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2025臺北大縱走 挑戰成功人數持續飆升中!

  2025年臺北大縱走年度認證活動於114年2月27日開跑,228連假期間吸引了12,283名戶外愛好者共襄盛舉,更有約50名熱血縱友在短短幾天內順利完成所有路線,成為本屆首批完賽者!為了回應參加者的熱情支持,「臺北大縱走」官方粉絲團即將推出周邊小獎品抽獎活動,請持續關注粉專公告,千萬不要錯過!


  臺北大縱走分8段,總長130公里,北起關渡捷運站,南至貓空政大後山,串聯臺北各大名山及風景勝地。此時此刻,位於大縱走第7段的指南風景區,台灣粉紅500株富士櫻正值盛開,當陽光透過枝葉灑落,映照出淡淡的粉紅色光影,使整片山頭更顯柔和動人,縱友們不妨先從平易近人的第七段開始你的旅程吧! 


  此外,溫馨提醒,縱友們須先完成上述任務一挑戰後,才能在114年5月29日上午8時開啟任務二的特別挑戰活動,而今年度的完賽獎品刻正製作中,將於114年6月2日上午8點30分開放縱友們來兌換獎品及完賽證書,本次有先提供線上填寫兌獎資料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a_fzmOclJFHYFqQwutILVTwb8x4a0s9ZoUCPp3njQB_LNyg/viewform)完成認證的縱友們,不妨先上網填寫相關資料,以加速獎品與證書兌換速度。

臺北大縱走的挑戰仍在進行,每一步都是自我突破的機會。還沒出發的你,是否已經準備好呢?快來加入這場探索之旅,與眾多縱友們一起,在山林間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吧!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本處官網(https://www.geo.gov.taipei/)、臺北大縱走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Trail),持續關注第一手消息。

  • 照片1- 線上填寫兌獎資料.PNG
  • 照片2- 大縱走周邊小獎品
  • 照片3- 大縱走第7段櫻花
  • 照片4- 大縱走第7段櫻花
  • 照片5- 大縱走第7段櫻花
  • 照片6- 大縱走第7段櫻花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3274D16647B9161B

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

「2025臺北國道馬拉松」交通管制疏導措施,用路人請提前改道行駛

       中華民國路跑協會訂於114年3月9日(星期日) 5時至12時,假國道1號(五股至汐止北上高架段)舉行「2025臺北國道馬拉松」,參加人數約1萬2,000人,集結及初期活動會場位於「淡水河6號疏散門」堤外廣場(近環河北路、敦煌路口),相關管制措施如下:
一、活動當日2時至12時,封閉國道1號泰山至汐止端北上高架路段全部車道,原行駛國道1號(汐五高架段)北上車流改道行駛國道1號平面路段。
二、4時至12時,機動管制「淡水河6號疏散門」前環河北路2段往南車輛,請駕駛人注意減速慢行。
       為維護本市道路交通安全與順暢,減少用路人因交通管制造成之不便,該局籲請用路人於活動管制期間提前改道或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留意收聽警察廣播電臺路況插播報導,並遵守現場執勤員警及義交人員指揮行駛,共同維護交通安全與秩序。
  • 新聞稿照片1
  • 新聞稿照片2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170DECAA491114FE

內湖警深夜勤盤查 驚緝土製爆裂物及喪屍煙彈

本分局康寧派出所於日前凌晨執行巡邏勤務時,查獲疑似不明爆裂物及依託咪酯毒品原油、煙彈等違禁物,展現維護治安的作為與成效。

    該所副所長謝俊卿、警員陳信丞、張伯瑄等人,於日前巡邏行經本轄成功路二段,見一車輛違停於紅線遂予以攔檢,盤查過程中犯嫌自知難逃法網,主動坦承持有毒品依託咪酯等違禁物並自行交付,經附帶搜索更發現車內有1枚疑似不明爆裂物、依託咪酯原油、毒煙彈成品、半成品等物,及西瓜刀、鋸齒刀等危險刀械,遂當場逮捕駕駛與乘客,全案詢後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罪嫌移送士林地檢署偵辦。

