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把孩子拉出手机沉迷“黑洞”

编者按

今年春节后,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课题组根据对全国多个省份上万名留守儿童家长及乡村学校的调研,推出专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指出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现象愈发凸显。《中国青年报》对该调研及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度报道,全网阅读量超过2亿人次,引发全社会讨论。

如何为留守儿童找到更广阔空间,把孩子拉出手机沉迷的“黑洞”?报道之后,立足乡村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之路,多方协力共同发起了一场乡村教育实验,一间间“乡村希望书屋”在田野上生长出来,虽刚破土而出,却让人对乡村教育的巨大生长空间充满期待。对此,《中国青年报》和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给予持续关注。

——————————

手机沉迷如同无形的空气墙,隔离了学生对生活的激情

几间屋子,就可以装下解决孩子手机沉迷问题的“希望”。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冈庙村村委会二楼,就有几间这样的屋子。9月下旬的一个周六,一群小学生在这里和志愿者老师一起分享阅读收获,旁边的房间里,还有一群孩子在下棋、练习国画。

10余公里外的新铺村苍葭冲也有一间这样的屋子。这间由废弃农房改造的房屋门口,挂着一幅“今日宜读书”的毛笔书法,由村里留守儿童书写,稚嫩中透着童趣。屋内,孩子们围在一起制作手工灯笼,窗边的松果与莲蓬散发着清香。

这些屋子被命名为“乡村希望书屋”。今年暑假以来,从大别山脚下发端,这样的书屋从无到有,在湖北渐次铺开。

这里的许多学生,是曾经“掉进手机里的孩子”。这一变化背后,是一场关于乡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情况的调研与破题之旅。

“在农村,一些中小学留守孩子放学回家后,‘盯着手机不离手’成为常态。沉迷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的孩子为此面临‘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冲击’。”这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一项关于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专题调研中的发现。

该中心副教授夏柱智带领课题组分赴河南、湖北、湖南、江西4省共10县(区)进行调研,调查问卷显示,手机在农村普及率很高,看短视频和玩游戏是留守儿童主要的上网娱乐方式。67.3%的家长反映孩子出现了手机沉迷趋势,21.3%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已严重沉迷手机”。

课题组调研发现,不少沉迷手机的孩子难以集中精力学习,而且由于户外活动变少,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湖北一名初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沉迷电子游戏就像一面无形的空气墙,把中学生对生活的激情隔在了远方”。

今年春节过后,夏柱智团队根据调研情况发布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课题组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但团队并未就此止步。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破解手机沉迷问题,难点在课外。”在夏柱智看来,应在手机屏幕之外,为留守儿童找到更广阔的空间。

可是,这样的“空间”如何找到?它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在广大乡村能建立起来吗?

“乡村希望书屋”破土而出

在乡村,随着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问题日渐严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破解之道。

黄冈庙中学一位退休教师留意到,村里的留守孩子们从学校回到家,大多“机不离手”。询问他们学习情况时,也都漫不经心。这位有着42年教龄的老教师为此很忧心。

黄冈庙村村支部书记李双梅也注意到“村里的小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黄冈庙村所属的三里畈镇是典型的大别山乡镇,人均耕地不足1亩,村里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黄冈庙村户籍人口1539人,常住人口600人,主要是老人和小孩,其中留守儿童55人。

李双梅时常看到,为安抚哭闹的孙辈,有的爷爷奶奶直接将手机塞给孩子玩耍,还有的将饭菜做好端给玩手机的孩子,却无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管教他们。

三里畈中学一名负责人反映:“学生拿手机的,100个人中不一定有1个是用来学习的。”

能不能给孩子们找到一处活动空间,让他们放假了有地方可去、有图书可读、有娱乐或体育活动可玩耍,从而引导他们通过参加集体活动,逐渐减少接触手机的时间?不止探讨,黄冈庙村行动起来。

李双梅召集黄冈庙村两委、几位退休教师与老党员联合镇上分管共青团工作的干部一起商议,利用村部二楼闲置的两间空房,打造一处乡村书屋。

与以往各地的“农家书屋”不同,这个书屋专门为留守儿童创立,不仅提供场地、书籍,还提供棋类、羽毛球、乒乓球等文体用品。在书屋,有专门的志愿者陪伴孩子们,一起写作业、开展文娱活动,以此探索解决寒暑假与周末农村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无人管、无人教、沉迷手机的问题。

