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https://ofa588.com/https://www.ofa86.com/

2023年8月24日 星期四

直播预告:类风湿关节炎的管理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绝大多数病友会表现出的是关节的肿痛,但实际上会在绝大多数病友的身体里检测出跟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已经从过去大家眼里的罕见病,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常见多发病。

8月25日10:00,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曾小峰,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梦涛,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王迁,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田新平将做客直播间,就“类风湿关节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交流分享。

嘉宾简介

曾小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及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和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负责人。

李梦涛,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肺血管/间质病学组组长,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STAR)、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中国风湿免疫病医联体联盟(CRCA)秘书长,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办公室主任。

王迁,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风湿病肺血管暨间质病学组委员,工作秘书,北京风湿病学会常委及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委会慢病管理学组/感染学组副组长。长期关注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肺部并发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田新平,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中华医师协会常委兼总干事、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

如何收看:

一、下载人民好医生App,点击“首页轮播图”进入栏目进行收看。

更多贴心易懂的健康科普,三甲名医互动,请关注人民好医生APP

二、关注人民健康公众微信号(微信号:rmwjkpd),右下角点击健康互动“下载人民好医生App”,下载后进入客户端收看。

重要提示:

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只提供疾病科普,不做具体诊断和开处方。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25/c14739-40063431.html

北市土石流現況持續監控 市民免煩惱

  依據民國112年8月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調查公佈之最新資料,全國共有1,731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其中臺北市境內土石流潛勢溪流為50條,範圍涵蓋北投、士林、信義及內湖區等共8個里,10條周邊有市民居住。經調查評估結果屬中風險潛勢溪流計有2條,屬低風險潛勢溪流計有20條及屬持續觀察溪流計有28條。


  大地處表示,臺北市境內土石流潛勢溪流為50條,其中10條土石流潛勢溪流的影響範圍內有市民居住,經過大地處多年委託專業技術單位巡勘觀測及治理,逐年改善土石流潛勢溪流及保全對象安全,目前臺北市境內土石流潛勢溪流皆屬安全穩定,另外每年防汛期前大地處辦理逐戶拜訪保全住戶宣導及發送防災地圖,直接與住戶面對面溝通,提醒警戒雨量及疏散雨量,確實通報保全對象知曉疏散避難訊息,並對里民辦理土石流防災宣導及兵棋推演外,大地處於颱風或豪大雨等極端氣候時持續監控及時降雨情形,並依據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發布本市土石流潛勢溪流黃色或紅色警戒,針對保全住戶執行勸告或強制撤離相關作業及引導保全住戶至安全避難處所安置,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另外,防災相關專業廠商災前預防工作及災中後緊急搶災工作隨時戒備將災害降至最低。


  大地處土石流防治科朱信安科長表示,大地處每年於防汛期間派遣專業技師,針對本市50條土石流潛勢溪流進行巡勘工作,除了在每年5月、8月及11月辦理共3次定期性巡勘外,另外於防汛期間颱風、豪雨或地震發生時進行機動巡勘,提前排除溪溝水保設施結構、橫交設施(道路或橋樑) 、潛在土石料源區域等潛在危險問題,避免土石流或坡地災害發生,確保土石流潛勢溪流及保全對象安全無虞。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

  • 土石流巡勘執行步驟圖
  • 士林區北市雙溪集水區巡勘情形(DF021).JPG
  • 內湖區基隆河北岸集水區巡勘情(DF041).JPG
  • 北投區貴子坑溪集水區巡勘情形(DF013).JPG
  • 信義區基隆河南岸集水區巡勘情(DF030).JPG
  • 臺北市50條土石流潛勢溪流位置圖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3EE07D4E6933D136

「貘」逆之交賀滿月!創意好名等你提!

