店等新零售业态”。当前,消费形式不断升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对商场提出了更高要求。紧跟需求步伐各地不少商场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快建设智慧商场,打造新场景、新业态,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

  顺应实体零售转型升级和数字化发展趋势,今年1月,商务部公布了全国首批12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和16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店,为智慧商店建设提供了经验模板。各地建设智慧商店有哪些新做法?消费者有怎样的新期盼?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技术带来智慧消费新体验

  华灯初上,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商圈游人如织。步入其中,各式各样的“智慧”元素与人群频频互动,数字光影在夜幕中愈发夺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值就餐高峰,商场内多家餐饮门店内的机器人忙碌起来,提示排队进度、引导消费者就餐,让等待的消费者少了一份枯燥。

  在停车场出口也不用排队缴费,消费者通过小程序可以智能停车,查询免费停车时长、停车费用等情况,还可实现购物自助积分、积分换礼、代客泊车等功能。

  类似的消费新体验,在三里屯商圈还有不少。在太古里南区广场北侧的一家化妆品店,一些顾客正在彩妆区AR(增强现实)“魔镜”前试妆,可以自主选择各种品牌的化妆品,也可以随心搭配眼影、眼线、唇彩等。“魔镜”能够展示化妆前后对比图,更清晰地展现妆容效果,为顾客挑选购买合适的化妆品提供参考。

  商场和商圈是城市商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流通创新、培育新兴消费的载体。很多实体店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新变化,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商店,创新消费场景。

  商务部办公厅印发的《智慧商店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提出,智慧商店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对门店商品展示、促销、结算、管理、服务、客流、设施等场景及采购、物流、供应链等中后台支撑,实现全渠道、全场景的系统感知、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及时处理等功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流通渠道重构优化,以更优商品、更高效率和更好体验满足顾客便利消费、品质消费、服务消费需求的商店。

  走进江苏南京新街口苏宁易家旗舰店,在影音体验区,多个品牌的家电影音产品同场展示、同台竞技,既方便消费者选择,也带来沉浸式购物体验。此外,门店还引入家居产品和家装服务,结合门店直播、在线3D搭配等数字化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全套家庭场景解决方案。

  智慧商场新体验有力拉动了消费。数据显示,7月28日至8月18日,南京新街口苏宁易家旗舰店客流同比提升56%,家电3C一站式智慧化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提升七成,绿色智能家电成为消费者购物首选,智能扫地机器人销量同比提升165%,智能洗烘一体机销量同比提升118%,节能冰箱销量同比提升73%。

  数字化助推服务精准化

  商场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化运营;购物中心尝试线上线下融合,拥抱云商模式;美术馆探索沉浸式场景,打造全新体验……走访市场一线,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推动消费场景不断创新,呈现一些新趋势新特点。

  商场门店场景加速数字化。

  “专门带着孩子来体验商场的裸眼3D屏,感觉就像置身科幻世界。”在陕西西安京东MALL沉浸式综合类消费商业体,消费者李莉说。这家4万多平方米的购物中心,从整体设计到交互体验都充满潮流与科技元素,成为当地消费市场的知名打卡地。商场的外墙打造了一块巨型裸眼3D屏,逼真的3D效果令人感觉身临其境。店内配有全息投影、VR装备、智能机器人、虚拟直播间、电路透明机房等科技装置及设施,让人耳目一新。

  新场景是智慧商场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在全国,不少商场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施全场景、全链条、全用户、全品类的数字化,深挖信息数据分析,促进价值转化,改善门店经营,提升消费者体验。还有一些商场注重创新线下应用场景,推进智能导购、智能停车、电子结算、自助收银、电子价签、智能支付、个性定制、虚拟试衣间等智能化、便捷化技术及其设施设备应用。