今年3月,在湖北省青基会支持下,“乡村希望书屋”项目在黄冈庙村正式启动。

黄冈庙村部二楼的两间空房,1间作为书屋、1间作为棋画室;三楼有1间可容纳40人以上的大会议室,被规划用作“活动教室”;村部门口的广场,可以开展体育活动。湖北省青基会筹资3万元,并募集书籍支持书屋建设。罗田县、三里畈两级团委与村镇两委精心布置书屋的书架、桌椅等,让这里尽显“童趣童真”与山乡田野气息。

黄冈庙村两委为书屋设置了“理事会”。村支书担任负责人,村会计为管理员,其余为本村志愿者成员。

得知村里要为留守孩子们办一间书屋,村小学语文老师田金“坐不住了”。这名老师见过太多因为沉迷手机而耽误学习的学生。“有的学生周末在家通宵玩游戏,周一来学校上课,站着都能睡着。”她找到李双梅,提出自己周末可以抽出时间来书屋义务带学生,还可以把家里两个读小学的孩子,带到书屋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参加活动。

接着,又有几名当地小学的老师、退休老师主动提出加入。还有几名在外读大学的学生,提出暑假可以回来做志愿者。曾让理事会发愁的如何组建一支本土志愿者队伍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6月底,乡村希望书屋发布“托管班广告”,家长与孩子们报名积极性远超预期,甚至隔壁村不少村民也要替家里的孙辈报名。理事会将招收对象限定为村内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最终,村里46个孩子报名成功。

筹备过程中,一个好消息传来:罗田县共青团暑期支教项目“希望家园”今年在黄冈庙村设点,这意味着,将有4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志愿者前来支教。自2010年以来,“希望家园”不断丰富乡村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经县、镇两级团委与村委会商议,将两个项目融合。

三里畈镇党委书记徐应超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保障孩子们的安全。镇、村为此想了不少办法:给村部二楼、三楼的窗户安装防盗网;安排志愿者维持上学放学秩序;给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等。

7月3日,黄冈庙乡村希望书屋正式开班了。

“谁都没想到需求这么大”

在黄冈庙村,7月暑期中,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8点半前,孩子们陆续被家长送往希望书屋,开始一天的学习与玩耍。上午8:30到11:30,共3节课,下午14:30到16:15,两节课。

课程活动有暑假作业辅导,由高年级孩子辅导低年级孩子,志愿者参与。此外,还有各类主题活动,如棋艺、篮球、国画、乒乓球、书法、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防火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

在约10平方米的书屋里,孩子们看书或讨论问题,记录读书感想,摘抄优美词句。

看到这一幕,田金颇为感慨。她曾在班级中布置了一道课外阅读作业——一学期读10本名著。但检查时发现,全班只有一人读完了其中5本,其余学生连一本都没读完。而在希望书屋,田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坐在一块儿读书、写作业,积极性更高、更有效率”。

为帮助孩子们从阅读中受益,志愿者们设计了《做个快乐的读书人》阅读模板,引导孩子们做好阅读记录,并学会思考,如书中感触最深的细节或故事、如果见到作者最想请教的问题等。

“希望家园”项目于7月21日结束,但乡村希望书屋的大门继续向孩子们敞开。在本村志愿者接续带领下,孩子们的读书分享、课外活动等持续开展至8月底。大家还一起到三里畈镇新铺村苍葭冲体验“家门口的家学文化”、古法磨豆腐、陶艺制作、开笔礼,走进县科技馆、消防大队参观。

在志愿者带领下,孩子们还拿起扫帚,一起在村庄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捡垃圾。8月11日,一名来自武汉的志愿者给孩子们送来了12天的国画集训课程。此前,村里的孩子们从未接触过国画,经过学习,不少人把花朵、枝叶、葫芦画得有模有样了。

武汉中建三局三公司团委青年团干来到黄冈庙乡村希望书屋,为孩子们讲述“10天建成一座医院”背后的抗疫精神;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大学生到书屋探访,将这里作为常态化支教阵地。

通过本报牵线搭桥,夏柱智团队关注到黄冈庙乡村希望书屋的建设并参与指导。他观察认为,从试点情况来看,乡村希望书屋取得了最初的、直接的效果。

开办之初,黄冈庙村在《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中如此阐明项目目标——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员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娱乐身心,同时也为出门在外的学员家长分忧解愁。“目前来看,这些目标都已实现。”夏柱智说。