大家是否還記得在臺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的馬來貘「貘樹」和「Putri」呢?感情和睦的兩貘終於迎來了「愛的結晶」。馬來貘「Putri」在今(2023)年7月26日下午平安誕下一隻雄性寶寶,「Putri」雖然是新手媽媽但母性極佳,哺乳非常順利,與寶寶互動良好。動物園特別舉辦徵名祝福活動,邀請您一起來為貘寶寶祝福!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諶亦聰表示,動物園為推展馬來貘的域外保種計畫,從長期密切合作的新加坡動物園引進了貘公主「Putri」(名字源自馬來語 puteri公主的意思),與園內第二代馬來貘「貘樹」進行繁殖配對,在保育員努力的撮合下,兩貘循序漸進的互動,從網隔相望到正式同居,進展順利,「貘樹」終於成了「駙馬爺」和「公主」成功在一起,「Putri」並於今年7月26日順利產下一子,是個「小王子」來著。

目前剛滿月的雄性馬來貘寶寶活力充沛、好奇心十足。頭好壯壯的馬來貘寶寶,以平均每天增加0.5公斤的速度成長,著實的「一暝大一寸」。新生寶寶也是個喜歡和媽媽黏緊緊的「媽寶」,媽媽不在身邊便會安靜地趴在角落休息;當媽媽「Putri」從戶外活動場回來時,保育員總會觀察到馬來貘寶寶開心地繞著「Putri」跑,模樣十分活潑可愛。由於「Putri」是第一次生產,之前沒有哺育帶仔的經驗,保育員原本心中還真有點擔心「Putri」是否能勝任新手媽媽的角色。幸好「Putri」表現相當稱職,寶寶產下後立刻承擔起清理寶寶及餵奶的工作。

動物園在有限的空間下為焦點物種擬定族群管理計畫,不論是繁殖配對、動物交換、分群照養、保育教育及研究等,都會依照族群管理計畫來調度園內的動物。目前「貘樹」和「Putri」一家住在沒有對外開放的保育區,雖然遊客們不能跟牠們直接見面,仍希望透過大家參與馬來貘寶寶徵名、命名與祝福的活動,讓動物園中貘三代的新成員平安長大。

新生馬來貘寶寶的徵名活動將從今(25)日正式開跑,徵名期間內於「臺北動物園粉絲專頁徵名貼文」下方留言或是於個人頁面公開發文,於留言或個人發文中,貼出提名作品之照片、畫作、雕塑等不限平面或立體創作,並加上提名意義說明、標註「#TaipeiZoo臺北市立動物園」及「#貘逆之交」。在9月3日提名截止前將個人留言或貼文「截圖私訊」小編(須包含截圖時間及按讚數),留言或貼文按讚數前4名者,可進入「命名票選」待選名單! 

為了慶祝貘寶寶到來,臺北市立動物園與ikari 怡客以近期園內的瀕危動物新生寶寶「馬來貘」和「弓角羚羊」為發想,共同推出「ikari怡客x臺北市立動物園產地咖啡豆中秋禮盒」,邀請大家一起品味大地恩賜的咖啡,想像沉浸在需要幫野生動物們守護的自然景致裡,喚起對環境保護及物種生存危機的重視。ikari怡客門市預計於9月8日(五)起開始販售,禮盒售出金額的部分比例,將捐入本園動物認養專戶統籌運用於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為即將來到的中秋節挑選一份別具意義的禮物,送禮同時也一起成為推廣野生動物保育的最佳助力!

支持「ikari怡客 x 臺北市立動物園產地咖啡豆中秋禮盒」購買方式:

方式一、動物園「愛貘能助」線上限量預購:即日起至9月3日下午5點止,於小貘命名期間完成咖啡禮盒預購者(另來園取貨),可額外獲得馬來貘限量小物,詳細內容請參考表單 「愛貘能助」線上預購咖啡禮盒活動

方式二、怡客門市直購:9月8日(五)起可到怡客門市購買,咖啡禮盒相關資訊,請以 ikari怡客官方粉絲團 公布為準。

  • 貘寶寶外觀深褐色布滿白色花斑及條紋像極深褐色的小西瓜(27日齡)
  • 第一次當媽媽的putri細心照顧剛出生的貘寶寶
  • 7月26日出生的貘寶寶(雄)(父貘樹-母Putri)
  • 貘寶寶在媽媽不在的時候會自己安靜待在一旁
  • 吃吃看好不好吃?
  • 貘寶寶多睡覺才會一暝大一寸
  • 貘樹成功當了「駙馬爺」和「公主」Putri成功在一起,7月26日誕生小王子
  • Putri和貘寶寶
  • 貘逆之交_徵名中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FA06C536DC52B177