    內湖分局呼籲,肅槍緝毒、掃黑打詐是警方維護治安的首要工作,近來吸食喪屍煙彈毒駕釀禍頻傳,嚴重危害治安與交通安全,本分局將持續掃蕩依託咪酯等各類毒品並嚴加究辦;另呼籲市民朋友如有發現可疑人車,請立即撥打110通報,共同為治安盡一份心力。

  • 查扣之不法毒品
  • 查扣之土製爆裂物
  • 查扣之不法刀械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7397AD3BEB7D6ED

北市圖「老照片徵集成果展」,帶您重拾塵封記憶,尋回臺北歷史微光

臺北城位於臺灣的核心地帶,歷經百餘年風華,始終是政治與文化的中心。隨著不同時期的發展與重大事件的推移,臺北呈現出獨特多變的風貌,而這些歷史痕跡,也透過影像被忠實記錄下來。臺北市立圖書館自96年起持續向民眾徵集老照片,今年特別精選100幅珍貴影像,並將於3月15日至3月30日,在臺北市立文獻館──樹心會館舉辦「臺北市老照片徵集成果展」,期盼帶領民眾一同回顧昔日臺北的點滴記憶。


本次展出內容涵蓋繁華一時的中華商場、南門市場的熱鬧景象、西門町電影街的人潮,以及松山機場、臺北車站、松山火車站的交通發展。中山橋、光復橋、雙園堤防等影像見證子通行要道的變遷。政治大學、大龍峒公學校、東園國小、景美女中等學校舊照,呈現學子的求學時光。總統府閱兵、市政府大樓等影像則勾勒城市政治發展。艋舺龍山寺、大稻埕、臺北府城東門,東和禪寺鐘樓等歷史建築展現文化脈絡,臺北臺灣神社影像則見證圓山飯店舊址的變遷。薙刀課、電報課記錄日治教育風貌。人物方面,黃啟瑞市長、李登輝總統視察舊照,1975年蔣公移靈,串聯政經與歷史變遷核心記憶。


活動同步舉辦書展與映像展,現場將展出與臺北相關的書籍供民眾翻閱,並播放珍貴影像,帶領觀眾深入探索臺北城的歷史發展與文化資產。透過老照片、書籍與影片中的畫面,拾起城市記憶的碎片,追憶昔日臺北的風華。期盼能喚起居住於此的市民,或曾駐足一遊的旅人,對這片土地更深刻的情感與共鳴。

 

  • 圖1、臺北臺灣神社(圓山飯店舊址)(由民眾提供)
  • 圖2、中華商場代筆店鋪(由民眾提供)
  • 圖3、東和禪寺鐘樓(由民眾提供)
  • 圖4、李登輝67年松江市場視察(由民眾提供)
  • 圖5、1911年加蚋公學校(東園國小舊照)(由民眾提供)
  • 圖6、1990年臺鐵道部(由民眾提供)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8771E0DCA0E5A86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衛工職安小學堂-小心「開口」會吃人,打「墜」護命保安全

  • 發稿單位:品管及職安科
  • 發稿日期:114年3月5日
  • 新聞聯絡人:林子筠
  • 聯絡電話:0963-568252
  • 業務聯絡人:盧師琁科長
  • 聯絡電話:0930211525

「墜落」一直都是重大職災死亡人數的最大宗,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近3年統計,每年重大職災有近一半屬「墜落災害」,單看營造業更是來到驚人的7成之多。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工處提醒各位勞工朋友,如前往「開口」、「屋頂」或「施工架」等場所工作,務必穿戴「背負式安全帶」,並確認「防墜設備」及「安全上下設備」皆設置完妥後,再進入工作場所,希望每位勞工朋友都能安心上工,安全回家。

衛工處品管及職安科長盧師琁表示,依據職安署統計資料,去年有85名營造業勞工因墜落致死,「墜落災害」最常發生場所為「屋頂」、「開口(電梯直井、管道間、樓板及樓梯等)」與「施工架」等3類場所,勞工朋友工作前務必穿戴「背負式安全帶」,並確認工作場所有無設置「護欄」、「安全網」、「防墜措施(踏板、防墜器或防墜網等)」與「安全上架設備(合梯、掛梯等)」,如有缺漏應立即停工並要求雇主改善,工作時則務必確保背負式安全帶上的「安全掛勾」勾掛於堅固物體,謹慎作業,守護安全!