“乡村希望书屋最重要的功能是‘陪伴’。”他调研发现,有了志愿者和众多小朋友陪伴,参与项目的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特别是参与托管班之后,孩子们自觉不带手机,也没有必要带手机了。”

刚读完小学六年级的阳阳(化名),爸妈在外打工,他和爷爷奶奶在村里生活。“同学们平常聊的都是手机游戏,我也就开始玩了。”阳阳说,以前放假都在打游戏,“好像可以忘掉学习成绩不好的烦恼”。

现在,阳阳被选为希望书屋班长,负责锁门、打水、协助志愿者老师维护秩序等事务,他责任感满满、干劲十足。去县城参观消防队、体验“小小消防员”后,阳阳立下志向——考上好大学、锻炼好身体,争取以后当一名消防员。

萌萌(化名)的爸爸在外务工,妈妈在家要忙农活。以前一放假,妈妈出门了就剩她一个人在家,“要么坐在院子发呆,要么刷视频、玩手机游戏。但手机玩多了也特别无聊。”

在书屋,萌萌跟着志愿者第一次接触到国画,并画出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她觉得“特别有意思”。

“谁都没想到需求这么大。”李双梅说。暑假过后的每周六,黄冈庙村希望书屋继续开办。这个国庆中秋假期,在家长们的热烈要求下,书屋连开3天。

田金看到,不少年轻妈妈每天骑电动车乐呵呵地把孩子送到书屋。婆婆告诉她,跳广场舞的老人们都说,“这个书屋搞得好,又能带娃们写作业、还能让他们少玩手机”。

参与、见证留守孩子们在乡村希望书屋收获了健康、快乐与成长,田金觉得“所付出的志愿服务都是值得的”。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030/c14739-40106128.html

台北市消防協會、社團法人台北市北門扶輪社共同捐贈北市消防局救災器材一批  強化火災搶救效能

台北市消防協會、社團法人台北市北門扶輪社體認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致力於提升防救災能力,訂於112 年10 月30 日(星期一)下午2 時30 分假劍潭分隊(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376 號)舉辦捐贈泡沫比例混合器及EP(Emergency Plug)電動車緊急插座典禮,由莫懷祖局長接受捐贈。


台北市消防協會平時即給予消防局極大的幫助,今年秉持回饋社會之精神,與社團法人台北市北門扶輪社共同捐贈泡沫比例混合器及EP 緊急插座。


近年來火災種類多變,傳統之消防救災水線無法對應所有火災,透過泡沫比例混合器能有效處理汽車火災、油類火災等,將使消防同仁於救災時能更有效率的撲滅火勢;電動車火警亦是近年來新型災害之一,電動車撞擊時可能引發熱失控使消防人員身陷危險之中,此時安裝EP緊急插座能使電動車電池停止運轉,確保消防人員安全。


消防局表示,感謝台北市消防協會、社團法人台北市北門扶輪社熱心協助消防工作默默奉獻的善行,消防局亦將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不斷持續精進與突破,守護每一位臺北市民,打造一個安心、放心的宜居生活環境。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DDB4669F2DEE5C00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正视老年人情感需求 帮助老年人健康用网

  最近,老年人“互联网追爱”现象引发大众热议。在年轻人眼中“土味”“油腻”的主播却受到大爷大妈们的喜欢,并频频向其“示爱”、互动,让人很不理解。

  “老年人愿意关注、点赞、评论、打赏喜欢的主播,因为他们的现实情感需求未被满足。”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布《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联合中国青年报社主办“正视老年人情感需求 帮助老年人健康用网”主题研讨,解释了这一现象。

  与会专家直击老年人现实遭遇的“情感困境”,指出互联网对老年人关系需求具有补充和丰富作用,同时进一步提出短视频使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呼吁社会各界理性看待老年人用网行为,共同帮助老年人健康用网。

  不少年轻人对老年人情感需求认识不充分

  《报告》对全国2000余位老年人进行了调研及访谈,同时借鉴了大量心理学研究成果。“老年人也有进行人际联结、感受人际温暖、获得情感归属的需求,有‘被爱’和‘主动去爱’的需求,”《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彭华茂说,“短视频对一些老年人来说是情感连接,生活中缺少爱,所以利用短视频缓解孤独,弥补情感空虚。”