2023年8月23日 星期三

锁鲜黑科技让夏天荔枝冬天吃

持续高温天气让新鲜食品不易储存,但我们却仍然能够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甚至不同时令的美食。这背后离不开冷冻技术的快速发展,它让食品的长距离运输、跨季节保存不再是难事。

近年来出现的物理场辅助冷冻、液氮冷冻、定容冷冻等多项新型冷冻技术能够实现食物的长时间保存,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其原始风味,让人们可以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心所欲享受美食。

物理场辅助冷冻:

最大程度保留果蔬原始风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炎炎夏日,远在长安的杨贵妃想吃上一口产自岭南的荔枝,需要派良驹千里急递。不过,她如果想在冬天吃上荔枝,那在当时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

在冷冻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想在冬天吃一口夏季收获的荔枝,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孙大文团队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新鲜荔枝最少保鲜6个月、最长保鲜2年,并且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新鲜荔枝的原始风味。

食物长时间保存的关键在于降低其内部的生化反应速率以及抑制微生物繁殖,低温是最常采用的保鲜方法之一。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发明让食品的保存时间得到延长,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过,人们渐渐发现,传统冰箱冷冻过后的食物在口感、营养等方面总是存在各种不足。例如,传统冰箱冷冻保存后的水果,在解冻后会出现变软、加速变质等现象,与新鲜水果的品质相去甚远。

“过去人们觉得,冷冻食品的品质不如新鲜食品,这主要是由于冷冻技术不过关导致的。如果技术过关,冷冻食品的品质可以媲美新鲜食品。”孙大文介绍,在食品冷冻过程中,要想保住食品的口感与营养,关键在于控制食品内冰晶的尺寸、大小及分布。大多数新鲜食品的主要成分是水,因此冷冻食品的本质是冷冻其中的水分。不过,由于生物热阻的存在,食品在被放入冰箱后,并不会马上冻结,冷冻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食物细胞中的水分会慢慢凝结成冰晶。冰晶最先形成于细胞与细胞的空隙间,但细胞内部也有水分,如果细胞内部不结出冰晶,细胞内的水分就会慢慢迁移到细胞外,细胞就会失水,而细胞外的冰晶长大后就会刺破细胞,破坏整个细胞。在这种情况下,当食物被解冻时就会口感欠佳,其营养成分也会缺乏,最终使得解冻后的食物各方面品质都难以令人满意。

孙大文介绍,团队研究了物理场调控冰晶生长的新型冻结技术,避免冷冻初期冰晶无序生长对果蔬细胞造成的影响,实现了让冰晶的形成、增长及分布从无序到有序可控。该团队借助超声波、超高压、电场和磁场等物理场调控冰晶生长的新型冻结技术控制冰晶的形成、增长与分布,让食物细胞内和细胞外都长出又小又细、分布均匀的冰晶。这意味着,细胞质构基本不被破坏,食物能够保持原来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在孙大文团队的实验室里,团队成员利用物理场辅助冷冻技术对一颗2年前采摘的荔枝进行快速保存,如今该荔枝不仅外观依旧美丽、果肉晶莹剔透,口感也能够媲美新鲜荔枝。

液氮速冻:

迅速降温减少细胞“冻伤”

除了利用物理场来调控冰晶生长,速冻技术同样能够有效抑制冰晶的无序生长。其原理是,食物在冷冻过程中存在最大冰晶生成带(温度区间),通常为零下1摄氏度至零下5摄氏度。在该温度范围内,食物中近80%的水分会被冻成冰。如果能够以最短时间使食物的温度“跃”过最大冰晶生成带,食品中便不会形成分布不均的较大冰晶,取而代之的是均匀分布的细小结晶,这会显著降低细胞组织的“冻伤”程度,使食品在解冻后也能保持原有状态。

液氮速冻是目前食品工业中最常采用的速冻技术之一,我们常吃的速冻水饺、冷冻海鲜、冷冻牛羊肉等基本都是液氮速冻技术的“作品”。

液氮即液态氮气,其温度为零下195.8摄氏度,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透明液体,化学性质十分稳定,是冷冻强度极强的制冷媒介。液氮速冻技术可以使食品每分钟降温7摄氏度至15摄氏度,冻结速度比普通冻结方法快30倍到40倍,这也让食品在冻结过程中产生均匀细密的冰晶,保持更好的食用口感。例如,曾经的“网红”产品——分子冰激凌便是利用液氮速冻技术制成的,其可以使分子冰激凌拥有比传统冰激凌更小的冰晶颗粒,进而带来柔滑、细腻的口感。

