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難得一見!周五、六傍晚,藍色星鏈將劃過臺灣夜空

5月16日(五)與17日(六)傍晚19時許,將有多顆明亮的藍色衛星飛掠夜空,形成特殊的景觀。這些衛星是星鏈(Starlink)衛星系列中的直通手機(Direct-to-Cell, DTC)衛星,軌道平均高度約350公里,較一般通訊衛星低了兩百公里左右,而其特殊塗料會反射出與一般衛星截然不同的藍色光芒,十分特別!


此次飛掠的是4月13日所發射的編號G12-17星鏈系列衛星,共21顆,其中13顆為藍色的DTC衛星。這些衛星在發射後一、兩個月的軌道調整期間,偶爾會在日落後或日出前現身夜空。


16日19時40分至57分有三顆達到3等以上,以及17日19時16分至44分間有四顆達到3等以上,亮度接近北極星的藍色衛星,自西南向東北方飛掠夜空,最高仰角在48°至87°之間。其中16日出現的星鏈衛星在飛到仰角最高處時,瞬即消失在地球陰影中,更是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建議可把握機會觀賞!詳細預報資訊請參閱臺北天文館網站「天象預報」。

  • 2024年8月31日藍色星鏈衛星G8-5(DTC)飛掠臺灣上空的照片,畫面上方的亮星為0等的織女星。謝翔宇攝於陽明山。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C287A428C7CA18D6

出席CAPRI國際論壇 蔣萬安: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

財團法人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亞堅會,Center for Asia-Pacific Resilience and Innovation,CAPRI)今(12)舉辦「共築韌性 新創亞太」國際論壇。臺北市長蔣萬安應邀出席,並以「打造韌性城市」為題發表閉幕致詞。蔣萬安致詞時預告,臺北市全新「災害應變雲端協作平臺」即將上線,整合現場災情查報、災情數據儀表板,並透過AI整合氣象、地震、地理資訊及歷史災害數據,形成對地震及颱風災損的風險預估,具體實現「市長在哪,應變中心就在哪」。


蔣萬安表示,一座城市的韌性,最直接的指標,就是它遇到衝擊能否屹立不搖。他提到,去年4月3日,臺灣東部發生芮氏規模7.2的大地震,是近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當時正值通勤時間,但他和市府團隊在5分鐘內全體動員、各就各位,展現了臺北市在災害應變上的高度韌性。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應變能力,臺北市政府將以往集中到單一應變中心EOC大樓的模式,轉型為行動化的EOC模式,下個月即將推出新的「災害應變雲端協作平臺」,讓不同部門能同步分散協作,實現更即時、更有彈性地的防災。


除了抗震,臺北也積極應對極端氣候的挑戰。蔣萬安說到,原本的排水系統只能處理每小時78.8mm的強降雨,面對日益嚴峻的極端天氣,臺北市正全面升級排水系統,目標將城市的暴雨容受能力提升13%,達到每小時88.8mm,其中一項重大工程:敦北地下大排,首創採用「微創手術」方式施工,利用潛盾機在地下40公尺進行挖掘,可容納相當於16座標準游泳池的雨量,並將施工期間對地面交通與日常生活的衝擊降到最低。


蔣萬安也提到,除了自然災害,因應戰災的預備同樣重要。今年,臺北市配合中央政府,合併「萬安」與「民安」兩大演習,進行城鎮韌性演習,目前已經完成了四場兵棋推演,以提升市民在各種情境下的應變能力。


在數位韌性方面,臺北市政府一年面對將近2,000萬次網路攻擊,臺北市資訊局將43%的IT預算投入資安建設,並持續強化多層次的防護架構。蔣萬安強調,正因為對於資安的信任,臺北才能自信地推動AI驅動的智慧城市發展,而AI就在臺北(T"AI"pei)。


蔣萬安也分享了「鮮奶週報-生生喝鮮奶」政策,透過智慧卡證系統和便利商店網絡,讓學生可每週免費領取鮮奶,這不僅是對學生健康的支持,更是智慧物流與政策創新的實踐。


蔣萬安相信,臺北的政治韌性就是來自民主,去年在哈佛甘迺迪學院的演講中,他就曾以火鍋來比喻臺北在政治上的韌性。臺北的友善、共融與多元,讓不同年齡、性別、族群與文化的個體都能宜居並放心地展現自我,就像各種食材在火鍋裡一般的調和。蔣萬安強調,自己的使命,就是要維持民主的多元、開放與包容,而且堅定守護民眾包含言論、信仰等自由,絕不能淪為一言堂,更不能雙重標準。


