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4年1月15日 星期一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

  一是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引导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等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拓展居家助老服务,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引导老年日用产品实体店合理布局,发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丰富老年文体服务,组织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活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

  二是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发挥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和民营经济生力军作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提升行业组织效能,支持组建产业合作平台或联合体。推动品牌化发展,培育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在养老服务、适老化改造等领域开展标准化试点。拓宽消费供给渠道,引导电商平台、大型商超举办主题购物节,支持设立银发消费专区。

  三是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抗衰老产业,推动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组建覆盖全国的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培育旅居养老目的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围绕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用地需求,支持利用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数据要素支撑,依法严厉打击涉老诈骗行为。

  《意见》强调,发展银发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01 版)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6/c14739-40159898.html

臺北特殊學校-北特欣賞《黑森林歷險記》 探索生命帶出信心勇氣

臺北市立臺北特殊教育學校新聞稿   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立臺北特殊教育學校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忠誠路二段207巷3號

業務聯絡:臺北特殊教育學校學務處  李昱昕主任 (02)28749117轉1300;0928-557-658

新聞聯絡:臺北特殊教育學校秘書室  林微珊秘書 (02)28749117轉1001;0919-765-921

【發稿日期:113年1月16日】

【活動主題:北特欣賞《黑森林歷險記》 探索生命帶出信心勇氣】

【臺北報導】臺北特殊教育學校邀請石牌國小由陶蓮生榮譽會長所帶領的生命教育志工隊兒童劇團至校進行《黑森林歷險記》音樂劇表演,為學生帶來一場歡樂有趣又觸動人心的視聽饗宴,表演中融入孩子常發生的3C成癮的問題並且透過音樂、劇情,向學生傳遞了與家人互動關係的重要性。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105013/a0744203-5fb0-408c-aad5-95f7decd3f81.jpg


  臺北特教多為重度到極重度的身心障礙學生,因記憶力短、內化能力弱,也較難理解抽象詞彙所代表的意義,藉由這次的音樂劇活動,有生動有趣的石牌國小學生表演,加上身心障礙學生們喜愛的音樂元素,帶著學生經歷故事中主角的冒險,探討E世代孩子們所面臨的3C成癮問題,讓學生了解不論是手機還是平板都要適當的使用。老師也能將這次音樂劇的主題融入到課程當中,讓學生了解跟家人之間的互動、彼此溝通了解也是很重要的。學生在過程中,除了跟著音樂節拍一起拍手律動,更透過音樂劇中的故事,感受到只要有信心,和同伴一起合作,一定能有所收穫。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105013/bff4a6fc-513f-4663-9f8b-6b77f13176aa.jpg


  臺北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表示,今年是第二年邀請石牌國小生命教育志工隊兒童劇團到校表演,這個活動富有教育意義,也能帶給學生不同的體驗,感謝本校家長會引進相關資源,能夠讓學生在校也能欣賞到音樂劇的表演,希望學生可以開心地欣賞表演外,也能夠學習到故事中要表達的內涵。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105013/44456ad4-23f7-45cb-81c8-76a5318e095d.jpg


  希望藉由這次的音樂劇欣賞,可以豐富學生們的生活,透過不同的活動學習到不同的知識,讓他們可以帶著好奇心,探索各式各樣的活動,去盡情發覺這世界的美好。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105013/9dc09602-5a84-43f3-b9cc-7cebfb8680f8.jpg

  • 北特與小演員們一起大合照
  • 石牌國小生動演出
  • 服裝道具齊全
  • 學生專注聆聽有獎徵答的問題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285FE6E43866B880

夜晚老人外出無力返家 康樂警悉心護送團圓


一名年約74歲的紀姓老翁,於日前晚間外出散步,返家途中突感到身體不適雙腿無力,躺臥於路旁人行道,內湖分局康樂派出所所長賴何杰途經見狀,立即上前關心,經檢視其身體狀況後,紀翁表示身體並無大礙,為避免發生意外,護送紀翁返家。


