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配合民權大橋改建,松山往內湖車流預計自114年3月23日8時起,由交通便橋切換至主橋行駛,切換前後請用路人依指示牌面及現場人員指揮通行

發稿單位:新工處

發稿日期:114年3月13日

聯絡人:洪辰儒

聯絡電話:0963-562-709

新聞聯絡人:陳大分

聯絡電話:0963-562-778

 

配合民權大橋改建,松山往內湖車流預計自1143238時起,由交通便橋切換至主橋行駛,切換前後請用路人依指示牌面及現場人員指揮通行

 

臺北市民權大橋改建工程工進持續穩步推進,在經歷興建交通維持便橋、主橋拆除、改建鋼構吊裝合攏等里程碑,接下來,松山往內湖方向之橋面板與附屬設施亦已近完成,俟該工項完成後,即可將交通動線切換回主橋通行,切換措施預計自114年3月22日(六)9時至3月23日8時止,先進行交通動線切換前的重疊介面銑鋪調整作業,114年3月23日8時(遇雨順延)起,松山往內湖車流即可由交維便橋切換到改建後的主橋行駛,屆時請用路人依現場指揮人員及指示牌面通行。 

 

市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表示,考量主橋改建範圍接回未改建之原主橋處,目前係屬交通維持便橋通車動線內,動線切換前,該重疊介面尚需施作銑鋪接順、標線調整…等準備作業,為最大化降低交通衝擊,該等作業施工期間將採取分階段逐步管制。第1管制階段預計自114年3月22日(六)9時起,封閉交通維持便橋往內湖向最外側之機車道,並引導車流行駛內側2車道,直至當日22時進入第2階段,封閉交通維持便橋往內湖方向全幅車道,並引導往內湖車流調撥行駛往松山向之最內側1車道,以維持車流運行,直至23日(日)8時全部施工完成後,即可開放往內湖方向車流行駛改建後之主橋,往松山方向則仍行駛交維便橋,俟日後相關工項完成後,方能改行主橋。交通轉換期間將指派義交協助導引,請用路人行經相關路段時多加留意各項告示指標牌面,並依現場義交人員指揮減速慢行,以維行車安全。

 

新工處工務科中區工務所主任洪辰儒補充說明,「民權大橋跨河段上部結構改建統包工程」率全國之先採用桁架梁工作車拆除工法,施工人員全程於安全環境以遙控方式操作機械,順利克服整體工程面臨的水域上方極高空的高危險工作環境。換言之,這部桁架梁工作車是施工迄今確保安全無虞的最大幕後功臣!如今工作車已卸下團隊交付的重擔,開始逐步進行拆解。回首工作車投身工程的這一年,與團隊上下日日夜夜共同打拼,安全穩健地協助完成拆除、搭橋等重任。讓原本極為困難的水域上方高空作業,輕鬆寫意地跨越難關,寫下橋梁原址改建之工程新頁。相信在這段最後的時光中,工作車一定也會與市民朋友一樣,期盼橋梁完全重生地那天儘早到來!

  • 圖1 民權大橋跨河段上部結構改建統包工程」平面位置圖
  • 圖2 松山端重疊介面位置
  • 圖3 內湖端重疊介面位置
  • 圖4 宣導圖卡
  • 圖5 桁架梁工作車執行拆除作業
  • 圖6 桁架梁工作車執行搭橋作業
  • 圖7 桁架梁工作車拆解現況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D973016108B6572

臺北市政府建置「災害應變雲端協作平臺」  創新應變分散協作新思維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執行三年連續性計畫(112-114年)建置「災害應變雲端協作平臺」,在今年已有初步開發成果。本府特於114年3月3日由張溫德副市長主持,邀請本市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全體委員,由本市災害防救辦公室及系統開發團隊展示目前開發成果。聚焦AI科技運用、雲端技術及行動EOC分散協作創新功能,各級應變人員透過各類行動載具,實現行動化應變中心之全新分散協作應變模式,打造新世代防災應變管理系統典範。


臺北市防救災作業支援系統為全國第一套災害防救應變系統,使用至今已20餘年,隨著政府數位轉型、人工智慧及雲端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全球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日益頻繁,對於災害防救工作帶來各式嚴峻挑戰,如短延時強降雨、颱洪災情及強烈地震等,常造成各局處應變人員無法在發生災害當下至應變中心執勤,故去中心化分散協作應變及開發全新防救災系統的想法應運而生,將以往集中至單一應變中心作業的模式,發展成行動化EOC分散協作應變作業的模式。全新設計的「災害應變雲端協作平臺」亮點有三點:

一、「市長在哪裡,EOC就在哪裡」突破固定場域限制,實現行動化EOC:
 開發「災情監控數據儀表板」,根據災前、災中、災後及不同災害情境設計,動態調整監控資訊,能快速獲取關鍵資訊精準決策;整合「即時視訊會議系統」,一鍵啟動高效會議,即時畫面資料共享同步及分群協作靈活分組討論;「災情查報」供現場救災人員於災害現場回報處理情形,使災情查報更快速精準;開發「響應式網頁設計RWD」,實現跨載具、時間、場域的分散式協作。

二、「被動應變」轉向「主動預判」,透過AI技術,評估災情先期布署:
 運用AI人工智慧技術建置「颱洪災情即時預警分析模組」、「地震測報及災損分析模組」,整合氣象、地震、地理資訊及歷史災害數據,透過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技術,提升風險評估的精準度,縮短決策時間,降低災害損失與影響。

三、「建構多元異質備援」,運用雲端技術,強化耐災韌性:
 為提升耐災韌性,於故障發生時能以最短時間將系統復原及恢復運作,運用雲端技術建置境外雲端備援及地端異地備援,建立多元異質備援機制,達到多點備援強化韌性,不中斷防救災作業。 


在2024年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中,臺北市成功第四度衛冕總榜冠軍,在「公共安全與消防」領域榮登六都之首。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將持續致力於強化數位韌性,並以打造AI驅動的未來臺北為目標,預計於114年6月舉行「災害應變雲端協作平臺」的成果發表會,臺北市張溫德副市長期勉同仁,系統落地不是階段任務的結束,而是一個新型態應變管理世代的開始,我們應與時俱進不斷成長,持續校正優化並推動與中央及其他地方政府的合作,促進資訊跨域整合,建立更完整的災害應變體系以提升整體防救災效能。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E4A1303DC1C455F2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臺北市全方位智慧防災  高階主管積極參與災害風險治理研習

臺北市政府為提升整體防救災能量,於114年3月12日及3月19日假公務人員訓練處國際會議廳辦理各機關及各區公所簡任以上層級人員災害防救業務研習班,邀請國內防災領域專家進行專題講授,使研習人員能夠從戰略的角度,建立前瞻性治理視角,並促進市府防災體系的數位轉型與國際接軌。


本次研習班特別邀請到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李維森主秘及蘇文瑞副組長擔任講師,李主秘講授「國際防災戰略新思維:跨域合作與制度創新」課程,以《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為基礎,剖析當前全球防災治理的重大趨勢,涵蓋極端氣候衝擊、地緣政治動盪,並探討各國如何透過災害鑑識與跨域協作提升防災效能。此外,課程亦介紹國際防災政策發展,以及如何將全球風險治理經驗轉化為臺北市的實務應用,以提升城市韌性與決策能力;蘇副組長講授「數位防災轉型:AI與決策智能於防災上的應用」課程,則聚焦數位科技於防災領域的應用,解析AI、大數據及物聯網(IoT)技術如何強化災害情資整合,並透過智慧監測、預警模型與決策支援系統提升應變效率。


福布斯顧問(Forbes Advisor)發表「2024全世界最安全城市/最危險城市」評選,將臺北市列最安全旅遊城市第12名,為全臺唯一上榜的城市,評選風險指標中也包含自然災害,消防局強調,面對日益嚴峻的災害挑戰,臺北市政府將持續借鏡國際經驗,並積極推動防災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以強化跨機關協作及應變決策能力。而此次研習班透過專業課程與實務經驗交流,讓各局處簡任以上層級人員掌握全球防災發展脈動,提升市府災害風險管理機制,確保臺北市具備更強大的防災韌性,為市民打造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05C2CDA7A5B8DF91

第1323號市政統計週報

【提要】113年全年市府辦理學齡前兒童口腔、視力及聽力篩檢分別計5.6萬人、4.0萬人及1.7萬人,近十年口腔齲齒率及視力疑似異常率大致呈下降趨勢;另113年兒童醫療補助計補助14.8萬人次、3,981.3萬元。

  為確保兒童健康成長,臺北市政府提供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篩檢服務,透過早期篩檢及診斷,及時發現兒童的健康問題,以掌握最佳治療時期。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13年全年市府辦理學齡前兒童口腔、視力及聽力篩檢分別計5.6萬人、4.0萬人及1.7萬人,其口腔齲齒率為27.9%、視力疑似異常率為17.2%及聽力疑似異常率為6.4%,分別較112年減少3.3、1.0及3.4個百分點,若與104年比較,近十年口腔齲齒率及視力篩檢疑似異常率分別減少23.8及5.4個百分點。