最後,蔣萬安分享英國生活品質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5幸福城市指數(Happy City Index),臺北從去年的第46名躍升全球第八。他表示,這是臺北的進步,更是臺北的民主韌性,也再次歡迎所有貴賓來到臺北這座韌性城市。

  • 0512-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亞太市長對話1
  • 0512-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亞太市長對話2
  • 0512-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亞太市長對話3
  • 0512-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亞太市長對話4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2044902FC839D045&s=A8B96A42B180E8BE

出席CAPRI國際論壇 蔣萬安: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

財團法人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亞堅會,Center for Asia-Pacific Resilience and Innovation,CAPRI)今(12)舉辦「共築韌性 新創亞太」國際論壇。臺北市長蔣萬安應邀出席,並以「打造韌性城市」為題發表閉幕致詞。蔣萬安致詞時預告,臺北市全新「災害應變雲端協作平臺」即將上線,整合現場災情查報、災情數據儀表板,並透過AI整合氣象、地震、地理資訊及歷史災害數據,形成對地震及颱風災損的風險預估,具體實現「市長在哪,應變中心就在哪」。


蔣萬安表示,一座城市的韌性,最直接的指標,就是它遇到衝擊能否屹立不搖。他提到,去年4月3日,臺灣東部發生芮氏規模7.2的大地震,是近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當時正值通勤時間,但他和市府團隊在5分鐘內全體動員、各就各位,展現了臺北市在災害應變上的高度韌性。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應變能力,臺北市政府將以往集中到單一應變中心EOC大樓的模式,轉型為行動化的EOC模式,下個月即將推出新的「災害應變雲端協作平臺」,讓不同部門能同步分散協作,實現更即時、更有彈性地的防災。


除了抗震,臺北也積極應對極端氣候的挑戰。蔣萬安說到,原本的排水系統只能處理每小時78.8mm的強降雨,面對日益嚴峻的極端天氣,臺北市正全面升級排水系統,目標將城市的暴雨容受能力提升13%,達到每小時88.8mm,其中一項重大工程:敦北地下大排,首創採用「微創手術」方式施工,利用潛盾機在地下40公尺進行挖掘,可容納相當於16座標準游泳池的雨量,並將施工期間對地面交通與日常生活的衝擊降到最低。


蔣萬安也提到,除了自然災害,因應戰災的預備同樣重要。今年,臺北市配合中央政府,合併「萬安」與「民安」兩大演習,進行城鎮韌性演習,目前已經完成了四場兵棋推演,以提升市民在各種情境下的應變能力。


在數位韌性方面,臺北市政府一年面對將近2,000萬次網路攻擊,臺北市資訊局將43%的IT預算投入資安建設,並持續強化多層次的防護架構。蔣萬安強調,正因為對於資安的信任,臺北才能自信地推動AI驅動的智慧城市發展,而AI就在臺北(T"AI"pei)。


蔣萬安也分享了「鮮奶週報-生生喝鮮奶」政策,透過智慧卡證系統和便利商店網絡,讓學生可每週免費領取鮮奶,這不僅是對學生健康的支持,更是智慧物流與政策創新的實踐。


蔣萬安相信,臺北的政治韌性就是來自民主,去年在哈佛甘迺迪學院的演講中,他就曾以火鍋來比喻臺北在政治上的韌性。臺北的友善、共融與多元,讓不同年齡、性別、族群與文化的個體都能宜居並放心地展現自我,就像各種食材在火鍋裡一般的調和。蔣萬安強調,自己的使命,就是要維持民主的多元、開放與包容,而且堅定守護民眾包含言論、信仰等自由,絕不能淪為一言堂,更不能雙重標準。


最後,蔣萬安分享英國生活品質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5幸福城市指數(Happy City Index),臺北從去年的第46名躍升全球第八。他表示,這是臺北的進步,更是臺北的民主韌性,也再次歡迎所有貴賓來到臺北這座韌性城市。

  • 0512-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亞太市長對話1
  • 0512-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亞太市長對話2
  • 0512-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亞太市長對話3
  • 0512-打造韌性與創新城市-亞太市長對話4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A8B96A42B180E8BE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臺北市補助公寓增設電梯完工再加3件 協助住戶上下樓輕鬆快活!