康樂所所長賴何杰於是日下班後進行慢跑運動,結束後返回派出所途中,見紀翁躺臥於派出所旁人行道,遂立即上前關心,紀翁神智清醒亦可清楚陳述姓名及住址,惟紀翁表示在返家的路上突感到雙腿無力,便於路旁躺臥休息,賴員見狀立刻返回派出所呼叫備勤警員楊義盛前來一道協助處理,經再次向紀翁確認詢問身體是否需要協助送醫,紀翁向警方稱不需要就醫,但紀翁無法自行返家,為避免發生意外,便由巡邏警員林弋力駕駛巡邏車將紀翁載返住所,交由紀翁妻子攙扶紀翁上樓,家屬對於警方在跨年夜的熱心之舉,發現民眾不適積極處置避免發生危害,並協助返家團圓,感到十分感動。


內湖分局呼籲,近日天氣冷熱變化大,年長者在外行走時應多加注意自身狀況,如遇有身體不適或緊急狀況,可立即撥打110或119請求警方或救護人員協助處理,即時給予援助。

  • 圖說1:員警協助攙扶紀翁起身
  • 圖說2:協助將紀翁護送返家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18083AE68F362222

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指南祈福賀新春 圓山龍穴迎春風

  2024龍年最強走春行程在這裡!相傳臺北盆地山脈蟠踞一條金龍,農曆春節趕緊跟著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從龍頭走到龍尾,從指南風景區到圓山風景區,就能親自捕捉靈山仙氣,喜賀龍年春風滿面。


  指南風景區,擁有獨特的纜車山巒景觀,位於城南的二格山系,是傳說中龍頭穴所在地,以香火鼎盛的指南宮為中心,至今仍保有日治時期的竹柏參道,是臺北深具宗教底蘊的風景區。只需搭乘貓空纜車從指南宮出站,就可抵達指南風景區「圓滿森境」,串聯在地景致與爬梳空間脈絡,隱世卻又不避世的祈福山徑孕育而生,透過迎門、洗淨、結緣、療癒、許願、實現及感謝七部曲,從裡到外,揉合自然洗淨內在,腳起踏上祈福山徑迎春祈福。


  大地工程處表示,來到指南風景區除了祈福參拜,循山徑拾級而上,還有櫻花林坐落其中,每年3月初春之際,穿梭櫻花林下享受浪漫美感,搭上貓纜俯瞰滿山櫻花風采。前往其側的綠能涼亭,面對101敲響祈福鐘迎龍年,非常適合國內外旅客邂逅多樣化的指南風景。


  想在春節連假甩油登山健行,位於劍潭山龍尾的圓山風景區則是最佳選擇,風景區地處臺北市中心,交通便利易抵達,近年老地方觀機平台、微風平台、北眼平台都是打卡熱點,無邊際高通透性設計,視野遼闊,可以遠眺淡水河及觀音山,欣賞臺北都會日落夜景,吸引許多人前往朝聖,大地處邀請大家趁春節假期走訪,欣賞都會景致迎春風。


  大地處說,圓山風景區目前與專業團隊合作,以減法原則,逐年改善既有老舊休憩場域,以人與自然共榮、共生、共存之山林理念,規劃出自然林相景觀區、登高賞景的稜線景觀區及推廣林下活動的森林健走區三大主題,並透過公私協力讓企業認養植樹造林,打造老少咸宜且自然生態豐富的休憩空間,期望自然能更貼近人的都市生活。

2024春節連假,如果沒考慮出國的您,不妨安排一趟臺北尋龍之旅,登高望遠迎新納福一網打盡。

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

 

【交通資訊】

  1. 指南風景區:
  1. 搭乘小10或指南左線至貓空纜車指南宮站。
  2. 搭乘貓空纜車至指南宮站。
  1. 圓山風景區:
  1. 捷運劍潭站,往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穿越地下道由中山北路登山進入。
  2. 搭乘40、203、218、277、279、285、310、606、12、665、685、902、紅3、中山幹線266於劍潭站下,由中山北路登山口進入。
  3. 搭乘21、42、267、677、902、紅2至中央電台,由北安路77巷登山口進入。
  • 指南風景區竹柏參道保有日治時期風貌
  • 指南風景區竹柏參道極具特色石燈籠
  • 指南風景區圓滿森境祈福山徑
  • 指南風景區綠能涼亭敲響祈福鐘
  • 穿梭指南風景區櫻花林下賞櫻
  • 提升圓山風景區空間環境還山於林
  • 圓山風景區公私協力植樹造林
  • 圓山風景區北眼平台打卡熱點
  • 圓山風景區老地方觀機平台
  • 圓山風景區微風平台欣賞百萬夜景
  • 圓山風景區微風平台登高望遠迎春風
  • 搭乘貓空纜車俯瞰指南風景區櫻花風采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71494D92C34A961A