盧師琁補充說,衛工處轄管迪化、內湖與八里等3座污水處理廠內有各級污水處理池槽,各池槽為利通風與清理皆有設置多處「開口」,衛工處於所有開口皆有設置「護蓋」,對於較易遭踩踏之護蓋則再加強標示「請勿踩踏」,讓勞工朋友安全工作,也讓民眾安心參觀。另衛工處於轄管營造工地(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特別加強「電梯直井」防墜措施,開口設置2扇柵門完全封閉並上鎖管制,以防止人員擅自進入發生「墜落災害」。

盧師琁提醒,其實「墜落災害」不只限於營造業才會發生,民眾於自家高處(如陽台或屋頂等)修繕或清潔時亦有可能發生災害,建議民眾如需攀爬高處時務必使用堅固「合梯」,於高處作業時則務必穿戴「背負式安全帶」,如判斷危險性過高時則切勿冒險,務必交由專業人員協助,注意作業安全,才能防墜而避免憾事發生。

  • 污水處理廠池槽開口皆已「護蓋」封閉
  • 污水處理廠池槽開口皆已「護蓋」封閉
  • 污水處理廠池槽易遭人踩踏護蓋加強標示「請勿重踏」
  • 污水處理廠池槽易遭人踩踏護蓋加強標示「請勿重踏」
  • 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工地電梯井設置2扇柵門完全封閉,並上鎖管制
  • 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工地電梯井設置2扇柵門完全封閉,並上鎖管制
  • 職安署「墜落災害」預防宣導1
  • 職安署「墜落災害」預防宣導2
  • 職安署「墜落災害」預防宣導3
  • 職安署「墜落災害」預防宣導4
  • 職安署「墜落災害」預防宣導5
  • 職安署「墜落災害」預防宣導6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41D80E25CBA0C38

配合中正橋改建,3月8日0時至5時封閉水快接中正橋外側1車道及匝道,進行下游側自行車牽引道鋼構吊裝

發稿單位:新工處

發稿日期:114年3月5日

聯絡人:王明輝

聯絡電話:0963-562-711

新聞聯絡人:陳大分

聯絡電話:0963-562-778

 

配合中正橋改建380時至5時封閉水快接中正橋外側1車道及匝道,進行下游側自行車牽引道鋼構吊裝

 

連接臺北市中正區及新北市永和區的中正橋改建工程,預定於114年3月8日00時起至113年3月8日05時止,辦理下游側自行車牽引道鋼箱梁(B1節塊)吊裝作業,吊裝施工期間將封閉水源快速道路(泉州街至匝道口)接中正橋之外側1車道及匝道,建議該路段往永和的用路人屆時改道行駛汀州路,行經該路段時多加留意各項告示指標牌面並依現場義交人員指揮減速慢行,以維行車安全;本次吊裝範圍無影響現有中正橋主橋之交通動線。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表示,中正橋改建工程自113年11月17日起已全線開放中正新橋臺北與新北雙向主線及匝道通行。目前僅餘堤外中正橋(川端橋)修復再利用、自行車牽引道及高灘地景觀復舊等工項尚未完成,本次下游側自行車牽引道之B1節塊吊裝作業預定於114年3月8日00時起至113年3月8日05時止進行。

 

新工處一果工務所主任王明輝表示,本次車道封閉管制期間請用路人避開施工路段,提前改道行駛,施工期間建議用路人改道動線及替代道路如下:水快往南(往新店方向)銜接匝道上中正橋往永和方向車輛,請於泉州街下匝道後行駛至汀州路右轉,行駛至重慶南路3段再右轉上中正橋繼續往南,預計可於114年3月8日05時前開放水源快速道銜接匝道恢復正常通行。

 

王明輝最後說明,本次鋼梁吊裝時須部分封閉水源快速道路1車道及銜接中正橋之匝道,故擇定車流量較少之夜間時段施作,以將對交通的影響降至最低,但仍會造成部分用路人的不方便,尚祈用路人能諒解,為使日後臺北市與新北市能有更安全舒適的行車通道,建設更優美的景觀橋梁,敬請忍耐短暫的一時不便,期待更美好的未來。