聯絡人:陳俊全科長

聯絡資訊:02-27815696轉3139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宣布「老屋增設電梯補助」政策再傳捷報,近期錦安27公寓大廈、信義富台社區、安和品逸公寓等三處陸續完成電梯加裝,讓原本住在電梯公寓裡的長者與行動不便者,減少上下樓移動的負擔。


北市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屋占了很大比例,其中4、5層公寓未設有電梯,隨著人口高齡化逐漸顯現移動不便問題;為此,市府過去推動增設電梯增設電梯補助政策,只要領有增設電梯雜項執照,即可申請補助每支電梯250萬元,希望讓市民住得更安全、更便利。


以信義富台社區為例,社區內住戶多為年長者。過去,住在5樓的黃阿嬤每次出門都必須花上10分鐘「一階一階爬下樓」,光是採買都成了挑戰。如今電梯啟用後,她開心表示:「現在我可以每天去公園走走,腳也不再痛了!」


都更處進一步表示,為減輕住戶經濟壓力、減少整合困難度以增加增設電梯意願,蔣市長上任後推出「都更8箭 臺北無限」中的第5箭——「電梯加碼辦」,補助金額從250萬元,提高至每案最高300萬元,並放寬申請資格,單棟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人過半數選定「代表人」也可申請補助,讓推動進度更具彈性與效率,自推出後即獲得廣大迴響,現今走在街上更容易看到老舊公寓增設電梯的案例,市民生活更加方便。


都更處提醒,如市民朋友想增設電梯並申請相關補助,卻不知從何著手,可洽詢更新處(02)2781-5696轉3146、3149,也可至更新處官網熱門查詢申請專區下載資料,或上《台北都更解壓說》Facebook粉絲專頁,瀏覽最新資訊。

  • 投影片1.JPG
  • 投影片2.JPG
  • 投影片3.JPG
  • 投影片4.JPG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6B225D2EFAF67C26

2025台北羽球公開賽精彩落幕 相約球迷明年再聚小巨蛋

「2025台北羽球公開賽」經過世界各國菁英選手連續6天激戰,今(11日)最終決戰,臺灣男女雙打告捷,女雙第一種子謝沛珊/洪恩慈勇奪冠軍,而男子雙打則由王齊麟/邱相榤搶下「麟榤配」搭檔首冠。


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和中華民國羽球協會共同主辦的「2025台北羽球公開賽」今日落幕,男子單打由新加坡選手駱建佑封王,女子單打由日本好手宮崎友花封后,混合雙打則由印尼組合Felisha Alberta Nathaniel Pasaribu/Jafar Hidayatullah奪冠;而臺灣選手們在地主球迷大力應援下,紛紛斬獲佳績,王齊麟/邱相榤、謝沛珊/洪恩慈分別搶下男女雙打冠軍,周天成則奪下男單銀牌,臺北市林奕華副市長為他頒發獎金,並感謝臺灣選手們打出精彩表現,也恭喜臺北市王齊麟與邱相榤拿下搭檔以來首面金牌。


體育局游竹萍局長表示,蔣萬安市長致力將臺北市打造為「運動之都」,尤其近年來如戴資穎、王齊麟、周天成等在國際賽場上發光發熱,使羽球成為國民運動之一,明年「2026台北羽球公開賽」將繼續在臺北小巨蛋舉行,體育局與全國球迷相約明年再聚、再為國手們熱血一次;此外,緊接著於17日登場的2025雙北世壯運,將有來自百餘國,超過2.5萬名運動愛好者登上世界舞台,這將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綜合型體育賽事,歡迎所有球迷們踴躍進場為實現夢想的選手們喝采。

競技運動科

李榮晉科長 2570-2330分機6601

莊子毅科員   2570-2330分機6608

新聞聯絡人

鄭名翔 2570-2330分機5253、0905-139-636

  • 男子雙打則由王齊麟/邱相榤搶下「麟榤配」搭檔首冠。羽協提供
  • 女雙第一種子謝沛珊/洪恩慈勇奪冠軍。羽協提供
  • 周天成奪下男單銀牌。羽協提供
  • 女子單打由日本好手宮崎友花封后。羽協提供
  • 女雙第一種子謝沛珊/洪恩慈勇奪冠軍。羽協提供
  • 男子雙打則由王齊麟/邱相榤搶下「麟榤配」搭檔首冠。羽協提供
  • 混合雙打則由印尼組合Felisha Alberta Nathaniel Pasaribu/Jafar Hidayatullah奪冠
  • 男子單打由新加坡選手駱建佑封王,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奪下男單銀牌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57993E21375B232D