  另鑑於兒童對疾病感受性高、免疫力低,亟需醫療之悉心照護,市府開辦「臺北市兒童醫療補助計畫」,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13年全年市府辦理兒童醫療補助計補助14.8萬人次、3,981.3萬元,其中未滿6歲之第1類及特殊弱勢族群之第2類兒童計補助9.6萬人次、3,240.5萬元,又為鼓勵生育並減輕生育子女較多家庭之經濟負擔,市府另針對第3胎(含)以上6歲以下之第3類兒童加碼醫療補助,113年計補助5.2萬人次(占35.2%)、740.8萬元(占18.6%)。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BBE8A5447CCC3790

作家與讀者有約講座《這樣生活不失智》

電視越看越失智?超慢跑只能練身 體?錯!只要加點小心思,就能變成存腦本妙招!


臺北市立圖書館將於3月30日(日)下午2時在總館10樓國際會議廳與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理作家與讀者有約講座,本次講題為《這樣生活不失智》一書,將邀請到本書作者國立臺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毛慧芬老師及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陳俊佑社工處長,以科學實證為基礎,分享預防失智的原則與實用招式,帶領現場讀者藉由測驗、問答檢視自己的生活模式,再依照測驗結果選擇合適的健腦活動,陪你量身打造不失智的生活!


本場講座免費入場,座位有限,敬請及早入座。同時本講座提供公務人員學習時數認證2小時,參加者更有機會獲得限量桌遊版書衣海報,歡迎踴躍蒞臨。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E5ABD7884C621D10

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八旬阿公騎鐵馬自摔 內湖警暖心護送返家

內湖分局康寧派出所警員闕永正日前擔服巡邏勤務時,接獲熱心民眾報案稱有一名老翁跌坐於路旁,恐需警方協助,闕員隨即到場瞭解。

   經員警了解,許姓老翁(26年次)年事已高騎鐵馬外出,突然雙腿無力跌坐路旁,消防員到場後老翁堅持不願就醫檢查。因時逢寒流,現場人員均相當擔心老翁狀況,老翁起身後身子仍搖晃、平衡感不佳狀態又於員警詢問老翁姓名、居住住址等資料時無法正確回答,員警最後以一路攙扶以步行方式護送老翁返家,發揮人民褓姆精神,避免老翁再次路倒發生憾事,老翁平安返家進門後員警才安心復崗,也因當時家中僅有老翁一人,員警於返所後隨即聯繫家屬提醒多留意父親狀況,家屬向警方表達感激之意,表示有熱心民眾及警方的協助,否則近期低溫氣候,年長者長時間獨自在外後果恐將不堪設想。

     內湖分局呼籲,家中有失智老人或需要照顧之人,不論出門在外或在家中,都應當隨時注意他們的動靜,保持在視線範圍之內隨時留意,也在其身上配戴可辨識身分之物品,如有走失可迅速聯繫,也請民眾發現迷途或走失人士,主動關心並伸出援手幫忙,可撥打110或陪同其至鄰近派出所請求協助,讓警方即時介入處理。

  • 員警到場關心老翁狀況
  • 員警護送老翁返家
  • 康寧派出所熱心警員闕永正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073EB65DD26BF99

北市圖3/30留學講座 探索法語世界:比利時留學趣

北市圖總館留學資料中心於3月30日(日)下午2時邀請比利時台北辦事處瓦隆尼亞區經貿組組長鄒宏平講師,將從全球法語世界的概況開始,了解哪些國家和地區以法語為主要語言,接著,聚焦於比利時——這個擁有悠久歷史、多元文化的國家,從布魯塞爾作為歐盟首都的重要性,到法語區的文化與社會特色,認識比利時的多元語言環境與生活風貌。此外,講師將介紹比利時法語區的留學優勢,包括教育體系、熱門學科、生活成本,無論你是對法語國家感興趣,還是考慮未來到比利時留學,這場講座都將帶給你豐富的資訊與啟發!歡迎有志赴比利時留學的學生和一般大眾報名參加。


比利時,這個位於歐洲心臟地帶的國家,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內涵,為國際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與生活體驗。本次講座將帶你深入了解比利時的獨特魅力,並探索在這片多語言、多文化交融的土地上留學的無限可能。

詳情請洽(02)2707-1008,講座人數限額60名,網路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D1P3a73WnGEAi84u9

  • 0330 比利時留學POST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43CAD5D797A645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