  68岁的刘丽霞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平时子女工作忙,想联系又怕打扰他们,“转发短视频是希望和他们分享”。

  记者还采访到另一位老人胡春荣,他今年76岁,喜欢扭秧歌,他的短视频账号里,划几下就能看到一个秧歌表演。去年老伴去世后,胡春荣一个人守在房间里无所事事,只能靠刷视频来打发时间。

  《报告》提到,中老年人的孤独感普遍存在,他们苦于在生活里遇到困难或者遭遇人生变故时无人述说,需要填充生活中的空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以“老漂一族”举例:“他们离开原本熟悉的人和环境,去到陌生的城市,无法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因此需要通过线上互动维护原有社交网络,缓解线下弱化的社交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

  但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晶看来,线上活动虽然可以补充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但永远无法完全替代线下。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也认为,短视频的使用可以帮助老年人拓展社会网络,进一步促进他们参与到线下的一些活动,加强跟社会的连接。

  胡春荣就通过短视频,认识了辽宁的一支秧歌队。现在他每天都要到附近公园跳半个小时,也交到了几位知心朋友。

  然而,调查发现,一些年轻人对老年人情感需求的认识不充分,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局限在亲子关系上。“家庭成员也需要给老年人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和连接,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彭华茂建议,要正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督促平台开发“适老化”版本。

  老年人上网,别随便贴“标签”

  “社会普遍存在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研讨会现场,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教授唐丹说。她在调研时发现,在互联网上检索“老年人 互联网”等关键词,大多数结果带有悲观、消极的情绪色彩,一些标题多使用“沉迷”“成瘾”“被骗”等字眼,但仔细阅读正文,并没有客观的数据支撑。

  在唐丹看来,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报道,一方面容易误导公众,使得社会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产生错误的、不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也给老年人带来心理压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大华认为,这是一种“年龄歧视”,是一种将互联网使用行为按照年龄而区别对待的双标现象。“在身体情况、经济能力允许的前提下,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应该被尊重。”王大华说。

  杨秀英今年61岁,看起来很时髦,大红丝巾搭在两肩,妆容略显浓艳。她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和朋友们在网络上买东西,也会仔细研究店铺是不是可靠。”她的感受是,身边很多老年人的防骗意识提高了很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养分会副主任王杰认为:“应关注老年人认知水平下降的客观事实,给予老年人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建议自媒体平台帮助能力下降的老年用户能够安全使用各项功能,让平台更适老。”

  李晶也表示,老年人在网络上被骗的案例具有警示意义,帮助老年人提升网络素养,使他们更好地识别网络风险,适度、健康地使用互联网,是老年人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

  老年朋友要学做短视频的“导演”和“演员”

  《报告》还显示,老年人观看正能量直播的频率越高,其基本心理需求越能得到满足,进一步降低其抑郁水平,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从调研的整体情况来看,老年人平均常看短视频类型达到11种。丰富的内容不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还能消除过度使用造成的不良影响。

  此外,在认知与技能素质方面,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的互动行为越多,越有益于其获得积极的生活态度,进一步提升数字素养。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指出,使用抖音等短视频产品对老年人线下活动、社会交往、社会贡献以及自身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大多数老年人将短视频作为学习工具,掌握资讯、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线下交往和生活实践,丰富、满足了老年人的现实需求。”靳永爱说。

  在58岁的刘稼明看来,短视频对他而言是一个了解时事新闻的资讯平台,也是一个接收不同思想的渠道。“我关注了一些分析时事的账号,最近比较关注巴以冲突。”刘稼明告诉记者。

  作为老年教育实践者,北京东方老年研修学院研究员杨文霞认为,短视频和直播已经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年朋友们不但要做短视频和直播的‘观众’,也要学做‘导演’和‘演员’,通过展示自身才华和独特魅力来找到价值感,激活身上的能量圈。”

  保障老年人用网安全是发挥互联网积极作用的前提,也是社会各界协同努力的目标之一。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何其聪呼吁互联网平台积极进行内容治理,打击网络谣言和网络诈骗,尤其注意老年健康、医疗内容的质量把控等问题。

  实习生 赵雪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想 来源:中国青年报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029/c14739-40105579.html