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結合AI心電圖 守護世壯運選手心血管健康

2025年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世壯運)即將熱烈展開,這項以「健康壯年、活力人生」為主軸的競技活動,不僅鼓舞民眾參與運動,更成為中壯年族群關注健康的契機。許多參賽選手體格健壯且對專項運動充滿熱情地投入訓練,提醒需注意自身是否潛藏心血管疾病風險,特別是在激烈的競技運動中,更需謹慎面對身體負荷。

心血管疾病對中壯年運動員來說是一種常見而可能致命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特別推出「世壯運人工智能(AI)心電圖專案」,於健康博覽會「智慧健康體驗園區」設置人工智能心電圖監測系統,當現場醫師及系統偵測到異常,會立即協助選手或受檢民眾至中興院區安排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檢查,並由心臟內科專科醫師當場評估是否安排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或心導管檢查,可迅速完成相關檢查,以求及時提供精準之臨床建議,評估選手參賽之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賴正偉表示,中興院區不僅提供先進的醫療服務,更積極推廣國際醫療及高階健康檢查。今年適逢中興院區雙甲子院慶,建置乳房健康中心,引進3D乳房X光攝影減少檢查疼痛感,全功能導航弧形刀(IGRT),為民眾提供更智慧精準的抗癌醫療照護。健檢中心儀器設備包括640切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於2021年更新,可以清晰顯示心臟血管健康狀態。此外,2023年新購的全身磁振造影(MRI)檢查能提供更詳細準確的全身健康檢測,守護選手與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醫療需求,全面協助市民維持健康。

透過此次世壯運與中興院區的合作,希望能守護參賽選手的心血管健康安全,把關心血管高風險族群的醫療介入與諮詢,同時也期盼推廣預防醫學次段預防的定期健檢,守護自身與家人健康的重要性,活得健康、動得平安。

  • 1-心電圖裝測示意圖(圖片由北市聯醫提供)_0
  • 2-心電圖AI判讀示意圖(圖片由北市聯醫提供)_0
  • 3-中興院區全新添購的640切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圖片由北市聯醫提供)_0
  • 4-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運動醫學專家賴正偉醫師_0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067A91C4FEB49DE3

母親節來點不一樣的! 臺北市青年局辦理親子烹飪工作坊 用美味連結親子時光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是向媽媽表達感謝的溫馨時刻。今(114)年,臺北市政府青年局策劃「親子烹飪工作坊」,邀請家長與孩子在廚藝教室中,一同準備別具儀式感的母親節饗宴;讓孩子用親手製作的野餐風料理,成為獻給媽媽最暖心暖胃的感謝。


       「親子烹飪工作坊」以「親子共廚、溫馨過節」為核心主題,結合義式浪漫與甜點香氣的菜單,讓參加者在學習烹飪與擺盤技巧的過程中,體驗親手做菜與親子互動的樂趣。活動現場,孩子們換上小圍裙、拿起鍋鏟,從拌炒到甜點組裝,每一個步驟都親力親為。孩子們得到學習做菜的機會,更學會向家人「表達愛」;家長在引導與協助中,感受親子協作的珍貴時光。從香氣四溢的義大利麵到甜蜜綿密的蘋果派,一道道料理承載著的是美味,更是親子彼此的陪伴與心意。


        青年局表示,親子烹飪不只是一堂課,也是一場關係的深化。透過親子共廚,家長與孩子齊心齊力創造別具意義的回憶—從學習烹飪技巧,到笑聲與眼神的交流,都是最特別的母親節禮物。「親子烹飪工作坊」滿足參加者的味蕾,也提供溫馨儀式感與成就感。看到孩子親手做出來的菜餚,讓不少媽媽感動直呼:「這是最有溫度的母親節大餐!」


       臺北市青年局「青年學堂」系列活動,提供親子共學、創意體驗、成長探索相關課程,誠摯邀請大家一同參與。希望透過每一次的互動,成為青年與家庭間更深層連結的契機。青年學堂系列課程相關資訊與報名方式陸續公布於青年局官網(https://www.class.tcyd.gov.taipei/)及社群平臺,歡迎有興趣的青年朋友踴躍參加!


資料詳洽:綜合規劃科 雷思庭 02-2351-4078#1100


  • 學員與親子大合照
  • 小朋友引頸期盼
  • 老師手把手教學
  • 親子共煮
  • 親子共煮
  • 野餐派對成品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12560A210614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