  商场供应链加速智能化。

  在重庆来福士购物中心,智能控电、智能环境监测、能耗管理监测等智能运维系统的投用,极大降低了商场管理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仅仅是空调和灯光的智能调控,就节约了30%左右的能耗。”重庆来福士相关负责人说,商场还搭建了客流分析系统和会员管理系统,通过消费行为画像和分类,实现对几十万会员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

  作为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智慧商场建设的重要考量。不少商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注重推动零售流通渠道重构,推广集采集配、统仓统配、反向定制等新模式,利用数据助力降本增效和价值转化。同时,强化物流支撑,推广自动订货、组货选货、智能盘点、前置仓、无人仓库,促进降本增效。

  商场服务更加精准化。

  在上海豫园,打开“乐游豫园”微信小程序,就能一键获得导航、信息、互动、营销等综合服务。该程序上线以来,已整合几十个文旅点位和消费场景,涵盖游园导览、便民服务等板块,让市民游客更好享受“城市微旅行”的游览体验。

  智慧商场建设,本质在于通过优化服务,提升消费体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在调研走访中,很多商场通过运用小程序、APP等营销工具,为消费者提供卡券线上发放、全渠道兑换及活动发布、智能推送、积分通兑等数字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有的商场通过线上导流、线下体验,线上线下流量共享,统一即时送达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

  新供给激发市场新活力

  智慧灯杆、虚拟试衣镜、智能货架……来到广东广州天河路商圈,随处可见智慧消费场景。走进广州北京路,新大新百货大楼上的户外超高清曲面屏裸眼3D引人关注,炫酷的视觉体验营造了满满的科技感。

  作为广州传统商圈之一,天河路商圈也曾面临同质化竞争。面对挑战,商圈主动迭代升级,不断调整优化经营业态,目前,从改造前的零售业态占70%、餐饮占30%、文化艺术等业态基本空白,调整为零售业态占57%、餐饮占24%、商务配套占9%、休闲旅游占8%、文化艺术占2%。如今,在商圈购物中心,游客能看新品首发、观美术展、看音乐剧,体验更加丰富。

  智慧健身镜、智能LED触摸互动屏、自助停车查询系统、停车空位监测大屏……天河路商圈的数十种智能公共设施,创新了消费模式,也带来新的吸引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继行认为,实体零售发展面临经营成本上涨、消费需求结构调整、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但背靠中国大市场,实体店的未来仍充满希望。和线上购物相比,商场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线下购物能满足集购物、娱乐、休闲、饮食、出游于一体的社会性需求以及消费者面对面选购、拥有和使用商品的即时性需求。围绕需求发力,商场定能激发新活力。

  “智慧化是商场转型的主要方向,创新是智慧商场建设的重要动力。”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说,近年来,我国实体零售规模持续扩大,业态不断创新。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新供给。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示范商圈、示范商店要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创新,持续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优化智慧设施、智慧服务、智慧场景和智慧管理,引领行业创新转型。要发挥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的平台作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满足居民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贾司瑒参与采写)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920/c14739-40081436.html

走进村史馆,了解乡土中国

  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文化……各具特色、乡土味浓的村史馆,是人们了解乡土中国的一扇扇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扎实推进村史馆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的有效载体,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

  从驴鞍子、旧箩筐、石碾盘的“荒秃岭”旧光景,到丰收的苹果满山坡、挑上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村史馆,实物丰富、图文并茂,记录父老乡亲的奋斗足迹。“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驻村干部刘玉说:“从奋斗史中汲取力量,乡亲们干劲更足。”

  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临沭县朱村,坐落着山东省首个村级档案馆。看到清代“地丁银”税票,翻阅村里的老账本,村民李广如感慨:“现在种地不用交税,还有补贴哩!是党的好政策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小麦丰产奖状、脱贫增收账册等,精心保存的乡村档案,见证了朱村的创业历程。