对“网红审美”应少些迎合

   【观者有心】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具有极高人气和流量的“网红”频现。于是,“网红打卡点”“网红奶茶”“网红餐馆”“网红服饰”等成为很多人追逐的目标。人们对网红审美现象早已习焉不察,自觉或不自觉地投身其中:工作时选择网红设计,打扮时选择网红爆款,吃东西时选择网红美食,休闲时听网红口水歌,无聊时看磨皮滤镜网红影视剧,旅游时到“想你的风吹到了××”之类的标牌处打卡拍照……网红审美现象借助媒介力量迅速占据大众日常生活空间。

   随着网红审美的流行,原本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不断缩小为对于网红范本的模仿,社会审美标准逐渐变得整齐划一,但这种审美标准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不相符。审美标准的单一,一方面会扭曲大众审美,让一些人放弃对美的独立思考,导致审美肤浅化,比如一些并无多少审美价值的网红标牌不过是跟风模仿之作,一些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网红奶茶不过是商家精心营销的结果,但仅仅因为看到别人“喜欢”,一些年轻人就跟着追捧起来;另一方面,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产品生产,为了迎合所谓的大众审美,都会进一步强化作品和产品在审美上的“标准化”,久而久之,会落入模式化窠臼,丧失创新活力。

   审美是一个主观而多元化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审美观。网红审美,最多只能算是审美的一种,可为何有那么多人追捧它?人们对于网红审美的接受和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在从众心理下对集体归属感的确认。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指出:“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群体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蛊惑力,就在于个体只有在融入群体后,才会获得与周围世界达成一致的归属感与安全感。一旦个体无法融入群体,他或她就在某种意义上脱离了稳固的阵营,不得不在心理、舆论和行动上承担未知的恐惧。

   人们在面对景观、食物、服饰等诸多可选择的事物时,内心更在意外界如何评价、别人如何抉择,他们渴望通过复制群体的行为来体验大众的喜好、节奏,获得个体的存在感,同时也建立一种融入社会的心理安慰或幻想。网红奶茶是否与其他品牌存在口味差别,网红景点是否那么漂亮,网红标牌是否很有地方特色,这些对于个体而言通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对网红审美的尝试,再次获得了对大众心理的体验,缩小了个人经验与外在世界的差距,重新确认了自己与群体在审美立场上的一致性。

   在信息爆炸时代,注意力日渐稀缺,除了极少数自带话题热度的人物和重要事件外,一般的人和事很难获得大众关注。要想在巨大信息密度的资讯空间中脱颖而出,没有背后“推手”的助力是很难实现的。这个“推手”很多时候是资本。网红奶茶、网红打卡点、网红服饰的背后,都隐藏着资本的身影。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制造网红人物和网红现象,利用自身力量使之在媒介社会进行辐射,人为营造民众对于网红审美的体验需要,“帮助”人们人为制造兴趣。个体在接收到无形大手传递的网红审美信息后,猎奇心和从众心被激发,他们被一步步引导前往网红打卡点亲身体验。反过来,这一行为又进一步强化了民众的需求感和体验兴趣。因此,一些所谓的“网红”,不过是资本刻意包装以增加流量或销量的道具。人们如果缺乏独立审美意识,一味追逐所谓的网红审美,最后可能就会沦为被资本收割的“韭菜”。

   各种网红都是通过媒介尤其新媒介塑造出来的。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任何新技术最明显的感知‘关闭’或心理影响,正是人们对它的需求。汽车问世以前,谁也不需要汽车。电视节目出现以前,谁也不会对电视感兴趣。技术产生一种迫使人需要它的威力,但是这一威力并不能摆脱技术而独立存在,技术是人体和感官的延伸。”新技术催生出新媒介,新媒介制造出新需求。在资本的操纵下,新媒介会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人们在网红审美的幻境中进入其设置的场景。一旦人们缺乏清醒认识,自然接受各种信息投喂,就可能将思考的权力让渡给对方,将个体理性交付给各类媒介及其背后的资本。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所告诫人们的那样,“一旦拱手将自己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交给别人,让人家操纵了——而这些人又想靠租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神经从中渔利,我们实际上就没有留下任何权利了”。因此,对网红审美保持警惕,也是对新媒介潜在裹挟力与诱导力的警惕。

