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生態研究不只在野外 青少年透過地理資訊和資料庫探索公民科學

       青發家教中心的青少年公民科學特蒐團在上週日(4月9日)舉辦「iNaturalist」X公民科學平台—1日進階工作坊,邀請國立臺灣博物館吳士緯博士擔任講師,帶領青少年實際學習如何運用公民科學平台研究自己有興趣的議題。

       工作坊上午首先講解如何在電腦上進行進階的資料分析,指導學員使用 google我的地圖功能,繪製想研究或調查的範圍、輸出kml檔案,再上傳到iNaturalist網站,以便設立專案或者在特定時間空間內爬梳公開網站資料庫內的資料,以及練習如何納入其他使用者的調查資料、探索自己感興趣的議題。下午則以實際案例說明知識無法只靠研究成員產生,需要集結眾人力量進行證據的積累;探討對青少年而言進行公民科學的意義是什麼?如何使網路平台的互動成為良善的循環?公民科學平台使用禮儀與「求鑑定」須知,要增進溝通效率可以先學習什麼?進一步說明什麼是資訊量足夠的照片、以及網路文字訊息的一些「鋩角(mê-kak)」 。講師也鼓勵學員「趁早」在國內外不同公民科學社群遊玩交流,結交同好、打開視界,也能看看不同類群的知識發展成熟度的高低。

       已在公民科學社群累積了逾6,000筆資料的曾同學表示:「藉由這次的進階課程,清楚的瞭解公民科學集結的資料,經由簡易的表單整理能夠產出使用彈性非常高的資料集,讓以往只是記錄物種多樣性的公民科學活動,在未來進行時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你也有興趣加入青發家教中心公民科學特蒐團的行列嗎?如果你有興趣或是想了解本中心其他活動,歡迎參考公民科學特蒐團活動專屬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teencitisci/),或關注追蹤青發家教中心網站(https://ydfe.gov.taipei)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CYDFans) ,獲得各項活動訊息。

  • 圖1-吳士緯老師在與學員討論公民科學對青少年來說有哪些意義。
  • 圖2-學員在本中心周邊的人行道上記錄到近年才開始蔓延的外來種植物-皺葉菸草。
  • 圖3-學員們利用被移除的行道樹所留下的方形土框,觀察記錄自然長出的草本植物。
  • 圖4-參與本計畫已超過一年的曾同學指著「桑舞蛾」遺留在牆壁上的繭向大家說明其取食榕樹葉片的習性。
  • 圖5-學員為了方便拍攝出品質良好的公民科學紀錄照片,在手機上加裝了隨身微距鏡頭。


source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D1529621C51A29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