借閱VIP,送您閱讀升級好禮

臺北市立圖書館為鼓勵民眾借閱館藏,尊崇優質愛書人身分,特別舉辦借閱VIP活動。根據北市圖112年借閱資料顯示,112年度全年借閱量為1,299萬2,355件、借閱人次為267萬7,352人次,以臺北市12月份人口數251萬1,886人計算,人均借閱冊數為5.17冊。而年度VIP讀者們平均借閱冊數為4,473冊,平均使用自助借書機借閱率達98.57%,其中更有25位愛書人自助借閱比率高達100%,顯見自助借書已成為愛書人首選。VIP讀者中年紀最小的僅1歲,最大則為100歲,顯示北市圖提供豐富多元的館藏,讓不分年齡的愛書人都能盡情閱讀,徜徉於書香世界。

 

想成為北市圖年度VIP讀者嗎?只要您當年借閱冊數為全館前100名,且無逾期及預約未取圖書紀錄,同時使用自助借書機借書達50%以上者,即可升級為北市圖年度VIP讀者,並於當年享有各項好康優惠,包括借閱冊數提升為40冊、借閱視聽資料提升為10件、推薦圖書額度提升為10本、贈送「好書交享閱」點數5點、免具會員身分優先體驗本館樂齡學習中心舉辦之各項活動;另配合本館「點閱成金˙閱讀存摺」系統,加碼贈送閱讀點數,憑點數可於各閱覽單位兌換精美獎品。

 

年度VIP讀者名單將公布於臺北市立圖書館網站(網址:https://tpml.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ECA04B5C0AF28C48&s=5BE32CA15C207FB3&sms=EAF176D6F8EE979C),並透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獲獎讀者,歡迎民眾踴躍借書,善用各項圖書資源,成為一個優質的愛書人。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90A03CA1F0F52C07

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为医学影像诊断插上“智慧翅膀”

   隆冬时节,北部战区总医院某新型野战帐篷医院内,主任医师张立波打开智能战伤诊断系统,通过该系统自动辅助诊断伤情、精确量化受损组织、立体呈现三维病灶模型,为受伤战士的救治提供了精准有效的参考方案。

   20多年来,张立波一心扑在医学影像技术创新上,主持开发了“医学影像处理与远程诊断系统”“颅脑战创伤影像自动化诊断系统”等系列科研成果,不仅在临床诊疗、卫勤保障、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军地得到广泛应用。因工作实绩突出,他先后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后勤工作先进个人,获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入选“中国好人榜”,当选“人民好医生-青年典范专家”。

   2001年,毕业初到工作岗位的张立波,遇到一台自法国引进的先进ECT设备突然“罢工”。眼看着数百万元的设备陷入瘫痪,张立波主动请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研究技术资料、钻研设备原理,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采集与报告系统,高精设备在他的改造升级下又重新开工。后来,他的技术革新成果被推广应用于国内多家医院,解决了此类设备没有售后服务的问题。“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咱就有底气。”提起此事,张立波深有感慨。

   这些年来,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做仰卧起坐锻炼是张立波的“标配”。他的宿舍里,除了一台电脑,书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业余时间他也基本沉迷于阅读钻研中。提起张立波身上那股子刻苦劲儿,同事们都很钦佩。张立波不仅取得了放射诊断、放射技术双系列职称,还成长为技术多面手,在医工交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发表论文52篇(SCI23篇),获专利与软件著作权5项,承担全军和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获全军和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

   “我的愿望是尽最大努力救治更多的病患。”2003年“非典”时期,还是“毛头小伙”的张立波第一时间站出来,在防控一线发热门诊放射科,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都坚持七八个小时,完成上百位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虽然衣服总被汗水湿透,但他的脸上始终挂着暖暖的笑容。