   总之,网红审美现象的不断出现和传播,反映了一些商业机构大力制造关注焦点,努力从眼球经济中套现的动机。资本通过媒介塑造网红审美,引导人们追逐网红审美,根本目的是炒作其热度、提升其价值,以便收割流量或销量红利。面对不断涌现的网红审美现象,我们应多些警惕,少些迎合,在大众狂欢中冷眼观察,在人声鼎沸中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声喧哗、纷繁芜杂中发现真正的美。

   (作者:龙其林,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029/c14739-40105569.html

青發家教中心「生涯探索校園列車」巡迴講座:啟發青少年未來之路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為了幫助青少年生涯探索與發展,每學期皆會舉辦一系列激發青少年潛力的校園列車巡迴講座,將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帶入校園。

  112年度第一學期校園列車首站於9月發車,由前職棒球星暨教練馮勝賢主講,向南門國中體育班學生分享在中華職棒球員生涯、轉型為教練、聯盟秘書長及斜槓成為作家的故事;接著由資訊系統整合商負責人王怡暄前往中崙高中分享如何將興趣和創業相結合,為學生們點燃了夢想的火花;而音樂媒體人劉馬利於奎山實中分享她古典音樂和媒體界的豐富經歷,講述如何進入這個領域、參與許多知名音樂節目的製作主持以及獲獎紀錄,激勵了許多對音樂有夢想的學生。

  10月活動由導盲犬使用者黃靖茹向民族實中學生分享她與工作犬一同進行訓練的經驗及生活中的點滴,感動現場參與的學生,體會到導盲犬的培育訓練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廣播節目主持製作人宛志蘋則於啟明學校分享在廣播界的經驗,鼓勵學生們要大膽表現,勇敢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業;而動畫師鹿橋針對動畫職場與強恕高中的學生分享面對挫折時的堅韌和勇氣。

  這一系列的講座活動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分享他們的生涯故事,鼓勵青少年學子們練習面對挫折與挑戰,啟發他們的潛力、夢想以及未來之路。青發家教中心將持續為臺北市的青少年們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涯探索經驗,歡迎搜尋青發家教中心官網(https://ydfe.gov.taipei)及FB粉絲專頁,一起探索學習吧!

  • 圖1-馮勝賢鼓勵南山國中的同學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被旁人干擾,當運動員要大方、有自信心。
  • 圖2-王怡暄分享許多勵志的故事,鼓勵中崙高中的同學闖出自己的一片天。.JPG
  • 圖3-黃靖茹在活動最後邀請民族實中的同學與導盲犬互動,加深對導盲犬與視障者議題的了解。
  • 圖4-宛志蘋熱情且幽默地分享自己的生涯歷程,帶給啟明學校的學子歡笑。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B867897E77B5DC6D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胰腺癌为何被称癌中之王?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发病率在全世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胰腺癌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6位。胰腺癌有哪些发病特点?病因是什么?该如何预防?详情↓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028/c14739-40105355.html

與多元同行!打詐臺北隊同志遊行識詐宣導

       第21屆臺灣同志遊行於今(28)日登場,今年遊行主題為「與多元同行(Stand with Diversity)」,不僅僅要拆解性別框架,更要正視不同社群的存在與困境,尊重彼此的多元差異並攜手前行。

       本次活動邀請歌手Kimberley陳芳語擔任「彩虹大使」,遊行集合地點於臺北市政府前廣場,共分為紅、橙、黃、綠、藍、紫6支隊伍,從仁愛路出發後,分為南、北2路線繞行,最後返回市府廣場,其中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性別平等辦公室等單位於彩虹市集設攤以行動力挺,警察局也派出警察大頭娃娃傳達「友善包容、多元共融」的心意,同時隨機與遊行民眾互動,進行識詐宣導,呼籲網路交友時要提防詐騙。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少年警察隊隊長吳坤安表示,現代使用交友軟體情形普遍,詐騙集團可能假扮帥哥、美女邀約「按摩」,再以辨識身分為由要求被害人購買遊戲點數,若不從還會假裝「黑道大哥」進行恐嚇,呼籲民眾網路交友時切忌「交淺言深」,也不要隨意聽從指示購買遊戲點數或匯款,有任何疑慮請先冷靜,並撥打110、165專線確認。

       相關進一步自我保護資訊,少年警察隊鼓勵青少年踴躍上其官網:「Taipei少年警察隊」、「臺北少年花露米」Facebook及Instagram粉絲專頁,邀請您一起守護青少年,共同陪伴他們平安健康長大。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3D89769CD282F3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