  乡村是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文明底蕴。

  上海市金山区杨家村村史馆里,摆放着9本家谱,这是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寻祖”一年的成果。“家谱修订过程中,村民之间的情感纽带进一步牢固,开展基层治理有了更好的基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春花收获满满。“大家都是写在一本家谱上的,生产生活中有点小摩擦,都不要太计较。”村民黄婉娟说。

  重庆市丰都县陶家坪村素有崇文重教传统,村里建起了“书香村史馆”,挖掘梳理、集中展陈近百年来教育兴学、造福桑梓的十余位乡贤事迹,激发村民学习热情。“勤耕重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用好村史馆这个载体,传承好耕读文明,让乡亲们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丰都县委宣传部部长殷洪江说。

  紧扣乡村实际、着眼群众需求,村史馆建设既重活态传承,也在创新拓展。

  河南省获嘉县后渔池村,村史馆里不光陈列着脚踏木板织布机,还请来年过七旬的纺线好手韩青英“收徒传艺”,5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老粗布手艺重焕光彩。四川省南江县金碑村盛产南江大叶茶和高山富硒茶,村史馆以茶文化为主题,专门设置了品茶区,将其打造为推介金碑村的窗口。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下保村的农耕文化展示馆开设体验区,让游客感受土地翻耕、育苗插秧、收割入仓的全过程,农文旅融合带来了人气和商机,下保村一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小小村史馆,见证着乡土文化的生生不息、繁荣兴盛,舒展着新时代生机无限的乡村文明画卷。

  (本报记者原韬雄、毕京津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0日 13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920/c14739-40081423.html

基北北桃緊密合作 跨域打擊非法棄置

承辦單位:綜合企劃科

發稿日期:112年9月20日

聯 絡 人:洪明宏科長

聯絡電話:0914-059-053


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環保局共同推動「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昨(19)日下午由基隆市環保局主辦第3次交流會議,會中四市取得共識,將攜手打擊非法棄置犯罪,創建LINE群組即時通報、追查,強化跨域合作管制機制,遏止相關非法案件持續發生;同時針對颱風等特殊情形如遇停班課,臺北市與基隆市、新北市及桃園市將同步發布停收垃圾之公告。


臺北市環保局表示,近年查處非法棄置業者,發現源頭有多起外縣市不肖業者,為防堵相關案件持續發生,各市除針對易遭棄置之路段、高潛勢區與垃圾子車等地點設置監視器,利用科技執法,有效降低非法案件數量之外,因不肖業者會跨市移動,若能採跨域合作通報、追查,更能發揮效果。


此次會議針對非法棄置情形,研商共同攔查作業程序,未來將透過LINE群組連絡管道,串聯4市即時通報、追查,相互分享案件資訊,汲取各市良好之成效,以提升案件偵辦效率,杜絕犯罪發生。期望經由實質合作,強化基北北桃攜手跨域打擊非法棄置案件的成效。


考量近期颱風、暴雨等相關特殊情形,對垃圾收運之影響,基北北桃共同生活圈的民眾,更因生活與工作所需,經常跨市移動。本次會議決議,未來如遇停班課等特殊情形,對於停收垃圾公告,臺北市與其他三市將即時在同一時機點同步發布,以避免市民產生資訊落差。


此次會議也延續第2次交流會議,進行合作推動計畫進度與成果說明,包含廢棄物處理及去化、環境維護及稽查、河川流域管制、海洋污染改善、空氣品質及噪音防制、海廢再生、資源共享。


環保局指出,「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加強跨域聯合參與及經驗分享,城市之間的互助協力、資源整合,展現實踐環境保護工作之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讓基北北桃共同生活圈的市民朋友,能擁有更美好的宜居環境。

  • 「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昨舉辦今年第3次交流會議,討論攜手打擊非法棄置1
  • 「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昨舉辦今年第3次交流會議,討論攜手打擊非法棄置2
  • 「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昨舉辦今年第3次交流會議,討論攜手打擊非法棄置3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E97AA31FC22413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