   2009年,张立波自主研发的“医学影像处理与远程诊断系统”,作为军事外交援助项目授权柬埔寨王国王家军总医院,使用3年多就为数万名患者带去了福音。这套系统至今仍在柬方医院疑难病例会诊、危急患者救治、军人健康保健等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铭记中国的援助,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特意在每位患者的影像诊断报告单上注明“This system is provided by China”(该系统由中国提供)。

   转改不转志,换装不换心。2020年编制调整改革,张立波主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脱下“橄榄绿”穿上“孔雀蓝”。转改后,他继续以军人的忠诚、责任与担当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医疗事业为目标,在践行为兵为民服务的同时,把医疗技术研发的方向向练兵备战保障打赢聚焦。

   2023年以来,张立波被推荐担任了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他还全票当选为辽宁省医学会放射技术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受到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为军事医学影像诊断插上‘智慧翅膀’,我将奋斗不息、战斗不止。”张立波这样说。(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孙先鹏 兰济民)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4/c14739-40158463.html

“黄昏门诊”解错峰就医难

数九寒冬,晚上9点50分,宁夏固原市中医院皇甫谧康复中心,一位患者匆匆赶来:“搬东西不小心扭着腰了,这么晚还能给看吗?”

“能看。夜间门诊,就是为了方便大家晚上就医看病。”一番检查后,值班坐诊医生闫固林开始为患者针灸,“得连续扎针好几天呢,晚上10点前都有人。”

闫固林是固原市中医院副院长、皇甫谧康复中心主任。他告诉记者,康复中心以前坐诊时间不会超过晚上8点,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医院下沉基层了解情况时发现,很多上班族白天没时间来看病,为此,医院专门开设了“夜间门诊”。“刚开始有的医生不理解,看到晚上病人稀稀拉拉,就想提前关门下班。我说那不行,说10点下班就是10点,早一分钟都不行。”闫固林说,有的教师下了晚自习来做理疗,有人加完班来针灸拔罐,如今,康复中心床位增至120张,比之前多一倍。

普儿科医生廖红梅是固原市人民医院“黄昏门诊”的出诊医师。“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多发,很多县区父母带着孩子大老远跑来看病,医院特意把检查化验等医技科室上班时间延长,检查结果当天出,患者随看随走。有了‘黄昏门诊’,非急症患者不用扎堆去急诊,也减轻了急诊的压力。”廖红梅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固原市多家医院,“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假日门诊”等成为常态。固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马桂玲告诉记者,针对患者反映较为集中的“核磁、CT等检查排队等候时间长”“上班族、学生族错峰就医难”等问题,全市有15家公立医院实行延时医疗,采取“早提前、午不休、晚延长”的方式,方便了患者就医,受到群众好评。

提升就诊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离不开医疗人才支撑,但在固原,人才流失是让不少医疗机构头痛的共性问题。“边远地区引才本就不容易,有些业务能力很出色的医生,就因为没有编制,同工不同酬,没能留下来。”固原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丽说。

固原市人民医院专门组成薪酬制度改革小组,深入各科室部门座谈摸排,下决心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医院制定了固原市人民医院“同工同酬”工作实施方案,投入1200余万元落实全院753名备案制工作人员同工同酬。实行同工同酬以来,新招聘人员122人,目前没有人离职,人才流失情况得到初步扭转。

“像我这样工作五六年还没编制的,基本工资比较低,也没有住房公积金。现在好了,医院实行同工同酬,扣完五险一金,到手工资直接翻了一倍。”固原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医师金伟说,以前,他所在的科室一半医生都没有编制,同工同酬后,大家的精气神提起来了,干工作更有劲头了。

固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肛肠组医生高甲斌,就是离职后又“返流”的人才之一。他告诉记者,因自己没有编制,工资待遇提不上来。2022年,石嘴山市一家医院抛出橄榄枝,他选择了离开。“几个月前,听说原单位正在推行同工同酬,咱本来就是固原人,能回到家乡发展,还有不错的待遇,好着呢!于是我又考了回来。”他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固原市卫生健康系统以“四下基层”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关切的医疗卫生健康民生实事,2023年6月份以来,涉医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2023年公立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同比增长7.7%、三级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同比提高7.64%,患者转外就诊明显减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进一步提升。(本报记者 张文攀 闫 磊)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114/c14739-4015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