液氮作为一种液体,尤其适用于冷冻形状不规则的食品。食品全部浸没于液氮中后,食品的各个部分都能够与液氮充分接触,进而使传热阻力降低到最小。此外,液氮本身作为一种惰性、无毒液体,几乎不与任何成分发生反应,能够隔绝食品与空气的接触,在为食品降温的同时确保其几乎不发生氧化变色和脂肪酸败,保证食品最初的原始香味不受影响。这种特性也使得液氮十分适于肉类加工,液氮速冻技术可以提升肉类的保水性、减少脂肪氧化,使其保留最初的风味。此外,由于液氮冷冻速度极快,食品在冷冻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也能降至最低。

除了能保鲜食品,液氮速冻还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食品加工技术,用于生产新型食品。食品的低温粉碎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食品加工方式,该技术特别适合用于加工含芳香成分多、含脂量高、含糖多以及含胶状物质多的食品。日本便有企业将经液氮冻结后的海藻、蔬菜等,投入粉碎机粉碎,使成品颗粒直径达到100微米以下,且基本保持原有营养价值。

定容冷冻:

食品保鲜过程不产生冰晶

无论是利用物理场辅助冷冻还是液氮速冻,冰晶都是冷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总会对食品中的细胞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食品在冷冻保鲜过程中是否可以不产生冰晶呢?定容冷冻正是这样一种冷冻保鲜技术。

定容冷冻是将食品放入定容腔,腔内有水,当温度降低后,定容腔内的水结成冰,进而膨胀产生压力。压力会改变水凝固结晶的温度,当压力增大时,水的凝固温度低于0摄氏度。

因此,当水膨胀成冰,其产生的压力被施加给定容腔内的食品,此时水的凝固温度会显著降低,使其处于过冷状态,即温度低于凝固点但却未产生冰晶。由于食品内部没有冰晶,因此也就不会对组织细胞造成破坏,冷冻保存品质显著提升。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赵远恒以土豆、樱桃、番茄3种不同的食品为例,介绍了定容冷冻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土豆切条后可以制作薯条,但是切开的土豆很容易氧化变色。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采用定容冷冻技术保存切块后的土豆,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其不变色,并使其维持高硬度。

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还曾利用定容冷冻技术对新鲜樱桃进行保存。他们发现,与常压冷冻相比,定容冷冻降低了樱桃的失水率,并更好地保留了樱桃原有的味道。

针对番茄,美国科学家分别运用定容冷冻、10摄氏度冷藏、快速冷冻和常压冷冻对番茄进行冷冻,保存4周后解冻发现,定容冷冻可让新鲜番茄保持其原有的质量、体积、颜色、营养成分(抗坏血酸、番茄红素和酚类)和抗氧化活性,对番茄的质构破坏最小。

除了能够提高食品品质,定容冷冻技术还更加节能环保。常规冷链运输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定容冷冻保存过程中,食品本身不存在相变,因此可以有效降低设备运行能耗、减少碳排放。目前,已经有部分食品企业尝试将定容冷冻技术应用到食品、药品以及相关生物材料的保存中。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24/c14739-40062820.html

研究显示逆境会永久改变大脑

  科技日报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刘霞)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神经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逆境会永久性地改变大脑的功能。此外,大脑对逆境的异常反应与焦虑症状有关。这项研究有望在早期发现精神疾病。相关论文刊发于21日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

  研究人员对约170人开展了调查,收集了其一生中的各种数据,尤其关注逆境,即已知对发展有负面影响的因素或事件。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分娩期间出现并发症、经受虐待或遭遇重大事故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扫描确定了这些人的大脑结构。然后,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来寻找逆境和大脑模式之间的联系。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关联非常清楚,而且也很稳定。研究人员在25岁和33岁两个年龄段都发现了这些关联。根据这一结果,他们可以预测大脑对逆境的反应。