  • 圖1 本次道路封閉施工範圍圖
  • 圖2 下游側牽引道B1節塊吊裝作業示意圖
  • 圖3 施工封閉路段示意圖
  • 圖4宣導圖卡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B6B3C4D204616465

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臺北好好學-全球學》育見原住民族文學作家、VR穿越時空體驗原民文化新視界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

地址:臺北市市府路1號8樓北區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教育科 林侑融科長2720-8889轉6374

臺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 白紫.武賽亞納主任 2783-7697轉1600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4年3月4日】

【主題:《臺北好好學-全球學》育見原住民族文學作家、VR穿越時空體驗原民文化新視界】

【臺北報導】臺北市教育局致力推動多元文化教育,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動實踐包容、尊重與分享不同文化價值,此次結合全新推出「臺北好好學」全市教育場域體驗活動,邀請民眾走進平日鮮少開放的學習場域,由臺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於114年1月與2月分別舉辦「育見原住民族文學作家」及「VR 穿越時空 體驗原民文化新視界」兩場精彩活動,透過音樂與科技,邀請民眾深入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的多元及美麗。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365422/5a1d2a03-5999-4c94-95e9-6934a1166e81.jpg


 「育見原住民族文學作家」的活動中,原教中心邀請卑南族音樂創作歌手及文學作家巴奈(Panai)親臨現場,以音樂與文學交織的方式,帶領市民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韻律與精神。活動開始,巴奈透過領唱族語歌曲,與現場觀眾手牽手共舞,在寒冷的天氣中營造出溫暖且富有文化意涵的氛圍。她表示:「每一次拿起麥克風,我都希望能夠透過音樂傳遞我的生命脈絡,讓大家聆聽歌詞背後的故事,感受台灣土地的文化力量。」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365422/dc845d35-0eca-4a5f-8926-721c63e7cd9c.jpg


 不僅是一場音樂演出,更是一場文化的沉浸式體驗。透過巴奈的經驗及著作分享,觀眾們得以理解她如何將生命經歷轉化為創作靈感,並反思台灣的多元文化價值。原教中心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臺北市的市民無論年齡大小,都能更進一步認識原住民族,進而促進族群之間的理解與交流。


 活動結束後,參與學員紛紛分享心得:「巴奈的歌聲讓我彷彿進入了她的生命故事,每一首歌都充滿力量!」、「這次活動讓我對原住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尤其是族語歌曲的韻律與情感,真的令人感動。」、「能夠與巴奈面對面交流,讓我更理解原住民族如何透過音樂傳遞歷史與情感,這是一場非常難得的體驗!」


 「VR 穿越時空 體驗原民文化新視界」活動中,則運用虛擬實境技術,帶領民眾穿越時空,探索原住民族文化。活動吸引了 54 位來自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從國小2年級孩童到70多歲長者,共同體驗科技如何改變學習方式。


 活動現場特邀 VR 教育專家楊昌珣老師,他表示:「VR 是有感覺的教學法。」透過沉浸式體驗,學習不再只是單向的觀看,而是透過互動參與來深化理解。在活動現場,參與者親手組裝 VR 眼鏡,並透過手機裝置進入360°虛擬環境,探索原住民族部落、傳統建築及祭儀文化。家長與孩子共同體驗科技帶來的學習樂趣,不少民眾露出驚喜的表情,深深沉浸於虛擬世界的文化探索之中。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365422/f7acbbf8-c9ce-4fb9-8f73-95f5d3959fb6.jpg


 參與者在活動後紛紛分享心得:「VR 沉浸式體驗超好玩!」「遊戲化學習讓文化更容易理解!」「感覺像穿越時空,親眼見證原住民族的生活場景!」一位年長者更感動地表示:「以前只能透過書本認識原住民文化,這次透過 VR,好像真的走進了部落,這種學習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透過兩場次活動展現了文化教育的多樣性與創新性,無論是透過音樂與文學的交流,還是透過科技的沉浸式體驗,皆讓參與者對原住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北市原教中心將持續推動多元學習方式,讓更多人透過不同媒介親身體驗臺灣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族文化,並期待未來有更多創新學習模式,為全民原教帶來嶄新的可能性。

  • 1
  • 2
  • 3
  • 4
  • 5
  • 6
  • 8
  • 7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7DF7CE1549029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