  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可追踪25年前发生的事件对大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帮助预测哪些人更有可能患上精神障碍疾病。通过揭示大脑对逆境的正常反应,就可确定出异常反应。研究发现这种偏离模式与焦虑症状有关,这些焦虑在许多精神障碍疾病中起核心作用。

  研究团队希望这一发现有助更早发现精神疾病,以便患者能够更早、更有效地接受治疗。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24/c14739-40062814.html

人类Y染色体的组装和分析完成

  科技日报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23日发表的两篇论文公布了人类Y染色体的组装和分析,Y染色体也是最后完成全测序的人类染色体。这项全球1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研究填补了当前Y染色体参考的诸多空白,带来了对不同人群演化和变异的见解。

  人类Y染色体由于结构复杂一直很难测序和组装。超过一半的Y染色体在当前的人类参考基因组组装中缺失,导致人们对Y染色体的认识很不全面,限制了对其组成、复杂性以及在不同人群间差异的理解。

  作为“端粒到端粒”联盟的一部分,由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领导、包括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此次报道了完整的人类Y染色体的62460029个碱基对序列。这次的组装纠正了当前人类参考基因组组装中关于Y染色体的多个错误,同时还向参考基因组中添加了逾3000万个碱基对,揭示了多个基因家族的完整结构,并确认了41个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这次的结果还纠正了微生物组研究中提出的假设,这些假设将之前未知的人类Y染色体序列错误归类为细菌序列。

  在另一篇论文中,包括美国杰克逊基因组医学实验室在内的联合团队组装了代表世界21个不同人群的43名男性的人类Y染色体。这些组装结果更详细阐释了Y染色体在18.3万年的人类演化历史中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新的DNA序列,保守区域的特征,以及促进Y染色体复杂结构的分子机制。

  研究人员正在将此次的新见解整合到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中,以更深入地挖掘Y染色体的进化,并分析可能影响癌症和其他多种疾病的临床相关基因,进而开发个性化医疗。

  【总编辑圈点】

  这是第一个真正完整的人类Y染色体序列,也是最后一个被完全测序的人类染色体。应该说,与男性发育相关的染色体是人类基因组最后一个神秘部分。现在,科学家完成了它的遗传密码,揭示了对生育能力有影响的重要基因组特征,例如精子产生的因素。由于参与人类性发育的因素遍布整个基因组且非常复杂,此次成就中的诸多关键细节,也让科学家获得了无比丰富的基因组资源,为未来的医学研究铺平道路。



source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824/c14739-40062809.html

創造領袖魅力、提升表達能力 青發家教中心高校領袖培力坊9/6開放報名

       眾所矚目的「2023高校領袖培力工作坊-創造領袖魅力」即將開放報名囉!為鼓勵青少年系統思考解決問題,提升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能力,臺北市青少年發展暨家庭教育中心針對學校沒教的領袖魅力及公眾表達等主題,辦理高校領袖培力工作坊,112年9月6日(三)10時起將開放網路報名。

       青發家教中心表示,高校領袖培力工作坊自110年11月開辦至今,培訓超過百位的高中職幹部,因課程內容活潑有趣深受學生喜愛,場場報名人數爆滿,亦屢獲家長支持肯定,因此今年特別再加開「2023高校領袖培力工作坊-創造領袖魅力」課程。本次亦邀請深受學員喜愛的「競爭LEAD教育中心」專業師資團隊,將採學員團隊分組的方式,透過「打造未來生涯策略地圖」、「黃金團隊的當責領導力」、「亮點超級表達力」及「擁有好人緣的溝通術」等豐富教學主題,使學員不僅能學到擔任領導者應具備的特質與能力,也能與各校幹部相互認識與交流,擴大自己的學習人脈與校際合作機會。

       除了規劃扎實的課程內容之外,學員全程參與課程後,還可獲頒結訓證書,自112年9月6日(三)10時起至10月6日(五)23時59分開放網路報名https://reurl.cc/LAZqkx,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歡迎曾任或現任學校社團及班級幹部的高中職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另若想獲得更多青少年活動相關訊息,亦可參考青發家教中心官網https://ydfe.gov.taipei/或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CYDFans

  • 圖1-「2023高校領袖培力工作坊-創造領袖魅力」9月6日起開放報名。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0355BE5C4311E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